CN1087691C - 阀和采用该阀的流体容器 - Google Patents

阀和采用该阀的流体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91C
CN1087691C CN93103183A CN93103183A CN1087691C CN 1087691 C CN1087691 C CN 1087691C CN 93103183 A CN93103183 A CN 93103183A CN 93103183 A CN93103183 A CN 93103183A CN 1087691 C CN1087691 C CN 10876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valve
pressure
containe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3103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823A (zh
Inventor
氏田敏彦
中岛一浩
佐藤阳平
村上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6263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00510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54901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02747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41455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534048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41732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61795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41732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61795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9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ssure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14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 F16K15/16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with tongue-shaped laminae
    • F16K15/161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with tongue-shaped laminae with biasing means in addition to material resiliency, e.g. sp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771Bi-directional flow valves
    • Y10T137/7772One head and seat carried by head of anothe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机构,它包括:一具有第一开口的支承装置;一具有小于上述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的第一薄膜,该薄膜盖住第一开口;一小于上述第一开口并盖住第二开口的第二薄膜;上述第一薄膜用密封材料安置在上述支承装置上,第二薄膜则用密封材料贴在第一薄膜的靠近支承装置的那个侧面上并处于第一开口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流体容器,包括:一盛放流体的第一容器和一盛放上述第一容器的第二容器,一用于从上述第一和第二容器中引出流体的流体通道,上述第二容器上设有一个具有上述结构的阀,用于控制第一与第二容器之间的空气压力。

Description

阀和采用该阀的流体容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通气阀的流体容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压力控制阀机构的流体容器,该容器用于喷墨打印头盒、书写部件或设备、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等。
为了防止保持封闭状态的容器中的压力过高或过低,人们提出过许多阀机构的方案。阀被指望有这样的功能:当容器内外部没有压力差时,阀保持关闭状态;当容器内部压力增或减时,阀在一预定的临界压力下开启,然后又迅速恢复到关闭状态。人们进一步期望上述临界压力不随生产制造条件而变化。
日本实用新型公告第446/1980号所公开的内容如本中请的图45A和45B所示。在一个容器的盖状橡胶件上开有一个口,该口随内部压力升高而打开,释放出内部的气体。这种气阀结构虽然简单,但当容器内外部不存在压力差时,阀不能保证良好地关闭。另外,临界开启压力明显随着开口大小的细微不同而变化,因而不易制造,使用也存在局限性。
日本实用新型公告第53012/1981号如本申请的图46所示,其中提出一种气阀,它有一个热熔性塑料树脂材料,该材料有大量直径为100-10000埃的微孔并具防水特性。这种阀不允许液体泄漏,但允许气体自由流动,这样不能阻止液体蒸发,因而其使用也受到限制。
日本特许公开36464/1990公开了一种咖啡豆包装袋上的气阀,袋中有二氧化碳产生。人们希望正常时阀保持关闭状态,但是随着压力增加阀允许气体释放到袋外。两层薄膜被同心地粘在一起,一个薄膜的基部开有一孔。气体通过该孔及两膜之间的间隙得到释放(见图47A和图47B)。在柔韧的薄膜之间有一密封材料,例如硅油。由于硅油的表面张力,当没有压力差时阀关闭良好,临界开启压力稳定。但是,仅当压力增加(单向)时,阀才工作,内压降低时阀不会开启。
日本实用新型公开29722/1980公开了如图48所示的一个双向阀,它包括一对方向相反的阀,每个阀有一个阀芯和推压阀芯的螺旋弹簧。但是这种阀结构复杂,零件繁多,并且被证实当压力差为零时不能确保阀的关闭,阀的临界压力设定在不高于1000Pa。
日本实用新型公开29723/1980如图49所示,公开了另一种双向阀。该阀比上述阀小,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日本实用新型公开61665/1980公开了一种双向阀,如图50所示。该双向阀具有一对对称布置的阀,每个阀的顶部有一个带有开口的拱形弹性材料。与日本实用新型公告446/1980相似,当压力差为零时阀的关闭不能得到保证。另外,临界开启压力因开口的细小变化而显著改变。
对采用墨盒的打印机来说,尺寸减小是所希望的。某些打印机的打印头和墨盒安装在打印架上,还有的打印机墨盒在墨用完时可以更换。这对于减小打印机尺寸、简化其结构是有利的,与之形成对比,如果将墨盒固定到打印机主机上,用一条管子向打印头供墨,则其结构就大且复杂一些。另外,可更换的墨盒还可以降低工作费用。
当液体从液源(例如墨盒)供应到受液者(例如打印机)时,如果液源与受液者不在同一平面上,则受液者中的液体将受到一个静压头的作用。在打印机领域中,静压头的影响十分重要。
例如,在用墨液打印的喷墨打印机领域中,打印头与墨盒的位置高度差产生上述静压头,这个静压头将会导致漏墨、打印操作变化或不适当的图像打印。为避免这些问题,一般是把墨盒的液面放置在低于打印头喷墨口的位置上,使打印头中的墨压低于外界压力。
然而,为在打印头中产生上述负压,打印头与墨盒之间需要一定的位置关系,这就显著限制了设备结构。
墨盒放置在滑架上,由于要产生负压,滑架的尺寸要增加。
为避免上述问题,一种多孔材料被放入容器中以吸收墨液,毛细吸力产生真空。在另一个例子中,墨被装在一个拱形容器中。上述两方案均已付诸实施。
然而,为使打印头良好运行,多孔材料的密度必须大,因此其含墨量相应地减少。随着墨的消耗,毛细力增大,真空度急剧增大,结果不能继续供墨。如果容器采用弹性材料,例如橡胶,随着墨的消耗,真空度增加,结果也不能继续供墨。这样,可利用的墨的数量大大小于墨盒的容积,即,利用率低下。当需要盛装一定量的墨时,容器尺寸必须比这个量大得多,这使得设备笨重。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通气阀结构,它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头盒,以及打印机,它可以采用打印液容器,该容器具有工作可靠的通气阀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阀机构,其包括:一个具有第一开口的支承装置;一个第一薄膜,其上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小于第一开口,该薄膜盖住第一开口;一个第二薄膜,其小于第一开口,用于盖住第二开口,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薄膜用密封材料安置在上述支承装置上;第二薄膜用密封材料贴在第一薄膜的靠近支承装置的那个侧面上;并处于第一开口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盛放流体的流体容器,包括:一个盛放流体的第一容器;一个盛放上述第一容器的第二容器;一个流体通道,用于从第一和第二容器引出流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容器上设有一个具有上述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结构的阀,用于控制第一与第二容器之间的空气压力。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随着下面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将更加清楚。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该实施例的阀机构的剖视图;
图3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阀机构的平面视图;
图3B是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阀机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阀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阀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阀机构动作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阀机构动作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一个阀机构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阀机构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8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9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剖视图;
图2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剖视图;
图2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剖视图;
图2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剖视图;
图2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剖视图;
图30A、30B和30C是各种保护零件的立体图;
图3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采用阀机构的液体容器的立体图;
图3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采用阀机构的液体容器的剖视图;
图3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打印机头墨盒的立体分解图;
图3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打印头墨盒的剖视图;
图35A、35B和35C是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打印头墨盒的动作示意图;
图3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打印头墨盒的立体分解图;
图37A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打印头墨盒的立体分解图;
图37B是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液体容器的剖视图;
图3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打印头墨盒的剖视图;
图4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打印头墨盒的剖视图;
图4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采用打印头墨盒的打印装置的主体部分的立体图;
图4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具有内藏式打印装置的信息处理机的立体图;
图4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述信息处理机的电路方块图;
图4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设备中打印操作的主要流程图;
图45A和45B是一种传统装置的剖面图和俯视图;
图46是一种传统装置的剖视图;
图47A和47B是一种传统装置的剖视图和俯视图;
图48是一种传统装置的剖视图;
图49是一种传统装置的剖视图;
图50是一种传统装置的剖视图;
现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该阀机构包括:一个通气孔11,一个与通气孔11相通的压力腔(例如t2=5mm),一层覆盖上述压力腔的薄膜(Mylar片,一种单独的片12,在图中给出两条线表示其厚度,例如t1=15mm,t3=0.04mm),一个固定件(板)13(例如T=5mm),用于把薄膜固定到容器体上,在上述薄膜和容器体之间有密封液14,例如是硅油或其它类似物,用以改善密封性。
图2A和2B是上述固定件的纵向和横向剖视图。如图所示,固定件13将薄膜12固定在对称于通气孔11的位置上,但是盖着压力腔4的那部分薄膜没有被限位。在本实施例的阀机构中,从通气孔11和压力腔4传递来的压力把这部分没有被固定件限位的薄膜顶起来,于是气体便通过孔11、压力腔4及墨盒体与薄膜之间的缝隙释放出来。在本实施例中,压力腔4的横截面积大于通气孔的横截面积,但是该面积也可以等于或小于通气孔的面积。然而本实施例的结构使加工制造过程比较简单,这是因为:只需要在容器主体上开一个小直径的通气孔。另外,压力腔4的设置可以简单地调整与薄膜相接触的开口的面积,该面积影响阀机构的工作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为让薄膜自由抬起,并且还能在适当的压力下顶起,固定件的部分表面(角部分)在适当的范围内被切去,如图2A的K所示。
阀机构的工作压力受到下列因素影响:压力腔的薄膜表面积(压力作用面积)、使用密封液的面积、薄膜或薄片的材质或简单,因为零件数量少。
阀机构的上述薄膜材料并不仅限于上述的Mylar片,不随时间延续损耗的、不受密封油影响的,并且有适当弹性的材料均可采用。典型的材料包括铝、磷青铜、不锈钢(SUS)或其他金属膜;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聚酰胺、聚酯或其他塑料膜。其表面不平度基于气密的特殊考虑最好不大于6.3。
各处非挥发性密封液均可采用,但是从阀工作稳定性来考虑,密封液最好具有适当的温度—粘度特性和抵抗外界环境变化的耐久性,并且不易被氧化和受潮。这类材料例如包括:聚丁烯、聚丁烷、特氟龙油等。
参阅图3A和3B,它们描述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采用了两个这样的阀机构,以控制双向气流。图3A和3B是本实施例的阀装置的正视图和纵向剖视图。本实施例的阀装置所用的阀机构的结构与前面的实施例相同,相应的功能零件也用同样的编号表示。为简化起见,这里省略了它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施例,若干个阀被安装到一个装置中,因此,即使阀机构由于其外形等原因而不能直接安装到容器上时,阀装置19也可以作为分立部件组装,并进行安装。这样就允许容器的设计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而不存在困难。另外,即使液体容器具有较复杂的形状,只需使用这种阀装置,就能简化和缩短设计工作,生产制造和设计能够更高效率地进行。
在前面的实施例中,阀机构易于制造并易于精确控制动作压力。但是,对双向流控制来说,就要用两个阀装置,因此,为实现双向流控制,采用两个阀机构,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双向流控制。
图4和图5描述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其中,阀机构具有上述的优越效果,而其尺寸则可以进一步减小。图4是一个双向通气机构的剖视图,图5是该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6表示内部压力高于外界压力时气体的流动情况。图7表示内部压力低于外界压力时空气进入的情况。
图4中,支承部分1是容器外壁的一部分,并具有一个第一圆孔。该孔2由第一圆形薄膜3和第二圆形薄膜5联合覆盖,第二圆形薄膜的直径小于第一薄膜,两薄膜与圆孔2同心。
薄膜3的中心部分上有第二个孔4,该孔的直径小于薄膜5的直径。薄膜5接触覆盖住薄膜3的孔4。薄膜5小于支承部分1的孔,并且被安置在孔2中。上述支承部分1、薄膜3及薄膜5靠密封液(密封装置),例如硅油等,紧密地贴在一起。适量的密封液涂在图5中的孔口区域,以产生足够的接触力。另外,在容器内、外不存在压力差时,容器也可密闭。
如前面实施例所述,密封液是非挥发性的,其粘度较好为1000-5000cst,最好其性质(如粘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图6和图7描述了本实施例的阀的动作情况。当容器的内压相对于外界压力增大,薄膜3和5向容器外侧抬起。此时,薄膜5推动薄膜3,因而薄膜3的孔4被薄膜5封堵住。
当达到预定的压力差时,薄膜3与支承部分1之间的密封液局部绽开,形成一条开放的流体通道,参见图6。
与上述情况相反,当内部压力相对外界压力降低时,薄膜3压靠在支承部分1上,支承部分1与薄膜3之间的接触部分保持封闭。另一方面,薄膜5受到薄膜3的孔4处压力的推压。当压力差达到预定值时,薄膜3和5之间的密封液绽开,形成一条流体通路,如图7所示。当内部真空通过释放而减小时,薄膜3和5的弹性及它们之间的粘性密封液的表面张力使该阀迅速关闭。
双向通气阀的开启临界压力受一些因素的控制。例如,当内压增大如图6所示时,开启临界压力值可以由支承部分1与薄膜3的接触面积、孔2的面积,以及粘性密封材料的粘度和表面张力来决定。适当地控制这些参数,开启临界压力就能得到调节。
另一方面,当内压减少如图7所示,开启临界压力值可以由薄膜3与5的接触面积、薄膜3的中心孔4的面积、薄膜5的弹性,以及薄膜3和5之间的密封材料的粘度和表面张力来决定。适当地控制这些参数,就能确定所希望的开启临界压力值。
图4和5描述了本发明这个实施例的具有双向通气阀的容器的制造情况。在图4和5中,上述容器由聚丙烯树脂材料制成,有一个20mm×20mm的表面,该表面上有通气阀,容器的垂直长度为40mm,各壁厚度为1mm。安装通气阀的那个壁上开有直径为9mm的孔2。用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薄膜(商标为Embred,从日本Yunichika Kabushiki Kaisha购得)制成厚度为25μm、直径为10mm、带有直径为2mm的同心孔的圆片,用同样材料再制出一块直径为8mm的圆形薄片。如图5所示,上述两块薄膜片用硅油组装到一起。上述硅油商标为TSF-3000,从日本Shinetsu KagakuKabushiki Kaisha获得。
一台泵连接到上述容器上,容器内侧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当空气抽出或喷入时测量压力的变化。随着空气喷入,容器内压高出外界压力约300pa时,该阀开启并迅速重新开闭。再次喷入空气时,阀重复上述启、闭动作。另一方面,随着空气从空器中抽出,容器内压力低于外界压力约600pa时,该阀开启并迅速关闭。当抽吸操作继续进行时,上述动作重复。
图8描述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图8是本实施例的双向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在图8中,环绕着支承部分1设有一条环形部分6,薄膜3安装在其上不会偏移,该环形部分是在前面实施例基础上增设的。容器的外部尺寸和材质、薄膜的尺寸和材质均与前面的实施例相同。止偏部分6的直径为15mm,直径为14mm的薄膜放入上述凹入部分。
这种止偏结构6可以防止薄膜3由于反复动作而发生位置偏移。因此,阀结构的可靠性增加;在组装阀机构时,薄膜3很容易正确定位,从而使生产简化。
图9描述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一种双向通气阀机构,图9是本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参见图9,一个保护件7和一个盖子8安装在通气口或气阀的内、外侧,并且不与薄膜相接触。图10是阀组装后的侧剖视图,图10中,保护件7延伸过孔2,空气经过保护件7和孔2之间的空隙流动。另外,在容器的外围绕着支承部件1设置一圈壁9,保护盖8用粘合剂等粘合在壁9上。
在该实施例中,气阀的尺寸与前面的实施例相同。保护件7和薄膜5之间的间隙是0.5mm,薄膜3与盖子8之间的间隙是0.8mm。该阀的测定方式与前面的实施例相同,结果也基本相同。
根据本实施例,气阀的薄膜件不与容器的外部相通,因此基本上杜绝了外来物的侵入。另外,容器的容量设计得能够防止与薄膜接触,这种接触妨碍气阀的工作。因此,上述结构十分实用。保护件7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前述的结构,只要能保证气体流动、不破坏薄膜5动作,即,只要保护件7的尺寸大于薄膜5的直径并且有足够深的凹入,不会防碍阀的工作,各种保护件结构均可采用。上述盖子8的结构也不局限于前述形式,只要确保一定间隙而不防碍薄膜3的工作,盖子的结构可以任意。本实施例中的遮盖薄膜的结构也适用于前面的任何实施例。
图11描述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阀机构。图11是本实施例的双向气阀的立体分解图。
在图11中,支承件1的开口2是方形或矩形的,在开口2的一侧有若干圆柱状凸起。如图所示,这些凸起20从一块基板上伸出,该基板稍低于支承部分的表面。薄膜5的尺寸适于放入支承部分1的开口2中,并且具有与上述凸起20相应的孔。薄膜3的尺寸足以覆盖支承部分1的开口2,并且在薄膜3的中心位置上有开口4,薄膜3也有与上述凸起20相对应的孔。薄膜3和5的孔插进上述凸起。在各接触表面上涂上密封材料,例如硅油。
此时,薄膜5将薄膜3的开口4完全堵住,薄膜3的形状足以覆盖住支承部分1的开口2和下陷(凹入)部分21。与前面的实施例类似,为防止因外来物引起的误操作,采用了一个盖子18。按照本实施例,可以防止薄膜3和5可能出现的偏移。
在前面的实施例中,阀动作的精确调节是能够实现的,生产制造也很容易。在下面将要给出的实施例中,阀动作的稳定性将进一步改善。
在前述的阀机构中,密封材料被布施在薄膜与容器或保护件之间,以提高密封特性。随着阀机构的开、闭动作的重复发生,密封材料有可能沉积到容器凹入的内壁上。这是因为,当内压迫使空气释放出来时,溢出的空气将密封材料推挤向壁的内表面,在该表面处,薄膜3被顶起,以形成一条释放通道。如果这种情况出现,薄膜3的外边缘就可能象图12所示的那样,与沉积在壁内表面上的密封材料的顶部相接触,从而保持翘起状态。这样,这部分薄膜3不再与凹入5相接触,容器内外部之间保持连通状态。这意味着,阀机构不能正常工作。图13描述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能解决上述问题。图13是本实施例的阀的剖视图。图14是图13的阀的立体分解图。
容器1由聚丙烯树脂材料制成,安装气阀的那个侧面的尺寸是20mm×20mm,容器的垂直长度为40mm,各壁厚度为1mm。在安装气阀的那个面上开有一个直径9mm的孔2。直径15mm、深度1mm的凹入5环绕着孔2。薄膜3的厚度为25μm,直径为14mm,材料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薄膜(商标名称:Embred从日本Yunichika Kabushiki Kaisha获得)。如图13所示,薄膜3装在凹入5的底部表面上,以盖住孔2,这里使用了硅油(TSF-3000,从日本Shinetsu Kagaku Kabushiki Kaisha处获得)。上述凹入5的内表面设有四处规则间隔的切去部分10,该切去部分10是直径为1mm的圆的一部分。
本实施例的容器1用一个未示出的孔与一台泵连接,并在容器中装有一个压力传感器。当空气泵入时,测量压力变化,并测定阀机构。结果,当空气泵入使内压高于外压约300pa时,阀的上述动作重复发生。我们把阀开启时的压力称为临界开启压力,把阀关闭时的压力称为临界关闭压力。
我们观察到如下情况:薄膜3上对应于切去部分10的那部分是一个溢出口,硅油会逐渐流动,移动的硅油集聚在切去部分10中,因此,杜绝了硅油把薄膜3顶翘起来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凹入以接纳薄膜3,凹入与薄膜之间有硅油。但是,接触部分也可以是凸起的,在该凸起的周边上也设有切去部分,如图15所示。
图16描述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6是该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切去部分10设在凹入5上。而本实施例则将上述切去部分设在薄膜3的圆周上。
上述切去部分10是直径为10mm的圆周的一部分,这些切去部分10设在薄膜3的四个边缘位置处。通过观察阀的工作过程确认如下结论:与前面的实施例类似,硅油集聚在凹入5底表面上切去部分10相对应的地方,因此薄膜3的开、闭不会由于硅油沉积在凹入5的内表面上而受到阻碍。
另外,阀开启时,薄膜在切去部抬起,容器的内部与外界靠切去部分10连通。由于切去部分10到开口2的距离短,临界开启压力低至250pa,特别是,阀开启的初始位置可以低于传统的阀中的初始位置。
阀开、闭的临界压力是由切去部分10的面积、形状和数量决定的。因此,精确地调节改变这些参数即可适当确定所需的开启和关闭阀的临界压力。
图1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凹入5的内表面和开口2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四个切去部分10(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同时,薄膜3的圆周上也有四个切去部分。
由于在凹入5的内壁上、薄膜3上及开口2的内壁上设有切去部分10,故可避免沉积的硅油对阀开启的影响。此外,阀可稳定开启,且其临界开启压力比前述实施例中的值还低。
图18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该阀机构也是双向型的。
图18中,容器1由聚丙烯树脂材料制成,其尺寸如下:装有空气阀的侧面尺寸为20mm×20mm,垂直于该侧面之长度为40mm,各壁厚度为1mm;凹入5的深度为1mm,直径为15mm,设置在开口2周围;薄片8厚25μm,直径14mm,材料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薄膜(Embret)。该薄膜8上具有直径为2mm的同心孔7。薄膜8和9安装在凹入5的底表面,盖住上述开口,如图18所示,这里采用了硅油(TSF-3000,从日本Shinetsu KagakuKabashiki Kaisha获得),由此构成一双向阀。凹入5和开口2分别带有四个切去部分,这些切去部分是直径为1mm的圆周的一部分。
采用本实施例阀机构的容器靠一个未示出的开口与一台泵联接,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容器中,当吸出和泵入空气时测量压力变化。结果,随着空气泵入,内部压力逐渐高于外界压力约250pa时,上述阀开启,随即又迅速关闭。当空气连续泵入时,上述动作重复发生。又一方面,当里面空气被抽出,内部压力逐渐低于外部压力约500pa时,上述阀开启,随即又迅速关闭。当抽出操作连续进行时,上述动作重复发生。
上述切去部分10的作用是排放硅油,从而避免了由硅油沉积在凹入5内壁上引起的薄膜8开、闭不畅的现象。至于薄膜9,由于切去部分10为硅油提供了排放渠道,从而避免了气阀开、闭不畅,这种不畅现象是硅油沉积到开口的外缘引起的。
图1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与前面的实施例类似,气阀是双向型的。与前面实施例不同的是,上述切去部分10并不是设在凹入5的内壁上及开口2的内壁上,而是在薄膜8和9的圆周上各设四个切去部分10,这些切去部分10是直径为1mm的圆周的一部分。
采用上述结构,气阀的启闭动作也不会受到硅油沉积的干扰。我们得出下述结论,切去部分10把阀的内、外部连通起来。上述切去部分到开口边缘的开启动作的距离较短,临界开启压力降低到约500pa。尤其是阀的初始开启临界压力比传统阀还低。此外,阀关闭时,上述薄膜的密封接触面积由于采用了切去部分而并没有减少很多,即,硅油的总表面张力没有减小很多,因此,可以获得约250pa的可靠的临界关闭压力。于是,阀的临界开启压力和临界关闭压力的细小差别,就能获得良好的压力响应性。
图20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阀机构,图20是本实施例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1是图20是阀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一种单向阀,或者压力增加时单向阀将压力降低,与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相同。
在图20和21中,孔2的直径为9mm;薄膜3的厚度为25μm,直径为14mm;用硅油把薄膜3紧贴在容器凹入的底表面上。当容器内的压力增高时,薄膜3开启,接着关闭。当内压降低时,薄膜3被压在凹入的底表面上,阀不工作。盖着孔12的那个薄膜13的尺寸与用于承受增压的薄膜3相同。上述薄膜13(见图21)被硅油紧密地贴在容器的内壁上。当压力降低时,薄膜13打开和关闭上述阀;当压力增高时,薄膜13被压在孔12上,阀不打开。
在上述结构中,切去部分10是直径为1mm的圆周的一部分。该切去部分10分别设置在薄膜3和13的周缘上,为硅油提供溢出渠道,从而消除了薄膜3和13开、闭动作的阻碍。
下面叙述进一步的改进,这些改进同样可以用在前面的实施例中。由于阀机构的整体结构与前面的实施例相同,这里只介绍本实施例的一些特点。
图22是本实施例阀机构的局部剖视图,也同样适用于图1等的阀机构。根据本实施例,薄膜3的表面粗糙(见图22),适于附着密封材料11,该表面应粗糙到一适当的程度。至于粗糙加工的方法可采用喷砂处理或机械加工,还可以采用薄膜模压。当然其他方法也可采用。支承部分1和薄膜3用密封材料11(例如硅油)紧密地贴在一起。当基本上没有压力差时,密封材料11的接触特性提供了密封,上述薄膜表面适当的粗糙度保证了密封材料11涂层有预定的厚度。
密封材料可以和前面所述的材料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薄膜3有一定的粗糙度,在密封材料中可以形成适当的空气通道,甚至在阀关闭一段时间后,这些通道仍然存在,可以精确调节很低的压力差。此外,临界开启压力的变化可以大大缩小。如果薄膜的粗糙度太高,密封材料则易于流出,因此,粗糙处的顶部与底部间的高度差最好不大于20μm,也不小于1μm。
具有图22所示结构的薄膜3是用下述方法制出的。薄膜3的材料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薄膜,其厚度为25μm,直径为14mm(圆形)。适于附着粘性密封液的薄膜3的表面是喷砂处理的,粗糙处的顶部与底部高度差为最大10μm,最小1μm。薄膜8的材料相同。
另一方面,孔2的直径为8mm,孔7的直径为4mm;上述密封材料为硅油(TSF-1000,从Shinetsu Kagaku Kabushiki Kaisha获得)。用硅油把各零件粘组成图22所示的那样。
图23表示出又一个实施例,其中,对图4的阀机构作了如图22的改进。图23是本实施例的容器的立体分解图。朝向支承部分21的薄膜23的表面和薄膜25被制成有适当的粗糙度,粗糙面加工方法与前面实施例相同,薄膜25紧贴在薄膜23上以封住孔24。薄膜25小于支承部分21的孔的直径,其尺寸适于放入压力腔22中。在本实施例中,孔27的尺寸比在图4中有所减小,工作压力由压力腔22来大致决定。上述支承部分21,薄膜23和25用密封材料(例如硅油)紧密地粘接在一起。适量的密封材料涂到图23的阴影区上,在图23中,与薄膜23的相应表面部分产生紧密的接触力,于是当不存在压力差时,上述阀处于关闭状态。薄膜表面适当的粗糙度确保了密封材料层有一个预定的厚度,上述密封材料与前面的实施例相同。
由于本实施例的薄膜有适宜的粗糙度,在密封材料中可迅速形成空气通路,因此在低压时阀也可以工作。
另外,由于薄膜23与密封材料的接触表面比较粗糙,从而确保了一些空隙,这样就能制止临界开启压力的进一步降低,消除每次开启动作的开启压力的变化,稳定了阀的工作。
具有图23所示结构的容器制造方法如下。容器材料是聚丙烯材料,容器上装有阀机构的侧面的尺寸为20mm×20mm,垂直于该面的容器长度为40mm,各壁厚为1mm。装有阀机构的那个侧面上有一个直径为9mm的孔,薄膜23厚度为25μm,直径为14mm,并有一个直径4mm的中央同心孔,该薄膜23的材料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薄膜。薄膜与密封材料接触的表面经喷砂处理,粗糙处的顶、底部的最大距离为10-1μm。上述薄膜25由同种材料制成,直径为8mm。如图23所示,用硅油(TEF-3000,从ShinetsuKagaku Kabushiki Kaisha,日本获得)将上述零件组装起来。
上述容器与一台泵连接,一个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容器内,在抽出或泵入空气时,测量压力的变化。结果,当空气泵入使内压高于外压约250pa时,上述阀开启,随即又迅速关闭。当空气连续泵入时,这种开、关动作重复进行。当空气从容器中抽出,使内压低于外压约500pa时,上述阀开启,随即又迅速关闭。当抽出操作连续进行时,上述动作重复发生。当阀放置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再进行同样的测量。当泵入空气使内压高于外界压力约300pa,上述阀开启,随即又迅速关闭。当连续泵入空气时,上述动作重复发生。当抽出空气使内压低于外界压力约600pa时,上述阀开启,随即又迅速关闭。当连续进行抽吸操作时,上述动作重复发生。这就证实了本实施例的阀机构的稳定工作。
作为一种对照,本发明容器采用的薄膜不具有空隙保留结构,试验结果如下述。当泵入空气使内压高于外界压力约300pa时,阀开启,随即又迅速关闭。当抽出空气使内压低于外界压力约600pa时,上述阀开启,随即又迅速关闭。当阀放置一段较长时间后,再进行同样的测试,当泵入空气使内压高于外界压力约600pa时,该阀开启,随即又迅速关闭。当抽出空气使内压低于外界压力约1000pa时,该阀开启,随即又迅速关闭。显然,如果没有空隙保留结构,上述阀在束之高阁一段长时间后,其临界开启压力增高。在图23中,有一个适当的排出孔,与前面的实施例相同。
图24是再一实施例的阀的放大图。如图24所示,把支承部分31的一个表面弄粗糙形成空隙保留结构,薄膜35的一个表面也被弄粗糙形成空隙保留结构,以便能附着密封材料。当内、外压力差低于临界开启压力时,薄膜33、35和支承部分31之间的密封材料38将阀关闭。由于薄膜35和支承部分31具有适当的粗糙度,确保了硅油涂层有一预定的厚度。当容器内外存在压力差时,在密封材料38中迅速形成空气通道,这是由于薄膜35和支承部分31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一旦上述阀开启,压力差会减小,由于薄膜的弹性和密封材料38的表面张力的存在,上述空气通道被迅速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支承部分31和薄膜35上的粗糙度为:其粗糙处的顶、底部之间的距离最大为10μm,最小为1μm。粗糙面的加工方法可以与前面的实施例相同。
图24是再一实施例的阀的放大图。如图24所示,把支承部分31的一个表面弄粗糙形成空隙保留结构,薄膜35的一个表面也被弄粗糙形成空隙保留结构,以便能附着密封材料。当内、外压力差低于临界开启压力时,薄膜33、35和支承部分31之间的密封材料38将阀关闭。由于薄膜35和支承部分31具有适当的粗糙度,确保了硅油涂层有一预定的厚度。当容器内外存在压力差时,在密封材料38中迅速形成空气通道,这是由于薄膜35和支承部分31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一旦上述阀开启,压力差会减小,由于薄膜的弹性和密封材料38的表面张力的存在,上述空气通道被迅速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支承部分31和薄膜35上的粗糙度为;其粗糙处的顶、底部之间的距离最大为10μm,最小为1μm。粗糙面的加工方法可以与前面的实施例相同。
图25描述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所示,薄膜43、支承部分41和薄膜45用硅油48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上述硅油中渗有颗粒49,作为空隙保留结构(间隙)。当容器内外之间存在压力差时,气流通道在密封物质中迅速形成。由于形成了上述通道,压力差减小,随即这些通道因薄膜弹性和密封材料的表面张力而迅速闭合。
颗粒49最好选择那些不受密封材料(例如硅油)影响的物质。该物质可以是金属或树脂。材料粒度最好均匀一致,否则较小的颗粒会改变大颗粒形成的空隙,其结果是小颗粒集中于一块有限的区域,于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经验,颗粒大小最好为5~20μm左右。
上述结构还可进一步改进。当采用前述实施之阀结构时,最好采用一个保护件,盖住上述薄膜,以防止外来物的侵入或薄膜的过度凹陷。
然而,本发明的研空和实验表明,特别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抬起的阀因冷凝水的作用而与保护件的相应表面接触,如图26所示。由于阀本身的弯曲力很小,所以,保护件与阀的接触可以较强,这是由于压力释放后存在着弹性恢复力。若发生这种情况,阀将保持开启状态。
在下述实施例中,阀机构的总体结构和其操作如前实施例所述,下面仅描述一些不同之处。图2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带有一个阀的容器的剖视图。图28是其立体分解图。在图中,排出容器内容物的出口虽未示出,但它可处于一适当位置。该实施例的保护件8设置在一定位置上,不会影响薄膜4和5的动作。对应于薄膜的那部分设有若干凸起物,如图所示。如图29所示,当阀工作时,薄膜可以与保护件接触。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在保护件8对应于薄膜3的表面上设有同心环状排布的凸起6,因此,即使薄膜3要与保护件8紧密接触,凸起6也会制止这种接触。保护件的凸起6最好设置在容器一端的外侧,该端释放内外部压力,此处薄膜有可能与保护件接触。
图30A、30B和30C表示了朝向薄膜的凸起6的几种不同形式。在图30A中,上述凸起呈放射状设置,不管薄膜以何种方式抬起,该凸起都可避免薄膜粘到保护件上。在图30B中,凸起物呈半球形。在图30C中,保护件的内壁呈波浪形。上述凸起6由波形结构构成。这里省略了空气通孔,但该孔可设置在一适当位置上,现在将描述一个以稳定压力供应液体的容器,该稳定压力是由本发明的阀机构来实现的。
本发明不仅限于打印方面的应用,还可适用于任何液体容器。下面仅对打印墨盒进行描述。
图3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立体图,作为第二容器的墨盒1上带有阀10,以调节墨盒中的压力。在图31中只画出一个阀,但是阀的数量可根据容器内所需压力调节量设置数个。容器与打印头靠3个爪16连接,向打印头供墨。墨通过墨供应孔27供应到打印头。
图32是图31墨盒的剖视图,该容器上带有一个阀机构,以控制容器内外部的空气流动。在该图中,采用了2个如图1所示的阀。当墨盒内外压力保持平衡时,墨盒封闭。
在墨盒1中,有一个墨囊2(第一容器)用于直接容纳墨液。墨蠹2中设有供墨口3,将墨5从其内部供应到打印头上。供墨口3穿过墨盒2的部分壁面。
上述墨囊由韧性好的材料制成,墨盒中的容墨量可以等于墨盒的容积。因此,与将墨吸到墨盒中的多孔材料相比,储墨量与墨盒体积之比有显著提高。这样,带有墨盒的装置的尺寸也可减小。
墨囊2的内部与墨囊(第一容器)和墨盒(第二容器)间的空隙完全隔开。因此,墨盒(第二容器)形成一种双层结构,墨盒带有阀机构,以及直接容纳墨的墨囊(第一容器)。间隙6中的气压可以调节,使墨能供给受墨侧,而不会有墨漏出。当接收墨的打印头与墨盒不相连时,橡胶塞9和一个球阻断了墨蠹内部与打印头的联系,上述球由弹性件(如限位弹簧7等)压向关闭通道28的方向。
在该实施例的阀机构中,使用两个阀来调节间隙6相对外界的压力。上阀是一个单向阀,用于从间隙6中将气体排出墨盒外。右阀则允许气流进入间隙6。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单通或单向阀如图1所示,也可采用其它实施例的阀。
图33和34表示打印头装置的一例子,其中墨盒与打印头34或17相连通。当墨盒与打印件连通时,打印件上伸出的管子18将墨盒的球8克服弹簧7的弹力,推向墨盒,于是,该球从通道28的橡胶塞9上离开,墨就可以从墨囊2流到打印头34或17上。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工作。当容器内压Pin与容器外部压力Pour大致相等时,和在容器未与打印头连通,或者与墨盒连接的喷墨打印设备的打印装置不工作时,不消耗墨,两个阀31和32的薄膜紧密地贴在表面15的密封材料上,该表面是墨盒的一部分,带有密封材料,假设此时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等)不变。容器内、外部完全隔离。
当间隙6中的压力低于外界压力时,如当进行打印时,墨通过供墨口供出,结果墨囊体积减小(打印时,在普通喷墨打印头的喷嘴位置处,有适当的负压,范围是0~-150mmHg),如果负压过大,则喷墨不良。在极端情况下,墨将不能喷出。即使负压为0,很少的耗墨量可使真空度迅速增加。间隙6中的真空度随墨耗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只要该真空度不影响打印工作,则阀31和32就在设定的工作压力下保持关闭,如图35A所示。
随着墨的消耗,真空度进一步增加,间隙6中的真空度最好不要太高。这样,当压力差高于预定压力差δp1(δp1<Pout-Pin时,即,当压差Pout-Pin引起的力作用在阀32的薄膜(Mylarsheet)上,该力超过阀的工作压力δn1时,薄膜的一部分变形,离开表面15的密封材料,使外部空气通过该空隙进入墨盒内部(图35B)。上述δp1是由薄膜与带有密封液的容器表面之间的关闭接触力以及使薄膜变形的力来确定的。这样,间隙6中的真空度减小,墨囊中的真空度也减小,墨压得以适当控制。当真空度减小时,变形的薄膜恢复至原位置,间隙6与容器外部的联系再次隔断。阀32的工作压力最好适当选择,使打印头喷头处的压力为0~150mmHg。另一方面,为使喷头处具有适当压力。容器的内压也要根据液体容器的位置及被供墨的喷头的位置而变化。但是,不论采用何种选择,均应使压力差的总和处于上述范围中,该压力差是由位置差和容器内液体的压力引起的。
另一方面当Pin>Pout时,例如,当外部温度增加而无墨耗时,间隙6中的气体受热膨胀,结果压力Pin高于Pout。当间隙6与容器外部的压力差Pin-Pour增加,超过阀31的工作压力δp2时,阀31开启,将间隙6与外界连通,气体的膨胀部分被排到外界。于是,压力Pin,即墨囊的压力减小,墨液不会泄漏到受墨部件上,如喷墨打印头。
工作压力差δp2=Pin-Pour可尽可能接近于0。但是,如果压力差处于某一范围中,不致引起墨漏至打印头上,那么该差也是可以接受的。上述压差可根据墨的特性及打印头的喷头状态而变化G,如果压力差处于某一范围中,不致引起墨漏至打印头上,那么该差也是可以接受的。上述压差可根据墨的特性及打印头的喷头状态而变化,但一般在喷头位置处于不大于150mmHg。
当墨盒的环境压力变化,例如在飞机上运输时,阀也进行类似的工作,以根据压力变化调节压力,杜绝因压力变化引起的墨液泄漏。
当外部压力低于间隙6允许的压力时,阀动作如图35C所示。相反,如果间隙6的压力超过允许范围,阀动作如图35B所示。阀31和32的结构和工作压力是根据打印装置的性质来调整的。但是,这种调整对前述实施例的那些阀机构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图36是一个具有图3所示阀机构的液体容器。在该实施例中,阀装置19被安装在一个装置座1’上,该座是墨盒1的一部分。墨盒1与墨囊2之间隙中的压力由阀机构中的各阀调整,调整方式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由于采用了阀机构装置,可以提供更为紧凑的液体容器,它易于生产制造。
图37中采用另一种阀机构的液体容器的例子。本实施例中,阀机构呈袋状,该袋由韧性膜制成,一侧带有孔(阀20和21)。阀的一端22与墨盒体的口23相通,另一端24开启。一种非挥发性油26作为密封材料(与前面实施例相同)涂到袋的内表面25上,使这些内表面紧密地贴在一起,与前面实施例相似,当压力差不大时,气体不能在容器内外部之间流动。
与前述实施例类似,一个阀20是外部进气调节阀,另一个阀21是气体流出调节阀,调节气体从墨盒与墨囊之间的间隙流到墨盒外面。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间隙与墨盒之间也有预定压力,对阀21是δp3=Pin-Pour,对阀20是δp1=Pin-Pout。当作用在阀20和21内表面25上的压力超过油26造成的膜之间的贴合力时,膜与膜的接触被脱离,允许气体流动。这样,上述间隙中的压力得以类似的调节。
图38表示了再一实施例,其中,液体容器采用了如图4所示的双向气阀。该双向气阀安装在墨盒的顶部。墨盒中盛装墨液53。墨液53通过供墨口56和供墨管55输送到打印头54上,喷墨装置根据成像信号将墨液从打印头上喷出,该信号是由未示出的一个信号传输装置送来的。上述打印头54安装在打印机的滑架上,墨盒51则安装在打印机中的适当位置上,它有一系列打印型号。
按照本实施例,本发明的阀机构被用作气阀,因此,不论墨盒位置如何都不会泄漏墨液,从而使稳定的打印成为可能。
随着打印头的打印操作,墨盒51中的墨液53的数量不断减少,墨盒51内的压力也逐渐降低。当压力降低至一预定值时,阀机构工作,以防止压力进一步降低。这种功能有效地使从打印头54喷出的微小墨滴的大小保持在预先选好的范围内。
另外,当墨盒51处于高温或低压条件下时,墨盒51中的空气很容易通过双向气阀50排放出来,防止了墨液从打印头漏出。
再者,由于双向气阀50通常处于关闭状态,防止了墨液从墨盒中蒸发。即使上述阀被搁置一段较长时间。阀仍能容易地开启,这是因为有空隙保持结构。
当前面实施例改进的阀遇到工作压力降低时,上述气阀会迅速开启。墨盒内压的过度降低都会导致不适当的打印操作或喷墨错误,而墨盒内压过度增大则会导致漏墨。
图39表示喷墨打印头装置上墨盒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采用了图4所示的双向气阀。
墨盒61的一端上设有一双向气阀60,墨盒内装有一个盛墨液63的墨囊62。墨囊62中的墨液63经墨盒61上的供墨口66向打印头64供墨,一个未示出的喷射装置根据来自一未示出的信号传递装置的成像信号使墨液从喷口65喷出。墨盒和打印头安装在一个滑架上,打印操作顺序进行。
随着打印的进行,墨囊62中的墨液63不断减少,墨盒61中的压力降低。当该压力降至一预定值时,双向气阀开启,阻止压力进一步下降。这种功能有效地使从喷口65喷出的微墨滴的大小保持在预先选好的范围内。
当喷射口处于墨盒底部时,喷口处的墨液处于一定的静压下,该静压与墨液液面高度相应。但由于喷口处存在弯液面,墨液通常不会漏出。如果设有喷口的那个表面是湿的,上述弯液面不能适当发挥其作用墨囊里的墨液通过喷口泄漏。但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双向气阀60,压力降低时其临界开启压力高于上述静压力,漏墨倾向被消除了。
另外,当墨盒61处于高湿或低压条件下,墨盒61中的空气易于通过双向气阀60释放出来,从而防止了喷口漏墨。
当前面实施例的改进的阀遇到工作压力降低时,该气阀迅速开启。墨盒内压的过度下降均可导致不适当的打印操作或错误喷墨,而墨盒内压过度升高则会导致漏墨。
图40表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墨盒,其中墨液73并非用墨囊而是用一活动板72与空气隔绝。随着打印头不断消耗墨液。活动板72也移动。
与前面的实施例类似,在这个墨盒中喷墨是稳定的,即使喷口是湿的,墨液也不会连续漏出。另一方面,甚至当温度升高时,墨盒71中的空气也能平缓地释放出来,因此,墨液不会漏泄。
图41是利用本发明技术制造的IJRA型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一条导向丝杠5005由传动齿轮5011和5009驱动转动,马达5013向前、向后转动,带动上述齿轮。上述导向丝杠5005上开有一条螺线槽5004,滑架Hc的销(未示出)与槽5004啮合,于是滑架Hc沿方向a和b作往复运动。纸张固定板5002把纸张固定在板上,该板处于滑架运动范围内。
初始位置探测装置5007和5008是光电藕合器,用于探测滑架上的杆5006的出现,这些探测装置响应于马达5013转动方向的转换。支承件5016支承着打印头的前侧表面,到一个盖件5022上,以盖住打印头。吸引装置5015通过盖件的口5023把打印头吸出,以便重新回收打印头。
一个移动件5016将一块清理刮板5017向前、向后移动,它们均支承在设备主体的支承架5018上。上述刮板可以是另一种形状,甚至可以是一种已知的清理刮板。一条杠杆5021有效地启动吸引回收操作,并且该杠杆随着凸轮5020的运动而移动,这个凸轮则与滑架相啮合(接触)。马达的驱动力由已知的传递装置,例如离合器等,来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当滑架处于初始位置时,可以由导向丝杠5005进行覆盖、清理和吸引操作。但是,本发明也可用于其他系统,使这些操作在不同时刻进行。本打印机具有一个电子信号发生器,向打印头发出电子信号,以便实施打印操作。这种分开的结构具有其优点,但是打印机与信号发生器组合起来更好。
本发明的打印机具备一个打印信号发生器,用于发出信号驱动打印头,还具备一个打印机控制装置。
这里,墨盒是作为喷墨头装置的一个部件来描述的,上述喷墨头装置与打印头是一体的。但是,墨盒与打印头也可以是分立的零件,此时墨液要通过一条墨液管提供给打印头。
下面将描述采用本发明技术的一种信息处理机及其电子线路。
图42是一种信息处理机604的立体图,该机内藏有本发明的打印机。
上述处理机包括:一个如前述的打印机601;一个带有字母、符号和数码的输入键,以及指令键的键盘602;和一个显示器603。图43是信息处理机604的电路方框图。
上述电路包括,一个主控制器501;一个CPU,具有微机502的特点,用于连续操作控制;一个RAM,具有一个工作区或者图文数据区;一个ROM,用于贮存连续操作程序及固定的数据,例如字体根;一个时钟505,为CPU规定执行周期并为打印机601的打印操作提供适当的定时;以及一个接口506,它把CPU502与外围设备联系起来。
上述电路还包括:一打印机601的控制器;一个打印头驱动器508,用于给打印头座101供电和提供打印信号;马达驱动器509a和509b,提供信号和供电,以驱动滑架马达402a和输入辊402b;一个滑架传感器510,用于探测滑架102的位置,以便确定例如滑架是否处于初始位置;以及一个纸张传感器,用于探测打印材料6是否存在。以防止打印操作越出打印材料,例如当没有放入打印材料或打印至打印材料末端时。
上述电路还包括一个外存贮器605,例如FDD,HDD或RAM卡,以及一个外接口512,以便与其它信息处理机604联系或与内部总线联接,控制外围设备。
虽然图43中没有画出,但是存在着向电路供电的电压源,电压源可以是充电电池、干电池或交流电转换整流器。
图44描述了顺序打印操作控制程序。
下述打印过程,是根据键盘的打印启动指令,或根据接口传来的外部打印指令开始的。
在步骤S1,首先判断显示器和操作板是否处于联机状态,这是为了避免在打印机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打印操作,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打印启动信号是由通讯线路等传来时。
在步骤S2,根据打印纸传感器511等的输出来判断打印材料6是否装在打印机中。这是为了防止墨的耗散、污染设备、浪费墨液,如果不放打印材料就开始打印,便会发生这种情况。
在步骤S2,可以判断压紧辊20与输入辊201之间的间隙是否松开,如果该间隙松开,打印材料将不能正确输入。为进行上述判断,放松杆上可以带有一个机械开关。如果打印材料没有正确放置,则进入步骤S3。
在步骤S3,给操作者一个校正打印材料的信号,它可以是声或光信号。
如果在步骤S2检测到打印材料放置正确,则操作进入步骤S4,打印操作开始。根据CPU502的指令,打印头驱动器508驱动打印头座101,与此同步,马达驱动509a和509b驱动滑架马达402a和输入马达402b。随着滑架102的主扫描方向的运动,打印材料的分扫描方向的运动和打印头1的清理操作,打印操作被执行。
在步骤S5中,CPU502指令操作停止,或者,当到达纸或可打印范围的尾部时,打印操作完成。
在结束步骤S6中,滑架102返回初始位置,打印头被罩住,以保护喷墨表面,这是因为考虑到打印结束后,主开关有可能退动。驱动输入马达402b一段距离,将打印材料卸下,或者驱动输入马达402b直到纸传感器510检测到纸的卸出。然后,在显示器上显示打印结束,或者把结束信号传送给外围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头和墨盒是分立的,两者可以相互连接,安装到滑架上,当然也可以不在滑架上。由于墨盒安装在滑架上,就不需要供墨管了,设备的尺寸可由此减小。当墨液用完时,只需更换墨盒,这降低了工作费用。
如果打印头或墨盒之一需要更换,只要换下其中一个就可以了,从而使设备符合经济性。
当打印头和墨盒被滑架上的杠杆等分开时,分开的速度可以得到控制,以防止墨液从供墨口或受墨口漏散。当打印头和墨盒在滑架上分开时,不需要直接触动打印头,于是打印头的喷墨侧表面不会被操作者的手指碰到,这样,可以保护喷墨侧表面不会在打印操作中受到污染。
当打印头和墨盒在滑架上分开时,承受力的墨盒部分被有限地确定,墨盒上这部分的机械强度可以高一些,而其他部分可以作得较薄,以减轻重量,或增加内容量。当改变打印颜色时,打印头和墨盒可以象一个部件那样更换,更换工作十分简便而不会使颜色混淆。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喷墨打印头和打印设备等,其中,电热换能器、激光束等发出的热能使墨液的状态发生变化,以喷出或排出墨液。因此,高密度象点和高打印分辨率是可以实现的。
在美国专利4,723,129和4,740,796中描述了较好的典型结构和操作原理。这种原理和结构可以用于一种所谓的“指令式”打印系统和一种连续式打印系统。但尤其适用于指令式打印系统,这是因为根据上述原理,至少有一个驱动信号提供给电热换能器,换能器设置在带墨纸张或墨液通道上。上述信号足以使温度迅速升高,超过该沸点偏移值。电热换能器的热能在打印头的加热部上产生薄膜沸腾,于是相应于每一个驱动信号,液体(墨液)中都会生成泡沫。由于泡沫的产生、发展和收敛,液体(墨液)从喷口喷出,形成至少一个墨滴。上述驱动信号最好是脉冲信号,因为泡沫的发展和收敛可以在瞬间完成,于是液体(墨)反应迅速地喷出。脉冲驱动信号最好是如美国专利4,463,359和4,345,262所描述的那样。另外,加热表面的温度升高率最好是如美国专利4,313,124所描述的那样。
打印头的结构可以如美国专利4,558,333和4,459,600所述的那样,其中,加热部分安装在一个弯曲部分上,而且喷口组合结构、液路和电热换能器都与上述专利文献相同。另外,本发明还可用于日本特许公开123670/1984所述的结构,其中一个普通的缝被用作喷口,配之以若干电热转换器;本发明还可用于日本特许公开138461/1984所述的结构,其中,设有一个热能压力波吸收孔,该孔对应于喷射部分。这是因为:本发明可有效地执行打印操作,可靠高效,而不管打印头是何种类型。
本发明可以有效地用于一种所谓的实线型打印头,该打印头的长度与最大打印宽度相应。这种打印头可包括一个单独的打印头和若干个联在一起的打印头,覆盖住最大打印宽度。
另外,本发明可以用于一种系列型打印头,其中,打印头固定在部件主体上,还可用于一种芯片可置换的打印头,它与主机电连接,当该打印头安装在机器主体上时,墨液可提供给该打印头,本发明还可以用于一种盒式打印头,它与墨盒作成一个整体。
最好设置回收装置和/或预操作辅助装置,因为这样可以进一步稳定本发明的效果。这些装置例如是:打印头罩、打印头清洁装置、吸或压力装置、预加热装置(它可以是电热换能器)及一个附加加热元件或其组合。另外,执行预喷射(并非为打印操作)的装置也能稳定打印操作。
考虑到各种打印头均可以安装,相应于一种颜色的墨液,打印头既可以是单一的,或者,相对于不同颜色或密度的墨材料,打印头也可以是若干个。本发明可以有效地运用于这样一种设备,它具备至少一个单色模式,主要是黑色,一个带有不同颜色的墨材料的多色模式,和/或一个采用颜色混合的全色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制成一个整体式打印装置,也可以是多个打印头的组合。
另外,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墨是液体材料。但是墨也可以是一种在室温以下呈固态而在室温时液化的墨材料。一般在这种类型的普通打印机中墨的温度被控制在不低于30℃,但也不高于70℃的范围内,以稳定墨的粘度,进行稳定的喷射操作。因此,当本发明的打印信号运用到其他类型的墨时,墨材料只要在上述温度范围内是液态即可。其中有种墨,加热时温度不升高,墨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化过程吸收了热能。另外一种墨材料在存放时呈固态,以防墨的蒸发。当产生热能的打印信号出现时,上述两种墨开始液化,液化后墨可以喷出。另有一种墨材料当其到达打印材料时可以固体化。本发明还可以采用遇加热即液化的墨材料,这种墨如日本特许公开56847/1979和71260/1985所述,在多孔纸的通孔或凹坑中作为液态或固体材料残留着。上述纸面对电热换能器,最有效的加热上述墨的方式是薄层沸腾系统。
上述喷墨打印机可以作为信息处理机的输出终端,信息处理机例如是计算机类,带图像读取器的复印机类、或者是具有信息发送与接收功能的传真机。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气阀结构简单,在预定临界压力下工作平稳,工作压力易于在大范围内调节。在采用双向气阀的情况下,阀机构仍可以很小。
在采用本发明阀机构的液体容器或墨盒中,墨盒中的压力(墨囊与墨盒之间间隙中的压力)及墨囊中的压力取决于两个阀机构的工作压力差。调整两个阀的工作压力可以使墨的压力保持在适当范围内,而不论余留的墨的数量。因此,可以稳定地供墨。
在前面的实施例中,上述阀有效地控制着空气的双向流动。但是在外界条件,例如温度或者压力变化很小时,液体容器可以只具备一个阀。
本发明的阀可以用于汽油、灯油、挥发性或可燃液体、或者其他化学品的容器,为此,只需对尺寸和形状加以适当改进,适当选择第一和第二容器的材料,并以前述的方式适当控制工作压力或压力。上述阀可用于那种需要稳定地供应液体的场合。上述阀特别适用于喷墨打印机,在这种打印机中,工作压力可以精确调节,以保持弯液面不被破坏,墨可以稳定地供给,不论墨消耗到何种程度。
在采用本发明阀机构的液体容器中,液体可以以预定的压力供应出来,而不论容器中还有多少墨。另外,由于液体容积大,通过稳定的供液可以实现上述高效液体容器。
由于打印头盒或打印机采用了高效、稳定的液体容器,零件的尺寸可以减小。稳定地供墨有效地改进和稳定了打印质量。
当采用双向气阀时,零件的尺寸也可以减小。
由于薄膜或支承部分上设有切去部分,聚积的密封材料集中于切去部分中,密封材料的移动和聚积不会影响阀的工作。另外,由于带有切去部分,当作用在薄膜上的压力差使薄膜弯曲时,上述阀被开启。上述薄膜在切去部分处弯曲,因此阀的开启极限压力(临界开启压力)较低。
上述阀的良好功能可以长期保持。另外,当上述阀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时,临界开启压力可以作得很低,临界开启压力与临界关闭压力之间的差值可以较小。这样就明显而有效地避免了打印密度不均和打印粗糙。
当薄膜与阀支承部分(座)之间采用空隙保留结构时,即使阀放置一段较长时间,工作压力仍保持不变,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工作的稳定性。
考虑到上述阀带有保护件,如果在保护件朝向薄膜的那个侧面上设有不平的结构,即使阀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薄膜也不会粘附在保护件上。从而进一步稳定了阀的工作。
虽然这里列举一些结构对本发明作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那些细节。本申请包括以改进为目的变型或变化,或者处于下述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变型或变化。

Claims (5)

1.一种阀机构,包括:
一具有第一开口的支承装置;
一个第一薄膜,其上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小开第一开口,该薄膜盖住第一开口;
一个第二薄膜,其小于第一开口,用于盖住第二开口;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薄膜用密封材料安置在上述支承装置上;上述第二薄膜用密封材料贴在第一薄膜靠近支承装置的那个侧面上,并处于第一开口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是硅油。
3.一种盛放流体的流体容器,包括
一个盛放流体的第一容器;
一个盛放上述第一容器的第二容器;
一个流体通道,用于从第一和第二容器引出流体;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容器上设有一个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限定结构的阀机构,用于控制第一与第二容器之间的空气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第二容器中的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时,上述阀机构通过打开所述第二薄膜以建立在上述第二容器和大气之间的流体连通,从而释放由一构成上述阀机构的密封材料提供的密封状态,由此进行压力调节,而当上述第二容器中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时,上述阀机构通过打开所述第一薄膜以建立在上述第二容器和大气之间的流体连通,从而释放由一构成上述阀机构的密封材料提供的密封状态,由此进行压力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是硅油。
CN93103183A 1992-02-24 1993-02-24 阀和采用该阀的流体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6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26392A JP3005104B2 (ja) 1992-02-24 1992-02-24 液体貯蔵容器、該液体貯蔵容器を有する記録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該液体貯蔵容器を搭載した記録装置
JP036263/92 1992-02-24
JP5490192A JP3027472B2 (ja) 1992-03-13 1992-03-13 双方向空気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供給装置
JP054901/92 1992-03-13
JP4145585A JPH05340481A (ja) 1992-06-05 1992-06-05 弁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145585/92 1992-06-05
JP173258/92 1992-06-30
JP4173236A JPH0617951A (ja) 1992-06-30 1992-06-30 弁機構、それを用いた液体貯蔵容器、該液体貯蔵容器を有する記録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該液体貯蔵容器を搭載した記録装置
JP173236/92 1992-06-30
JP4173258A JPH0617952A (ja) 1992-06-30 1992-06-30 弁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貯蔵容器、該液体貯蔵容器を有する記録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該液体貯蔵容器を搭載した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23A CN1109823A (zh) 1995-10-11
CN1087691C true CN1087691C (zh) 2002-07-17

Family

ID=27521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31031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691C (zh) 1992-02-24 1993-02-24 阀和采用该阀的流体容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500663A (zh)
EP (1) EP0562717B1 (zh)
KR (1) KR970010565B1 (zh)
CN (1) CN1087691C (zh)
AT (1) ATE179122T1 (zh)
DE (1) DE69324521T2 (zh)
GB (1) GB22649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9952A (zh) * 2014-07-24 2016-01-27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补充图像形成剂的图像形成剂储存单元和事务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0939B1 (en) 1992-07-31 2001-0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CA2272155C (en) * 1992-07-31 2004-05-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TW373595U (en) * 1994-05-25 1999-11-01 Canon Kk An ink container and a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H08174860A (ja) * 1994-10-26 1996-07-09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5872584A (en) * 1994-10-31 1999-02-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k to an ink-jet print head and for compensating for entrapped air
US5825387A (en) * 1995-04-27 1998-10-2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supply for an ink-jet printer
JP3417434B2 (ja) * 1995-01-05 2003-06-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5953030A (en) 1995-04-24 1999-09-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with improved air venting structure
US5784087A (en) * 1995-04-27 1998-07-21 Owens-Illinois Closure Inc. Liquid containment and dispensing device
US5771053A (en) 1995-12-04 1998-06-2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ssembly for controlling ink release from a container
DE69733176T2 (de) 1996-02-21 2006-02-16 Seiko Epson Corp. Tintenkartusche
JP3327807B2 (ja) 1996-03-01 2002-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の包装構造および該包装構造が施されるインクタンク
JP3343876B2 (ja) * 1996-03-07 2002-1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弁体、弁、これらを備えた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該インクタンクを有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
EP0910507A4 (en) * 1996-05-06 1999-08-04 Graphic Utilities Inc AUXILIARY INK RESERVOIR, FEED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K JET CARTRIDGES
JP4141523B2 (ja) 1997-03-19 2008-08-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流路の弁装置
US6158853A (en) * 1997-06-05 2000-12-1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ment system including a plural-walled bag formed of inner and outer film layers
US6692117B1 (en) * 1997-07-14 2004-02-17 Owens-Illinois Closure Inc. Liquid containment and dispens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flow control valve
US6203146B1 (en) 1998-03-09 2001-03-2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ing system with air accumulation control means enabling a semipermanent printhead without air purge
WO1999008876A1 (en) * 1997-08-18 1999-02-2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ing system with air accumulation control means enabling a semipermanent printhead without air purge
US6863387B2 (en) 1998-03-09 2005-03-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 supply with air diffusion barrier for unsaturated ink
US6547377B2 (en) 1998-03-09 2003-04-1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head air management using unsaturated ink
USD425554S (en) * 1998-04-09 2000-05-2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ATE507976T1 (de) 1998-07-15 2011-05-15 Seiko Epson Corp Tintenzufuhreinheit
US6361159B1 (en) * 1998-09-01 2002-03-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device having pressure fluctuation accommodating structure
TW438684B (en) * 1998-09-30 2001-06-07 Ind Tech Res Inst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for ink cartridge
SG95609A1 (en) * 1998-11-11 2003-04-23 Seiko Epson Corp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TW492001B (en) * 1998-12-21 2002-06-21 Ind Tech Res Inst Double focused optical read/write head
FR2795017B1 (fr) * 1999-06-21 2001-08-31 Eastman Kodak Co Dispositif de controle de l'atmosphere d'un reservoir d'encre applique a l'impression par jet d'encre
JP3897490B2 (ja) * 1999-08-24 2007-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覆ゴム部材、記録ヘッド、保管箱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280103C (zh) 2000-02-16 2006-10-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用连接组件及喷墨打印机
JP2002001988A (ja) * 2000-04-18 2002-01-08 Canon Aptex Inc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
EP1197338A1 (en) * 2000-10-05 2002-04-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disconnecting liquid container
PT1199179E (pt) 2000-10-20 2007-02-28 Seiko Epson Kabushiki Kaisha S Dispositivo de gravação a jacto de tinta e cartucho de tinta
DE60125251T3 (de) 2000-10-20 2011-05-19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und Tintenpatrone
SG103319A1 (en) 2000-10-20 2004-04-29 Seiko Epson Corp Ink cartridge for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US6644796B2 (en) 2000-12-22 2003-11-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interconnect in a replaceable ink reservoir for pigmented ink
CN1254378C (zh) 2001-11-12 2006-05-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
US6962408B2 (en) 2002-01-30 2005-11-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fluid container
US7744202B2 (en) 2002-01-30 2010-06-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fluid container
US6648460B2 (en) * 2002-01-30 2003-11-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igh volumetric efficiency ink container vessel
US7147310B2 (en) 2002-01-30 2006-12-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fluid container
JP4250433B2 (ja) 2002-03-18 2009-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の包装構造およびその開封方法
JP3772859B2 (ja) * 2002-07-09 2006-05-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減圧包装品
JP3991853B2 (ja) * 2002-09-12 2007-10-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6824256B2 (en) * 2003-01-24 2004-11-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w air transmission rate ink valve
US20050012794A1 (en) * 2003-07-18 2005-01-20 Chau Tat Kong Refillable ink cartridge for an inkjet printer
JP4461728B2 (ja) * 2003-07-29 2010-05-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供給装置
US6959985B2 (en) 2003-07-31 2005-11-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fluid container
US7004564B2 (en) 2003-07-31 2006-02-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fluid container
US7104630B2 (en) 2003-07-31 2006-09-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fluid container
JP4506301B2 (ja) * 2003-09-30 2010-07-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7331715B2 (en) * 2004-01-26 2008-02-19 The Glad Products Company Valve element
CN2691854Y (zh) * 2004-02-06 2005-04-13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恒压连续供墨器
US7237572B2 (en) * 2004-10-29 2007-07-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heck valve
DE102006003055B4 (de) * 2006-01-20 2008-02-07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Tintentank
JP5025008B2 (ja) * 2007-02-14 2012-09-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JP5277622B2 (ja) 2007-11-30 2013-08-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収容装置
US8313183B2 (en) * 2010-11-05 2012-11-20 Xerox Corporation Immersed high surface area heater for a solid ink reservoir
US20150015645A1 (en) * 2013-07-11 2015-01-15 Loc V. Bui Dega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thereof
US10611161B2 (en) 2014-07-24 2020-04-07 Avision Inc. Image forming agent storage member and laser printer using the same
US10753815B2 (en) 2015-10-28 2020-08-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lative pressure sensor
EP3607230A1 (en) * 2017-04-07 2020-02-12 Huntsman Advanced Materials Licensing (Switzerland) GmbH Valve device, lid assembly, container and usage thereof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77766A (en) * 1974-10-02 1977-06-29 Kendall & Co Drainage collection bag with anti-reflux device
EP0052914A1 (en) * 1980-11-21 1982-06-02 Nec Corporation Printer head for an ink-on-demand type ink-jet printer
US5040002A (en) * 1990-03-16 1991-08-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gulator for ink-jet pe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33575A (en) * 1936-05-02 1938-10-18 Gen Motors Corp Pressure relief valve
US2935075A (en) * 1954-11-01 1960-05-03 Bendix Aviat Corp Relief valve
US3401719A (en) * 1966-03-31 1968-09-17 Sylvania Electric Prod Multiple bleed valve cartridge assembly
FR1553977A (zh) * 1967-12-08 1969-01-17
IT971505B (it) * 1972-12-04 1974-05-10 Goglio L Valvola di degasamento per conte nitori flessibili a chiusura erme tica e contenitore corredato della valvola
DE2723371A1 (de) * 1977-05-24 1978-11-30 Bosch Gmbh Robert Drehzahlbegrenzungseinrichtung
CA1127227A (en) * 1977-10-03 1982-07-06 Ichiro Endo Liquid jet record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S5936879B2 (ja) * 1977-10-14 1984-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熱転写記録用媒体
JPS5921504B2 (ja) * 1978-06-19 1984-05-21 株式会社東芝 材料速度検出装置
JPS5529722A (en) * 1978-08-22 1980-03-03 Meidensha Electric Mfg Co Ltd Current measuring unit
JPS5529723A (en) * 1978-08-22 1980-03-03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Ammonia measuring method in gas including ammonia and sulfur dioxide
JPS5561665A (en) * 1978-10-30 1980-05-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Device for housing under floor
US4330787A (en) * 1978-10-31 1982-05-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device
US4345262A (en) * 1979-02-19 1982-08-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S4463359A (en) * 1979-04-02 1984-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oplet gene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JPS5653012A (en) * 1979-09-13 1981-05-12 Hashimoto Denki Co Ltd Continuous treating device for cut veneer
JPS5692072A (en) * 1979-12-26 1981-07-25 Canon Inc Ink jet printer
US4514742A (en) * 1980-06-16 1985-04-30 Nippon Electric Co., Ltd. Printer head for an ink-on-demand type ink-jet printer
DE3125496C2 (de) * 1981-06-29 1983-12-29 Wipf AG Verpackungen, 8404 Volketswil Überdruckventil zur Entlüftung von Verpackungen
US4558333A (en) * 1981-07-09 1985-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US4558326A (en) * 1982-09-07 1985-12-10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Purging system fo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4440308A (en) * 1982-12-20 1984-04-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Fuel cap valve structure
JPS59123670A (ja) * 1982-12-28 1984-07-1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エツトヘツド
JPS59138461A (ja) * 1983-01-28 1984-08-08 Canon Inc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S6071260A (ja) * 1983-09-28 1985-04-23 Erumu:Kk 記録装置
EP0149695A1 (de) * 1984-01-21 1985-07-31 Beiersdorf Aktiengesellschaft Überdruckventil für Verpackungsbehälter
DE3526586A1 (de) * 1985-07-25 1987-02-05 Bosch Gmbh Robert Verpackungsbehaelter mit rberdruckventil
US4760937A (en) * 1986-06-16 1988-08-02 Evezich Paul D Squeezable device for ejecting retained materials
FI81189C (fi) * 1988-04-06 1990-09-10 Wiser Oy Dubbelventil och membran foer bakslagsventil.
JPH0236464A (ja) * 1988-07-26 1990-02-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罫線表示方式
US5025829A (en) * 1990-01-29 1991-06-25 Harmac Medical Products, Inc. Parenteral check valve
ES2079646T3 (es) * 1990-02-22 1996-01-16 Procter & Gamble Distribuidor de fluido de botella con bolsa compresible con medios para resistir el aplastamiento de la bolsa insertados dentro del mismo.
US5039999A (en) * 1990-06-26 1991-08-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ccumulator and pressure control for ink-ket pens
AU649290B2 (en) * 1990-10-17 1994-05-19 Vernay Laboratories, Inc. Low pressure check valve for artificial respiration devices
DE4106919A1 (de) * 1991-03-05 1992-09-10 Kautex Werke Gmbh Quetschflasche mit innenbehaelter
JPH06507867A (ja) * 1991-06-07 1994-09-08 ザ、プロクター、エンド、ギャンブル、カンパニー 空気逆止め弁を有する弾性圧搾び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77766A (en) * 1974-10-02 1977-06-29 Kendall & Co Drainage collection bag with anti-reflux device
EP0052914A1 (en) * 1980-11-21 1982-06-02 Nec Corporation Printer head for an ink-on-demand type ink-jet printer
US5040002A (en) * 1990-03-16 1991-08-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gulator for ink-jet pen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9952A (zh) * 2014-07-24 2016-01-27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补充图像形成剂的图像形成剂储存单元和事务机
US9815281B2 (en) 2014-07-24 2017-11-14 Avision Inc. Image forming agent storage member and digital machine therewit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324521T2 (de) 1999-10-07
GB9303559D0 (en) 1993-04-07
GB2264997B (en) 1995-11-29
KR970010565B1 (ko) 1997-06-28
DE69324521D1 (de) 1999-05-27
EP0562717B1 (en) 1999-04-21
GB2264997A (en) 1993-09-15
ATE179122T1 (de) 1999-05-15
KR930018183A (ko) 1993-09-21
US5500663A (en) 1996-03-19
EP0562717A1 (en) 1993-09-29
CN1109823A (zh) 1995-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91C (zh) 阀和采用该阀的流体容器
CN1029214C (zh) 液体容器和使用该容器的记录头和记录装置
CN1198729C (zh) 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
CN1030051C (zh) 液体容器、使用此液体容器的记录头以及使用上述两者的记录设备
CN1280103C (zh) 喷墨打印机用连接组件及喷墨打印机
CN1081549C (zh) 一种容器及采用该容器的喷墨记录组件及设备
CN1219646C (zh) 压力调整腔、具有该腔的喷墨记录头和使用该喷墨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设备
CN1078534C (zh) 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记录设备
CN1150090C (zh) 墨槽、喷墨墨盒、供墨装置、喷墨打印装置和供墨方法
CN1116987C (zh) 墨盒
EP1688260A3 (en) Ink supply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head package having the same
CN1654207A (zh) 涂布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507391A (zh) 喷墨打印机
CN1880079A (zh) 喷液头、喷液装置以及喷液头的制成方法
CN1078685A (zh) 判断喷墨记录头排墨状态的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654208A (zh) 液体涂布装置及喷墨装置
CN1672942A (zh) 附加装置与液体供应装置
CN1616231A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喷射调节方法
CN1298796A (zh) 液体喷射方法、液体喷射头、喷射设备和液体喷射头制造方法
CN1177946A (zh) 确定容器中存在的物品的量的方法与装置
CN1172011A (zh) 液体喷射、供给方法,液体喷射头,喷射头架及喷谢设备
CN1118374C (zh) 喷液方法、喷液头和喷液头盒及使用该喷液头的喷液设备
CN101032888A (zh) 液体余量检测方法、故障检测装置、液体消耗装置及液体容器
CN1891463A (zh) 记录头和记录设备
CN1287985C (zh) 供液方法及系统、储液容器、喷墨头架和记录头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717

Termination date: 201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