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6209A - 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6209A
CN1216209A CN199898800074A CN98800074A CN1216209A CN 1216209 A CN1216209 A CN 1216209A CN 199898800074 A CN199898800074 A CN 199898800074A CN 98800074 A CN98800074 A CN 98800074A CN 1216209 A CN1216209 A CN 1216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rganic
color conversion
display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199898800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603C (zh
Inventor
荣田畅
细川地潮
松浦正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16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6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6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0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Abstract

有机EL显示装置100,它按照由颜色转换部件2与有机EL发光部件3夹持着透光性介质1的方式配置,上述颜色转换部件2由多个遮光层21和多个颜色转换层22反复地在平面上分离配置而成,上述有机EL发光部件3由处于与颜色转换层22相对应的位置在平面上分离配置而成,颜色转换部件2与有机EL发光部件3之间的距离d1与遮光层21的宽度(d2)满足d2≥d1的关系。因此,可以提供一种视野角特性优良,能够防止发生颜色重叠(混色)或颜色模糊,并且视觉效果优良和实用的有机EL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
本发明涉及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以下简称为有机EL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合作为民用和工业用显示设备(disply)或打印机头的光源使用的有机EL显示装置。
电子显示装置是一种能把通常来自被称为主机接口的各种装置(machine)的各种信息通过视觉传达给人的电子装置,起到一种使人和装置相互沟通的重要的过渡作用(联系作用)。
该电子装置分为发光型和受光型两大类。作为发光型的装置,例如可以举出:CRT(阴极射线管)、PDP(等离子显示器)、ELD(场致发光显示装置/EL显示装置)、VFD(荧光显示管)、LED(发光二极管)等。另一方面,作为受光型的装置,例如可以举出:LCD(液晶显示器)、ECD(电化学显示器)、EPID(电泳显示器)、SPD(分散粒子取向型显示器)、TBD(着色粒子旋转型显示器)、PLZT(透明强介电性PLZT〔(Pb、La)(Zr、Ti)O3〕陶瓷显示器)等。
此处,EL显示装置(ELD)或其构成单元的EL元件,由于能自己发光,所以视觉效果好,另外,由于是完全的固体,所以具有耐冲击性优良的特征。因此,现在正在开发使用无机或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层的各种EL显示装置。其中所说的有机EL显示装置是一种在两个电极之间夹持着有机化合物的显示器,由于有机化合物的种类丰富,因此很有希望制得一种能够高效率和高亮度地发出各种颜色光线的显示器。
为此,人们正在对有机EL显示装置的全色化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在特开平3-15289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使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发光部分在平面上分离配置,从而使其能够分别发出不同的颜色(例如红、蓝、绿三原色)的光线的方法。
但是,对于通过将有机EL元件的发光部分在平面上分离配置以使其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来进行显示的方法而言,必须重新开发各种颜色的发光材料,而且,由于材料本身是有机化合物,因此要将其在平面上分离配置,存在缺乏对加工处理(例如光刻法)的耐受性的问题。
因此,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颜色转换层(例如滤色器或荧光体)将单一颜色的光进行分解或转换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仅设置单一颜色的发光层并可采用简单的结构。
然而,作为有机EL元件,由于必须另外设置颜色转换层,因此使得在有机EL元件与颜色转换层之间,或者在颜色转换层相互之间,存在某种状态的缝隙。因此,由有机EL元件发出的光就从这些缝隙漏出,由颜色转换层发出的光也从这些缝隙漏出,从而使视野角变小(所谓混色),结果获得视觉效果差的有机EL显示装置。
另外,在特开平5-9487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有下述结构的EL显示装置,其中,在EL元件与滤色器之间设置有透明树脂层,而且该透明树脂层的厚度小于EL元件的象素之间的间隔(参见图15)。
然而,由于在这种结构中没有遮光层,因此不能防止光线从滤色层的侧面泄漏,从而不能充分解决视野角的问题。另外,例如在使用荧光体层代替滤色层的情况下,由于荧光体各向同性地发出荧光,结果使得光的泄漏增大,从而使视觉效果变差。
另外,在特开平5-25886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配置有能够接受有机EL元件发出的光线的荧光介质的多色发光装置。
然而,在这种结构中没有示出荧光介质之间的遮光层,因此不能充分地解决视野角的问题(参见图16)。
另外,在特开平5-9487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EL显示屏,该显示屏面向滤色器,其中,在EL元件的象素之间的间隙设置一种具有遮光性并且沿着大体上垂直于EL元件基板面的方向突出的隔板(参见图17)。
在此情况下,虽然不存在视野角的问题,但是其中没有考虑遮光层的膜厚与颜色转换层的膜厚之间的关系,以及从有机EL元件至遮光层的距离与遮光层的宽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实际上不能制得有机EL显示装置,这是存在的问题。
另外,在特开昭63-4088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其中的EL元件与滤色器相互面向的彩色显示器。然而,在这种结构中没有考虑遮光层的膜厚与颜色转换层的膜厚之间的关系,以及从有机EL元件至遮光层的距离与遮光层的宽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实际上不能制得彩色的EL显示装置,这是存在的问题(参见图18)。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视野角特性优良,可以防止发生颜色重叠(混色),而且视觉效果优良的实用的有机EL显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按照由包含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的颜色转换部件与包含有机EL元件的有机EL发光部件夹持着透光性介质的方式配置,其特征在于,
当以颜色转换部件与有机EL发光部件之间的距离为d1,以遮光层的宽度为d2时,二者满足d2≥d1的关系。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时,优选是使其中的颜色转换部件由不同种类的颜色转换层构成。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时,优选是使其中的颜色转换部件由同一种类的颜色转换层构成。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时,当以遮光层的膜厚为T1,以颜色转换层的膜厚为T2时,优选是二者满足T1≥T2的关系。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时,当以遮光层的膜厚为T1,以上述的颜色转换层的膜厚为T2时,优选是使绝对值|T1-T2|在2.0μm以下。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时,当以有机EL元件发光区域的面积为S1,以颜色转换层区域的面积为S2时,优选是二者满足S2≥S1的关系。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时,优选是使其中的颜色转换层由荧光体层构成。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时,优选是使颜色转换层的膜厚在5μm以上。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时,当以颜色转换层的折射率为n1,以透光性介质的折射率为n2时,优选是使绝对值|n1-n2|在0.4以下。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时,优选是使遮光层的宽度在从透光性介质一侧向相反的一侧过渡时,逐渐地或分阶段地缩小。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时,优选是使遮光层在波长为400nm~700nm的可见光区域内的光透过率在10%以下。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时,优选是使遮光层在波长为400nm~700nm的可见光区域内的光反射率在10%以上。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实施方案的模式图,其中,(a)是截面图,(b)和(c)皆为斜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使用的支持基板的截面图,其中(a)和(b)表示使用透光性基板作为支持基板的情况,(c)表示没有必要使用透光性基板的情况。
图3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中,有机EL发光部件和颜色转换部件之间的距离d1与遮光层的宽度d2之间的关系的截面图,其中,(a)表示d1>d2的情况,(b)表示d1≤d2的情况。
图4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中的视野角的截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中,遮光层的膜厚T1与颜色转换层的膜厚T2的关系的截面图,其中,(a)、(b)和(c)表示T1<T2的情况,(d)、(e)和(f)表示T1≥T2的情况。
图6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中S2≥S1的关系的模式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有机EL元件发光区域的面积S1与颜色转换层区域的面积S2的关系的截面图,其中,(a)表示S1>S2的情况,(b)表示S1≤S2的情况。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使用的颜色转换层的截面图,其中,(a)表示使用滤色器的情况,(b)表示使用荧光体层的情况。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使用的遮光层的形状的断面图,其中,(a)表示矩形的情况,(b)表示倒梯形的情况,(c)表示T字形的情况。
图10是按模式表示在与颜色转换层接触的侧面的遮光层反射部分的截面图,其中,(a)表示没有反射部分的情况,(b)表示在形状呈矩形的遮光层中设置有反射部分的情况,(c)表示在形状呈倒梯形的遮光层中设置有反射部分的情况。
图11按模式示出了本发明的图形化遮光层。
图12按模式示出了本发明中按条状配列的点阵式图形。
图13按模式示出了本发明中阻极的条状图形。
图14按模式示出了本发明中阴极的条状图形。
图15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在EL元件与滤色器之间的透明树脂层。
图16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配置有一种用于接受有机EL元件发出的光线的荧光介质的情况。
图17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在EL元件的象素之间的间隙设置一种具有遮光性的隔壁的情况。
图18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EL元件与滤色器相互面向的情况。
图19是用于说明在颜色转换部件中,表面凹凸产生的影响的附图(之1),其中
(a)表示颜色转换部件表面凹凸较大的情况,(b)表示颜色转换部件表面凹凸较小的情况。
图20是用于说明在颜色转换部件中,表面凹凸产生的影响的附图(之2)。
图21是用于说明在颜色转换部件上积叠了透明的平坦化层的情况的附图。
下面参考附图具体地解释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案。
1、有机EL显示装置的构成
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构成如图1的(a)、(b)和(c)所示,它至少由透光性介质1、夹持着该透光性介质1的颜色转换部件2和有机EL发光部件3构成。在颜色转换部件2中,按照反复地在平面上分离配置的方式设置有多个遮光层21和多个颜色转换层22。另外,在有机EL发光部件3中,在对应于颜色转换层22的位置处,按照在平面上分离配置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有机EL元件31。
因此,只要各个有机EL元件31发光,这种光就会透过透光性介质1,这时,利用对应的颜色转换层22把来自有机EL元件31的光分解或转换,使得从视觉上看到的光不同于有机EL元件31的光。
因此,当颜色转换部件2由不同种类颜色转换层22构成的情况下,有机EL显示装置100可以显示多种颜色。另外,在颜色转换部件2的一部分形成没有颜色转换层的区域(透明层)时,可以让有机EL元件31发出的光直接通过,这样也可以进行多颜色的显示。
另外,当颜色转换部件2由同一种类的颜色转换层构成的情况下,有机EL显示装置100可以进行单色显示。
下面说明在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中含有支持基板的更具体的构成。在实用上,有机EL显示装置100必须具有用于支持该有机显示装置100的基板。
例如可以举出图2中的(a)、(b)和(c)所示的情况。在图2(a)中,透光性介质1兼有支持基板的作用,构成了透光性支持基板41。
另外,在图2(b)中,透光性支持基板41配置在颜色转换层22和遮光层21的下方。
进而,在图2(c)中,使用两块支持基板,第1支持基板41配置在颜色转换层22和遮光层21的下方,第2支持基板4配置在包含有机EL元件31的有机EL发光部件3的上方。
下面,对于在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中,在进行多色显示或单色显示的情况下,对颜色转换部件2和有机EL发光部件3之间的距离(d1)与遮光层21的宽度(d2)的关系进行限定的理由进行说明。也就是说,对于在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中必须满足d2≥d1的关系的理由,使用图3的(a)和(b)进行说明。
另外,颜色转换部件2与有机EL发光部件3之间的距离d1是指,从相当于该颜色转换部件2的遮光层21或颜色转换层22与透光体介质1的边界的位置处到达在有机EL发光部件3中有机EL元件31的最短距离。另外,在决定与该边界相当的位置时,为了使得从该位置到达有机EL元件的距离成为最短,可以选择遮光层21或颜色转换层22的任何一方。
更严密地说,从相当于遮光层21或颜色转换层22与透光性介质1的边界的位置,到达相当于起主要作用的有机EL元件中的发光层的发光部分的位置之间引垂线时,以该垂线的长度(距离)表示。在图3(a)和(b)中也是同样的定义,也是以垂线的距离来表示d1。
另外,d2表示与透光性介质1相连接一侧的遮光层21的宽度。在图3的(a)和(b)中也是同样的定义,在图中以d2表示。
首先应说明,从某一个有机EL元件31发出的光是各向同性地向四周扩大的,如果在透光性介质1中没有光的吸收,则在离开该有机EL元件31的各地点具有相等的强度分布。因此,如图3(a)所示那样,不仅在与有机EL元件31相对应的位置的某个颜色转换层22a有相当量的光输入,而且在与它相连接的颜色转换层22b也有相当量的光输入。
因此,如图3(a)所示,在d1>d2的情况下,到达颜色转换层22b的入射光的角度θ1变大,从而使得到达颜色转换层22b的入射光的光强度也变大。其结果,不仅产生了被颜色转换层22a分解或转换而获得的具有所希望颜色的光,而且也混杂了相当量由颜色转换层22b获得的不希望颜色的光(混色),因此在视觉上不能充分地看出与所希望颜色相对应的光。另外,所谓混色是指,由本来的颜色的转换层发出的光的颜色在CIE色度坐标上的X轴和Y轴方向上的数值均在0.02以上的情况。
另外,当颜色转换层为同一种类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当上述颜色转换层22a和颜色转换层22b是同一种类的情况下,在d1>d2的条件下虽然不会产生混色的问题,但是显示的图像产生重叠,使其模糊不清,显示的图像不够鲜明。
与此相对照,如图3(b)所示,在满足d2≥d1的关系时,到达颜色转换层22b的入射光的角度θ2变小,使得到达颜色转换层22b的入射光的光强度也变小。其结果,混色的程度很小,在视觉上看到的是有选择的所希望颜色的光。
因此,当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进行多色显示或单色显示的情况下,只要满足d2≥d1的关系,就能通过处于颜色转换层22a左右的遮光层的作用来减少入射到相邻的颜色转换层22b中的光,因此很少发生颜色重叠(混色),从而可以提供实用的有机EL显示装置。
另外,通过满足上述关系,在颜色转换层为同一种类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防止发生显示图像的重叠,模糊不清和显示欠鲜明的现象。
另外,在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满足d2≥d1的关系,更具体地说,优选是使(d2-d1)的值处于1~100μm的范围内。当(d2-d1)的值不足1μm时,透光性介质1的厚度变得不均匀,从而在局部产生不能满足d2≥d1关系的区域。另一方面,当(d2-d1)的值超过100μm时,遮光层21的宽度有增大的趋势,因此有可能得不到高精细的鲜明的图像。
因此,更优选是(d2-d1)的值在5~50μm的范围内,最优选是在10~40μm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当以遮光层的膜厚为T1,以颜色转换层的膜厚为T2时,优选是二者满足T1≥T2的关系。其理由可以用图4和图5的(a)~(f)来说明。
另外,在说明T1≥T2的理由时,首先要搞清与视野角有关的问题,如图4所示,把从正面观察到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位置作为基准,当把可以看见的角度往左右方向变动时,以能够使所希望的光的颜色发生变化的左右位置形成的角度定义为该视野角。
因此,在图4中,有两个以有机EL元件31为起点的倾斜的箭头,在以这两个箭头分别表示的位置能使所希望的光的颜色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分别把以“+”表示的圆弧角度和以“-”表示的圆弧角度作为视野角。
另外,图5的(a)、(b)和(c)各自表示遮光层21的膜厚T1小于颜色转换层22a的膜厚T2的情况,也就是T1<T2的情况。与此不同,图5的(d)、(e)和(f)各自表示遮光层21的膜厚T1大于颜色转换层22a的膜厚T2的情况,也就是T1>T2的情况。
另外,图5的(a)和(d)示出了透光性介质1的厚度是不均匀的,以及在厚度不同的遮光层21和颜色转换层22a(22b)各自的下面则呈平滑状的构成的情况。
另外,图(5)的(b)和(e)示出了透光性介质1的厚度是均匀的,以及在平滑的透光性介质1的下面设置了厚度不同的遮光层21和颜色转换层22a(22b)的情况。
另外,图5的(c)和(f)示出了透光性介质1的厚度是不均匀的,而且在厚度不同的遮光层21和颜色转换层22a(22b)各自的下面以凹凸形状构成的情况。
因此,如图5所示,从有机EL显示装置31发出的光各向同性(全方位)地扩大,因此有一部分光以一定角度入射到颜色转换层22b中。这一部分入射的光,在图5(a)中,以有机EL显示装置31为起点按照倾斜的箭头所示方向入射到颜色转换层22a(22b)中。
于是,在图5(a)所示构成的情况下,由于遮光层21的膜厚T1小于颜色转换层22a的膜厚T2,因此从有机EL显示装置31发出并按倾斜方向前进的光不能充分地被遮光层21遮住。
因此,没有被遮住的光就以一定的角度(θ3)入射到通过遮蔽层而与颜色转换层22a相邻接的颜色变换层22b的一部分中。
从而,如此入射到颜色转换层22b的光就以不希望的颜色的光向外射出,这种不希望的颜色的光与从颜色转换层22a获得的所希望颜色的光就容易发生混色,当把观察有机EL显示装置的角度向左右变动时,只能以非常狭小的角度看见光的变化。也就是说,其视野角变小,成为不好的状态。
与此不同,在图5(d)所示构成的情况下,由于遮光层21的膜厚T1大于颜色转换层22a的膜厚T2,因此,从有机EL显示装置31发出的光中,相对于颜色转换层22b保持着一定角度(θ3)的光可以被遮光层21完全遮住,从而不能入射到该颜色转换层22b中。
因此,在颜色转换层22b中,不希望的颜色的光射出得少,从而在视觉上看到的不希望的颜色的光变少。
于是,所希望的颜色的光与不希望的颜色的光的混色程度也变少,因此能从宽的角度在视觉上看到所希望的颜色的光。也就是说,成为视野角宽的优选状态。
另外,在图5(b)所示构成的情况下,设置在均匀厚度的透光性介质1下面的遮光层21的膜厚T1小于同样地设置的颜色转换层22a的膜厚T2,因此,在颜色转换层22a中被分解或被转换的颜色的光不能完全被遮光层21遮住。
因此,没有被遮住的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与颜色转换层22a相邻接的颜色转换层22b的一部分中。关于这一点,在图5(b)中,由颜色转换层22a入射到颜色转换层22b中的光,用一个以颜色转换层22a作为起点的倾斜的虚线箭头来表示。
于是,这样的遮光层21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使得从颜色转换层22a获得的所希望颜色的光与从颜色转换层22b获得的不希望颜色的光容易发生混色,因此在将观察有机EL显示装置31的角度往左右方向变动时,只能以非常狭小的角度看出光的变化。
也就是说,容易产生视野角变小的不好的状态。特别是当颜色转换层22象荧光体层那样各向同性地发出荧光的情况下,视野角显著地变小。
与此不同,在图5(e)所示构成的情况下,遮光层21的膜厚T1大于颜色转换层22a的膜厚T2,因此在颜色转换层22a中被分解或转换的颜色的光中相对于颜色转换层22b保持一定角度的光线,被遮光层21完全遮住,从而不能入射到该颜色转换层22b中。
因此,不希望的颜色的光被视觉上看到的部分变少。于是,所希望颜色的光与不希望颜色的光的混色程度变得较小,因此能够以宽的角度在视觉上看到所希望颜色的光。也就是成为较宽视野角的优选状态。
另外,在图5(c)所示构成的情况下,由有机EL元件31发出并倾斜地前进的光不能被遮光层21完全遮住,而且,在颜色转换层22a中被分解或被转换的颜色的光也不能被遮光层21完全遮住。
因此,如前面用图5(a)和图5(b)说明的那样,从颜色转换层22a获得的所希望颜色的光与从颜色转换层22b获得的不希望颜色的光容易发生混色。
于是,在将观察有机EL元件31的角度往左右方向变动时,只能以非常狭小的角度看见光的变化,从而容易发生视野角变小的不好的状态。
与此不同,在图5(f)所示构成的情况下,由有机EL元件31发出并倾斜地前进的光可以被遮光层21完全遮住,而且,在颜色转换层22a中被分解或被转换的颜色的光中相对于颜色转换层22b保持一定角度的光被遮光层21完全遮住。
于是,所希望颜色的光与不希望颜色的光的混色程度变得较小,因此能够以宽的角度在视觉上看到所希望颜色的光。也就是成为较宽视野角的优选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中,当以构成颜色转换部件的遮光层21的膜厚为T1,以颜色转换层22的膜厚为T2时,绝对值|T1-T2|优选在2.0μm以下。
按照这样的构成,可使颜色转换材料表面的凹凸平坦化,可以减少由于在有机EL元件31中发生断线或短路所引起的缺陷或失真(在预定的场所以外发光)。
因此,由图2(b)表示的构成,也就是说,在透光性支持基板41上设置颜色转换部件(遮光层21和颜色转换层22),然后在其上面介入透光性介质1,再在其上面形成有机EL元件31,在此情况下,特别希望绝对值|T1-T2|在2.0μm以下。
其理由可用图19(a)、图19(b)和图20来说明。
首先,图19(a)和图19(b)各自示出了在颜色转换部件2的各个颜色转换层22上粘合了有机EL元件31的情况。
另外,有机EL元件31的构成是在两个电极32和33之间夹持着有机物层34(主要是发光层),这两个电极32和33各自呈条状,它们呈相互交叉的形状。
图19(a)表示颜色转换部件的表面凹凸较大的情况(绝对值|T1-T2|>2.0μm)。在此情况下,表面的凹凸导致薄膜状的有机EL元件31发生变形(翘曲)。其结果使得在有机EL元件31中的两个电极32和33之间发生电流泄漏,或者,特别是由于电极32的断线等引起缺陷或失真,从而导致在有机EL显示装置的生产中产品的合格率降低。
与此不同,图19(b)表示颜转换部件的表面凹凸较小的情况(绝对值|T1-T2|≤2.0μm)。在此情况下,表面的凹凸导致薄膜状的有机EL元件31发生变形(翘曲)的情况较少。
关于这一点,可以根据下述表1示出的结果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表1中示出了,对于图19(a)和(b)中的颜色转换部件2的表面凹凸的大小,也就是绝对值|T1-T2|的大小与产生缺陷部分(非发光部分)和失真的关系的调查结果。
具体地说,在分别改变遮光层21的膜厚(T1)和颜色转换层22的膜厚(T2)的条件下制成颜色转换部件2。然后,使用该颜色转换部件2来制成具有如图20所示构成的有机EL显示装置,然后用目视法观察在驱动上述有机EL显示装置时缺陷和失真发生的情况。
另外,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缺陷和失真发生的频率(多少)按以下的基准来判断。
少:占全部显示部分的3成以下的情况。
多:占全部显示部分的3成以上的情况。
从表1所示的结果可以看出,颜色转换部件表面的凹凸,也就是其绝对值|T1-T2|如果在2.0μm以下,就可以减少缺陷发生的频率,而且也可以减少失真的发生。因此,可以认为,颜色转换部件2表面凹凸的大小影响到在制造有机EL显示装置时的产品合格率。
                                    表1
表面的凹凸(μm)     缺陷频率     失真发生的频率
    0.2     少     少
    0.5     少     少
    1.0     少     少
    2.0     少     少
    3.0     多     多
    4.0     多     多
    5.0     多     多
另外,如图21所示,通过在图19(a)的颜色转换部件2上积叠透明的平坦化层5,也就是透光性介质1,可以减轻(缓和)颜色转换部件2表面的凹凸。然而,如果平坦化层5的膜厚过大,则会使从有机EL元件(图中未示出)发出的光泄漏,并发生颜色重叠(混色),而且会使视野角变小。因此,平坦化层5的膜厚与颜色转换部件2和发光部件的精细度有关,但是从减轻颜色转换部件2的表面凹凸性和混色等考虑,优选是采用综合平衡考虑的方法来决定。
下面说明在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中有机EL元件的发光区域的面积(S1)与颜色转换层区域的面积(S2)之间的关系。关于这一点,如上所述,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优选是满足S2≥S1的关系。只要满足这样的面积关系,就能使颜转换层的区域实际上覆盖住发光区域。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中,优选是采取如图6的(a)~(e)所示的构成。也就是说,图6(a)表示S2=S1的情况,以及颜色转换层22的面积等于有机EL元件31的发光区域的面积的情况。应说明,颜色转换层22的区域以实线表示,有机EL元件31的发光区域以虚线表示。因此,在图6(a)的情况下,由于S2=S1,因此表示颜色转换层22的实线与表示发光区域的虚线相一致。
另外,图6的(b)、(c)、(d)和(e)表示满足S2>S1的关系,而且颜色转换层22区域的面积大于有机EL元件31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并包含该发光区域的情况。因此,在这些实例的情况下,S2>S1的事实以表示发光区域的虚线处于表示颜色转换层22的实线内侧的方法来说明。
只要以这样的面积关系来构成有机EL显示装置,就能使颜色转换层的区域容易地覆盖住发光区域,因此可以防止混色以及发出不必要的光。
此处,对于通过满足S2≥S1的关系就能防止发出不必要的光等的理由,可以用图7的(a)~(b)来详细地说明。
图7(a)是表示S1>S2时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如上所述,从有机EL元件31发出的光各向同性地向外扩大,成为具有同等强度分布的光。因此,在图7(a)所示的S1>S2的情况下,不管是颜色转换层22a,还是与其相邻的颜色转换层22b,都能以大的入射角度θ4接受入射光。其结果,混杂的颜色进入视觉,较难见到所希望颜色的光。
然而,如果满足了如图7(b)所示那样的S2≥S1的关系,则入射角θ5变小,从而使得入射到颜色转换层22b的光的强度也相对地变小。其结果使得混色的程度变小,从而能够有选择地见到所希望颜色的光。
因此,在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中,不管在进行多色显示还是单色显示的情况下,只要能满足S2≥S1的关系,就可以减少颜色重叠(混色)的发生,从而可以提供实用的有机EL显示装置。
2、关于各个构成要素
(1)颜色转换层
适用于本发明的颜色转换层,例如可以使用如图8的(a)和(b)所示那样能够将有机EL元件31的光分解或阻断(cut)的滤色器5或者能将有机EL元件31的光吸收并将其转变成不同颜色(长波长的光)的荧光的荧光体层6。
但是,在使用滤色器5的情况下,由于在功能上将光分解或阻断,从而使取出的光有较大的损失。例如,在将白色的光分解成三原色(红、绿、蓝)的情况下,白色的亮度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
另一方面,在使用荧光体层6的情况下,由于它具有能将光吸收并将其转变成长波长的荧光的功能,例如,实际上存在这样一种荧光体,它对光的吸收效率达到80%,而如果能以80%的荧光收率发出荧光,就能将其64%转变成长波长的光。
因此,作为在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颜色转换层,更优选是使用荧光体层6。另外,由于荧光体层6本身发出的荧光是各向同性的,因此,从扩大视野角和提高视觉效果的观点考虑,更优选是使用荧光体层6。
1)滤色器
下面说明适用于颜色转换层的滤色器的材料。作为该滤色器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下列的色素,或者由这些色素溶解或分散在粘合剂树脂中而形成的固体状态的物质。
红色(R)色素:
苝类颜料、色淀颜料、偶氮类颜料、喹啉酮类颜料、蒽醌类颜料、蒽类颜料、异吲哚满类颜料、异吲哚满酮类颜料,可以使用它们的单品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绿色(G)色素:
多卤素取代的酞菁类颜料、多卤素取代的铜酞菁类颜料、三苯甲烷类碱性染料、异吲哚满类颜料、异吲哚满酮类颜料等,可以使用它们的单品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蓝色(B)色素:
铜酞菁类颜料、标准还原蓝类颜料、靛酚类颜料、花青苷类颜料、二噁嗪类颜料,可以使用它们的单品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另一方面,作为滤色器材料的粘合剂树脂,优选是使用透明的(在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在50%以上)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的透明树脂(高分子)等,这些聚合物可以按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另外,为了将滤色器中的颜色变换层在平面上分离地配置,优选使用一种适用于光刻法的光敏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类、甲基丙烯酸类、聚肉桂酸乙烯酯类、聚异戊二烯、聚环己烯、由芳香族双酰胺组成的具有反应性乙烯基的光固化型保护材料等。
另外,为了将滤色器中的颜色转换层在平面上分离地配置,在使用印刷法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含有透明树脂的印刷油墨(介质)。例如由聚氯乙烯树脂、聚偏氯乙烯树脂、蜜胺树脂、酚醛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马来酸树脂、聚酰胺树脂的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组成的组合物,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的透明树脂,可以使用它们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此处,当滤色器中的颜色转换层主要由色素组成的情况下,优选是通过具有所需滤色器图形的掩模,利用真空淀积法或溅射法来形成颜色变换层。
另一方面,当滤色器中的颜色变换层由色素和粘合树脂组成的情况下,通常首先是将色素、上述树脂与适当的溶剂混合,借此将其配制成一种可分散或可溶解的液状物。然后使用旋转涂布法、辊涂法、刮条涂布法、流延涂布法等方法将上述液状物成膜。接着用光刻法将其成形为所需的彩色图形,或者用印刷法等方法将其成形为所需彩色图形,然后通过热处理使其固化,从而形成颜色转换层。
这些滤色器的透过率,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下述特征。
R:透过率在50%以上/610nm
G:透过率在50%以上/545nm
B:透过率在50%以上/460nm
另外,特别是当滤色器的颜色转换层是由色素和粘合树脂组成的情况下,色素的浓度优选是在能够允许毫无问题地形成滤色器,并且能允许有机EL元件发出的光充分地透过的范围内。因此,虽然与色素的种类有关,但是在含有所用粘合树脂的滤色膜中的色素含量优选在5~50重量%的范围内。
2)荧光体层
作为本发明中的颜色转换层,如上所述,可以使用荧光体层。作为该荧光体层,例如,可以由荧光色素和树脂组成,或者只由荧光色素组成。作为由荧光色素和树脂组成的物质,可以举出由荧光色素溶解或分散在颜料树脂或粘合剂树脂中,或者其中的任一种树脂中而形成的固体状态物质。
下面对具体的荧光色素进行说明。首先,作为能使有机EL元件发出的近紫外光~紫色光转换成蓝色光的荧光色素,可以举出:1,4-双(2-甲基苯乙烯基)苯(以下称为Bis-MSB)、反式-4,4'-二苯基茋(以下称为DPS)等茋类色素、7-羟基-4-甲基香豆素(以下称为香豆素-4)等香豆素类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
下面,作为能将有机EL元件发出的蓝色~蓝绿色的光转换成绿色光的荧光色素,例如可以举出:2,3,5,6-1H,4H-四氢-8-三氟甲基喹嗪并(9,9a,1-gh)香豆素(以下称为香豆素153)、3-(2'-苯并噻唑基)-7-二乙氨基香豆素(以下称为香豆素6)、3-(2'-苯并咪唑基)-7-N,N-二乙氨基香豆素(以下称为香豆素7)等香豆素色素、碱性黄-51或溶剂黄-11、溶剂黄-116等萘二甲酰亚胺色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
另外,关于能将有机EL元件发出的蓝色~绿色的光转换成橙色~红色光的荧光色素,例如可以举出:4-二氰基亚甲基-2-甲基-6-(对二甲氨基苯乙烯基)-4H-吡喃(以下称为DCM)等的花青苷类色素;1-乙基-2-(4-(对二甲氨基苯基)-1,3-丁二烯基)-全氯化吡啶鎓(以下称为吡啶1)等的吡啶类色素;若丹明B、若丹明6G等的若丹明类色素;或者噁嗪类色素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
另外,各种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分散染料等)只要是具有荧光性的皆可使用。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荧光色素预先掺混入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醇酸树脂、芳香族磺酰胺树脂、脲醛树脂、蜜胺树脂、苯并鸟粪胺树脂等颜料树脂中进行混炼而使其成为颜料化的物质。
另外,这些荧光色素或颜料可以根据需要单独地或混合地使用。特别是由于向红色光转换的荧光转换效率较低,因此可以将上述色素混合使用,以便提高由原来发出的光转变为荧光的转换效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也可能获得白色光,例如,将上述能够转变成绿色光的荧光色素与能够将橙色光转变成红色光的色素或者其中的任一种荧光色素适量地混合,使得从有机EL元件发出的光只有一部分透过,从而能够使蓝色~蓝绿色有机EL元件发出的光转变成白色的光。
另一方面,作为粘合剂树脂,优选是透明的(可见光有50%以上的透过率)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透明树脂(高分子)。
另外,为了将荧光体层在平面上分离配置,可以选择适用于光刻法的以下的光敏性树脂,这些树脂也适用于本发明中。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类、甲基丙烯酸类、聚肉桂酸乙烯类、具有环化橡胶类等的反应性乙烯基的光固化型保护材料等。另外,在使用印刷法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透明树脂的印刷油墨(介质)。例如可以使用:聚氯乙烯树脂、蜜胺树脂、苯酚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马来酸树脂、聚酰胺树脂的单体、低聚物、聚合物,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透明树脂。
当荧光体层主要由荧光色素构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真空淀积法或溅射法通过具有所需荧光体层图形的掩模来成膜。另一方面,当荧光体层由荧光色素和树脂组成的情况下,可以先将荧光色素和树脂与适当的溶剂混合,借此将其制成分散的或可溶解的液状,然后用旋转涂布法、辊涂法、刮条涂布法、流延涂布法等方法成膜。然后用光刻法形成所需的荧光体层图形,或者使用丝网印刷法等方法形成所需的荧光体层图形,但这些都是一般的方法。
荧光体层的膜厚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能够充分地吸收由有机EL元件发出的光,并且不妨碍产生荧光的功能即可,该膜厚根据荧光色素种类的不同而有若干差异,但通常在10nm~1nm的范围内。而且,优选在1μm~1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μm~100μm的范围内,最优选是在10μm~50μm的范围内。
另外,与滤色器的膜厚相比,荧光体层的膜厚一般更重要。其理由如下,与滤色器色素相比,荧光色素对浓度更敏感,虽然能以较低浓度分散或溶解于颜料树脂或粘合剂树脂中的荧光色素具有较高的荧光性,但是必须能把由有机EL元件发出的光充分地吸收才行。
也就是说,与滤色器同等的吸光度是必要的,根据表示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的下述关系式(1),如果要将色素的吸光系数保持一定,则从提高荧光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是将最终的荧光体层制成厚膜层。
朗伯——比尔定律
A=ε·C·I    (1)
A:吸光度
ε:消光系数(色素本身固有的)
C:色素浓度
I:膜厚
因此,荧光色素在含有颜料树脂和/或粘合剂树脂的荧光体层中的浓度随荧光色素种类的不同而异,但其数值通常在1~10-4mol/Kg的范围内,优选在0.1~10-3mol/Kg的范围内,更优选是在0.05~10-2mol/Kg的范围内。
(2)遮光层
在本发明中,遮光层的作用是把由有机EL元件发出的不必要的光遮断,防止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发生混色,提高视野角特性。
此处,遮光层的膜厚值通常在10nm~1mm的范围内,优选在1μm~1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μm~100μm的范围内。另外,当颜色转换层是荧光体的情况下,与滤色器相比,遮光层的膜厚优选较厚。更优选是将荧光体层的膜厚制成5μm~100μm,最优选是根据颜色转换层(荧光体层)的膜厚T1与遮光层膜厚T2的关系(T2≥T1),将遮光层的膜厚制成5μm以上。
另外,遮光层的表面形状可以是格子状或条状,其中优选是格子状(参见图1的(b)、(c))。
另外,关于遮光层21的截面,虽然通常是如图9(a)中所示的矩形,但是,为了在维持视野角特性的条件下扩大颜色转换层22的开口部,更有效地利用有机EL元件31的光,提高有机EL显示装置的亮度和进一步提高视觉效果,优选是使遮光层21的宽度在从透光性介质一侧向相反一侧过渡时逐渐地或者分阶段地缩小。
也就是说,如图9的(b)和(c)所示,遮光层21的宽度在透光性介质一侧和在透光性介质的相反一侧是不同的,在透光性介质相反一侧的宽度小于透光性介质一侧的宽度(d2),这样就可以利用在矩形的情况下被遮掉的光,可以扩大颜色转换层22的开口部,提高辉度,从而能进一步提高视觉效果。图9(b)示出倒梯形的情况,图9(c)示出T字状的情况。
对于有机EL元件的光或从颜色转换层发出的光,也就是在波长为400nm~700nm的可见光区域的光,在遮光层中的透过率优选在10%以下,更优选在1%以下。如果超过10%,则EL元件的光或从颜色转换层发出的光不但进入正面的颜色转换层,而且也进入相邻的颜色转换层,这样不能充分地发挥作为遮光层的功能。
另外,至少在与颜色转换层接触的侧面处,遮光层对波长在400nm~700nm的可见光区域的光的反射率优选在10%以上,更优选是在50%以上。例如,通过象图10(b)所示那样设置反射部分7,可以有效地取出来自颜色转换层22的光,从而可以提高有机EL显示装置的亮度,进一步地提高视觉效果。
另外,如图10(c)所示那样,在设置反射部分7的同时,还将遮光层21的形状制成例如倒梯形,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另外,图10(a)示出了没有设置反射部分的情况。
下面说明遮光层的材料。作为遮光层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以下的金属和黑色的色素。
作为金属的种类,可以举出:Ag、Al、Au、Cu、Fe、Ge、In、K、Mg、Ba、Na、Ni、Pb、Pt、Si、Sn、W、Zn、Cr、Ti、Mo、Ta、不锈钢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或合金。另外,也可以使用上述金属的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等,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碳。
可以利用溅射法、淀积法、CVD法、离子电镀法、电析法、电镀法、化学镀法等方法将上述的遮光层材料成膜在透光性基板上,然后用光刻法等形成图形,从而可以形成遮光层的图形(在平面上分离配置)。
另外,作为黑色色素,可以举出:碳黑、钛黑、苯胺黑、或者与上述的滤色器色素混合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将这些黑色色素或上述金属材料溶解或分散在用于颜色转换层的粘合剂树脂中以制成固体状态,然后使用与形成颜色转换层相同的方法来形成图形化的遮光层。
下面说明遮光层的形状。作为该遮光层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作为一个优选的例子是使遮光层在透光性介质相反一侧的宽度比它在透光性介质一侧的宽度逐渐地或分阶段地缩小的方法。
这样形状的遮光层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将黑色色素溶解或分散在光固化型保护膜那样的粘合剂树脂中,将其作为用于形成遮光层的材料,将这种材料在某种基板上成膜后,向膜面上(透光性介质一侧)照射紫外线以进行曝光,同时控制曝光的能量和显影条件。具体地说,按照形成矩形遮光层的条件,其曝光量少,因此必须提高显影液浓度及显影温度或者延长显影时间。而且,由于本身是遮光层,即使是紫外线区域的光也难以透过,在遮光层上越接近曝光面的部分,固化进行得越快,离开曝光面越远的部分,固化进行得越慢。因此,离曝光面远的部分(透光性介质的反对侧)在用显影液处理时就被溶解掉,这样就可以形成所需形状的遮光层。
另外,在使用金属材料作为遮光层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在某种基板上形成矩形或台形图案的光可溶型保护膜(正保护膜),然后,在将金属材料成膜后,将保护膜图形剥离(lift off),这样就在保护膜图形的空隙部分形成了所需形状的遮光层图形。
另外,图形化的遮光层至少在其与颜色转换层相接触一侧的表面上对波长为400nm~700nm的可见光区域的光的反射率在10%以上,更优选在50%以上。
通过将反射率控制在该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取出来自颜色转换层22的光,从而可以提高有机EL显示装置的亮度,进一步提高视觉效果。
为了调整光的反射率,可以使用上述金属材料直接作为遮光层的图形,或者仅仅使用黑色色素,或者使用黑色色素与粘合剂树脂一起制成遮光层的图形,然后使用旋转涂布法、淀积法、CVD法、离子电镀法等方法将上述金属材料在上述遮光层的图形上成膜,借此调节光的反射率。在后一种情况下,必须在遮光层的侧面上选择性地成膜,为此,可在该侧面以外的部分形成保护膜。然后按斜方成膜的方式将上述金属材料成膜,而在不需要区域形成的金属膜则通过剥离(lift off)保护膜的方法除去,从而获得了所需的遮光层。在此情况下形成的遮光膜的厚度通常为0.01μm~1μm,而从均一性和粘结性方面考虑,优选为0.05μm~0.5μm。
在此处,将主要金属材料的膜面反射率(理想的状态)示于表2中。表2金属    反射率(波長/nm)    金属     反射率(波長/nm)Ag       97.9%(500)        Na        98.2%(546)Al       91.6%(546)        Ni        54.6%(440)Au       50.4%(500)        Ni        60.7%(540)Cu       62.5%(500)        Pb        67.5%(700)Fe       60.7%(570)        Pt        59.1%(589)Ge       46.6%(516)        Si        37.5%(515)In       51.5%(500)        W         43.1%(472)K        88.6%(546)        Zn        82.5%(545)Mg       84.3%(546)
虽然这些金属的反射率限定于某一波长,但是在波长为400nm~700nm的范围内,其反射率没有多大的变化。另外,只要其反射率在10%以上,上述材料以外的材料也可以使用。
(3)透光性介质
透光性介质介于有机EL元件与颜色转换层和遮光层之间,400nm~700nm的光在其中的透过率优选在50%以上。另外,它优选是电绝缘性的物质。
另外,透光性介质可以由单层或多层构成。而且它可以是固相、液相、气相中的任一种状态。
当透光性介质是固相时,例如是聚合物层时,作为所说的聚合物,具体地可以举出,象光固化型树脂或热固化型树脂那样具有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的反应性乙烯基的物质。
另外还可以举出:蜜胺树脂、酚醛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马来酸树脂、聚酰胺树脂的单体、低聚物、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透明树脂。
另外还可以举出各种含氟的聚合物。
另外,在制成无机氧化物层的情况下,具体地可以举出: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二氧化钛(TiO2)、氧化钇(Y2O3)、氧化锗(GeO2)、氧化锌(ZnO)、氧化镁(MgO)、氧化钙(CaO)、硼酸(B2O3)、氧化锶(SrO)、氧化钡(BaO)、氧化铅(PbO)、氧化锆(ZrO2)、氧化钠(Na2O)、氧化锂(Li2O)、氧化钾(K2O)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无机物。
另外,作为无机氧化物层,可以举出玻璃板。它也可以作为图2(a)中示出的透明性支持基板使用。
特别是可以举出:碱石灰玻璃、含有钡·锶的玻璃、铅玻璃、铝硅酸玻璃、硼硅酸玻璃、钡硅酸玻璃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另外,此处的无机氧化物层,作为其组成,只要是主要含有无机氧化物的物质即可,其中可以含有氮化物(例如Si3N4)。
另外,为了将有机EL元件与图2(a)中所示的已形成了颜色转换层22和遮光层21的透光性基板41相粘接,可以使用下述的粘合剂。
具体地可以举出:丙烯酸类低聚物、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等具有反应性乙烯基的光固化型和热固化型粘合剂;2-氰基丙烯酸酯等湿气固化型等的粘合剂。另外还可以举出环氧类等热和化学固化型(二液混合)的粘合剂。
另外,当透光性介质为气相或液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氮、氩等情性气体,或氟代羟、硅油等惰性液体。另外,透光性介质也可以是真空。当这些透光性介质是液体材料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旋转涂布法、辊涂法、流延涂布法等方法来成膜。当透光性介质是固体材料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溅射法、淀积法、CVD法、离子电镀等方法来成膜。如果是惰性液体或惰性气体,应首先将有机EL元件的发光区域的外侧密封起来,然后将该惰性的液体或气体封装入其中。
作为这些透光性介质,可以是在与上述EL元件接触表面处的上述无机氧化物层或惰性液体或惰性气体,但优选是那些可以将加速有机EL元件劣化的水和氧隔开的物质。
另外,在透光性介质中,特别优选是与颜色转换层接触的透光性介质的折射率n1与颜色转换层的折射率n2之差尽可能小的有机EL元件的光是不被颜色转换层反射的入射光,更优选是满足|n1-n2|<0.4的关系的光。如果|n1-n2|≥0.4,则如下述关系或(2)所示那样,在颜色转换层的界面处,有机EL元件的光反射率变大,导致最终从颜色转换层取出的光的亮度降低。
此处将主要作为透光性介质使用的主要物质的折射率n1与主要作为颜色转换层使用的主要树脂和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n2分别示于表3和表4中。表3透光性介质                   n1(波长)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          1.49(589mm)SiO2                       1.54(589mm)B2O3                      1.77(546mm)玻璃                        1.52(589mm)四氟乙烯树脂                1.35(589mm)氟代烃        (FC70)        1.30(589mm)硅油                        1.40(589mm)氮气                        1.00(546mm)氩气                        1.00(546mm)空气                        1.00(546mm)真空                        1.00(546mm)表4颜色转换层(颜料树脂、粘合剂树脂)   n2(波长)氯乙烯树脂                        1.54(589mm)偏氯乙烯树脂                      1.60(589mm)醋酸乙烯树脂                      1.45(589mm)聚乙烯树脂                        1.51(589mm)聚酯树脂                          1.52(589mm)聚苯乙烯树脂                      1.59(589mm)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                1.49(589mm)蜜胺树脂                          1.60(589mm)
这些物质的折射率在可见光波长区域400nm~700nm的范围内没有多大变化,因此以上述波长作为代表。
以下示出反射率(R)与各个折射率(n1和n2)的一般关系的关系式(2)。其中,反射率(R)表示垂直的反射率。
R(反射率)=(n1-n2)2/(n1+n2)2    (2)
(4)支持基板
在图2的(a)、(b)和(c)中示出的支持基板4或41是用于支持有机EL显示装置的基板,特别是允许来自有机EL显示装置或颜色转换层的光透过的支持基板41优选是透光性的,也就是在波长为400~700nm的可见光区域的光的透过率优选在50%以上。
但是,在图2(c)的支持基板4的情况下,由于不是取出光的一侧,所以不必是透光性的。
作为透光性介质,具体地可以举出上面已述及的玻璃板、聚合物材料构成的基板。
关于板厚,由于对视野角几乎没有影响,所以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如果过厚,则会影响光的透过率,因此通常可以在1μm~5mm的范围内选择。
(5)有机EL元件
在适用于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中,作为有机物层,可以使用一种至少具有再结合区域和发光区域的物质。为了使再结合区域和发光区域存在于通常的发光层中,根据本发明,可以仅仅使用发光层作为有机物层,但是可以根据需要,除了发光层以外,还可以使用空穴注入层、电子注入层、有机半导体层、电子阻挡层、粘附改善层等。
下面示出适用于本发明中的有机EL元件的代表性构成例。但是,适用于本发明中的有机EL元件不限定于这些构成例。
①阳极/发光层/阴极
②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阴极
③阳极/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④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⑤阳极/有机半导体层/发光层/阴极
⑥阳极/有机半导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阴极
⑦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粘附改善层/阴极
另外,在这些构成中,通常优选使用④的构成。
(5)-1.阳极
作为阳极,优选使用功函数大的(4eV以上)金属、合金、导电性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电极物质。作为这些电极物质的具体例,可以举出Au等金属、CuI、ITO、SnO2、ZnO等导电性透明材料。
阳极可以通过使用淀积法或溅射法等将上述那些电极物形成薄膜的方法来制造。
当从阳极取出由发光层发出的光时,阳极对该光线的透过率优选大于10%。另外,阳极的薄膜电阻优选在数百Ω/□以下。阳极的膜厚根据材料的不同而异,但通常可以在10nm~1μm的范围内选择,优选在10~200nm的范围内选择。
(5)-2.发光层
有机EL元件的发光材料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具体地按照所需的色调可以举出如下所述的化合物。
首先,在希望从紫外区域获得紫色光的情况下,可以举出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9880007400301
在该通式中,X是由下述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9880007400302
其中,n是2、3、4或5。另外,Y是由下述化学式(3)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9880007400311
在上述化合物的苯基、亚苯基、萘基中可以被碳原子数1~4的烷基、烷氧基、羟基、磺酰基、羰基、氨基、二甲氨基或二苯氨基等基团中的一个或多个基团取代。另外,也可以由这些基团相互结合而形成饱和五元环或六元环。另外,在苯基、亚苯基、萘基上按对位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其结合性优良,有利于形成平滑的淀积膜。具体地是由以下的化学式(4)~(8)表示的化合物。特别优选的是对联四苯衍生物和对联五苯衍生物。
Figure A9880007400312
Figure A9880007400313
Figure A9880007400314
Figure A9880007400315
3,5,3……,5……-四-叔丁基-联六苯(TBS)
Figure A9880007400321
其次,为了获得由蓝色到绿色的发光,例如可以举出苯并噻唑类、苯并咪唑类、苯并噁唑类等荧光增白剂、金属螯合物、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
如要具体地举出化合物名称,可以举出,例如在特开昭59-194393号公报中公开的化合物。作为其代表例,可以举出:苯并噁唑类、苯并噻唑类、苯并咪噻类等荧光增白剂。
另外,其他适用的化合物列举在合成化学·塔依兹1971,628~637页和640页中。
作为上述的螯合物,例如可以使用特开昭63-295695号公报中公开的化合物。作为其代表例,可以举出三(8-喹啉基)铝(以下简称为Alq)等8-羟基喹啉类金属配合物或三甲双酮二锂等。
另外,作为上述的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可以使用例如在欧洲专利第0319881号说明书和欧洲专利第0373582号说明书中公开的化合物。
另外,在特开平2-252793号公报中公开的二苯乙烯基吡嗪衍生物也可以作为发光层材料使用。
作为其他的化合物,例如在欧洲专利第0387715号说明书中公开的多苯类化合物也可以作为发光层的材料使用。
另外,除了上述的荧光增白剂、金属螯合物和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等之外,还可以使用下列化合物作为发光层的材料,所说的化合物例如有:12-酞并周因酮〔应用物理杂志(J.App.Phys.),第27卷,L713(1988年)〕、1,4-二苯基-1,3-丁二烯、1,1,4,4-四苯基-1,3-丁二烯〔以上为应用物理通信(Appl.Phys.Lett.),第56卷,L799(1990年)〕、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特开平2-305886号公报)、苝衍生物(特开平2-189890号公报)、噁二唑衍生物(特开平2-216791号公报,或者在第38次应用物理学关系联合讲演会上由浜田等公开的噁二唑衍生物)、醛连氮衍生物(特开平2-220393号公报)、吡嗪衍生物(特开平2-220394号公报)、环戊二烯衍生物(特开平2-289675号公报)、吡咯并吡咯衍生物(特开平2-296891号公报)、苯乙烯基胺衍生物〔应用物理通讯(Appl/Phys.Lett.),第56卷,L799(1990年)〕、香豆素类化合物(特开平2-191694号公报),以及在国际公开公报WO90/13148和应用物理通信(Appl.Phys.Lett.),Vol 58,18,p1982(1991)等文献中记载的那些高分子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作为发光层的材料,特别优选是使用芳香族二次甲基类化合物(欧洲专利第0388768号说明书和特开平3-231970号公报中公开的化合物)。作为具体例子,可以举出:4,4'-双(2,2-二叔丁基苯基乙烯基)联苯(以下简称为DTBPBBi)、4,4'-双(2,2-二苯基乙烯基)联苯(以下简称为DPVBi)等及其衍生物。
另外还可以举出在特开平5-258862号公报等中记载的由通式(Rs-Q)2-AL-O-L表示的化合物(在上式中,L是含有苯基部分的碳原子数为6~24个的烃类,O-L是苯酚配位基,Q表示取代的8-羟基喹啉配位基,Rs表示选自一类在铝原子上具有2个以上取代8-羟基喹啉配位基并具有立体位阻结构的8-羟基喹啉环取代基)。
具体地可以举出:双(2-甲基-8-羟基喹啉基)(对苯基苯酚基)铝(Ⅲ)(以下简称PC-7)、双(2-甲基-8-羟喹啉基)(1-萘酚基)铝(Ⅲ)以下简称PC-17)等。
另外还可以举出,按照特开平6-9953号公报等利用掺杂处理来获得高效率的蓝色和绿色混合发光的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为主料的是上面记载的发光材料,而作为掺杂剂的是由蓝色至绿色的强荧光色素,例如可以举出香豆素类或者与上述作为主料使用的物质同样的荧光色素。
具体地可以举出,作为主料的是以二苯乙烯基亚芳香基为骨架的发光材料,特别优选的例子是DPVBi;作为掺杂剂的是二苯基氨基乙烯基亚芳香基化合物,特别优选的例子是N-二苯基氨基乙烯基苯(DPAVB)。
作为可以获得白色发光的发光层,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可以举出下述的例子。
①规定有机EL积层结构体各层的能级,利用隧道注入未发光的物质(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390551号公报)。
②利用与①相同的隧道注入的显示装置,在其实施例中记载了发白色光的显示装置(特开平3-230584号公报)。
③二层结构的发光层(特开平2-220390号公报和特开平2-216790号公报)
④发光层分割成多层并且各层分别由发光波长不同的材料构成(特开平4-51491号公报)
⑤由蓝色发光体(荧光峰380nm~480nm)与绿色发光体(480nm~580nm)积层在一起,进而含有红色荧光体的构成(特开平6-207170号公报)。
⑥具有一个在其蓝色发光层中含有蓝色荧光色素,在其绿色发光层中含有红色荧光色素的区域,进而含有绿色荧光体的构成(特开平7-142169号公报)
其中,优选使用⑤的构成。另外,以下示出能够获得红色发光的红色荧光体的例子(化学式(9)~(24))。
Figure A9880007400352
Figure A9880007400353
Figure A9880007400354
Figure A9880007400361
Figure A9880007400363
3,5,3…,5…-四-叔丁基-对联五苯
                       (TBQ)
Figure A9880007400371
Figure A9880007400372
Figure A9880007400373
Figure A9880007400374
rumogen F red(商品名)
Figure A9880007400382
二氰基亚甲基吡喃吩恶嗪酮
Figure A9880007400384
红荧烯
作为使用上述材料来形成发光层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淀积法、旋转涂布法、LB法等公知的方法。作为发光层,特别优选是分子堆积膜。
此处,所谓分子堆积膜是指由气相状态的化合物淀积而形成的薄膜,以及由溶液状态或液相状态的化合物固化而形成的薄膜,通常的这种分子堆积膜与使用LB法形成的薄膜(分子累积膜)可以通过凝集结构、高次结构的差异,或它们在起因功能方面的差异来区别。另外,也可以象特开昭57-51781号公报中公开的那样,将树脂等的粘合剂与材料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以制成溶液之后,再用施转涂布法将该溶液薄膜化而形成发光层。
对于如此形成的发光层的膜厚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情况适宜地选择。发光层的膜厚通常优选在5nm~5μm的范围内。
有机EL元件的发光层同时具有以下功能。也就是:①注入功能:当施加电场时可以通过阳极或空穴注入层注入空穴,可以通过阴极或电子注入层注入电子的功能;②输送功能:利用电场的力来使注入的电荷(电子和空穴)移动的功能;③发光功能:提供电子与空穴再结合的场所,使其能够延续发光的功能。但是空穴注入的容易程度与电子注入的容易程度可以互有差异,另外,以空穴和电子的移动度表示的输送能力也可以有大有小,不管是使任何一方的电荷移动都是有利的。
(5)-3.空穴注入层
空穴注入层在适用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不是必要的,但是为了提高发光性能,最好还是使用空穴注入层。
该空穴注入层是一种有助于向发光层中注入空穴的膜层,空穴移动度越大,则离子化能越小,通常可在5.5eV以下。
作为这样的空穴注入层,优选是能以较弱的电场在发光层中输送空穴的材料,而且,例如在施加104~106V/cm的电场时,其空穴移动度最好至少为10-6cm2/V·秒。
关于这种空穴注入材料,只要是具有上述优良性能的物质即可,对此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从过去在光导材料中作为空穴电荷输送材料惯用的物质和在EL显示装置的空穴注入层中使用的公知的物质中任意地选用。
作为具体例子,可以举出:
三唑衍生物(参见美国专利US3,112,197号说明书等)、噁二唑衍生物(参见美国专利US3,189,447号说明书等)、咪唑衍生物(参见特公昭37-16096号公报等)、多芳基链烷衍生物(参见美国专利US3,615,402号说明书、US3,820,989号说明书、US3,542,544号说明书、特公昭45-555号公报、特公昭51-10983号公报、特开昭51-93224号公报、特开昭55-17105号公报、特开昭56-4148号公报、特开昭55-108667号公报、特开昭55-156953号公报、特开昭56-36656号公报等)、吡唑啉衍生物和吡唑啉-5-酮衍生物(参见美国专利US3,180,729号说明书、US4,278,746号说明书、特开昭55-88064号公报、特开昭55-88065号公报、特开昭49-105537号公报、特开昭55-51086号公报、特开昭56-80051号公报、特开昭56-88141号公报、特开昭57-45545号公报、特开昭54-112637号公报、特开昭55-74546号公报等)、亚苯基二胺衍生物(参见美国专利US3,615,404号说明书、特公昭51-10105号公报、特公昭46-3712号公报、特公昭47-25336号公报、特开昭54-53435号公报、特开昭54-110536号公报、特开昭54-119925号公报等)、芳香胺衍生物(参见美国专利US3,567,450号说明书、US3,180,703号说明书、US3,240,597号说明书、US3,658,520号说明书、US4,232,103号说明书、US4,175,961号说明书、US4,012,376号说明书、特公昭49-35702号公报、特公昭39-27577号公报、特开昭55-144250号公报、特开昭56-119132号公报、特开昭56-22437号公报、西独专利第1,110,518号说明书等)、氨基取代的查尔酮衍生物(参见美国专利US3,526,501号说明书等)、噁唑衍生物(在美国专利US3,257,203号说明书等中公开的化合物)、苯乙烯基蒽衍生物(参见特开照56-46234号公报等)、9-芴酮衍生物(参见特开昭54-110837号公报等)、腙衍生物(参见美国专利US3,717,462号说明书、特开昭54-59143号公报、特开昭55-52063号公报、特开昭55-52064号公报、特开昭55-46760号公报、特开昭55-85495号公报、特开昭57-11350号公报、特开昭57-148749号公报、特开平2-311591号公报等)、茋衍生物(参见特开昭61-210363号公报、特开昭61-228451号公报、特开昭61-14642号公报、特开昭61-72255号公报、特开昭62-47646号公报、特开昭62-36674号公报、特开昭62-10652号公报、特开昭62-30255号公报、特开昭60-93445号公报、特开昭60-94462号公报、特开昭60-174749号公报、特开昭60-175052号公报等)、硅氮烷衍生物(美国专利US4,950,950号说明书)、聚硅烷类(特开平2-204996号公报)、苯胺类共聚物(特开平2-282263号公报)以及在特开平1-211399号公报中公开的导电性高分子低聚物(特别是噻吩低聚物)等。
虽然上述的物质都可以作为空穴注入层的材料使用,但其中优选使用卟啉化合物(在特开昭63-2956965号公报等中公开的化合物)、芳香族叔胺化合物和苯乙烯基胺化合物(参见美国专利US4,127,412号说明书、特开昭53-27033号公报、特开昭54-58445号公报、特开昭54-149634号公报、特开昭54-64299号公报、特开昭55-79450号公报、特开昭55-144250号公报、特开昭56-119132号公报、特开昭61-295558号公报、特开昭61-98353号公报、特开昭63-295695号公报等),特别优选使用芳香族叔胺化合物。
另外还可以举出,美国专利US5,061,569号中记载的在分子内具有2个缩合芳香环的化合物,例如4,4'-双〔N-(1-萘基)-N-苯胺基〕联苯(以下简称为NPD),以及在特开平4-308688号公报中记载的其中的三苯胺单元按三个繁星型(star burst)结合的4,4',4″-三〔N-(3-甲基苯基)-N-苯胺基〕三苯胺(以下简称为MTDATA)。
另外,除了前面已作为发光层材料示出的上述的芳香族二次甲基类化合物以外,还可以使用p型-Si、p型-SiC等无机化合物作为空穴注入层材料。
空穴注入层可以使用例如真空淀积法、旋转涂布法、流延涂布法、LB法等公知的方法将上述化合物薄膜化来形成。作为空穴注入层的膜厚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是5nm~5μm。该空穴注入层可以是由上述材料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形成一层的结构,或者是由上述空穴注入层与由另一种化合物构成的空穴注入层积叠在一起的结构。
另外,有机半导体层是一种有助于空穴或电子注入发光层中的膜层,它优选具有10-10S/cm以上的电导率。作为这种有机半导体层的材料,可以使用诸如含噻吩的低聚物和含芳香胺的低聚物之类的导电性低聚物以及诸如含芳香胺的导电三聚物(デソドリマ)之类的导电性三聚物。
(5)-4.电子注入层
另一方面,电子注入层是一种有助于电子注入发光层中的膜层,而用于增大电子移动度和改善粘附性的层是在该电子注入层中,由一种与阴极的粘附性特别优良的材料构成的膜层。
作为适用于电子注入层的材料,例如优选的有8-羟基喹啉或其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或者噁二唑衍生物。另外,作为适用于粘附性改善层的材料,特别优选的是8-羟基喹啉或其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
作为上述8-羟基喹啉或其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含有喔星(一般指8-喹啉酚或8-羟基喹啉)螯合物的金属螯合物。
另一方面,作为噁二唑衍生物,可以举出由通式(25)、(26)和(27)表示的电子传送化合物。
(式中,Ar10~Ar13各自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Ar10与Ar11之间以及Ar12与Ar13之间可以相同或不同,Ar14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
此处,作为芳基,可以举出:苯基、联苯基、蒽基、苝基、芘基等;作为亚芳基,可以举出:亚苯基、亚萘基、亚联苯基、亚蒽基、亚茈基、亚苝基等。
另外,作为取代基,可以举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或氰基等。这种电子传送化合物优选是薄膜形成性化合物。
作为上述电子传送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由下述化学式(28)~(32)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9880007400431
Figure A9880007400432
Figure A9880007400433
(5)-5.阴极
作为阴极,可以使用功函数小(4eV以下)的金属、合金、导电性化合物及其混合物作为电极物质。作为这种电极物质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钠、钠-钾合金、镁、锂、镁·银合金、铝/氧化铝(Al203)、铝·锂合金、铟、稀土类金属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
该阴极可通过使用淀积或溅射等的方法将上述电极物质形成薄膜来制造。
另外,作为阴极,优选是其薄膜电阻在数百Ω/□以下,其膜厚通常在10nm~1μm的范围内,优选在50~200nm的范围内。另外,在适用于本发明的EL显示装置中,优选是其中的阳极和阴极都是透明或半透明的,这是为了使光线容易透过,提高光的取出效率。
(5)-6.有机EL元件的制造(例)
按照以上例示的材料和方法来形成阳极、发光层,并根据需要形成空穴注入层和根据需要形成电子注入层,然后形成阴极,这样就能制成有机EL元件。另外,按照与上述相反的顺序,先形成阴极和在最后形成阳极,这样也可以制得有机EL元件。
下面记载在一块支持基板上按照先后形成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的次序来制造有机EL元件的制造例。
首先,在一块适当的基板上用淀积法或溅射法等方法形成一层由阳极材料构成的薄膜,使其膜厚在1μm以下,优选在10μm~200nm的范围内,从而制成阳极。
然后在该阳极上形成空穴注入层。空穴注入层的形成,可以象上述那样使用真空淀积法、旋转涂布法、流延涂布法、LB法等方法来进行,但是从容易获得均质的薄膜而且难以产生针孔等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真空淀积法来形成空穴注入层。
在使用真空淀积法形成空穴注入层的情况下,其淀积条件可根据所用化合物(空穴注入层的材料)、作为目的的空穴注入层的结晶结构或再结合的结构等的不同而异,但通常优选在下列参数范围内作适当选择,所说参数范围包括:淀积源温度50~450℃、真空度10-7~10-3托、淀积速度0.01~50nm/sec、基板温度-50~300℃、膜厚5nm~5μm。
然后在空穴注入层上形成发光层,发光层的形成也是使用所希望的有机发光材料,按照真空淀积法、溅射法、旋转涂布法、流延涂布法等方法使有机发光材料薄膜化来形成。
但是,从容易获得均质的薄膜而且难以产生针孔等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真空淀积法来形成发光层。在使用真空淀积法形成发光层的情况下,其淀积条件随所用化合物的不同而异,通常可在与空穴注入层相同的条件范围内选择。
然后在该发光层上形成电子注入层。与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一样,为了获得均匀的薄膜,优选用真空淀积法来形成。其淀积条件可以在与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相同的条件范围内选择。
最后积叠一层阴极,从而制得有机EL元件。
由于阴极由金属构成,因此可以使用淀积法或溅射法来形成。但是,为了防止在成膜时损伤作为基底的有机物层,优选使用真空淀积法。
至此所记载的有机EL元件的制造过程,优选是从阳极开始至阴极为止的过程都一直在抽真空的条件下进行。
另外,在向有机EL元件施加直流电压的情况下,以阳极的极性为+,以阴极的极性为-,在施加5~40V电压的条件下观察发光效果。另外,即使按相反的极性施加电压,电流也不会流通,这时完全不会发光。另外,在印加交流电压的情况下,只是在阳极的极性为+和阴极的极性为-时才能观察到均匀的发光。可以任意地选择施加交流电压的波形。
此处,为了制造在平面上分离配置的发光有机EL元件,可以将阳极与阴极制成互相交叉的条状,当分别向这两个电极施加直流电压时,只在交差部分发光,形成X-Y点矩阵的发光方式;也可以将阳极和阴极皆制成点状,这样就可以利用象TFT(薄膜晶体管)那样的开关显示装置,只在特定的点部分施加直流电压,从而形成灵活的矩阵发光方式。不管是条状或点状的阳极和阴极,皆可以通过光刻法蚀刻,或通过剥离法(lift off)或掩模淀积法来形成。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更具体地解释本发明。
〔实施例1〕
参照图2(b)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制成一种满足d2>d1、T2=T1和S2=S1关系的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使用施转涂布法在一块作为支持基板的玻璃基板(科宁〔美〕7059,100mm×100mm×1.1mm厚)上涂布一层其中分散有3重量%(对固形成分)碳黑的丙烯酸酯类光固化型抗蚀剂(粘度250cps),在80℃下烘焙。然后将其放入一台以高压水银灯作为光源的曝光机中。
然后,通过一种能够获得由一些线宽为50μm(d2),间隙为250μm的条与一些线宽为100μm,间隙为600μm的条相互垂直交叉的格子状遮光层(图11)的光掩模,在900mJ/cm2(365nm)的条件下进行曝光。
接着,使用1重量%碳酸钠的水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显影2分钟。然后在基板的玻璃表面一侧以3000mJ/cm2进行全面的后曝光,进而在200℃下烘焙,从而形成了遮光层的图形。该遮光层的膜厚为20μm。另外,通过电子显微镜照相(SEM)可以确认,该图形的截面形状大体上呈矩状。进而,使用一台分光光度计在400~700nm的波长区域测定该遮光层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结果测得其透过率在10%以下,其反射率为5%。
接着,将该基板放入一台丝网印刷机中,然后使用一块能够获得250μm×600μm的条排列的点状图形(面积S2,参见图12)的网版,在遮光层图形的间隙处印刷蓝色的油墨。
另外,该油墨的制法如下:将2.8重量%(对固形成分)的铜酞菁类颜料(C.I.颜料蓝15∶6)、0.2重量%(对固形成分)的二噁嗪类颜料(C.I.颜料紫23)、作为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PET 9100(十条化工制,浓度97重量%)和作为溶剂的环己酮一起混合分散而得。
然后,将印刷上的油墨在160℃下烘焙,获得一层膜厚为20μm的蓝色滤色器层的图形。所获滤色器层的折射率为1.50(589nm)。
接着,将该网版沿着垂直于蓝色滤色器层图形中的条配列的方向平行移动300μm,然后将荧光层A用的油墨印刷在图形化的遮光层中另外的间隙处。
另外,该油墨的制法如下:将浓度为0.03mol/Kg(总固形成分中)的香豆素6、作为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PET9100和作为溶剂的环己酮一起混合分散而得。
然后,将印刷上的油墨在160℃下烘焙,获得一层膜厚为20μm的荧光体层A的图形。所获荧光体层A的折射率为1.52(589nm)。
接着,将该网版沿着垂直于荧光体层A图形中的条配列的方向平行移动300μm,然后将荧光层B用的油墨印刷在图形化的遮光层中另外的间隙处。
另外,该油墨的制法如下:将浓度为0.03mol/Kg(固形成分中)的香豆素6、4重量%(荧光颜料中)的若丹明6G和4重量%(荧光颜料中)的若丹明B一起在苯并鸟粪胺树脂中混炼,得到一种荧光颜料,然后将此荧光颜料(30重量%,固形成分中)和作为粘合剂树脂的聚酯树脂PET9100(70重量%,固形成分中)与作为溶剂的环己酮一起混合分散而得。
然后,将印刷上的油墨在160℃下烘焙,获得一层膜厚为20μm的荧光体层B的图形。所获荧光体层B的折射率为1.52(589nm)。
这样就制成了一块由遮光层和三种颜色转换层在平面上分离配置的基板。另外,当以遮光层的膜厚为T1,以三种颜色转换层的膜厚为T2时,其构成满足T1=T2的关系。
另外,为了在以后测定积叠的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和色度,采用机械方法削去一部分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
接着,在该基板上旋转涂布一层作为透光性介质的丙烯酸酯类热固化型树脂(新日铁化学社制V259PA),在80℃下烘焙。然后再在160℃下烘焙,根据需要进行抛光研磨,使其平坦化达到±0.1μm以内。另外,该透光性介质的折射率为1.50(589nm)。
另外,作为透光性介质的保护膜,可以在基板温度为160℃,真空度为10-6托的条件下溅射二氧化硅(SiO2)而制得。该二氧化硅的膜厚为0.5μm。
按照上述方法制成的透光性介质在遮光层上的总膜厚约为10μm(相当于d1),确认它满足d2>d1的关系。另外,根据所用树脂种类的折射率来判断,它满足|n1-n2|<0.4的关系。
然后进行有机EL元件的制造操作。首先,将基板加热至160℃,然后在10-6托的真空度下通过溅射法在二氧化硅膜上形成一层膜厚为0.15μm,表面电阻为20Ω/□的ITO(铟锡氧化物)的透明电极(阳极)。
接着在该ITO上旋转涂布一层正型光致抗蚀剂(富士ハソト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テクノロヅ-社制HPR204),在80℃下烘焙。然后在曝光机中,使用一块能够获得条状ITO图形(线宽250μm,间隙50μm,参照图13)的掩模,在使其处于符合遮光层图形的位置之后,在100mJ/cm2的条件下曝光。
然后在2.38%TMAH(氢氧化四甲铵)的水溶液中使抗蚀剂显影,再在120℃下进行后烘焙,获得了抗蚀剂膜的图形。
接着,将该基板置于室温的47重量%溴化氢的水溶液中浸渍,将ITO和抗蚀剂膜图形暴露出的部分蚀刻掉,剥离掉抗蚀剂,从而形成了条状的ITO图形(线宽250μm,间隙50μm)。
然后将这块已形成了ITO图形的基板用IPA洗涤,再用UV洗涤,然后将其固定在淀积装置(日本真空技术社制)的基板夹具上。另外,将作为空穴注入材料的MTDATA和NPD、作为发光材料的DPVBi、作为掺杂剂的DPAVB、作为电子注入材料的AIq分别装入几个钼制的电阻加热小舟中;将作为阴极第二金属的Ag装入一个钨制的灯丝加热器中;将作为阴极的电子注入性金属的Mg装入钼制的小舟中,分别作为淀积源。
然后将真空槽减压至5×10-7托,进而按照以下顺序依次地进行积层。注意,从形成空穴注入层开始至形成阴极的全部过程中一直抽真空,以便不破坏其真空状态。
首先,按照淀积速度0.1~0.3nm/s的条件淀积一层膜厚为200nm的MTDATA膜作为空穴注入层。接着,按照淀积速度0.1~0.3nm/s的条件淀积一层膜厚为20nm的NPD膜作为另一层空穴注入层。
另外,分别而同时地按照淀积速度0.1~0.3nm/s的条件淀积DPVBi和按照淀积速度0.05nm/s的条件淀积DPAVB,如此淀积成一层厚度为40nm的混合膜(掺杂剂对主材料的重量比为1.2~1.6)。
另外,按照淀积速度0.1~0.3nm/s的条件淀积一层膜厚为20nm的Alq作为电子注入层。
另外,通过一个具有与阳极ITO条状图形相垂直的条状图形(线宽600μm,空隙100μm,参照图14)掩模,同时淀积Mg和Ag作为阴极。也就是说,按照淀积速度1.3~1.4nm/s的条件淀积Mg,同时按照淀积速度0.1nm/s的条件淀积Ag,形成一层膜厚为200nm的阴极。
当向如此获得的有机EL元件(图2(b)、图3(b))中的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8V的直流电压时,就在被施加电压的阳极与阴极的交叉部分(250μm×600μm的点阵图形:S1)发光。另外,已经测得,从削去了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部分看到的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为100cd/m2,并且获得的是一种在CIE色度坐标(JIS Z 8701)上的色度为X=0.16,Y=0.24的蓝色光。
另外,已经测得,从蓝色滤色器看到的光的亮度为42cd/m2,并且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14,Y=0.12的颜色纯度高的蓝色光。
另外,已经测得,从荧光体层A看到的光的亮度为120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28,Y=0.62的略带黄色的绿色(稍带黄色的绿色)的光。
进而测得,从荧光体层B看到的光的亮度为30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60,Y=0.31的红色的光。
另外,本实施例的构成是有机EL元件发光区域的面积S1等于颜色转换层区域的面积S2(S1=S2)。
已经确认,通过驱动按以上方法获得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可以从各个颜色转换层获得所希望的本来颜色的光。另外,以不会引起颜色变化(混色)的范围来定义的视野角(参照图4)为±80°,该视野角足够宽,在实用上完全没有问题。
〔实施例2〕
参照图2(b)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制成一种满足d2>d1、T1(20μm)>T2(15μm)和S2=S1关系的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除了在制备实施例1的颜色转换层,即蓝色滤色器、荧光体层A、荧光体层B时,通过提高溶剂的比例来分别调节油墨的粘度(固形成分的浓度减小)以及它们各自的膜厚均为15μm之外,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制造有机EL元件(图5(d))。
已经确认,通过驱动按以上方法获得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可以从各个颜色转换层获得所需的本来颜色的光。另外,以不会引起颜色变化(混色)的范围来定义的视野角(参照图4)为±80°,该视野角足够宽,在实用上完全没有问题。
〔实施例3〕
参照图2(b)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制成一种满足d2>d1、T2=T1和S2>S1关系的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有机EL元件的透明电极(阳极)制成条状的ITO图形(线宽200μm,空隙100μm)之外,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制造有机EL元件(图6(c))。另外,在实施例3中的构成也分别满足d2>d1和T1=T2的关系。
有机EL元件发光区域的面积S1为200μm×600μm(点阵图形),各个颜色转换层的面积S2为250μm×600μm(点阵图形)。因此满足S1<S2的关系。
已经确认,通过驱动按以上方法获得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可以从各个颜色转换层获得所需的本来颜色的光。另外,以不引起颜色变化(混色)的范围来定义的视野角(参照图4)为±85°,大于实施例1和2的视野角。
〔实施例4〕
参照图2(a)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制成一种满足d2=d1、T2=T1和S2=S1关系的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准备一块按溅射法形成一层膜厚为0.15μm,表面电阻为20Ω/□的ITO(铟锡氧化物)的透明电极(阳极)的玻璃基板(硼硅酸钡玻璃,100mm×100mm×0.05mm厚)作为支持基板。另外,该玻璃基板的折射率为1.52(589nm),作为透光性介质使用。
然后,在ITO膜面的反对侧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制成一块其中的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在平面上分离配置的基板。
另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将ITO形成图形。此处,在透光性介质的遮光层上的膜厚为50μm(d1),符合d2=d1的关系。另外,也满足了|n1-n2|<0.4的关系。
下面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制造有机EL显示装置(参照图2(a)和图3(b))。其中,有机EL元件发光区域的面积S1等于颜色转换层区域的面积S2(S1=S2)。
在如此获得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可以从各个颜色转换层获得本来颜色的光。另外,以不引起颜色变化(混色)的范围来定义的视野角为±45°,这在实用上完全没有问题。
〔实施例5〕
参照图2(c)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制成一种满足d2>d1、T2=T1和S2=S1关系的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在一块作为支持基板的玻璃基板(科宁(美)7059,100mm×100mm×1.1mm厚)上旋转涂布30重量%(对固形成分)其中分散有碳黑的丙烯酸酯类光固化型抗蚀剂V259PA(新日铁化学制),在80℃烘焙。然后再在200℃烘焙,形成了一层膜厚为2μm的黑色完整膜。
然后,将该黑色完整膜的相反侧面用IPA洗涤和UV洗涤后,将该基板固定在淀积装置(日本真空技术社制)的基板夹具上。另外,将作为空穴注入材料的MTDATA和NPD、作为发光材料的DPVBi、作为掺杂剂的DPAVB、作为电子注入材料的Alq分别装入几个钼制的电阻加热小舟中;将作为阴极第二金属的Ag装入一个钨制的灯丝加热器中;将作为阴极的电子注入性金属的Mg装入钼制的小舟中,分别作为淀积源。
在将真空槽减压至5×10-7托后,通过一个具有600μm线宽和100μm空隙的条状图形(图14)形成阴极图形的膜,接着形成从电子注入层至空穴注入层的膜。注意,从阴极开始至空穴注入层的顺次积层过程中一直抽真空,以便不破坏其真空状态。
同时淀积Mg和Ag作为阴极。也就是说,按照淀积速度1.3~1.4nm/s的条件淀积Mg,按照淀积速度0.1nm/s的条件淀积Ag,形成了一层膜厚为200nm的混合膜。
接着,按照淀积速度0.1~0.3nm/s的条件淀积一层膜厚为20nm的Alq膜作为电子注入层。
另外,分别而同时地按照淀积速度0.1~0.3nm/s的条件淀积DPVBi,按照淀积速度0.05nm/s的条件淀积DPAVB,如此淀积成一层膜厚为40nm(掺杂剂对于主材料的重量比为1.2~1.6)的混合膜作为发光层。
另外,按照淀积速度0.1~0.3nm/s的条件淀积一层膜厚为20nm的NPD膜作为空穴注入层。接着按照淀积速度0.1~0.3nm/s的条件淀积一层膜厚为40nm的MTDATA膜作为另一层空穴注入层。
然后,将该基板转移到一台溅射装置上,通过一个能够获得一种线宽为250μm,空隙为50μm的条状图形(参照图13)的掩模,在室温下溅射ITO,使其形成一层厚度为120nm,电阻为20Ω/□的膜,以该膜作为透明电极(阳极)。注意,掩模的配置应使得阴极与阳极垂直交叉并能分别地引出电极接头。
然后在该基板上阴极与阳极交叉范围的周边部打开一条1mm左右宽度的缝隙,用一个涂布器在此处涂布环氧类光固化型粘合剂3113(スリ-ボソド社制)。
另一方面,将一块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制得的,其中的遮光层和不同的颜色转换层在平面上分离配置的基板与一块有机EL元件贴合,贴合时使基板的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一侧朝向有机EL元件,贴合后用紫外线仅仅照射涂布有粘合剂的部分以使粘合剂固化。
然后在氮气气雾中用注射针管从上述已固化的粘合剂的缝隙注射入一种作为透光性介质的氟代烃(美国3M公司制,商品名:FC-70)。
接着,在上述粘合剂的缝隙处填塞上述的粘合剂,与上述同样地用紫外线使其固化。该氟代烃的折射率为1.30(589nm)。另外,有机EL元件与遮光层之间的距离(间隙)为10μm(d1),符合d2>d1的关系。而且也满足|n1-n2|<0.4的关系。
如此制成了有机EL元件(图2(c)和图3(b)),当在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8V的直流电压时,在施加电压的阳极与阴极的交叉区域(250μm×600μm的点阵图形;S1)发光。另外已经测得,从削去了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的部分看到的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为100cd/m2,获得的是一种在CIE色度坐标(JIS Z 8701)上的色度为X=0.16,Y=0.24的蓝色的光。
另外测得,从蓝色滤色器看到的光的亮度为40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14、Y=0.12的蓝色光。
另外测得,从荧光体层A看到的光的亮度为110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28,Y=0.62的略带黄色的绿色光。
另外还测得,从荧光体层B看到的光的亮度为28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60,Y=0.31的红色光。
另外,当以有机EL元件的发光区域的面积为S1,以颜色转换层区域的面积为S2时,满足了S1=S2的关系。
已经确认,按照以上方法制造有机EL显示装置,通过驱动该装置,可以从各个颜色转换层获得本来颜色的光。另外,已经确认,以不引起颜色变化(混色)的范围来定义的视野角(参照图4)的±80°,该视野角足够宽,在实用上完全没有问题。
〔实施例6〕
参照图2(b)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制成一种满足d2>d1、T2=T1和S2=S1的关系,而且颜色转换层全部是滤色器的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在一块作为支持基板的玻璃基板(科宁(美)7059,100mm×100mm×1.1mm厚)上,旋转涂布一层分散有30重量%(对固形成分)碳黑的丙烯酸酯类光固化型抗蚀剂V259PA(新日铁化学制),在80℃下烘焙。然后,为了获得如图11所示的遮光层图形,通过光掩模在一台以高压水银灯为光源的曝光机上按300mJ/cm2(365nm)的条件进行曝光,从而制得所需的抗蚀剂膜。
接着,使用1重量%碳酸钠的水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显影2分钟,然后在200℃下烘焙,形成了图形化的遮光层。所获遮光层的膜厚为2μm。另外,根据电子显微镜的照片(SEM)可以确认,遮光层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另外,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得,该遮光层在400nm~7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在10%以下,反射率为5%。
然后,旋转涂布一层分散有28重量%(对固形成分)的铜酞菁类颜料(C.I.颜料蓝15∶6)和2重量%(对固形成分)的二噁嗪类颜料(C.I.颜料紫23)的丙烯酸酯类光固化型抗蚀剂V259PA(新日铁化学制,相当于固形成分的70重量%),在80℃下烘焙。然后,为了获得如图12所示的颜色转换层图形(S2),利用光掩模,将该光掩模置于与上述遮光层图形相符合的位置上。然后将其置于一台以高压水银灯为光源的曝光机中,在300mJ/cm2(365nm)的条件下使抗蚀剂膜曝光。
接着,使用1重量%碳酸钠的水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显影2分钟,然后在200℃下烘焙,形色蓝色滤色器的图形。所获蓝色滤色器的膜厚为2μm,折射率为1.50(589nm)。
然后,旋转涂布一层分散有23重量%(对固形成分)的卤化铜酞菁类颜料(C.I.颜料绿36)的7重量%的偶氮类颜料(C.I.颜料黄83)的丙烯酸酯类光固化型抗蚀剂V259PA(新日铁化学制,相当于固形成分的70重量%),在80℃下烘焙。然后,为了获得如图12所示的颜色转换层图形,利用光掩模,将该光掩模沿着垂直于蓝色滤色器的条配列的方向平行移动300μm,使其处于符合要求的位置。然后,在一台以高压水银灯为光源的曝光机上,在300mJ/cm2(365nm)的条件下使抗蚀剂膜曝光。
接着,使用1重量%碳酸钠的水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显影2分钟,然后在200℃下烘焙,从而形成了绿色滤色器的图形。所获绿色滤色器的膜厚为2μm,绿色滤色器层的折射率为1.50(589nm)。
然后,旋转涂布一层分散有24重量%(对固形成分)的蒽醌类颜料(C.I.颜料红177)和6重量%(对固形成分)的偶氮类颜料(C.I.颜料黄6)的丙烯酸酯类光固化型抗蚀剂V259PA(新日铁化学制,相当于固形成分的70重量%),在80℃下烘焙。然后,为了获得如图12所示的颜色转换层图形,利用光掩模,将该光掩模沿着垂直于绿色滤色器的条配列的方向平行移动300μm,使其处于符合要求的位置。然后,在一台以高压水银灯为光源的曝光机上,在300mJ/cm2(365nm)的条件下使抗蚀剂膜曝光。
接着,使用1%碳酸钠的水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显影2分钟,然后在200℃下烘焙,从而形成了红色滤色器的图形。所获红色滤色器的膜厚为2μm,折射率为1.50(589nm)。
按照以上的方法制成了一块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滤色器)在平面上分离配置的,满足T1=T2关系的基板。另外,为了测定在以后积层的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和色度,使用机械方法方便地削去一部分颜色转换层。
另外,对于透光性介质和作为有机EL元件中阳极的透明电极(ITO图形,参照图13),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形成,以便使其满足d2>d1的关系。
接着,将该基板用IPA洗涤,再用UV洗涤,然后将其固定在淀积装置(日本真空技术社制)的基板夹具上。另外,将作为空穴注入材料的MTDATA和NPD,作为发光材料的DPVBi和PAVBi、红荧烯,作为电子注入材料的AIq分别装入钼制的电阻加热小舟中;将作为阴极第二金属的Ag装入钨丝加热器中;将作为阴极电子注入性金属的Mg装入钼制小舟中,分别作为淀积源。
然后将真空槽减压至5×10-7托,进而按照以下顺序依次地成膜。从形成空穴注入层开始至形成阴极的全部过程中一直抽真空,以便不破坏其真空状态。另外,阴极通过光掩模来形成,以便使其成为一种与作为透明电极(阳极)的ITO图形(线宽600μm,空隙100μm)垂直交叉的条状薄膜,从而形成了阴极的图形(图14)。
首先,按照淀积速度0.1~0.3nm/s的条件淀积一层膜厚为200nm的MTDATA膜,再按照淀积速度0.1~0.3nm/s的条件淀积一层膜厚为20nm的NPD膜,将其作为空穴注入层。
然后,按照淀积速度0.1~0.3nm/s的条件淀积一层膜厚为50nm的DPVBi膜作为发光层,同时按照淀积速度0.003~0.009nm/s的条件淀积PAVBi,使其包含在DPVBi中,将其作为第一发光层。
接着,按照淀积速度0.1~0.3nm/s的条件淀积一层膜厚为20nm的Alq膜作为电子注入层,其中,按照淀积速度0.0005~0.0015nm/s的条件同时淀积红荧烯,使其包含在上述膜层中,将其作为第二发光层。
最后,同时淀积Mg和Ag,将其作为阴极。也就是说,按照淀积速度1.3~1.4nm/s的条件淀积Mg,同时按照淀积速度0.1nm/s的条件淀积Ag,获得一层膜厚为200nm的混合膜,将其作为阴极。
如此制成了有机EL元件(图2(b)和图3(b)),当在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9V的直流电压时,在施加电压的透明电极(阳极)与阴极的交差区域(250μm×600μm的点阵图形S1)发光。另外,已经测得,从削去了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的部分看到的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为100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25、y=0.28的白色的光。另外测得,从蓝色滤色器看到的光的亮度为10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10、Y=0.15的蓝色光。
另外测得,从绿色滤色器看到的光的亮度为45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28、Y=0.62的略带黄色的绿色光。
另外还测得,从红色滤色器看到的光的亮度为15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60、Y=0.31的红色光。
另外,当以有机EL元件的发光区域的面积为S1,以颜色转换层区域的面积为S2时,满足了S1=S2的关系。
已经确认,按照以上方法制造有机EL显示装置,通过驱动该装置,可以从各个颜色转换层获得本来颜色的光。另外,以不引起颜色变化(混色)的范围来定义的视野角(参照图4)为±80°,该视野角足够宽,在实用上完全没有问题。
〔实施例7~10〕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d2与d1、T1与T2、S1与S2的关系在本发明规定的范围内作种种变更之外,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制造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在实施例7中,制成一种满足d2>d1、T2<T1和S2>S1关系的有机EL显示装置。同样,在实施例8中,制成一种满足d2=d1、T2<T1和S2>S1关系的有机EL显示装置。在实施例9中,制成一种d2=d1、T2<T1和S2=S1关系的有机EL显示装置。在实施例10中,制成一种满足d2=d1、T2=T1和S2>S1关系的有机EL显示装置。然后,对所获的有机EL显示装置测定其视野角和混色性。测定结果示于表5中,该表5也同时包含实施例1~6的结果。
从表5可以容易地理解,从所获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可以确认,由各颜色转换层发出的光不会混色,可以获得未来颜色的光。另外,对于各个颜色转换层发出的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CIE色度坐标上的X和Y值二者皆小于0.02。
另外,以不引起颜色变化(混色)的范围来定义的视野角皆在±45°以上,在实用上完全没有问题。其中,对于满足d2>d1、T2<T1和S2>S1关系的实施例7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视野角宽达85°,因此最为优选。表5
  d1(μm)    d2(μm) d1与d2的关系   T1(μm)    T2(μm) T1与T2的关系     S1(μm)     S2(μm) S1与S2的关系   视野角(°)   混色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比较例1比较例2比较例3比较例7   10101050101010505050101007060110     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  d1<d2d1<d2d1<d2d1=d2d1<d2d1<d2d1<d2d1=d2d1=d2d1=d2d1<d2d1>d2d1>d2d1>d2d1>d2     202020202022020202082010208  20152020202151515206.52020206.5  T1=T2T1>T2T1=T2T1=T2T1=T2T1=T2T1>T2T1>T2T1>T2T1=T2T1>T2T1=T2T1<T2T1=T2T1>T2    250×600250×600200×600250×600250×600250×600200×600200×600250×600200×600200×600250×600250×600290×600250×600    250×600250×600250×600250×600250×600250×600250×600250×600250×600250×600250×600250×600250×600250×600250×600  S1=S2S1=S2S1<S2S1=S2S1=S2S1=S2S1<S2S1<S2S1=S2S1<S2S1=S2S1=S2S1=S2S1>S2S1=S2 ±80±80±85±45±80±80±85±60±45±60-±30±40±30-     无″″″″″″″″″″″有″(模糊)
〔实施例11〕
参照图2(b)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制成一种满足d2>d1、T2<T1和S2=S1关系,而且颜色转换层全部是同一种类的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在一块作为支持基板的玻璃基板(科宁(美)7059,100mm×100mm×1.1mm厚)上,旋转涂布一层分散有3重量%(对固形成分)碳黑的丙烯酸酯类光固化型抗蚀剂V259PA(新日铁化学制,相当于固形成分的70重量%),在80℃下烘焙。然后将其置于一台以高压水银灯作为光源的曝光机中。
接着,通过光掩模在900mJ/cm2(365nm)的条件下进行曝光,以便获得一种由线宽(d2)为50μm,空隙为250μm的条状图形与线宽为100μm,空隙为250μm的条状图形相互垂直交叉的格子状遮光层(参照图1)。使用1重量%碳酸钠的水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显影2分钟,然后使基板的玻璃面在3000mJ/cm2的条件下全面曝光,然后在200℃的温度下烘焙,从而形成了图形化的遮光层。
所获遮光层的膜厚为8.0μm。另外,当使用电子显微镜照相(SEM)来观察该遮光层的截面形状时,看出它大体上呈矩形。进而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该遮光层的透过率时,测得它在400~7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过率在10%以下,反射率为5%。
然后,作为荧光颜料,将香豆素6、4重量%的若丹明6G(对鸟粪胺树脂)和4重量%的若丹明B(对鸟粪胺树脂)加入鸟粪胺树脂中混炼,从而制得荧光颜料组合物。将所获的荧光颜料组合物与一种由丙烯酸类树脂组成的光固化型抗蚀剂V259PA(新日铁化学制,相当于固形成分的70重量%)混合,制成抗蚀剂材料(颜色转换层形成材料)。
另外,相对于荧光颜料、鸟粪胺树脂和光固化型抗蚀剂的固形成分总量1Kg,按0.03mol的比例加入香豆素6,另外,荧光颜料的配合量使得荧光颜料为30重量%和光固化型抗蚀剂的固形成分为70重量%。
然后将所获的抗蚀剂材料旋转涂布在图形化的遮光层上,在80℃下烘焙。然后从透光性基板(玻璃基板)一侧按照600mJ/cm2的条件进行曝光,进而使用2.38重量%TMAH(氢氧化四甲铵)的水溶液在室温下显影,从而除去未曝光区域的颜色转换层。
接着在200℃下烘焙,从而形成了荧光体层的图形(颜色转换层C)。该颜色转换层C的膜厚为6.5μm,折射率为1.52(589nm)。
如此就制成了一块其中的遮光层和颜色变换层在平面上分离配置的,由满足T1>T2的关系的颜色转换部件构成的基板。另外,为了测定在以后积层的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和色度,从其中削去一部分的遮光层和颜色变换层。
然后在该基板上旋转涂布一层作为透光性介质的丙烯酸酯类热固化型树脂V259PA(新日铁化学社制),在80℃下烘焙,进而在160℃下烘焙。所获透光性介质的折射率为1.50(波长589nm)。
进而在所获的透光性介质上,按照基板温度160℃和10-6托真空度的条件溅射形成一层作为透光性介质保护膜的二氧化硅(SiO2)膜。其膜厚为0.5μm。
已经测得,在按以上方法制成的透光性介质(包含透光性介质的保护膜)的遮光层上的总膜厚约为10μm(相当于d1),满足了d2>d1的关系。另外还可以确认,它满足了|n1-n2|<0.4的关系。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有机EL元件。进而利用该有机EL元件制造图2(b)和图3(b)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然后向所获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8V的直流电压,在施加电压的阳极和阴极的交叉部分(250μm×600μm的点阵图形:S1)发光。已经测得,从削去遮光层和颜色变换层部分看到的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为100cd/m2,获得的是一种在CIE色度坐标(JIS Z 8710)上的色度为X=0.16,Y=0.24的蓝色光。
另外测得,从颜色转换层C看到的光的亮度为60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31,Y=0.31的白色光。
通过驱动上面获得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可以获得白色光。另外,不会出现显示重影、糊糊不清或者显示失去鲜明性的现象,可以进行良好的显示。
〔实施例12~15〕
上面已经讨论过颜色转换部件的表面凹凸(|T1-T2|)与有机EL显示装置缺陷的关系以及该表面凹凸与发生失真的关系。也就是说,准备4块作为支持基板的玻璃基板(科宁(美)7059,100mm×100mm×1.1mm厚)。然后对这4块基板分别在改变旋转数的条件下旋转涂布实施例11中的颜色转换形成材料11。进而按照与实施例11相同的条件制造颜色转换材料的表面凹凸(|T1-T2|)分别为0.2μm(实施例12)、0.5μm(实施例13)、1.0μm(实施例14)和2.0μm(实施例15)的颜色转换部件。
然后在所获的4种颜色转换部件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顺次制备透光性介质和有机EL元件,从而制成了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
然后与实施例11同样地驱动所获的有机EL显示装置,用目视法观察非发光部分的频率(缺陷频率)和失真发生的频率。其结果示于表7中。
从这些结果可以确认,当颜色转换部件的表面凹凸(|T1-T2|)的值在2.0μm以下时,缺陷频率和失真的发生频率皆很少(占全部显示部分的3成以下)。
〔实施例16〕
制造一种遮光层呈倒梯形状的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首先在一块作为支持基板的玻璃基板(科宁(美)7059,100mm×100mm×1.1mm厚)上旋转涂布一层分散有3重量%(对固形成分)碳黑的丙烯酸酯类光固化型抗蚀剂V259PA(新日铁化学社制),在80℃下烘焙。然后将其装在一台以高压水银灯为光源的曝光机中。
接着,通过一块能够获得如图11所示遮光层图形的掩模在750mJ/cm2(365nm)的条件下进行曝光。然后使用1重量%碳酸钠的水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显影3分钟,然后从该基板的玻璃面按3000mJ/cm2的条件全面曝光。进而在200℃下烘焙,从而形成了遮光层的图形。该遮光层的膜厚为20μm。另外,通过电子显微镜照相(SEM)观察图形的截面形状,可以确认在支持基板侧(与透光性介质相反的一侧)是一种线宽为30μm(透光性介质一侧为50μm)的倒梯形。
以下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制造颜色转换层、透光性介质、有机EL元件,并制造如图9(b)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
已经确认,在该有机EL显示装置中,可以从各个颜色转换层获得本来颜色的光,以不引起颜色变化(混色)的范围来定义的视野角为±80°,在实用上完全没有问题。另外,由于扩大了有机EL显示装置的开口部,因此可以确认,增加了整体的亮度,提高了视觉效果。
〔实施例17〕
制造一种在遮光层一侧表面上配置有反射部分(A1)的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首先,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形成图形化的遮光层。然后在基板的全部表面上旋转涂布10重量%聚乙烯醇的水溶液,在80℃下烘焙。然后,在用电子显微镜照相(SEM)观察遮光层的截面形状时,可以确认,在遮光层的侧面上几乎没有粘附聚乙烯醇的薄膜。
然后,一边将基板旋转,一边对着遮光层图形的侧面,按照与基板成倾斜的角度淀积铝(真空度为5×10-7托,室温)。然后通过SEM观察,确认铝膜积层(粘附)在遮光层的侧面上。另外,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得,在400nm~700nm的范围内铝膜的反射率在10%以上。
另外,对于粘附在不需要区域的铝膜,可以通过水洗处理而使其随着聚乙烯醇膜一起被剥离。
然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来制备颜色转换层、透光性介质、有机EL元件,并制成如图10(b)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
当向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8V的直流电压时,在施加电压的阳极与阴极的交差部分发光。这时测得,从削去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部分看到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发光亮度为100cd/m2,获得的是一种在CIE色度坐标(JIS Z 8701)上的色度为X=0.16、Y=0.24的蓝色光。
另外测得,从蓝色滤色器看到的光的亮度为46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14、Y=0.12的颜色纯度更高的蓝色光。
另外还测得,从荧光体层A看到的光的亮度为130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28、Y=0.62的略带黄色的绿色光。
另外还测得,从荧光体层B看到的光的亮度为33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60、Y=0.31的红色光。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确认,由于遮光层侧面的反射率在10%以上,因此可以提高从颜色转换层看到的光的亮度。另外还确认,可以从各颜色转换层获得所希望的本来颜色的光。进而确认,以不引起颜色变化(混色)的范围来定义的视野角为±80°,在实用上完全没有问题。
〔实施例18〕
制造一种其中的遮光层呈倒梯形,并且在遮光层的侧面配置有反射部分(A1)的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首先,按照与实施例16相同的条件形成图形化的遮光层。然后在基板的全部表面上旋转涂布10重量%聚乙烯醇的水溶液,在80℃下烘焙。然后利用电子显微镜照相(SEM)观察遮光层的截面形状,可以确认,在遮光层的逆锥形侧面上几乎没有粘附聚乙烯醇的薄膜。
然后,一边将基板旋转,一边对着遮光层的逆锥形侧面,按照与基板成倾斜的角度淀积铝(真空度为5×10-7托,室温)。然后通过SEM观察,确认铝膜粘附在遮光层的侧面上。另外,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得,在400nm~700nm的范围内铝膜的反射率在10%以上。
另外,对于粘附在不需要区域的铝膜,可以通过水洗处理而使其随着聚乙烯醇膜一起被剥离。
然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制备颜色转换层、透光性介质、有机EL元件,并制成如图10(c)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
当向所获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8V的直流电压时,在施加电压的阳极与阴极的交叉部分发光。另外,这时测得,从削去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部分看到的有机EL显示元件的发光亮度为100cd/m2,获得的是一种在CIE色度坐标(JIS Z 8701)上的色度为X=0.16、Y=0.24的蓝色光。
另外测得,从蓝色滤色器看到的光的亮度为50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14、Y=0.12的颜色纯度更高的蓝色光。
另外还测得,从荧光体层A看到的光的亮度为140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28、Y=0.62的略带黄色的绿色光。
另外还测得,从荧光体层B看到的光的亮度为36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60、Y=0.31的红色光。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确认,由于遮光层侧面的反射率在10%以上,因此可以提高从颜色转换层看到的光的亮度。另外,可以从各颜色转换层获得本来颜色的光,并且,以不引起颜色变化(混色)的范围定义的视野角为±80°,在实用上完全没有问题。另外还可确认,由于扩大了有机EL元件的开口部,因此增加了整体亮度,提高了视觉效果。
〔实施例19〕
制造一种在遮光层的侧面上配置有反射部分(A1)的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首先,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使用铝粉代替碳黑之外,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形成图形化的遮光层。该遮光层的膜厚为20μm,利用电子显微镜(SEM)可以确认,该遮光层的截面形状大体上为矩形。另外,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得,该遮光层在400~700nm波长范围内的透过率在10%以下,反射率在10%以上。
然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制备颜色转换层、透光性介质、有机EL元件,并制成如图10(b)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
当向所获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8V的直流电压时,在施加电压的阳极与阴极的交叉部分发光。另外,这时测得,从削去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部分看到的有机EL显示元件的发光亮度为100cd/m2,获得的是一种在CIE色度坐标(JIS Z 8701)上的色度为X=0.16、Y=0.24的蓝色光。
另外测得,从蓝色滤色器看到的光的亮度为45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14、Y=0.12的颜色纯度更高的蓝色光。
另外还测得,从荧光体层A看到的光的亮度为125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28、Y=0.62的略带黄色的绿色光。
另外还测得,从荧光体层B看到的光的亮度为32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60、Y=0.31的红色光。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确认,由于遮光层侧面的反射率在10%以上,因此可以提高从颜色转换层看到的光的亮度。另外,可以从各颜色转换层获得本来颜色的光,并且,以不引起颜色变化(混色)的范围来定义的视野角为±80°,在实用上完全没有问题。
〔实施倒20〕
制造一种其中的遮光层呈倒梯形,并且在遮光层的侧面配置有反射部分(Al)的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首先,除了使用铝粉代替实施例16中的碳黑之外,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3相同的条件形成遮光层图形。该遮光层的膜厚为20μm,利用电子显微镜(SEM)可以确认,该遮光层的截面形状在支持基板一侧(透光性介质的相反一侧)呈一种线宽为30μm(透光性介质一侧为50μm)的倒梯形。另外,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得,该遮光层在400~700nm波长范围内的透过率在10%以下,反射率在10%以上。
然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制备颜色转换层、透光性介质、有机EL元件,并制成如图10(c)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
当向所获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8V的直流电压时,在施加电压的阳极与阴极的交叉部分发光。另外,这时测得,从削去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部分看到的有机EL显示元件的发光亮度为100cd/m2,获得的是一种在CIE色度坐标(JIS Z 8701)上的色度为X=0.16、Y=0.24的蓝色光。
另外测得,从蓝色滤色器看到的光的亮度为49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14、Y=0.12的颜色纯度更高的蓝色光。
另外还测得,从荧光体层A看到的光的亮度为135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28、Y=0.62的略带黄色的绿色光。
另外还测得,从荧光体层B看到的光的亮度为35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60、Y=0.31的红色光。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确认,由于遮光层侧面的反射率在10%以上,因此可以提高从颜色转换层看到的光的亮度。另外,可以从各颜色转换层获得所希望的本来颜色的光,并且,以不引起颜色变化(混色)的范围来定义的视野角为±80°,在实用上完全没有问题。另外还可以确认,由于扩大了有机EL元件的开口部,因此增加了整体亮度,提高了视觉效果。
〔实施例21〕
制造一种其中的遮光层呈倒梯形,并且在遮光层的侧面配置有反射部分(TiO2)的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首先,除了使用二氧化钛(TiO)粉末代替实施例16中的碳黑之外,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6相同的条件形成图形化的遮光层。该遮光层的膜厚为20μm,利用电子显微镜(SEM)可以确认,该遮光层的截面形状在支持基板一侧(透光性介质的相反一侧)呈一种线宽为30μm(透光性介质一侧为50μm)的倒梯形。另外,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得,该遮光层在400~700nm波长范围内的透过率在10%以下,反射率在10%以上。
然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制造颜色转换层、透光性介质、有机EL元件,并制成如图10(c)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
当向所获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8V的直流电压时,在施加电压的阳极与阴极的交叉部分发光。另外,这时测得,从削去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部分看到的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为100cd/m2,获得的是一种在CIE色度坐标(JIS Z 8701)上的色度为X=0.16、Y=0.24的蓝色光。
另外测得,从蓝色滤色器看到的光的亮度为48cd/m2,获提的是一种色度为X=0.14、Y=0.12的颜色纯度更高的蓝色光。
另外还测得,从荧光体层A看到的光的亮度为133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28、Y=0.62的略带黄色的绿色光。
另外还测得,从荧光体层B看到的光的亮度为35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60、Y=0.31的红色光。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确认,由于遮光层侧面的反射率在10%以上,因此可以提高从颜色转换层看到的光的亮度。另外,可以从各颜色转换层获得所希望的本来颜色的光,并且,以不引起颜色变化(混色)的范围来定义的视野角为±80°,在实用上完全没有问题。另外还可以确认,由于扩大了有机EL元件的开口部,因此增加了整体亮度,提高了视觉效果。
〔比较例1~3〕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将d2与d1、T1与T2、S1与S2之间的关系分别按表5所示进行变更之外,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制造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在比较例1中,制造一种具有d2(50μm)<d1(100μm)、T1=T2、S1=S2关系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另外,在比较例2中,制造一种具有d2(50μm)<d1(70μm)、T1<T2、S1=S2关系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另外,在比较例3中,制造一种具有d2(50μm)<d1(60μm)、T1=T2、S1>S2的关系的有机EL显示装置。
此处,把按照比较例1构成的有机EL显示装置示于图2(b)和图3(a)中。
另外,把按照比较例2构成的有机EL显示装置示于图2(b)和图5(a)中。
另外,把按照比较例3构成的有机EL显示装置示于图2(b)和图7(a)中。
然后,把对各种有机EL显示装置测得的视野角的结果示于表(5)中。从这些结果可以容易地理解,在这些有机EL显示装置中观察到混色。另外,当调查CIE色坐标上X和Y的值时发现,至少产生了0.02以上的差值。另外,在这些有机EL显示装置中,以不引起颜色变化(混色)的范围来定义的视野角为±30°至40°,可以确认,该角度相当窄。
〔比较例4〕
在比较例1中,按照遮光层的透过率在10%以上的数值来制造有机EL显示装置。也就是说,在一块作为支持基板(100mm×100mm×1.1mm厚)的玻璃基板(科宁7059)上,旋转涂布一层分散有1重量%(对固形成分)的碳黑的丙烯酸酯类光固化抗蚀剂V259PA(新日铁化学制),在80℃烘焙。然后,将其安放在一台以高压水银灯作为光源的曝光机中。
接着,通过一个能够获得如图11所示遮光层图形的光掩模,在900mJ/cm2(365nm)的条件下进行曝光。使用1重量%碳酸钠的水溶液,在室温的条件下进行显影2分钟,然后在3000mJ/cm2的条件下从该基板的玻璃一侧表面进行全面曝光,进而在200℃的温度下烘焙,从而形成了图形化的遮光层。遮光层的膜厚为20μm,另外,通过电子显微镜照相(SEM)观察,确认其截面形状为矩形。另外,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得,在400~700nm的波长范围内,该遮光层的透过率超过10%,另外,其反射率为5%。
然后按照与比较例1相同的条件制造颜色转换层、透光性介质、有机EL元件,并制成有机EL显示装置。
当向所获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阳极与阳极之间施加8V的直流电压时,在施加电压的阳极与阴极的交叉部分发光。另外测得,从削去了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的部分看到的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为100cd/m2,获得的是一种在CIE色度坐标(JIS Z 8701)上的色度为X=0.16、Y=0.24的蓝色光。
另外测得,从蓝色滤光器看到的光的亮度为45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20、Y=0.21的蓝色光。
另外测得,从荧光体层A看到的光的亮度为130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30、Y=0.50,略带黄色的绿色光。
另外还测得,从荧光体层B看到的光的亮度为36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50、Y=0.32的粉红色的光。
如上所述,由于遮光层的透过率超过了10%,使得遮光层对有机EL显示装置或颜色转换层的光的遮光性不够好,因此观察到来自各颜色转换层的光发生显著的混色。另外,其色度引向白色(X=0.32、Y=0.31),可以确认,其颜色纯度显著降低。因此,作为有机EL显示装置的透光层的透过率最好在10%以下。
〔比较例5〕
研究了透光性介质的折光率n1和颜色转换层的折光率n2的绝对值之差与发光亮度的关系。也就是说,与比较例1相比,除了使用氮作为透光性介质之外,其余按照与比较例1相同的条件制造有机EL发光装置。另外,氮的折射率为1.00(589nm)。
当向所获有机EL显示装置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8V的直流电压时,在施加电压的阳极与阴极的交叉部分发光。另外测得,从削去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的部分看到的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为100cd/m2,获得的是一种在CIE色度坐标(JIS Z 8701)上的色度为X=0.16、Y=0.24的蓝色光。
另外测得,从蓝色滤光器看到的光的亮度为34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14、Y=0.12的蓝色光。
另外还测得,从荧光体层A看到的光的亮度为100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28、Y=0.62的略带黄色的绿色光。
另外还测得,从荧光体层B看到的光的亮度为24cd/m2,获得的是一种色度为X=0.60、Y=0.31的红色光。
由于透光性介质的折射率n1与颜色转换层的折射率n2之差的绝对值,即|n1-n2|>0.4,因此在颜色转换层界面处对于由有机EL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的反射率大,从而使入射到颜色转换层的光容易损失。因此可以确认,在如此构成的有机EL发光装置中,由颜色转换层发出的光的亮度较低。
另外,透光性介质的折射率n1和颜色转换层的折射率n2之差的绝对值,即|n1-n2|与发光亮度的关系汇总示于表6中(实施例1、4、5和比较例5)。
从表6中可以容易地理解,由于|n1-n2|的数值大,因此其发光亮度有变小的倾向,特别是当|n1-n2|的值在0.4以上时,其亮度显著降低。因此,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透光性折射率n1与颜色转换层的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最好在0.4以下。表6
     n1     n2   |n1-n2|       颜色转换层的发光亮度(cd/cm2)
蓝色滤色器 荧光体层A 荧光体层B
实施例1     1.50     1.501.52  0~0.02     42     120     30
实施例4     1.52     1.501.52  0~0.02     42     120     30
实施例5     1.30     1.501.52  0.2~0.22     40     110     28
比较例5     1.00     1.501.52  0.5~0.52     34     100     24
〔比较例6-8〕
研究了颜色转换部件的表面凹凸(|T1-T2|)与有机EL显示装置的缺陷之间的关系以及该表面凹凸与产生失真之间的关系。即,首先准备3块作为支持基板的玻璃基板(科宁7059、100mm×100mm×1.1mm厚)。然后分别对这些玻璃基板在各自改变旋转数的条件下旋转涂布比较例1中的颜色转换层形成材料。然后按照与比较例1相同的条件制造颜色转换部件的表面凹凸(|T1-T2|)分别为3.0μm(比较例6)、4.0μm(比较例7)和5.0μm(比较例8)的颜色转换部件。
然后,在所获的三种颜色转换部件上与比较例1同样,顺次地制造透光性介质和有机EL元件,并制成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
然后,与比较例1同样地驱动所获的有机EL显示装置,用目视法观察非发光部分的频率(缺陷频率)和失真的频率。其结果示于表7中。
根据这些结果可以确认,在颜色转换部件的表面凹凸(|T1-T2|)的值超过2.0μm的情况下,缺陷频率与失真的发生频率容易增多(全显示部分超过3成)。表7
 |T1-T2| 缺陷频率 失真发生频率
实施例7   0.2μm
实施例8   0.5μm
实施例9   1.0μm
实施例10   2.0μm
比较例6   3.0μm
比较例7   4.0μm
比较例8   5.0μm
〔比较例9〕与实施例11相比,除了d1的值为110μm、d2的值为50μm,以及使用透明粘合剂粘贴0.1mm厚的玻璃板(硼硅酸玻璃)作为透光性介质之外,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1相同的条件制造如图2(b)和图3(a)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当驱动所获的有机EL显示装置时,如表5所示,观察到显示发生重影、模糊不清,不能获得良好的显示。
如上所述,包含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的颜色转换部件和包含有机EL显示装置的有机EL发光部件是一种夹持着透光性介质的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当以颜色转换部件与有机EL发光部件之间的距离为d1,以遮光层的宽度为d2时,只要满足d2≥d1的关系,就能使视野角的特性优良,可以防止颜色重叠(混色)或颜色模糊不清。因此,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作为视觉效果优良的实用的有机EL显示装置使用。

Claims (12)

1、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它按照由包含遮光层和颜色转换层的颜色转换部件与包含有机EL元件的有机EL发光部件夹持着透光性介质的方式配置,其特征在于,
当以颜色转换部件与有机EL发光部件之间的距离为d1,以遮光层的宽度为d2时,二者满足d2≥d1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颜色转换部件由不同种类的颜色转换层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颜转换部件由同一种类的颜色转换层构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以上述遮光层的膜厚为T1,以上述颜色转换层的膜厚为T2时,二者满足T1≥T2的关系。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以上述遮光层的膜厚为T1,以上述颜色转换层的膜厚为T2时,绝对值|T1-T2|在2.0μ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以上述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发光区域的面积为S1,以上述颜色转换层区域的面积为S2时,二者满足S2≥S1的关系。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颜色转换层由荧光体层构成。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颜色转换层的膜厚在5μm以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以上述颜色转换层的折射率为n1,以透光性介质的折射率为n2时,绝对值|n1-n2|在0.4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遮光层的宽度在从上述透光性介质一侧向相反的一侧过渡时,逐渐地或分阶段地缩小。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遮光层在波长为400nm~700nm的可见光区域内的光透过率在10%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遮光层在波长为400nm~700nm的可见光区域内的光反射率在10%以上。
CNB988000741A 1997-02-04 1998-02-04 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7360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24097 1997-02-04
JP034240/97 1997-02-04
JP034240/1997 1997-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6209A true CN1216209A (zh) 1999-05-05
CN1173603C CN1173603C (zh) 2004-10-27

Family

ID=12408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000741A Expired - Lifetime CN1173603C (zh) 1997-02-04 1998-02-04 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5869929A (zh)
EP (1) EP0892589B1 (zh)
JP (1) JP3224237B2 (zh)
KR (1) KR100529450B1 (zh)
CN (1) CN1173603C (zh)
DE (1) DE69823276T2 (zh)
TW (1) TW441220B (zh)
WO (1) WO199803443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3244A (zh) * 2011-09-16 2014-04-16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器件、显示装置、照明装置和发电装置
CN104218160A (zh) * 2013-05-30 2014-12-1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4218167A (zh) * 2013-05-30 2014-12-1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4700B (zh) * 2007-08-30 2017-04-12 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10623372A (zh) * 2019-10-11 2019-12-31 广东企立昌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纽扣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50775B2 (ja) * 1995-02-08 2004-08-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発色構造体
US5869929A (en) * 1997-02-04 1999-02-09 Idemitsu Kosan Co., Ltd. Multicolor luminescent device
JPH10223159A (ja) * 1997-02-06 1998-08-21 Hitachi Ltd カラー陰極線管
US6462722B1 (en) * 1997-02-17 2002-10-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urrent-driven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KR100509240B1 (ko) * 1997-02-17 2005-08-22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표시 장치
JPH11195487A (ja) * 1997-12-27 1999-07-21 Tdk Corp 有機el素子
JP2000123976A (ja) * 1998-10-09 2000-04-28 Tdk Corp 有機el素子
US6274887B1 (en) * 1998-11-02 2001-08-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7141821B1 (en) 1998-11-10 2006-11-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n impurity gradient in the impurity regio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6277679B1 (en) 1998-11-25 2001-08-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in film transistor
JP2000173776A (ja) * 1998-12-07 2000-06-23 Tdk Corp 有機el素子
JP2000223273A (ja) * 1999-01-27 2000-08-11 Tdk Corp 有機el素子
JP3428492B2 (ja) * 1999-04-26 2003-07-2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青色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板
KR100528905B1 (ko) * 1999-04-30 2005-1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색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 있는 표시소자
TW556357B (en) * 1999-06-28 2003-10-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optical device
TW516244B (en) 1999-09-17 2003-01-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463866B2 (ja) * 1999-09-24 2003-11-0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蛍光色変換膜、それを用いた蛍光色変換フィルターおよび該蛍光色変換フィルターを具備した有機発光素子
JP3463867B2 (ja) * 1999-09-24 2003-11-0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蛍光色変換膜、それを用いた蛍光色変換フィルターおよび該蛍光色変換フィルターを具備した有機発光素子
TW468283B (en) * 1999-10-12 2001-12-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EL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471011B (en) 1999-10-13 2002-01-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Thin film forming apparatus
TW478019B (en) * 1999-10-29 2002-03-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Self light-emitting device
US8957584B2 (en) 1999-10-29 2015-02-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lf light-emitting device
US6646287B1 (en) * 1999-11-19 2003-11-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tapered gate and insulating film
US6621098B1 (en) * 1999-11-29 2003-09-16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Thin-film transisto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nd incorporating a semiconducting organic material
US6440252B1 (en) * 1999-12-17 2002-08-27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otatable element assembly
TW495808B (en) * 2000-02-04 2002-07-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Thin film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lf-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in film formation apparatus
EP1130065B1 (en) * 2000-02-04 2006-03-08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icals Mfg. Co. Ltd. Pigment compositions,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colorants; and colored articles
JP2001313172A (ja) * 2000-02-25 2001-11-09 Seiko Epson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白色光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45671B1 (en) 2000-03-02 2003-04-08 Xerox Corporation Rotating element sheet material with reversible highlighting
US6578615B1 (en) * 2000-03-17 2003-06-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agic slate captur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1284046A (ja) * 2000-03-31 2001-10-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DE10018168A1 (de) * 2000-04-12 2001-10-25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organischen, Licht emittierenden Dioden
US6498674B1 (en) 2000-04-14 2002-12-24 Xerox Corporation Rotating element sheet material with generalized containment structure
US6504525B1 (en) 2000-05-03 2003-01-07 Xerox Corporation Rotating element sheet material with microstructured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use
WO2001095402A2 (en) * 2000-06-08 2001-12-13 Showa Denko K.K.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U2001283367A1 (en) * 2000-08-15 2002-02-25 Emagin Corporat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s having barrier structures between sub-pixels
US6847347B1 (en) * 2000-08-17 2005-01-25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ophoretic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US6605826B2 (en) * 2000-08-18 2003-08-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EP1317165B1 (en) * 2000-08-23 2013-12-04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 display
US6747405B2 (en) 2000-11-28 2004-06-08 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nductive color changing layers
JP2002184575A (ja) * 2000-12-11 2002-06-28 Tdk Corp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6624839B2 (en) * 2000-12-20 2003-09-23 Polaroid Corporation Integral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printhead utilizing color filters
US6690350B2 (en) 2001-01-11 2004-02-10 Xerox Corporation Rotating element sheet material with dual vector field addressing
TW550964B (en) * 2001-02-09 2003-09-01 Hitachi Ltd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evice
US6627111B2 (en) 2001-03-06 2003-09-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s and new fluorescent compounds
TW575652B (en) * 2001-03-07 2004-02-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6664563B2 (en) * 2001-03-30 2003-12-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with shock buffer function and sealing member with shock buffer function for the same
JP2002343558A (ja) * 2001-05-16 2002-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El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照光ユニット
JP3724725B2 (ja) 2001-11-01 2005-12-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893312B1 (en) * 2001-11-12 2005-05-17 Opto Tech Corporation White light emitt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0612331B1 (ko) * 2001-12-21 2006-08-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JP2003223992A (ja) * 2002-01-31 2003-08-0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有機elカラー表示装置
TW543169B (en) * 2002-02-08 2003-07-21 Ritdisplay Corp Package structure and process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panel
JP3613268B2 (ja) * 2002-07-19 2005-01-26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色変換フィルタ、色変換層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色変換発光デバイス
JP4025137B2 (ja) * 2002-08-02 2007-12-1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アントラセ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0478759B1 (ko) * 2002-08-20 2005-03-2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와 그 제조방법
KR100489590B1 (ko) * 2002-09-19 2005-05-16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투과형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569409B (en) * 2002-10-22 2004-01-01 Ritek Display Technology Corp Process for packaging an OLED panel
JP4284971B2 (ja) * 2002-11-01 2009-06-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0683658B1 (ko) * 2002-11-04 2007-02-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040142098A1 (en) * 2003-01-21 2004-07-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Using compacted organic materials in making white light emitting oleds
JP4251874B2 (ja) * 2003-01-21 2009-04-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04227854A (ja) * 2003-01-21 2004-08-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04247077A (ja) * 2003-02-12 2004-09-0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US20040159903A1 (en) * 2003-02-14 2004-08-19 Burgener Robert H. Compounds and solid state apparatus having electroluminescent properties
US6818328B2 (en) * 2003-02-20 2004-11-16 Fuji Electric Co., Ltd. Color conversion filter substrate, color conversion type multicolor organic EL display having the color conversion filter substrat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se
TW591566B (en) * 2003-06-03 2004-06-11 Ritdisplay Corp Full color display panel and color-separating substrate thereof
KR100527194B1 (ko) 2003-06-24 2005-11-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도핑된 정공수송층 및/또는 정공주입층을 갖는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US6949403B2 (en) * 2003-07-22 2005-09-27 Organic Vision Inc. Non-vacuum method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JP3994994B2 (ja) * 2003-10-23 2007-10-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有機el装置、電子機器
DE10359156B4 (de) * 2003-12-16 2007-08-30 Schott Ag Anzeigevorrichtung
US6974619B2 (en) * 2003-12-26 2005-12-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Hierarchical materials
EP1557891A3 (en) * 2004-01-20 2006-10-04 LG Electronics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1126968B1 (ko) * 2004-03-30 2012-03-28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전기 발광 표시장치
US11158768B2 (en) 2004-05-07 2021-10-26 Bruce H. Baretz Vacuum light emitting diode
US7208863B2 (en) * 2004-07-09 2007-04-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Light emitting devices with patterned angular color dependency
KR100659057B1 (ko) 2004-07-15 2006-12-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박막 증착용 마스크 프레임 조립체 및 유기 전계 발광표시장치
JP4618551B2 (ja) * 2004-08-24 2011-01-26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色変換フィルター基板および該色変換フィルター基板を具備した多色発光デバイス
EP1784054A4 (en) * 2004-08-26 2008-09-03 Idemitsu Kosan Co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US20060055320A1 (en) * 2004-09-15 2006-03-16 Taiwan Oasis Technology Co., Ltd. LED panel LED display panel glue filling gateway
KR100656496B1 (ko) * 2004-09-21 2006-12-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풀 칼라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019701B2 (ja) * 2004-09-24 2012-09-0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
KR100795627B1 (ko) * 2004-12-21 2008-01-17 후지 덴키 홀딩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el 디스플레이
US20060158668A1 (en) * 2005-01-20 2006-07-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color gamut of a three color primary additive display device
KR100912802B1 (ko) * 2005-02-28 2009-08-1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전계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6261611A (ja) * 2005-03-18 2006-09-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TWI380904B (zh) * 2005-06-10 2013-01-01 Gen Electric 多級式材料
US20060290276A1 (en) * 2005-06-22 2006-12-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device having spacers
US7459850B2 (en) * 2005-06-22 2008-12-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device having spacers
US20070035536A1 (en) * 2005-08-11 2007-02-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Display calibration method for optimum angular performance
US7521860B2 (en) * 2005-08-29 2009-04-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with multiple protective films
US20070046180A1 (en) * 2005-08-29 2007-03-01 Yi-Lung Kao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KR20070029526A (ko) * 2005-09-10 2007-03-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발광형 액정 표시장치
US7508130B2 (en) * 2005-11-18 2009-03-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device having improved light output
US20070146242A1 (en) * 2005-12-22 2007-06-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High resolution display for monochrome images with color highlighting
JP2007234310A (ja) * 2006-02-28 2007-09-13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KR100759576B1 (ko) * 2006-04-21 2007-09-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칼라필터층 및 색변환층을 갖는 풀칼라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KR100770267B1 (ko) * 2006-05-04 2007-10-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100795816B1 (ko) * 2007-02-06 2008-01-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8376801B2 (en) * 2008-03-13 2013-02-19 Nxp B.V. Luminescent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1549878B1 (ko) 2008-09-05 2015-09-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유기 반도체 재료 및 이를 사용한 발광 소자, 발광 장치, 조명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JP4715906B2 (ja) * 2008-11-13 2011-07-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TWI469968B (zh) * 2009-03-31 2015-01-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雜環化合物及使用該雜環化合物之發光元件、發光裝置、照明裝置和電子設備
KR101764599B1 (ko) * 2009-03-31 2017-08-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트리아졸 유도체, 트리아졸 유도체를 사용한 발광 소자, 발광 장치, 조명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JP5293497B2 (ja) * 2009-08-18 2013-09-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8993125B2 (en) 2010-05-21 2015-03-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Triazole derivative, an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using the triazole derivative
US8771843B2 (en) 2010-08-27 2014-07-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Fluorene derivative, organic compound, an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compound
WO2012081536A1 (ja) * 2010-12-16 2012-06-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デバイス、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照明装置
JP5827578B2 (ja) 2011-02-14 2015-12-0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光学素子の作製方法
WO2012161011A1 (ja) * 2011-05-20 2012-11-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蛍光体基板、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用蛍光体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174877B2 (ja) 2013-03-21 2017-08-0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114592B2 (ja) 2013-03-21 2017-04-1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KR102139577B1 (ko) * 2013-10-24 2020-07-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141691B1 (ko) * 2013-11-05 2020-08-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255809B1 (ko) * 2013-12-02 2021-05-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196889B1 (ko) * 2013-12-13 2020-12-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10485B1 (ko) * 2014-06-05 2020-05-13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착색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KR102392020B1 (ko) * 2014-09-30 2022-04-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487880B1 (ko) * 2014-11-25 2023-01-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6600523B2 (ja) * 2015-10-05 2019-10-30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477103B1 (ko) * 2017-09-27 2022-12-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648879B (zh) 2018-04-11 2019-0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
KR102575029B1 (ko) 2018-11-14 2023-09-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531550A (zh) * 2019-09-03 2019-12-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3297A (en) * 1976-03-08 1979-03-06 Brown, Boveri & Cie Aktiengesellschaft Information display panel with zinc sulfide powder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s
JPH0766858B2 (ja) * 1986-11-11 1995-07-19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薄膜発光素子
US4983469A (en) * 1986-11-11 1991-01-08 Nippon Soken, Inc. 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JPS63148597A (ja) * 1986-12-12 1988-06-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薄膜el素子
US5156924A (en) * 1988-12-29 1992-10-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ulti-color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
US5239228A (en) * 1990-07-02 1993-08-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hin-film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for displaying multiple colors with groove for capturing adhesive
US5661371A (en) * 1990-12-31 1997-08-26 Kopin Corporation Color filter system for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s
US5294870A (en) * 1991-12-30 1994-03-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ulticolor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823725B2 (ja) * 1992-01-18 1998-11-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ラー薄膜elパネル
JP3274527B2 (ja) * 1992-09-22 2002-04-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有機発光素子とその基板
JP2908645B2 (ja) * 1992-09-30 1999-06-2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端面発光型el素子ヘッド
US5529853A (en) * 1993-03-17 1996-06-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JP3451680B2 (ja) * 1993-11-15 2003-09-2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3187695B2 (ja) * 1995-02-06 2001-07-1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多色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780174A (en) * 1995-10-27 1998-07-14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Micro-optical resonator typ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H09274103A (ja) * 1996-04-04 1997-10-21 Sony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組成物、カラー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949188A (en) * 1996-12-18 1999-09-07 Hage Gmbh & Co. Kg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with continuous base electrode
US5869929A (en) * 1997-02-04 1999-02-09 Idemitsu Kosan Co., Ltd. Multicolor luminescent device
US6008578A (en) * 1998-02-20 1999-12-28 Chen; Hsing Full-col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spaced apart fluorescent area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4700B (zh) * 2007-08-30 2017-04-12 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03733244A (zh) * 2011-09-16 2014-04-16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器件、显示装置、照明装置和发电装置
CN104218160A (zh) * 2013-05-30 2014-12-1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4218167A (zh) * 2013-05-30 2014-12-1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23372A (zh) * 2019-10-11 2019-12-31 广东企立昌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纽扣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23372B (zh) * 2019-10-11 2022-04-12 广东企立昌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纽扣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41220B (en) 2001-06-16
WO1998034437A1 (fr) 1998-08-06
EP0892589B1 (en) 2004-04-21
US20020021087A1 (en) 2002-02-21
JP3224237B2 (ja) 2001-10-29
EP0892589A1 (en) 1999-01-20
CN1173603C (zh) 2004-10-27
DE69823276T2 (de) 2005-01-27
EP0892589A4 (en) 1999-03-24
US6344712B1 (en) 2002-02-05
KR100529450B1 (ko) 2006-03-09
KR20000064839A (ko) 2000-11-06
US5869929A (en) 1999-02-09
DE69823276D1 (de) 2004-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3603C (zh) 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105481C (zh) 多色发光装置
CN1225150C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300521A (zh) 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和它的制造方法
CN1969595A (zh) 有机el显示装置
CN1926926A (zh) 电极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263352C (zh) 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947468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906976A (zh) 隔着电子阻挡层具有两个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678712A (zh) 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有机el元件及有机el显示器
CN1643992A (zh) 彩色发光装置
CN1922931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JP4005749B2 (ja) 色変換膜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01034225A (zh) 显示装置以及含有该显示装置的手机、计算机和电视机
CN1769290A (zh) 有机金属络合物、发光固体、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817063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
CN1985546A (zh) 彩色发光装置
CN1631058A (zh) 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06226A (zh) 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860828A (zh) 色变换层和发光元件
CN1505450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922928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有机el显示装置
CN101048364A (zh) 芳香胺化合物以及采用该芳香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934906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918949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