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8128A - 存储装置系统的控制技术 - Google Patents

存储装置系统的控制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8128A
CN1838128A CNA2006100648043A CN200610064804A CN1838128A CN 1838128 A CN1838128 A CN 1838128A CN A2006100648043 A CNA2006100648043 A CN A2006100648043A CN 200610064804 A CN200610064804 A CN 200610064804A CN 1838128 A CN1838128 A CN 1838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area
data
classification
computing machine
memo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648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中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838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81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06F16/258Data format conversion from or to a databa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8Techniques for file synchronisation in file systems
    • G06F16/1794Details of file format conversion

Abstract

一种存储装置系统,在保存SAN用数据的存储装置系统中,以文件为单位有效地管理SAN用数据。该存储装置系统与第一计算机连接,该第一计算机具有执行以块为单位识别的文件数据和以文件为单位识别的文件数据的转换的文件系统。存储装置系统具有:与第一计算机收发块数据的第一收发部;具有对经由第一收发部收发的块数据进行保存的第一存储区域的存储部;确定第一计算机具有的上述文件系统类别的类别确定部;以及在取得在第一存储区域中保存的块数据的同时,对应所确定的文件系统的类别,进行将取得的块数据转换为文件数据的变换处理的数据转换部。

Description

存储装置系统的控制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存储装置系统的控制,特别是涉及存储装置系统中的文件数据的管理。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量的增大,将计算机的数据汇集到经由网路连接的存储装置系统来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正在得到普及。作为这种计算机系统,根据存储装置系统和对存储装置系统所保存的数据进行存取的计算机(以下也称主计算机)的数据通信形式,已知以下两种。一种是在主计算机一侧具有文件系统,存储装置系统与主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以块为单位进行;另一种是在存储装置系统一侧具有文件系统,存储装置系统与主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以文件为单位进行。一般来说,前者称为SAN(存储区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后者称为NAS(网络接入存储Network AttachedStorage)。
近几年,以进一步实现灵活的系统结构和降低数据管理成本为目的,公知在单个存储装置系统中支持块单位的数据通信和文件单位的数据通信两者的存储装置系统,所谓SAN/NAS综合型存储装置系统(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2246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技术中,存在以下的问题:在单个存储装置系统中,无法以文件为单位对通过以块为单位的数据通信从计算机接收到的数据(以下称SAN用数据)进行管理。即,存储装置系统为了以文件为单位识别SAN用数据,需要将SAN用数据通过块单位的数据通信从存储装置系统发送给主计算机一次,然后在主计算机中将SAN用数据转换为文件单位的数据,再通过文件单位的数据通信将转换后的数据从主机计算机发送给存储装置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能会导致主计算机和网络的负荷增大,妨碍高效的数据管理。
另外,这样的课题,不局限于SAN/NAS综合型的存储装置系统,在以文件为单位管理SAN用数据的情况下,例如,在SAN和NAS混用的系统环境中,在以文件为单位一元地管理数据时,具有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在保存SAN用数据的存储装置系统中,以文件为单位有效地对SAN用数据进行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本发明提供一种与第一计算机连接的存储装置系统,该第一计算机具有进行以文件为单位识别的文件数据和以块为单位识别的块数据的转换的文件系统。本发明第一方式的存储装置系统的特征为,具备:第一收发信部,在与所述第一计算机之间收发所述块数据;存储部,具有对经由所述第一收发部收发的所述块数据进行保存的第一存储区域;类别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计算机具有的所述文件系统类别;和数据转换部,在取得所述第一存储区域所保存的所述块数据的同时,对应所确定的所述文件系统的类别,执行将所取得的所述块数据转换为所述文件数据的转换处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式的存储装置系统,确定第一计算机具有的文件系统的类别,并对应所确定的文件系统类别将块数据转换为文件数据,因此可以在单个存储装置系统中把第一存储区域中保存的块数据作为文件数据识别。其结果,可降低第一计算机或与第一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负荷,从而可以实现对文件数据的有效管理。
本发明第一方式的存储装置系统还具有在与第二计算机之间收发上述文件数据的第二收发部;上述数据转换部还进行经由上述第二收发部收发的上述文件数据与上述块数据的转换;上述存储部还可以具有第三存储区域,其对通过上述数据转换部将上述文件数据进行转换所得到的上述块数据进行保存。即,存储装置系统可以是具有收发块数据的第一收发部和收发文件数据的第二收发部的、所谓SAN/NAS综合型存储装置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单个存储装置系统中,对保存在第一存储区域的数据和保存在第三存储区域的数据,以文件为单位一元化地进行管理。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管理存储装置系统的管理计算机,该存储装置系统具有:收发以块为单位识别的块数据的第一收发部;具有对经由上述第一收发部收发的所述块数据进行保存的第一存储区域的存储部。本发明第二方式的管理计算机的特征为:具备类别通知部,把在和所述存储装置系统连接的第一计算机中,正在执行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系统中保存的所述块数据和以文件为单位识别的文件数据的转换的文件系统的类别通知给所述存储装置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计算机,因为将第一计算机具有的文件系统的类别通知给存储装置系统,所以存储装置系统可以对应所通知的文件系统的类别,对保存在第一存储装置系统内的块数据进行解释来以文件为单位进行识别。
另外,本发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例如,可以作为具有上述方式的存储装置系统和第一计算机的计算机系统、存储装置系统的控制方法来实现。而且,本发明可以作为用于实现上述控制方法或装置功能的计算机程序,例如存储装置系统的控制程序、执行文件单位备份的备份程序、执行文件单位的数据移动的迁移程序(Migration programme)来实现,还能够通过记录这些计算机程序的记录媒体、包含这些计算机程序在载波内具体化的数据信号等形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中的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计算机的存储器的内部结构的方块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中的第一控制部的存储器的内部结构的方块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中的第二计算机的存储器的内部结构的方块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中的第二控制部的存储器的内部结构的方块图。
图6是表示构成存储装置系统10的存储部300的一部分存储区域的内部结构的方块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中的管理计算机的存储器的内部结构的方块图。
图8是表示第一计算机40正在识别的存储区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逻辑单元管理表321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逻辑卷管理表322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1是关于对在SAN用存储区域GS中所保存的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处理的概要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备份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处理对象分区的安装(mount)处理的处理过程的第一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处理对象分区的安装处理的处理过程的第二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迁移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在第二变形例中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纸关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根据实施例进行说明。
A.实施例:
计算机系统的结构:
参照图1~图7,对第一实施例的包含存储装置系统的计算机系统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1示意地表示本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一个结构例子。图2~图5及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计算机(图2)以及第二计算机(图4)、构成存储装置系统的第一控制部(图3)以及第二控制部(图5)、管理计算机(图7)、各个存储器内部结构的方块图。图6是表示构成存储装置系统10的存储部300的一部分的存储区域的内部结构的方块图。
图1所示的计算机系统具有:存储装置系统10、第一计算机40、第二计算机50、管理计算机60、磁带装置70。在图1中,第一计算机40、第二计算机50及磁带装置70,可设为1个或2个或2个以上的任意数。
存储装置系统10与第一计算机40经由SAN81连接。SAN81是使用作为以块为单位识别的块数据(以下,简称块数据)的传送协议的光纤信道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的网络(FC-SAN)。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例如,使用iSCSI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的IP网络(IP-SAN)。
存储装置系统10与第二计算机50经由LAN83连接。LAN83是一般的IP网络。经由LAN83,存储装置系统10与第二计算机50可以使用作为以文件为单位识别的文件数据(以下,简称文件数据)的传送协议的NFS(NetworkFile System)或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进行数据通信。
管理计算机60、存储装置系统10以及第一计算机40经由管理用LAN82互相连接。管理用LAN82可以采用进行管理信息交换的各种形式,例如一般采用IP网络来构成。
第一计算机40具有:中央处理器(CPU)41、存储器42、用于与存储装置系统10连接的接口(I/F)43、以及用于与管理计算机60连接的I/F44。如图2所示,存储器42保存有:应用程序421、文件系统程序422、逻辑卷管理程序423、分区管理程序424、块访问驱动程序425。块访问驱动程序425是用于以块为单位执行与存储装置系统10之间的写入/读入请求以及应答的收发的程序(关于写入/读入的处理,在后面进行叙述)。
第二计算机50具有:CPU51、存储器52、用于与存储装置系统10连接的I/F53。如图4所示,存储器52保存了应用程序521以及文件协议驱动程序522。文件协议驱动程序522是用于以文件为单位执行与存储装置系统10之间的写入/读入请求以及应答的收发的程序(关于写入/读入的处理,在后面进行叙述)。
存储装置系统10是保存从第一计算机40及第二计算机50发送的数据的装置。存储装置系统10具有第一控制部100、第二控制部200以及存储部300。
第一控制部100是主要执行块数据的输入输出控制的控制部。第一控制部100具有:CPU110、存储器120、用于与第一计算机40连接的I/F(以下称为SANI/F)130、用于与管理计算机60连接的I/F(以下称为管理I/F)140、用于与存储部300连接的磁盘I/F(以下称为DKI/F)160、用于与第二控制部200连接的桥(Bridge)180。如图3所示,存储器120保存有用于实现第一控制部100的控制功能的第一控制程序121。在存储器120内还确保了临时保存各种数据(例如,从第一计算机40接收到的数据、从存储部300读出的数据)的高速缓存区域122。第一控制程序121包含有用于控制块数据的输入输出的块数据输入输出部123、用于管理在存储部300中设定的逻辑单元的结构的结构管理部124。
第二控制部200是主要执行文件数据的输入输出控制的控制部。第二控制部200具有:CPU210、存储器220、用于与第二计算机50连接的I/F(以下称为NASI/F)250、用于与管理计算机60连接的I/F(以下称为管理I/F)240、用于与磁带装置70连接的I/F(以下称为BCI/F)270。第二控制部200与第一控制部100的桥180相连接,可进行与一控制部100的各种数据(例如块数据)的交换。如图5所示,内存储器220保存有实现第二控制部200的控制功能的第二控制程序221。在存储器220内与第一控制部100的存储器120相同,确保了高速缓存区域222。第二控制程序221包含有:协议处理部225、类别确定部226、数据转换部227、备份执行部228、以及数据移动执行部229。协议处理部225解释文件传送协议(例如NFS,CIFS)。类别确定部226确定第一计算机40具有的文件系统程序422、逻辑卷管理程序423、分区管理程序424的类别。数据转换部227主要执行文件数据和块数据的转换处理(以下也称为数据转换处理)。备份执行部228以文件为单位将存储部300保存的数据进行备份。数据移动执行部229以文件为单位使保存在存储部300的规定存储区域的数据移动到其他存储区域。
数据转换部227由模块选择部2271、多个不同类别的文件系统模块2272、多个不同类别的逻辑卷管理模块2273、多个不同类别的分区管理模块2274构成。模块选择部2271从上述模块组中任意选择数据转换处理中应使用的模块。
存储部300由无图示的多个磁盘装置构成。这些磁盘装置提供实际保存块数据的物理存储区域。这些磁盘装置按照第一控制部100的控制,执行块数据的读出/写入。磁盘装置具有的物理存储区域通过第一控制部100与逻辑存储区域建立起对应关系。图1表示第一控制部100识别的逻辑存储区域的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控制部100将存储部300的存储区域分割为被称作逻辑单元(LU)的逻辑存储区域来进行管理。各逻辑单元作为各自独立的存储区域而被调用,并根据各自独立的逻辑地址进行管理。如图1所示,在存储部300中设置了保存控制信息等信息的特殊逻辑单元SLU、分配给第一计算机40以及第二计算机50的逻辑单元LU0~LU4。LUn表示逻辑单元号码(LUN)n的逻辑单元。在图1中,由记号GS表示的逻辑单元组是分配给第一计算机40的逻辑单元组(以下称为SAN用存储区域),由记号GN表示的是分配给第二计算机50的逻辑单元组(以下称NAS用存储区域)。特殊逻辑单元SLU保存了用于存储装置系统10的管理·控制的各种信息。如图6所示,这些各种信息包括逻辑单元管理表321和逻辑卷管理表322。这些各种信息也可以代替特殊逻辑单元SLU,分散地保存在存储部300的多个磁盘装置中。
管理计算机60是用于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者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终端。管理计算机60是通用计算机(例如市场上销售的笔记本电脑),具有CPU61、存储器62和LANI/F63。如图7所示,存储器62保存着存储管理程序621。存储管理程序621包括在存储装置系统10中设定上述逻辑单元管理表321和逻辑卷管理表322的管理表设定部622。
磁带装置70经由第二控制部200的BCI/F270与存储装置系统10相连接。磁带装置70用于将存储装置系统10所保存的数据的备份数据保存到磁带媒体中。
在第一计算机40中的逻辑单元管理:
参照图8,对第一计算机40所识别的存储区域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第一计算机40识别的存储区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存储装置系统10把逻辑单元组的一部分以逻辑单元为单位分配给第一计算机40。分配给第一计算机40的逻辑单元是上述SAN用逻辑单元。第一计算机40将已分配的逻辑单元用于保存第一计算机40管理的数据。图8表示对某个第一计算机40分配了LU0和LU2两个逻辑单元的例子。逻辑单元的分配由第一控制程序121的结构管理部124进行。
第一计算机40可以采用分区管理程序424,对已分配的逻辑单元进行分割来设定多个分区。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逻辑单元LU0中设定了3个分区P1~P3,在逻辑单元LU2中设定了2个分区P1~P2。Pn表示在逻辑单元上所设定的分区号码n的分区。分区管理程序424的类别一般作为OS(operating system)的规格被进行确定,或是作为硬件的规格(以下称结构)进行确定。因此,通过确定OS的类别或结构的类别来确定分区管理程序424的类别。
第一计算机40还可以采用逻辑卷管理程序423,对设定在逻辑单元上的分区进行综合,作为1个逻辑卷来进行管理。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第一计算机40对逻辑单元LU0的分区P3、逻辑单元LU2的分区P1以及P2进行综合设定了逻辑卷LV1。LVn表示逻辑卷号码n的逻辑卷。逻辑卷管理程序423的类别有多个,例如,公知有LVM、VxVM、Windows Disk ADM(Windows是注册商标)。
第一计算机40还可以使用逻辑卷管理程序423,设定进一步分割了已设定的逻辑卷的多个分区。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第一计算机40将逻辑卷LV1分割为3个来设定分区VP1~VP3。VPn是表示在逻辑卷上所设定的分区号码n的分区。以下,为了区别2种分区,将逻辑单元上设定的分区称为单元分区,将逻辑卷上设定的分区称为卷分区。单元分区、逻辑卷、卷分区是通过各自独立的逻辑地址管理的逻辑存储区域。下层的逻辑存储区域与上层的逻辑存储区域(例如,单元分区与在单元分区上设定的逻辑卷,或逻辑卷和在逻辑卷上设定的卷分区)的逻辑地址间的对应关系由设定了上层逻辑存储区域的程序管理。因此,为了解释在卷分区的规定的逻辑地址所保存的数据最终保存在逻辑单元的哪个逻辑地址中,需要分区管理程序424和逻辑卷管理程序423。此外,单元分区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分割存储区域,逻辑卷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存储区域,卷分区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分割存储区域。
第一计算机40对设定在最上层的每个逻辑存储区域设定管理该逻辑存储区域的文件系统程序422。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逻辑单元LU0上的单元分区P1及P2、逻辑卷LV1上的卷分区VP1~VP3是最上层的逻辑存储区域。文件系统程序422有多个类别。文件系统程序422例如以被称为「ext2」、「ext3」、「XFS」、「NTFS」的为首,公知有很多种类。第一计算机40可以具有1种文件系统程序422,也可以具有多个种类的文件系统程序422,但对于最上层的逻辑存储区域可设定1种文件系统程序422。图8表示对每个最上层的逻辑存储区域管理各逻辑存储区域的文件系统程序422的类别。再者,在图8中,标记为「LVP」的单元分区表示在上层设定了逻辑卷。
参照图9及图10,对上述逻辑单元管理表321及逻辑卷管理表322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逻辑单元管理表321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逻辑卷管理表322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9以及图10表示的各表321、322对应于图8所示的第一计算机40的逻辑存储区域的结构。各表321、322由管理计算机60保存在存储装置系统10的逻辑单元SLU内。管理计算机60采用存储管理程序621的管理表设定部622,将这些表321、322保存在逻辑单元SLU内。如同根据上述说明所了解的那样,管理表设定部62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类别信息设定部。简单地说,逻辑单元管理表321及逻辑卷管理表322是与设定在第一计算机40中的逻辑存储区域(单元分区、逻辑卷、卷分区)的结构相关联,记录了分区方式、逻辑卷方式以及文件系统的各自类别的表。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逻辑单元管理表321是记录了与设定在存储部300中的逻辑单元有关的信息的表,包含主表321a和子表321b。在主表321a中记录的项目包括每个逻辑单元的逻辑单元号码、容量、逻辑单元管理信息、单元分区方式以及子表号码。逻辑单元管理信息例如包含逻辑单元和磁盘装置的对应关系(例如规定RAID结构的信息)。
单元分区方式的项目是在第一计算机40中记录在逻辑单元上设定上述单元分区(图8)的方式,具体说是记录分区管理程序424的类别。如上所述,分区管理程序424的类别一般由OS或结构的类别决定,所以在单元分区方式的项目上记录在第一计算机40中安装的OS名称(参照图9:图9中的「Solaris」是注册商标)。单元分区方式的项目例如在对主机计算机(例如第一计算机40或第二计算机50)分配了逻辑单元时,由管理计算机60进行记录。子表号码表示对每个逻辑单元制作的子表321b的号码。在子表321b中记录的项目是确定在逻辑单元中所设定的单元分区的项目,以及在单元分区中所设定的文件系统的类别。此外,关于在上层设定了逻辑卷的单元分区,文件系统类别的项目被记录为「LVP」。文件系统类别的项目例如在第一计算机40在规定的单元分区上设定了文件系统时,由管理计算机60进行记录。
逻辑卷管理表322是记录了与设定在第一计算机40中的逻辑卷有关的信息的表。逻辑卷管理表322包括:主表322a、第一子表322b、第二子表322c。记录在主表322a中的项目包括:每个逻辑卷的逻辑卷号码、逻辑卷方式、第一子表号码、第二子表号码。逻辑卷方式的项目是在第一计算机40中,记录综合单元分区来设定逻辑卷的方式以及在逻辑卷上设定上述卷分区(图8)的方式的项目。具体来说,在逻辑卷方式的项目中记录逻辑卷管理程序423的类别,例如上述的「LVM」「VxVM」。在第一及第二子表号码上记录的项目记录确定对每个逻辑卷制作的第一及第二子表322b、322c的号码。第一子表322b是构成逻辑卷的单元分区的清单,记录的项目是对构成逻辑卷的单元分区进行确定的信息,具体来说就是逻辑单元号码和单元分区号码。在第二子表322c上记录的项目是对设定在逻辑卷上的卷分区进行确定的信息,以及在卷分区上所设定的文件系统类别。逻辑卷方式以及文件系统类别的项目例如在第一计算机40中设定了逻辑卷时,在卷分区中设定了文件系统时,被分别进行记录。
计算机系统的动作:
然后,对上述计算机系统的数据的写入/读出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以在上述卷分区VP1上管理的文件的写入作为具体例子,对从第一计算机40向存储装置系统10的SAN用存储区域GS进行写入的动作进行说明。第一计算机40的应用程序421以文件为单位进行数据的写入/读出。应用程序421在将文件数据写入时,通过识别文件的文件识别符(例如,根据目录名和文件名)指定写入对象的文件,发出写入请求。第一计算机40把以文件为单位的写入请求以及应写入的文件数据转换为以块为单位的写入请求以及块数据。相关的转换采用文件系统程序422、逻辑卷管理程序423、分区管理程序424执行。
具体来说,文件系统程序422根据已指定的文件识别符识别写入对象的文件,来算出与该文件相对应的逻辑存储区域的逻辑地址。文件系统程序422算出的逻辑地址是设定了文件系统程序422的最上层的存储区域的逻辑地址,在该具体的例子中,是卷分区VP1的逻辑地址。文件系统程序422还将写入的文件数据转换为与算出的逻辑地址相对应的块数据。
逻辑卷管理程序423根据卷分区VP1与逻辑卷LV1的对应关系以及逻辑卷LV1与单元分区的对应关系,将算出的卷分区VP1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单元分区的逻辑地址。
分区管理程序424将转换后的单元分区的逻辑地址转换为逻辑单元的逻辑地址。其结果,生成存储装置系统10的第一控制部100可识别的块数据,即与逻辑单元的逻辑地址相对应的块数据。换句话说,应用程序421请求写入的文件数据经由文件系统程序422、逻辑卷管理程序423、分区管理程序424,被转换为传送给存储装置系统10的第一控制部100的块数据。
块访问驱动程序425把与上述逻辑单元的逻辑地址相对应的块数据和块数据的写入请求一起向存储装置系统10发行。所发行的块数据以及写入请求经由SAN81转送给存储装置系统10的第一控制部100。在第一控制部100中,块数据输入输出部123在经由SANI/F130接收到块数据以及写入请求时,根据与接收到的块数据相对应的逻辑单元的逻辑地址,算出应保存块数据的磁盘装置的物理地址。块数据输入输出部123向存储部300转送块数据,根据算出的物理地址将块数据保存在磁盘装置内。
简单说明第一计算机40从存储装置系统10的SAN用存储区域GS读出数据的动作。第一计算机40的应用程序421在要读出文件数据时,根据文件识别符指定要读出的文件并发行读出请求。第一计算机40采用文件系统程序422,把文件数据的读出请求转换为与设定了文件系统程序422的逻辑存储区域的逻辑地址相对应的块数据的读出请求。第一计算机40采用逻辑卷管理程序423和分区管理程序424,将设定了文件系统程序422的逻辑存储区域的逻辑地址转换为逻辑单元的逻辑地址。第一计算机40把与逻辑单元的逻辑地址相对应的块数据的读出请求,采用块访问驱动程序425转送给存储装置系统10的第一控制部100。第一控制部100使用块数据输入输出部123算出对应于逻辑单元的逻辑地址的物理地址,从存储部300的磁盘装置中读出与算出的物理地址对应的块数据。第一控制部100使用块数据输入输出部123,在将已读出的块数据与逻辑单元的逻辑地址建立对应关系的同时,作为读出应答转送给第一计算机40。第一计算机40使用块访问驱动程序425,接收读出应答。第一计算机40使用逻辑卷管理程序423以及分区管理程序424,将与块数据对应的逻辑单元的逻辑地址转换为设定了文件系统程序422的逻辑存储区域的逻辑地址。第一计算机40使用文件系统程序422,将与设定了文件系统程序422的逻辑存储区域的逻辑地址相对应的块数据转换为与文件识别符相对应的文件数据。应用程序421作为对于文件数据读出请求的应答,接收与文件识别符相对应的文件数据。
然后,简单说明从第二计算机50向存储装置系统10的NAS用存储区域GN的写入动作。第二计算机50的应用程序521与第一计算机40的应用程序421相同,以文件为单位进行数据的写入/读出。应用程序521发行文件数据的写入请求。文件协议驱动程序522把通过应用程序521所发行的文件数据的写入请求和应该写入的文件数据转换为遵照规定的文件传送协议(例如,CIFS或NFS)的写入请求以及文件数据。文件协议驱动程序522经由LAN83,将转换后的写入请求以及文件数据传送给存储装置系统10的第二控制部200。
第二控制部200在接收到依据文件传送协议的写入请求以及应该写入的文件数据时,采用协议处理部225识别写入请求以及应该写入的文件数据。第二控制部200使用数据转换部227,把以文件为单位的写入请求以及应该写入的文件数据转换为以块为单位的写入请求以及块数据。数据转换部227具有的文件系统模块2272、逻辑卷管理模块2273、分区管理模块2274,具有与上述第一计算机40中的文件系统程序422、逻辑卷管理程序423、分区管理程序424相同的功能。第二控制部200把以块为单位的写入请求以及块数据经由桥180转送给存储装置系统10的第一控制部100。接收到这些块数据及写入请求的第一控制部100执行与从上述第一计算机40接收到块数据以及写入请求时的相同的处理,并将块数据保存到存储部300的磁盘装置内。
简单说明第二计算机50从存储装置系统10的NAS用存储区域GN读出数据的动作。首先,第二计算机50的应用程序521在对文件数据进行读出时,与第一计算机40的应用程序421相同,由文件识别符指定要读出的文件并发行读出请求。与写入请求相同,文件协议驱动程序522将所发行的读出请求采用文件传送协议转送给第二控制部200。第二控制部20当接收到读出请求时,使用协议处理部225解释读出请求。第二控制部200使用数据转换部227,将以文件为单位的读出请求转换为与逻辑单元的逻辑地址对应的块数据的读出请求。第二控制部200将块数据的读出请求转送给存储装置系统10的第一控制部100。第一控制部100通过和来自上述第一计算机40的读出请求有关的处理相同的处理,从存储部300读出块数据,并转送给第二控制部200。第二控制部200使用数据转换部227将接收到的块数据转换为文件数据。第二控制部200使用协议处理部225,将文件数据转送给第二计算机50。在这里,第二控制部200的数据转换部227作为可选择的多个种类的文件系统模块2272中的一个,在存储装置系统10中具有固有的文件系统模块(以下称专用文件系统模块)。专用文件系统模块是通过仅对作为存储装置系统10的NAS的功能特殊化地进行设计来提高处理效率的文件系统。在上述写入/读出处理中,第二控制部200使用与文件数据和块数据的变换处理相关的专用文件系统模块。由此,可提高作为存储装置系统10的NAS的功能。
如同通过以上说明所理解的那样,在SAN用存储区域GS中保存的数据的写入/读出的处理中,块数据的输入输出过程由存储装置系统10进行,块数据和文件数据的转换(以下称为数据转换处理)由第一计算机40进行。另一方面,在NAS用存储区域GN中保存的数据的写入/读出的处理中,块数据的输入输出过程以及数据转换处理一并由存储装置系统10进行。本实施例的存储装置系统10为了后述的备份处理和数据移动处理,具备还对于保存在SAN用存储区域GS中的数据,在存储装置系统10一侧进行数据转换处理的功能。参照图11说明其功能概要。图11是对于保存在SAN用存储区域GS中的数据的数据转换处理的概要说明图。
在图11中,箭头A概念性地表示由上述第一计算机40进行的SAN用存储区域GS中保存的数据的读出动作的数据转换处理。此时,识别文件数据的是第一计算机40。箭头B概念性地表示用于SAN用存储区域GS中保存的数据的备份处理以及数据移动处理的数据转换处理。此时,识别文件数据的是存储装置系统10的第二控制部200。为了实现箭头B表示的数据转换处理,第二控制部200具有以下功能:确定第一计算机40在数据转换处理中所使用的文件系统程序422、逻辑卷管理程序423、分区管理程序424的类别。该类别的确定由上述类别确定部226进行。而且,第二控制部200还具有以下功能:从数据转换部227具有的多个种类的模块组2272、2273、2274中选择具有与已确定的第一计算机40的各程序的类别为相同类别的模块。该模块选择由上述模块选择部2271进行。数据转换部227使用所选择的各模块,对保存在SAN用存储区域GS中的处理对象的块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处理来获得文件数据。由此,存储装置系统10可以不向第一计算机40转送块数据,而是单独地以文件为单位,对保存在SAN用存储区域GS中的数据进行识别。如同通过以上说明所理解的那样,文件系统程序422以及文件系统模块227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文件系统,分区管理程序424以及分区管理模块2274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逻辑卷管理程序423以及逻辑卷管理模块2273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另外,上述SAN用存储区域GS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存储区域,NAS用存储区域GN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三存储区域。以下,通过具体的例子对箭头B所示的数据转换处理进行更为详细地说明,上述具体的例子是以文件为单位对保存在SAN用存储区域GS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备份处理。
参照图12~图14,对本实施例的备份处理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备份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13以及图14是表示作为备份处理的处理对象的分区(以下称为处理对象分区)的安装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备份处理是使用备份执行部228以及数据转换部227第二控制部200(CPU210)进行的处理。备份处理在从管理计算机60对第二控制部200发送了备份执行请求时开始。当备份处理开始时,第二控制部200取得用于确定从管理计算机60与备份的执行请求一起发送的处理对象分区的信息,确定应备份的处理对象分区(步骤S102)。取得的信息在处理对象分区是上述的单元分区的情况下,是逻辑单元号码和单元分区号码。在处理对象分区是上述的卷分区的情况下,是逻辑卷号码和卷分区号码。
第二控制部200判断已被确定的处理对象分区是否安装在了第一计算机40中(步骤S104)。所谓「处理对象分区已安装了在第一计算机40中」是指为了能够从第一计算机40进行访问,已将处理对象分区软件化地与第一计算机40相连接。具体来说,当第二控制部200中所安装的OS是UNIX(注册商标)或Windows(注册商标)时,可以使用指定第一计算机40的网络地址发行ping指令来确认应答的方法。当第二控制部200判断为处理对象分区已安装在第一计算机40中时(步骤S104:YES),将备份处理失败通知给管理计算机60(步骤S106),并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当第二控制部200判断为处理对象分区没有安装在第一计算机40中时(步骤S104:NO),进行将处理对象分区安装在第二控制部200中的处理(以下称为安装处理)(步骤S108)。
当开始安装处理时,第二控制部200判断处理对象分区是单元分区还是卷分区(步骤S202)。首先,对处理分区为单元分区时的处理进行说明。
第二控制部200在判断为处理对象分区是单元分区时,参照上述逻辑单元管理表321,确定处理对象分区的分区方式以及文件系统的类别(步骤S204)。即,第二控制部200确定设定了处理对象分区的第一计算机40所采用的分区管理程序424以及文件系统程序422的类别。在第一控制部100管理逻辑单元管理表321的情况下,第二控制部200通过与第一控制部100进行通信来取得保存在逻辑单元管理表321中的信息。作为第二控制部200与第一控制部100的通信方法,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1)使用了SCSI的查询指令(inquiry command)请求/应答的通信
2)经由SCSI指令设备(作为SCSI指令的输入输出目的地所采用的虚拟逻辑单元)的通信
3)经由公共存储器的通信方法(公共存储器例如设置在桥180上。)
4)经由管理用LAN82的通信
另一方面,在第二控制部200管理逻辑单元管理表321时,第二控制部200通过从存储部300读出逻辑单元管理表321来取得必要的信息。
第二控制部200判断是否支持所确定的分区方式以及文件系统的类别(步骤S206)。具体来说,在第二控制部200的数据转换部227具备与所确定的分区方式以及文件系统为相同类别的模块时,判断为支持所确定的分区方式以及文件系统的类别。
第二控制部200在判断为所确定的分区方式以及文件系统的类别没有被支持时(步骤S206:NO),对管理计算机60通知由于不支持而导致的备份处理的失败(步骤S208),并结束本处理。
第二控制部200在判断为支持所确定的分区方式以及文件系统的类别时(步骤S206:YES),选择与所确定的类别为相同类别的文件系统模块2272以及分区管理模块2274(步骤S210)。具体来说,例如,从作为安装在第二控制部200中的OS(例如,UNIX)的可加载模块(loadable module)所安装的多个类别的文件系统模块2272以及分区管理模块2274中,加载在步骤S210中所确定的类别的模块,使其成为可使用的状态。
然后,第二控制部200安装处理对象分区,使第二控制部可以访问处理对象分区(步骤S212)。结果,第二控制部200可以使用在步骤S206中所选择的文件系统模块2272以及分区管理模块2274,以文件为单位识别在与处理对象分区对应的存储部300的SAN用存储区域GS中所保存的块数据。如同通过以上说明所理解的那样,所谓将块数据转换为文件数据是指可以将作为以块为单位识别的块数据保存的数据作为以文件为单位识别的文件数据进行识别。
然后,参照图14,对处理对象分区为卷分区时的处理进行说明。第二控制部200在判断处理对象分区是卷分区时,参照上述逻辑卷管理表322(参照图10)以及逻辑单元管理表321(参照图9),确定处理对象分区的逻辑卷方式、文件系统的类别、以及构成逻辑卷的单元分区的分区方式(步骤S302)。即,第二控制部200确定设定了处理对象分区的第一计算机40所使用的逻辑卷管理程序423以及文件系统程序422以及分区管理程序424的类别。各表的参照方法与上述步骤S204的逻辑单元管理表321的参照方法相同。
第二控制部200判断是否支持所确定的逻辑卷方式、分区方式、文件系统的类别(步骤S304)。具体来说,在第二控制部200的数据转换部227具有与确定的类别为相同类别的各模块时,判断为支持。第二控制部200在判断为没有支持时(步骤S304:NO),把由于不支持所导致的备份处理失败通知给管理计算机60(步骤S306),并结束本处理。第二控制部200在判断为支持时(步骤S304:YES),选择与所确定的类别为相同类别的各模块(步骤S308)。
然后,第二控制部200参照逻辑卷管理表322的第一子表322b,确定构成了已设定了处理对象分区的逻辑卷的单元分区(步骤S310)。然后,第二控制部200使用在步骤S308中所选择的分区管理模块2274来识别第一计算机40设定的单元分区,并判断所确定的单元分区是否全部存在(步骤S312)。第二控制部200在判断为所确定的单元分区不全部存在时(步骤S312:NO),把因逻辑单元管理表321的异常导致的备份处理失败通知给管理计算机60(步骤S314),并结束本处理。
第二控制部200在判断为所确定的单元分区全部存在时(步骤S312:YES),使用在步骤S308中选择的逻辑卷管理模块2273,识别设定了处理对象分区的逻辑卷(步骤S316)。
第二控制部200接着安装处理对象分区,使第二控制部可以访问处理对象分区(步骤S318)。结果,第二控制部200可以使用在步骤S206中选择的各模块,把保存在与处理对象分区对应的存储部300的SAN用存储区域GS中的块数据作为文件单位的文件数据进行识别。
回到图12继续说明,当结束处理对象分区的安装处理时,第二控制部200把存在于处理对象分区的文件和目录中被指定的内容输出给磁带装置70来生成文件单位的备份数据(步骤S110)。所谓文件单位的备份数据是第二控制部200以文件为单位按可访问的格式保存的备份数据。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例的存储装置系统10可以在单个存储装置系统10中,将SAN用存储区域GS中所保存的块数据作为以文件为单位识别的文件数据进行识别。因此,可以不耗费第一计算机40的资源来生成文件单位的备份数据。例如,即使在第一计算机40停机的情况下,也可以生成文件单位的备份数据,不会由于备份处理对第一计算机40或用于与第一计算机40连接的网络(SAN81)增加负荷。
结果,可以在单个存储装置系统10中一同对SAN用存储区域GS中保存的数据和NAS用存储区域GN中保存的数据以文件为单位进行一元化管理。
B.变形例:
第一变形例:
除了上述实施例的备份处理之外,存储装置系统10还可以进行在单个存储装置系统10中将SAN用存储区域GS中保存的数据移动到NAS用存储区域GN的迁移处理。以下,作为第一变形例,参照图15对迁移处理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迁移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迁移处理是使用数据移动执行部229以及数据转换部227由第二控制部200进行的处理。迁移处理在从管理计算机60对第二控制部200发了迁移的执行请求时进行。如图15所示,由于迁移处理的步骤S102~S108与上述备份处理的步骤相同,所以在图15中附加与图12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迁移处理与备份处理不同的点在于代替备份处理的步骤S110(图12),进行步骤S120及S122(图15)。以下仅对迁移处理中的步骤S120及S122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迁移处理中,当安装作为迁移源的处理对象分区时,第二控制部200在NAS用存储区域GN的逻辑单元上生成成为迁移目的地的分区。而且,第二控制部200安装所生成的分区(步骤S120)。具体来说,第二控制部200使用任意的逻辑卷管理模块2273或分区管理模块2274,在NAS用存储区域GN的逻辑单元上生成分区。第二控制部200使用为了存储装置系统10而特殊化的专用文件系统模块,为进行文件单位的管理来设定所生成的分区。然后,第二控制部200安装生成的分区装配,使其成为可以访问的状态。
然后,第二控制部200将指定的文件和目录从处理对象分区移动到新生成的迁移目的地的分区(步骤S122)。即,第二控制部200读出保存在与处理对象分区对应的SAN用存储区域GS中的块数据,并将读出的块数据转换为以文件为单位识别的文件数据。而且,第二控制部200使用专用文件系统模块将转换后的文件数据转换为块数据。然后,第二控制部200使用逻辑卷管理模块2273或分区管理模块2274,算出与迁移目的地的分区对应的NAS用存储区域GN的逻辑单元的地址。第二控制部260经由第一控制部100在计算出的逻辑地址上保存块数据。
如以上说明,根据变形例的迁移处理,存储装置系统10可以不耗费第一计算机40的资源地在单个存储装置系统中把SAN用存储区域GS的数据移动到NAS用存储区域GN。另外,第二控制部200可以使用专用文件系统模块以文件为单位管理移动后的数据。
第二控制部200还可以使用所选择的文件系统模块2272、逻辑卷管理模块2273、分区管理模块2274对SAN用存储区域GS中保存的数据原样地进行管理。这样,存在以下优点:只要将SAN用存储区域GS的一部分变更为NAS用存储区域GN,就可降低用于数据移动的停机时间。
第二变形例:
参照图16,对第二变形例的存储装置系统10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第二变形例中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如图16所示,第二变形例的存储装置系统10的综合控制部900具备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部100和第二控制部200所具有的全部功能。即,综合控制部900具备与上述实施例中第1控制部100具有的各种I/F(SANI/F130,DKI/F160,管理I/F140)以及第二控制部200具有的各种I/F(NASI/F250,管理I/F240,BCI/F270)对应的I/F930、940、950、960、970。而且,综合控制部900的存储器920保存着对上述实施例的第一控制程序121以及第二控制程序221具有的功能进行了综合的综合控制程序921。综合控制程序921具有与第一控制程序121具有的各功能部(块数据输入输出部123、结构管理部124)以及第二控制程序221具有的各功能部(协议处理部225、类别确定部226、数据转换部227、备份执行部228、数据移动执行部229)相对应的功能部923-929。在该情况下,通过比实施例更简易的结构,就可得到与实施例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其他变形例:
逻辑单元管理表321以及逻辑卷管理表322也可以被保存在管理计算机60中。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计算机60在向存储装置系统10发行备份或迁移的执行请求时,参照逻辑单元管理表321以及逻辑卷管理表322。然后,管理计算机60将备份或迁移所需要的类别信息通知给存储装置系统10。
在上述实施例中,管理计算机60是作为独立的计算机,但也可以在第一计算机40或第二计算机50内保存存储管理程序621,使第一计算机40或第二计算机50具有管理计算机60所具有的功能。当在第一计算机40内保存存储器理程序621的情况下,在第一计算机40中已设定了新的逻辑卷和文件系统时,也可以自动更新逻辑单元管理表321以及逻辑卷管理表322。这样,减轻管理者操纵管理计算机60,来对逻辑单元管理表321以及逻辑卷管理表322进行设置·更新的负担。
在上述实施例的备份处理中,在第一计算机40安装了处理对象分区时,第二控制部200中止备份处理。取而代之,在第一计算机40安装了处理对象分区时,第二控制部200可以使用所谓的抽点打印功能,进行处理对象备份处理。即,第二控制部200通过抽点打印功能生成处理对象分区的虚拟复制,并将生成的虚拟复制作为处理对象进行备份。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装置系统10是所谓SAN/NAS综合型存储器,但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存储装置系统。例如,在一个IP网络中,在混合存在IP网络连接型的SAN存储器(IP-SAN)、NAS存储器、第一计算机40以及第二计算机50的计算机系统中,在SAN存储器(IP-SAN)的控制部中可以具有上述的类别确定部226、数据转换部227以及备份执行部228。这样,在该计算机系统中,可以将SAN存储器的数据与NAS存储器的数据一起以文件为单位进行一元化管理。
以上,根据实施例、变形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发明的实施形式,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的,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本发明,在不超出其宗旨及发明申请的范围内,可进行变更、改良,同时本发明还包括其等价物。

Claims (19)

1.一种存储装置系统,其与第一计算机相连接,该第一计算机具有对以文件为单位识别的文件数据和以块为单位识别的块数据进行转换的文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收发信部,在与所述第一计算机之间收发所述块数据;
存储部,具有对经由所述第一收发部收发的所述块数据进行保存的第一存储区域;
类别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计算机具有的所述文件系统类别;和
数据转换部,在取得所述第一存储区域所保存的所述块数据的同时,对应所确定的所述文件系统的类别,执行将所取得的所述块数据转换为所述文件数据的转换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转换部具有:
多个不同类别的所述文件系统;
选择部,从多个所述文件系统中选择由所述类别确定部确定的类别的所述文件系统,
所述数据转换部采用所选择的所述文件系统,进行所述转换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预先储存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计算机具有的所述文件系统类别的第一类别信息,
所述类别确定部参照所述第一类别信息,确定所述文件系统的类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计算机除了所述文件系统之外,还具有分割所述第一存储区域来设定多个第一分割存储区域的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
所述类别确定部除了所述文件系统之外,还确定所述第一计算机具有的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的类别,
所述数据转换部除了多个不同类别的所述文件系统之外,还具有多个不同类别的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
所述选择部除了所述文件系统之外,还从多个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中选择由所述类别确定部确定的类别的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
所述数据转换部使用所选择的所述文件系统与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执行所述转换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预先储存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计算机具有的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类别的第二类别信息,
所述类别确定部参照所述第二类别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的类别。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计算机除了所述文件系统和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之外,还具有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该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使用多个所述第一分割存储区域来设定第二存储区域,或在设定所述第二存储区域之后进一步设定分割了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的第二分割存储区域,
所述类别确定部除了所述文件系统和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之外,还确定所述第一计算机具有的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的类别,
所述数据转换部除了多个不同类别的所述文件系统和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之外,还具有多个不同类别的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
所述选择部除了所述文件系统和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之外,还从多台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中选择由所述类别确定部确定的类别的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
所述数据转换部使用所选择的所述文件系统、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及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来进行所述转换处理。
存储装置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预先储存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计算机具有的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的类别的第三类别信息,
所述类别确定部参照所述第三类别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的类别。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类别管理表,该类别管理表将所述第一计算机具有的所述文件系统、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及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各自的类别与表示在所述第一计算机中设定的所述第一分割存储区域、所述第二分割存储区域以及第二存储区域的结构的信息相关联地进行了记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与用于保存备份数据的外部存储装置连接的外部存储装置连接部;
把通过所述转换处理得到的所述文件数据备份到所述外部存储装置的备份执行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在与第二计算机之间收发所述文件数据的第二收发部,
所述数据转换部还对经由所述第二收发部收发的所述文件数据和所述块数据进行转换,
所述存储部还具有对通过所述数据转换部对所述文件数据进行转换所得到的所述块数据进行保存的第三存储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存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将通过所述转换处理所得到的所述文件数据保存在所述第三存储区域的数据移动执行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存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转换部在所述存储装置系统中还具有固有的专用文件系统,
保存在所述第三存储区域的所述块数据是使用所述专用文件系统所转换的所述块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存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具有的所述第一存储区域可以变更为所述第三存储区域,
所述第二计算机经由所述数据转换部和所述第二收发部可以对经由所述第一收发部保存了所述块数据的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进行访问,
将所述一部分区域从所述第一存储区域变更为所述第三存储区域。
14.一种管理计算机,其对存储装置系统进行管理,该存储装置系统具有:将以块为单位识别的块数据进行收发的第一收发部;具有对经由所述第一收发部收发的所述块数据进行保存的第一存储区域的存储部,其特征在于,
具备类别通知部,把在和所述存储装置系统连接的第一计算机中,正在执行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系统中保存的所述块数据和以文件为单位识别的文件数据的转换的文件系统的类别通知给所述存储装置系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管理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别通知部还把在所述第一计算机中设定了分割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的多个第一分割存储区域的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的类别通知给所述存储装置系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理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别通知部还把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的类别通知给所述存储装置系统,该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在所述第一计算机中采用多个所述第一分割存储区域来设定第二存储区域,或者在设定了所述第二存储区域之后进一步设定分割了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的第二分割存储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管理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别通知部是将所述文件系统的类别、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的类别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的类别,与表示在所述第一计算机中所设定的所述第一分割存储区域、所述第二分割存储区域以及第二存储区域的结构的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到所述存储装置系统的存储部中的类别信息设定部。
18.一种控制方法,其是存储装置系统的控制方法,该存储装置系统与具有对以文件为单位识别的文件数据和以块为单位识别的块数据进行转换的文件系统的第一计算机连接,同时具有对从所述第一计算机接收到的所述块数据进行保存的第一存储区域,其特征在于,
确定所述第一计算机所具有的所述文件系统的类别,
从多个所述文件系统中选择由所述类别确定部确定的类别的所述文件系统,
使用所选择的所述文件系统,对保存在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的所述块数据和所述文件数据进行转换。
19.一种存储装置系统,其对第一计算机提供所述第一存储区域,所述第一计算机具有:对以文件为单位识别的文件数据和以块为单位识别的块数据进行转换的文件系统;对保存了所述块数据的第一存储区域进行分割来设定多个第一分割存储区域的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使用多个所述第一分割存储区域设定第二存储区域的、或者在设定了所述第二存储区域之后进一步设定分割了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的第二分割存储区域的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收发部,对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保存的所述块数据进行收发;
存储部,具有所述第一存储区域;
类别管理表,将所述第一计算机具有的所述文件系统、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各自的类别,与表示在所述第一计算机中设定的所述第一分割存储区域、所述第二分割存储区域以及第二存储区域的结构的信息相关联地进行了记录;
类别确定部,参照所述类别管理表,对所述第一计算机所具有的所述文件系统、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的各个类别进行确定;
多个不同类别的所述文件系统;
多个不同类别的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
多个不同类别的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管埋部;
选择部,从多个所述文件系统中选择由所述类别确定部确定类别的所述文件系统、从多个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中选择由所述类别确定部确定类别的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并从多个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中选择由所述类别确定部确定类别的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
数据转换部,在取得保存在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的所述块数据的同时,使用所选择的所述文件系统、所选择的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管理部以及所选择的所述第二存储区域管理部,将取得的所述块数据转换为所述文件数据。
CNA2006100648043A 2005-03-24 2006-03-14 存储装置系统的控制技术 Pending CN18381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86605A JP4574408B2 (ja) 2005-03-24 2005-03-24 記憶装置システムの制御技術
JP2005086605 2005-03-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8128A true CN1838128A (zh) 2006-09-27

Family

ID=36240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648043A Pending CN1838128A (zh) 2005-03-24 2006-03-14 存储装置系统的控制技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18207A1 (zh)
EP (1) EP1722505A1 (zh)
JP (1) JP4574408B2 (zh)
CN (1) CN183812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9760A (zh) * 2018-09-05 2020-03-13 北京鲸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统一存储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29242B1 (en) 2006-06-26 2013-04-23 Em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ntent
JP2008146459A (ja) * 2006-12-12 2008-06-26 Toshiba Corp インタフェースコントローラ、リードアクセス制御方法及び該インタフェースコントローラを備える情報処理装置
CA2675136A1 (en) * 2007-01-19 2008-07-24 Thomson Licensing Symmetrical storage access on intelligent digital disk recorders
US7801993B2 (en) * 2007-07-19 2010-09-21 Hitachi,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age-service-provider-aware storage system
US20100333116A1 (en) 2009-06-30 2010-12-30 Anand Prahlad Cloud gateway system for managing data storage to cloud storage sites
JP2011186902A (ja) * 2010-03-10 2011-09-22 Nec Corp バ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及びバックアップ方法
WO2012020454A1 (en) 2010-08-11 2012-02-16 Hitachi, Ltd. Storage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047176B2 (en) 2012-02-06 2015-06-02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unused storage space
US8918579B2 (en) 2012-02-06 2014-12-23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 data compression
US8996787B2 (en) * 2012-02-06 2015-03-31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Storage device aware of I/O transaction and stored data
US10089125B2 (en) 2014-07-23 2018-10-02 Hitachi, Ltd. Virtual machines accessing file data, object data, and block data
CN105893170A (zh) * 2015-01-04 2016-08-24 伊姆西公司 用于提供对资源的访问的方法和系统
CN105573672B (zh) * 2015-12-11 2019-01-25 上海爱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fs的虚拟化存储方法和系统
US10162523B2 (en) * 2016-10-04 2018-12-25 Pure Storage, Inc. Migrating data between volumes using virtual copy operation
US20180143882A1 (en) * 2016-11-23 2018-05-24 2236008 Ontario Inc. File system framework
US11119654B2 (en) * 2018-07-10 2021-09-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an optimal storage environment for data sets and for migrating data sets
US11106378B2 (en) 2018-11-21 2021-08-3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ecor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self describing attribut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1311A (en) * 1996-06-05 1999-03-09 Fastor Technologies, Inc. Data storage subsystem with block based data management
US6697846B1 (en) * 1998-03-20 2004-02-24 Dataplow, Inc. Shared file system
US6377958B1 (en) * 1998-07-15 2002-04-23 Powerquest Corporation File system conversion
JP3505093B2 (ja) * 1998-09-18 2004-03-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ファイル管理システム
US6549918B1 (en) * 1998-09-21 2003-04-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Dynamic information format conversion
JP2001005702A (ja) * 1999-06-21 2001-01-12 Hitachi Ltd コンピューターシステム
US7031263B1 (en) * 2000-02-08 2006-04-18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US6823398B1 (en) * 2000-03-31 2004-11-23 Dphi Acquisitions, Inc. File system management embedded in a storage device
US6782389B1 (en) * 2000-09-12 2004-08-24 Ibrix, Inc. Distributing files across multiple, permissibly heterogeneous, storage devices
US7165096B2 (en) * 2000-12-22 2007-01-16 Data Plow, Inc. Storage area network file system
US6779063B2 (en) * 2001-04-09 2004-08-17 Hitachi, Ltd. Direct access storage system having plural interfaces which permit receipt of block and file I/O requests
US20030037061A1 (en) * 2001-05-08 2003-02-20 Gautham Sastri Data storage system for a multi-client network and method of managing such system
JP4632574B2 (ja) * 2001-05-25 2011-02-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記憶装置およびファイルデータのバックアップ方法およびファイルデータのコピー方法
US20030037187A1 (en) * 2001-08-14 2003-02-20 Hinton Walter 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information gathering
JP4108973B2 (ja) * 2001-12-26 2008-06-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バ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
JP2003345631A (ja) * 2002-05-28 2003-12-05 Hitachi Ltd 計算機システム及び記憶領域の割当方法
JP4185492B2 (ja) * 2002-07-16 2008-11-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ストレージ管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ストレージ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ストレージ管理方法
US7107385B2 (en) * 2002-08-09 2006-09-12 Network Appliance, Inc. Storage virtualization by layering virtual disk objects on a file system
US7873700B2 (en) * 2002-08-09 2011-01-18 Netapp, Inc. Multi-protocol storage appliance that provides integrated support for file and block access protocols
WO2004034197A2 (en) * 2002-10-07 2004-04-22 Commvault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tored data
WO2004047078A2 (en) * 2002-11-20 2004-06-03 Filesx Ltd. Fast backup storage and fast recovery of data (fbsrd)
JP2004178337A (ja) * 2002-11-28 2004-06-24 Hitachi Ltd 記憶装置システム、記憶装置、計算機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974048B2 (ja) * 2003-02-06 2007-09-12 株式会社東芝 設計検証システム、設計検証方法及び設計検証プログラム
US20040199719A1 (en) * 2003-04-04 2004-10-07 Network Appliance, Inc. Standalone newtork storage system enclosure including head and multiple disk drives connected to a passive backplan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9760A (zh) * 2018-09-05 2020-03-13 北京鲸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统一存储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
CN110879760B (zh) * 2018-09-05 2022-09-02 北京鲸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统一存储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22505A1 (en) 2006-11-15
JP4574408B2 (ja) 2010-11-04
US20060218207A1 (en) 2006-09-28
JP2006268534A (ja) 200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8128A (zh) 存储装置系统的控制技术
US2020025759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toring data from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JP5496254B2 (ja) マシンから仮想マシンへの変換
CN100535899C (zh) 用于与文件系统保持命名空间一致性的方法和系统
US7152146B2 (en) Control of multiple groups of network-connected storage devices
US709633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anagement device
CN1304956C (zh) 使用并行访问卷控制对逻辑卷的访问的装置和方法
US7941625B2 (en) Volume select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8078819B2 (en) 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metadata of an integrated logical unit including differing types of storage media
US20070078914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gram storage device for providing a centralized policy based preallocation in a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US20100299547A1 (en) Power-sav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770088A (zh) 存储网络中的增量备份操作
CN1662905A (zh) 多路并行现用文件系统
CN1831781A (zh) 计算机系统及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的备份方法
JP2005228278A (ja) 記憶領域の管理方法、管理装置及び管理プログラム
JP4258768B2 (ja) ファイル配置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