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知·新女学 PDF版下载

版面: 知·新女学

苏祖斐:中国儿童营养学之母


    工作中的苏祖斐。

    苏祖斐(1898—1998),儿科专家、儿童营养学家、医学教育家,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儿童医院、第一所儿童营养研究室,是我国儿科事业的先驱者、儿童营养学之母。

    1898年,苏祖斐出生于上海一户教育世家。因家人受病痛困扰,苏祖斐立志学医,1927年她报名参加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试,并被录取。1928年她获沪江大学的理学学士学位,1932年从协和医学院顺利毕业,获得了博士学位。

    毕业后,苏祖斐留在协和医学院任儿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她发现由于营养不足,身体抵抗力弱,患儿病死率高,所以特别重视儿童营养,并且在以后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始终把儿童营养作为重点。1933年,她撰写了《儿童营养》一书,向社会大众宣传儿童营养知识,出版后极受欢迎,数次再版。

    1934年,苏祖斐受邀南下湖南长沙,担任湘雅医学院儿科主任。彼时,正值湘雅医学院儿科草创之际,条件极为艰苦,但她尽己所能,为控制当时施虐的儿童脑膜炎做了大量工作,并为该学院培养了第一代儿科主任。1937年,苏祖斐目睹淞沪抗战中成千上万的中国儿童沦为难童,难民收容所内的儿童疾病丛生、大量惨死的景象,她毅然放弃了赴美进修的机会,留下来为难童服务。她与儿科专家富文寿共同创办了上海难童医院,并就任医务主任兼主任医师。在湘雅医院和上海难童医院工作期间,苏祖斐对儿童营养问题十分关注,注意到脚气病、干眼症及患儿高死亡率与维生素B1、维生素A和维生素C缺乏有关。抗战期间,她救治了无数的难童病儿。1940年,苏祖斐与富文寿聘请沪上知名人士组织董事会,改组医院,成立了上海儿童医院,这是中国第一家儿童专科医院。

    1947年7月—1948年9月间,苏祖斐到纽约大学医学院儿科进修,学习了用链霉素和噻唑砜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化学疗法,回国时她又带回一些噻唑砜。她在上海试用这种新疗法,治愈率达90%。随后,她将治疗经验写入论文《儿童结核性脑膜炎联合疗法》。在20世纪50年代,她曾任中国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科研计划的指导者。

    1953年,上海儿童医院与上海市儿童保健院合并成立上海市儿童医院,苏祖斐任副院长兼医务主任。1954—1955年,苏祖斐带领医学院同学及医院医务人员先后多次赴江浙农村及市郊各县,全身心投入防病、治病工作中,并撰写了论文《儿童时期的血吸虫病》,对儿童血吸虫病的分型和转归做了详细分析。1957—1958年,全国麻疹流行,苏祖斐制定的治疗方案获得了卫生部门的认可和推广,使得患儿死亡率明显下降。1958年,苏祖斐参加学习班学习中医并与中医师徐蔚霖合作撰写中西医结合的《儿科临床手册》。该书于1959年出版,很受读者欢迎,也曾多次再版。1961年,她首创用鲜鱼蛋白代替乳类喂养婴儿获得成功,应用鱼蛋白粉治疗营养不良及婴儿腹泻,疗效显著。1963年,苏祖斐与遗传学家合作分析一例先天愚型患儿的染色体,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于《中华儿科杂志》。1964年,苏祖斐主编出版了《实用儿科营养学》一书,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地介绍儿童营养学的权威性著作,奠定了我国现代儿童营养学的基础。

    1978年,苏祖斐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儿童营养研究室,开展母乳喂养调查、代乳品研制、儿童营养供给量标准和两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与疾病等课题研究,该机构后来与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调查与合作。虽年事已高,苏祖斐仍亲自指导研究生,并多次赴美国和欧洲多国考察访问。

    1998年,苏祖斐安然辞世,为中国儿童医疗和营养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与杨崇瑞、林巧稚一样,苏祖斐终身未婚。她热爱儿童,醉心医学,将一生的时光都献给了祖国的医疗事业。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