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人的宣言

辽宁日报 2021年06月30日

1920年9月26日,《劳动界》发表李中的文章《一个工人的宣言》。文章号召工人们联合起来,为实现工人的中国而努力。

1922年1月12日至3月8日,香港海员工人为反抗英国资本家压迫和剥削,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次领导的大型工人运动。图为香港海员和市民欢庆罢工胜利。

《劳动界》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主办的工人通俗刊物。这本刊物用通俗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组织起来斗争。

本报记者 刘 璐

提示TISHI

“到了这个时候,甚么昏雾黑霾都要开了,甚么地狱监牢都要破了,甚么阶级束缚都要除了。”这段文字出自1920年9月《劳动界》第七期发表的文章《一个工人的宣言》,作者为“海军船工李中”。文章从工人视角出发,以极具号召力与感染力的话语描绘了一个冲破黑暗牢笼,沐浴在阳光之下的美好新世界,也道出了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的强大力量。

“昏雾黑霾都要开了”

“到了这个时候,甚么昏雾黑霾都要开了,甚么地狱监牢都要破了,甚么阶级束缚都要除了。”一句呐喊,寥寥几字,却喊出了上世纪20年代工人阶级的觉醒心声。

这些文字出自《一个工人的宣言》,发表于1920年9月《劳动界》第七期,作者为李中。

李中原名李声澥,湖南人。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读书期间,他曾参加一师学友会举办的工人夜校,作为夜校乙班的管理。每周二、四、六晚,李中会到国民学校组织工人学习文化知识,并进行思想教育。很快,他和工人们熟络起来,大家都尊称他为“李先生”。

1919年初,李中来到上海的一家古董玩器店帮工。做工之余,李中也是《新青年》的狂热读者,多方打听得知陈独秀的住址后,他常去拜访请教。一来一往,陈独秀也很赏识他,常赠予他书籍阅读,并让他在工人中传播书上的思想。就这样,李中的工人运动生涯逐渐铺展开。待到1920年8月初,李中辞去原来的工作进入海军造船所(即后来的江南造船厂)做锻工,同时改名易服,以“李中”为名。一面当锻工打铁,一面通过工友广泛联络工人群众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新思想。同时,李中随任弼时等人一起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为《劳动界》组稿、撰稿,《一个工人的宣言》正是写于这一时期。1920年10月,上海机器工会在外国语学社召开发起大会,李中担任临时主席,他提出了工会的宗旨:“无非谋本会会员的利益,除本会会员的痛苦。”1921年,李中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从一名普通产业工人成长为工人运动的领袖,从一名共青团员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李中是上世纪20年代党领导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一个缩影。正如他在《一个工人的宣言》中所写:“我们少数同声同类的工人,再联络多数同声同类的工人,成一个大团体……世界团体呀!中国团体呀!我们团体呀!发端就在我们少数工人呢。”

汇聚力量

林伟民,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的卓越领袖。1920年起,林伟民和苏兆征等在香港海员工人中进行革命宣传,并发起组建了香港海员工会,为筹备委员之一。1922年1月,作为香港海员大罢工的领导者之一,他始终立场坚定,不达目的誓不停止罢工斗争。他也从中认识到,工人阶级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聚成强大力量保护自身利益。

1922年7月,林伟民协助建立了上海海员工会,被推选为工会主任;8月,发动和领导了上海海员大罢工。192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之后的多次罢工运动中,他均展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强大的战斗能力。1927年 9月,林伟民病逝于广州医院,时年40岁。

26岁,从外国语学社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同样牺牲在工运一线。五四运动让汪寿华意识到工人运动的力量,他积极投身工人运动,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汪寿华先后参与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汪寿华在全市工人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夜,汪寿华英勇牺牲。“从汪寿华的身上可以真切地看到那种为了初心甘于抛头颅、洒鲜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中共上海虹口区委党校原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袁士祥这样说。

不只在上海,党组织也派遣许多共产党人到各地去指导开展工人运动。例如,李立三被派到安源。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李立三曾在三孟侠钢铁厂当翻砂工,并参加了当时的罢工斗争,这为他后来回国开展工人运动积累了经验。

照亮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地区的工农运动此起彼伏地开展着。

这一簇簇小火种,播撒在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冲破“昏雾黑霾”,照亮了中国。

为支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持续1年零4个月的省港大罢工,在中国甚至世界工运史上都前所未有,参加罢工的工人一度激增至20多万人,他们喊出了“联合起来向英帝国主义抗议!”的口号。

《工人之路》指出,罢工工人“所表现的牺牲、毅力……应为革命民众永远的模范”。

而作为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香港海员大罢工同样持续了近两个月之久。以争取工资平等、恢复原有海员工会等为条件,共有超10万名工人参加此次罢工。随着罢工浪潮逐渐凶猛,香港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最终,罢工取得完胜,增加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勇气和信心,也推动着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