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摘】曹立群:回首开罗会议(Cairo Conference)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的开罗会议在米纳屋(Mena House)内进行。英国首相邱吉尔、中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美国总统罗斯福出席,共商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开罗会议确立了中国成为世界四强的国际地位。八十年之后的2023年5月13日,我专程驻足米纳屋,凭吊这一历史新古迹。

Image_01

意识形态与国际舞台

与英帝国不同,美国是一个相对内卷的国家。或者说自我定位为区域性大国,对美洲以外的领土、世界事务没有兴趣。中美最早的条约《望厦条约》是一个鼓励门户开放的条约,美国支持清朝禁止鸦片的国策。美国积极为清朝培养人才(如詹天佑),帮助中国建立医院、大学等。在二十世纪初,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势力最强的美国仍旧对美洲以外的世界事务保持低调。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率领民间代表团赴巴黎,参加巴黎和会。他们专程拜访美国总统威尔逊,请求他在和会上主持公道,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归还中国。威尔逊慨然应允,在和会期间积极争取。无奈英、法、意、俄与日本有秘密协议,美国的呼吁被集体否决。然而,美国并没有放弃,而是仗义继续支持中国的诉求,终于在1922年2月4日美国华盛顿会议上,使中国和平从日本收回了青岛及山东的全部权利。谁说弱国无外交、世界无公义?

在德国、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早期,美国保持中立。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珍珠港的偷袭改变了美国对战争的国策。即便如此,美国与英国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英国想要继续维系他日薄西山的帝国地位,美国却同情殖民地国家对独立自主的诉求。

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一样是第三共产国际的两个支部,因此其理论深受共产国际的影响,支持各国民族独立。蒋中正的北伐叛乱,实际上是在苏联军事顾问布柳赫尔指挥下进行的。这位苏联元帅是二十年代中国反中央政府叛乱的直接制造者,最成功的境外势力。他以“加伦”为化名,指挥北伐。1927年离开中国前还参与策划了周恩来领导中共发动的南昌起义,把中国推入内战不休的三十年代。北伐叛乱成功后,处于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考量,蒋中正疏远苏联,亲近欧、美,但是他的革命潜质一直伴随终身。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英、美结盟。次年1月11日,英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废除一切对华不平等条约。然而,邱吉尔的帝国情节强烈,对英国在东亚的阵地土崩瓦解心有不甘。他抱著“让大英帝国再次伟大”的思维,生怕中国影响其他亚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不愿耗用物资或兵力协助中国。意识形态的不同,使英、美两国在展望战后局势时也有根本分歧。邱吉尔期望狐假虎威,战后世界由英、美主宰;罗斯福设想的新世界,却是欧洲帝国的寿终正寝,由美利坚合众国、英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华民国四个国家共同掌舵。

蒋中正期待中国在战后成为世界集体安全体系中的关键一员。民主党的罗斯福明确指出“在解决世界性问题时,需把中国与其他世界大国同等看待”。丘吉尔则认为这是美国式的浪漫主义。他说 “把中华民国视作与英国、美国、苏联等超级大国同等的说法,极不正确”。罗斯福力排众议,坚持战后由四个国家一起执掌世界新秩序。蒋中正主张朝鲜独立,并希望协助越南独立。罗斯福支持蒋中正在东亚结束帝国主义。

Image_02

会议的意义

1943年的埃及王国只是内政独立,军事、外交仍然依赖英国,尽管与德国断交,却没有向德国宣战。埃及民众对世界大战漠不关心,许多军官,包括日后统治埃及的纳赛尔、萨达特等低级军官,直接把英国看作占领者,私下同情德国的社会主义国策。

蒋中正对开罗会议大体满意,成果“出于预期,此固为革命事业中之一项重要成就。”但他对英、美二国不寄予厚望,离开开罗时预料,“英国决不肯牺牲丝毫利益,以济他人。”他对美国积极敦促苏联卷入抗日战争,亦提出自己的见解,让罗斯福对共产主义保持必要的警惕。

邱吉尔原本只想让蒋中正夫妇到金字塔参观散心,军事决议由他与罗斯福单独商量。他不满罗斯福跟蒋中正谈得太久,说“英方与美方人员的会谈被中国事情搞乱了。……原本在开罗最次要的中国事务,竟占据了首要位置。”邱吉尔对蒋中正有正面评价,认为他“冷静、持重和敏捷”。

开罗会议是抗战期间中美关系由盛而衰的分水岭,罗斯福力图说服邱吉尔相信中国的力量有助于赢得对日战争和维持战后和平,但在会议期间,经不住丘吉尔、史迪威的两面夹击,他逐渐听信了史迪威将军的谗言,开始怀疑蒋中正的能力。

史迪威(Joseph Stilwell)名义上统御在华盟军,实际上蒋中正仍然直接对国军发号施令,这令他烦恼。史迪威不是一个协调者,更不是一个外交家,而是一个老式军人。他不仅与蒋中正无法沟通,也与英国将领在缅甸作战方面无法合作,甚至与陈纳德将军无法共事。奇怪的是,他对共产党的蛊惑宣传却深信不疑。最终,他在1944年10月18日丢掉了职务,而他的继任阿尔伯特·魏德迈将军(Albert Wedemeyer)对中国事务的认识要比史迪威清晰、准确很多。他们俩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与评价可以说是南辕北辙。1947年国共内战正酣的9月19日,魏德迈在华盛顿向国务卿马歇尔呈交了《魏德迈报告》,其中有许多真知灼见,先见之明。

开罗会议结束后,罗斯福、丘吉尔立即兼程前往伊朗首都德黑兰会见斯大林。伊朗当时在英国和苏联的双重占领下,其国王是刚刚上位两年,年仅23岁的巴列维。开罗会议前,斯大林也不赞同让中国位列四强。苏联当时甚至没有对日本宣战。为什么?前面提到的布柳赫尔,1927年回到苏联后,在对日作战中屡建战功,在193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然而,在斯大林和托洛斯基的争权夺利中,他站在托洛斯基一边,于1938年被秘密处决。1939年,苏俄与日本在蒙古再度发生武装冲突。布柳赫尔培养的战将朱可夫在“诺门坎战役”初露锋芒,却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斯大林于是选择与日本媾和。也是在这同一时期,斯大林接受了共产国际主席季米特洛夫的建议,批准了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领导地位。毛泽东不失时机地发动“整风”运动,排挤斯大林所中意的王明,对周恩来、陈毅等人恩威并重,巩固了他说一不二的领导地位。为了稳住日本,1941年苏俄还与日本签署《苏日中立条约》,承认日本扶植的满洲国。

1943年12月1日,美、英、中发布《开罗宣言》,声称此次战争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连同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使四大国协作的国际框架正式形成。《开罗宣言》标志着美国放弃其了“门罗主义”外交政策,闪亮登上世界舞台,也标志着中国洗雪百年“弱国”之耻,成为参与主导世界事务的大国之一(注)。重回帝国地位的中国,支持民族独立的立场开始大转变,反对满洲、台湾、蒙古、西藏、新疆的独立诉求。

Image_03

Image_04

今天的米纳屋

当年开罗会议旧址米纳屋,如今是万豪酒店分店的一个组成部分。米纳屋是好大喜功的埃及总督伊斯梅尔于1869年建成。而后,为迎接苏伊士运河完工的开张典礼,他把原建筑扩建成一个酒店。1883年他儿子把米纳屋卖给了一对英国夫妇,新主人把它定名为“米纳屋”。几经易手后,这里在1943年是美国住埃及大使Alexander C. Kirk在开罗的三个公寓之一(Kirk本人也是一个传奇式人物)。米纳屋紧挨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遺產、于2007年获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吉薩金字塔群,离开罗市中心13公里。

米纳屋在过去的三年中一直在做内部恢复性装修。外形仍然保养完好,近东色彩浓郁,古朴的大堂吊灯依旧宏伟。据说装修前酒店里保存着罗斯福和丘吉尔住过的套间,但是蒋中正和宋美龄的套间没有保存。二战结束后,管束不住腐败的蒋中正失去了自己用武力攫取的政权。而更暴力的“新中国”刻意抹去“旧中国”崛起的辉煌,其与埃及的友好关系也注定在埃及首都不可能保留纪念蒋中正的套间。米纳屋的守门人领我去看了院里的一个石碑,由南韩政府纪念开罗会议而立。

宋美龄是开罗会议的正式参加者,既是蒋夫人、又身兼译员,再次彰显她的折冲樽俎的个人魅力。1927年是她让美国及西方国家接受蒋中正非法武装夺取的中国政权。这次又是她,在国际场合担当重任。这次会议是盘古开天地以来中国最高领导首次与世界顶级巨头平起平坐,让中国走出东亚一隅、跻身世界之林的顶端。换一个角度看,中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新霸主之一,此后东亚各国以及世界各国的所有动乱,都有中国的影子,利弊都咎由自取。

2023年5月23日

注:1944年6月6日盟军解放巴黎。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苏、中的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规划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丘吉尔首相敦促罗斯福总统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圆满结束,《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宪章第23条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尽管法国在联合国的规划和谈判过程中缺乏贡献,法国在过去几个世纪对自由的理念—联合国的基本理念—有着巨大的贡献和影响。

作者投稿

华夏文摘第一六七七期(cm0523d)

此条目发表在 作者投稿, 华夏文摘, 历史人物, 历史回顾, 各抒己见, 国际风云, 天南海北, 游记 分类目录,贴了 标签。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评论功能已关闭。

本文短链接为 http://hx.cnd.org/?p=22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