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唯一一次任军事指挥员 为何选他做搭档

2018-09-12 09:09 凤凰讲堂
  • T大

1951年3月,日理万机的主席亲自给陕西汉中市政府写信,询问一位22年前牺牲的老战友家属的生活状况,并叮嘱当地领导一定要妥善安置烈士的后代。

这位烈士是谁呢?为什么在他牺牲22年后,主席仍然对其念念不忘?

他叫何挺颖,曾经是主席最亲密的战友和帮手,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何挺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何挺颖是陕西汉中南郑县人,其父何根山思想开放,辛亥革命后加入过同盟会,力求科学救国,因此,何挺颖也深受其父思想的影响,长大后考入了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立志以科学报国。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如一盆冷水泼向这个热血青年。1925年5月,上海爆发五卅运动,何挺颖深切感受到了各界民众的反帝爱国热情,但是,帝国主义冰冷的子弹,却让一个个爱国同胞倒在了血泊中,亲身参与的何挺颖极为愤慨,也引发了痛苦的反思。

何挺颖写下了著名的《寄谢左明》:“南京路上圣血殷,百年侵华仇恨深。去休学者博士梦,愿做革命一新兵。”何挺颖醒了,他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科学救国只不过是镜花水月,于是,不顾老师和亲友的反对,毅然投笔从戎。

北伐战争打响后,何挺颖受党的派遣,来到国民政府警卫团担任连指导员。大革命失败后,何挺颖随卢德铭的武汉警卫团参加了秋收起义,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连党代表,被誉为我军“天字第一号”指导员。

大家可别小看这个连,这个连是秋收起义所有部队中唯一没有出现逃兵的连队,连主席都钦佩不已,亲自来找何挺颖“取经”。

因为秋收起义的部队由十支不同的武装组成,其中有大量意志不坚定的旧军阀,后来作战接连失利,连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也牺牲了,部队士气非常低落,出现了很多逃兵。为此,主席也焦虑不已,当得知何挺颖的连队一个逃兵都没有,赶紧过来向何挺颖询问缘由。

何挺颖回答说:“这恐怕还得从部队中的党组织抓起,把组织的作用发挥出来,真正使党成为部队的核心领导者,现在部队中的党支部太少了,没有沉到基层去,依我看,连一级都应该把支部建立起来,班、排也要成立党小组。

主席对何挺颖的意见非常赞同,激动地说:“你讲得太好了!我们应该扩大党的基层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一级,军中重大事项,都应经过党支部来决定。我看,各级指导员也应换个名字,直接叫党代表,建立党代表制度,支部书记由党代表担任,在政治上负全责。

1927年9月底,在何挺颖的协助和支持下,主席在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从而解决了“党指挥枪”的问题,这对于今后指导工农武装及中国革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不久,何挺颖跟随主席来到井冈山,继续并肩作战。1928年3月,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改编为第二师,主席任师长,何挺颖任师委书记,即师党代表,也就是后来的政委。这是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担任军事指挥员的职务,而他的搭档正是何挺颖。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人民军队的建设中,何挺颖不断为主席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可以说,主席的军队建设思想,有很大一部分都应该归功于何挺颖。

但遗憾的是,1929年1月24日,何挺颖在江西大庾县遭遇敌人袭击,身受重伤,由于战事紧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第二天就不幸牺牲了,年仅24岁。

对于何挺颖的过早牺牲,主席深感痛惜,久久不能释怀,几十年后仍然没有忘记这位老战友,这才有了文章开头写信关怀何挺颖家属的故事。

后来,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在参观井冈山后,感慨地说:“我早已熟知在陕西关中和陕北闹红的刘志丹等先烈的名字,却几乎没有听说过何挺颖。在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何挺颖和主席一起战斗,并成为师级首长,如若不是英年早逝,该是怎样举足轻重的一位领导人物。

历史客栈作者:威廷根施坦因

 

责任编辑人:李恩进 PSY114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