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六十年前田间地头的“网红”就是它!林溪讲述“东方红”拖拉机丨红色印记第69集

央视新闻客户端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2021年06月23日 06:3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林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主持人。

完整音频可戳这里↓↓↓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主持人林溪。今天我要讲述的文物是一台拖拉机,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东方红”。如今,这台拖拉机收藏于河南洛阳东方红农耕博物馆,车头上的“东方红”三个字依旧醒目,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当年它开启我国农业机械化征程时,那奋发的荣光。

△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中国一拖自主生产的第一代产品,也是我国第一代大批量生产的拖拉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供图)

纪录片《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片段

洛阳新建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是一座现代化的、自动化的工厂。

时光拉回到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首先要解决的是四亿人的吃饭问题,农业急需机械化“武装”。1954年1月,新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定址河南洛阳。作为“一五”计划重点项目,中央举全国之力,从上海、长春等地抽调专家和技术人员筹备建厂。在那个没有机械化装卸设备的年代,一群硬汉子组成的装卸队,拉开了中国第一拖拉机厂的建设序幕。退休职工刘福生的父亲刘得仓,就是当年的装卸队队员之一:

刘福生:他们来的时候整个一拖连厂房都没有,别说厂房,连围墙都没有。他们叫装卸队,为什么叫装卸队?他来了以后先得把东西卸下来,比如卸砖,木材、钢材这一类的。 

“天当被子地当床”,工地上的建设者们大多数连拖拉机长什么样儿都没见过,可就是他们,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在一片荒野上建起了林立绵延的厂房车间,一座“十里红拖城”拔地而起。

△中国一拖八一青年炉,创造了在高温炉膛里清理炉渣时间最长的全国纪录(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供图)

“挥铁锤,热汗流,我为祖国造铁牛。三山五岳抬头看,黄河长江喊加油。”这首小诗出自当时的一位普通工人。在那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燃烧的年代里,十几万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方热土。从上海来的卢富来说,尽管当年设备简陋、原料不足、生活物资短缺,但大家硬是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

卢富来:1959年要投产的,早上7点钟不到到厂里,晚上12点你不要想回家,后来我们不回来了,就睡在厂里面,只能睡三个小时。

△1958年7月20日,中国第一代拖拉机——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开出厂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供图)

1958年7月20日,人们敲锣打鼓、兴高采烈地护送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开出制造厂的大门。那一刻,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纪录片《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片段:

拖拉机厂生产拖拉机的喜讯传遍了中国广大农村,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迎接国产拖拉机。

△中国第一代拖拉机身披红花彩绸,“轰隆隆”开出中国一拖厂区大门,两旁挤满了围观群众(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供图)

洛阳拖拉机研究院有限公司基础研究部部长薛志飞说,“东方红”拖拉机的出现,是“中国制造”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薛志飞:我国第一台拖拉机在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生产下线,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机械化时代,这台拖拉机就是属于履带式拖拉机,它的牵引力大,可以相当于八头牛的这种作业效率。

△东方红拖拉机深受农民欢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供图)

在洛阳东方红农耕博物馆的展柜中,陈列着一张毛泽东主席的亲笔批示,上面写道:拖拉机型号、名称不可用洋字。为了给新中国自己生产的拖拉机起一个响亮的名号,当年一拖发动全体职工集思广益,先后提出“铁牛”“龙门”等名字,但都被否定了。

最后,时任一拖厂办副主任的安道平提出“东方红”这个名字时,获得了一致好评。

安道平的儿子 安顺宗:有一天我父亲听到职工在排练节目唱《东方红》这首歌,突然灵机一动,说“东方红”这个名字不能用拖拉机的名字吗?这个名字又好听,意义又好,又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民族感情,还有强烈的这种时代色彩。“东方红”在某种意义上就变成了我们拖拉机厂的一个代名词、一个符号了。

作为中国农机工业的第一代产品,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在黑龙江北安二龙山农场服役期间,在极为艰苦和高强度的作业环境下,创造了31年没有大修的纪录,被誉为“北大荒精神”的象征。

△东方红履带拖拉机集中作业(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供图)

纪录片《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片段:

总装备车间里,每隔19分钟就有一台崭新的拖拉机诞生。每年拖拉机厂能生产一万五千台54匹马力的拖拉机。从此,中国不能大量制造拖拉机的历史永远结束了。

60多年来,中国一拖的东方红拖拉机,始终是我国农田耕作的主力军。今天,在东方红农耕博物馆里,陈列着东方红拖拉机从第一代到最新型号的代表性产品。中国已经从一个连人民温饱都不能解决的落后农业国,变成世界农机制造和农机使用的第一大国;而随着中国一拖的转型升级,“东方红”也成为“中国创造”的一道亮丽风景。这背后,凝结着无数建设者对“初心”的坚守和对“使命”的践行。

△洛阳东方红农耕博物馆汇集了各个时期不同型号的东方红拖拉机(杨芬 摄)

王鑫源:我是东方红农耕博物馆的讲解员王鑫源,出生于2000年。“挥铁锤,热汗流,我为祖国造铁牛”,这是我从小就熟悉的诗,也是现在我给参观者讲述的最多的诗。1999年,我们的铁牛“东方红”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结束了我国农机行业长期没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历史。如今,东方红不仅仅是一个品牌,它凝聚了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代表了一种面对困难坚守使命的精神力量。我愿意跟大家一起朝着这个目标,执着前行。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在中国之声和总台央视新闻、云听、央广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100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系列>>

参加开国大典前,他们写下了生死状……翟万臣讲述丨红色印记第61集>>点击查看

邓稼先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身边的“宝贝”是它!丨红色印记第62集>>点击查看

190万发炮弹落下,美国人依旧攻占不了它!王志飞揭秘上甘岭战役丨红色印记第63集>>点击查看

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厂选址东北奥秘何在?王晓巍讲述丨红色印记第64集>>点击查看

听!尼格买提为你讲述新疆驻军集体转业之后的故事丨红色印记第65集>>点击查看

新中国第一次三军联合出动!侯勇揭秘这场战役为何要这样打?丨红色印记第66集>>点击查看

雄赳赳、气昂昂!胜利的歌再唱一遍!邹韵讲述丨红色印记第67集>>点击查看

20万人“移山填海”的伟大工程,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陈曦骏讲述丨红色印记第68集>>点击查看


总监制丨刘晓龙 顾玉才

监制丨高岩

总策划丨樊新征 崔欣

策划丨丁飞 孙鲁晋

协调丨冯烁 朱敏 李昊 刘梦雅 赵初楠 韩雪莹

记者丨任磊萍 朱奕名 杨芬

编辑丨李欣

讲述人丨林溪

制作丨刘逸飞

新媒体丨杜希萌 王远  江晓晨

音响资料整理丨方媛

顾问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鹏堂

鸣谢丨中国一拖东方红农耕博物馆

新闻首页
分享到: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