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厅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西柏坡成为中共中央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推动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夺取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创立的丰功伟绩和铸就的西柏坡精神将永载史册。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展室 走进西柏坡

(一)、光荣的平山

1947年初,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失败后,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在枣林沟,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委,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

(二)、中共中央撤离延安

1947年3月,国民党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并将进攻的重点指向山东和陕甘宁两大解放区,中共中央决定保卫延安。为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1947年3月18日,党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

(三)、中央工委到达西柏坡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平山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优越的战略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群众基础。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建屏(今平山)县西柏坡。
第二展室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一)、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1947年7月17日-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1947年7月10日,刘少奇《关于土地会议的准备情况向中央的报告》及7月27日,中共中央对刘少奇《关于土地会议准备情况的报告》的复示。

(二)、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

为贯彻土地会议精神,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10月,彭真在晋察冀边区土地会议上作传达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报告。当地农民也踊跃参加平分土地会议。

(三)、参军参战 保家卫田

“在如此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它从根本上废除了在中国大地上盘根错节的封建制度的根基,使长期遭受地主阶级残酷压迫和剥削的农民大众翻身作了主人。”
第三展室 指导晋察冀军事斗争

(一)、清风店战役

在中央工委的指导下,晋察冀野战军先后取得了青沧战役、大清河北战役、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石门)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晋察冀军事斗争的局面。

(二)、石家庄战役

在中央工委的指导下,晋察冀野战军先后取得了青沧战役、大清河北战役、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石门)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晋察冀军事斗争的局面。特别是石家庄的解放,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联成一片,为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接管城市

1947年11月14日,石门市人民政府成立,12月1日“石门”改称“石家庄”,一直延用至今。
第四展室 统一解放区财经工作

(一)、建立华北财办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建立了华北财经办事处,逐步建立起财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解放区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为统一解放区的财经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组织军工生产

华北军工会议后,解放区的军工生产实行了企业化管理,大批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生产并被运往前线,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发展。

(三)、统一货币贸易

1948年3月-5月,中央工委和华北财办在石家庄召开金融贸易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华北各解放区统一货币及贸易,具体研究讨论建立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货币、稳定物价、调整各地贸易关系等问题。
第五展室 决战前夕

(一)、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

1948年春,全国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了更有力地领导和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中央前委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东渡黄河,移驻西柏坡。

(二)、军事政治形势

1947年12月5日-1948年3月15日,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冬季攻势,歼敌15万余人,为解放军后来在东北的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国统区党组织领导工人和学生开展了“反饥饿、反迫害”的群众运动,有力配合了全国的解放战争。

(三)、九月会议

为适应革命战争形势的发展,确立新的战略任务的战略决战方针,1948年9月8日-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在西柏坡召开的九月会议,为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做了重要准备。
第六展室 大决战(上)

(一)、西柏坡总指挥部

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军事力量,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二)、决战序幕

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军事力量,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三)、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军事力量,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四)、淮海战役

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军事力量,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8年11月6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

(五)、平津战役

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军事力量,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8年11月29日,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
第七展室 大决战(下)

(一)、兵民是胜利之本

重点介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期间,人民群众支援前线、英烈及决战之后的一些情况。

(二)、决战之后

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的一些情况。各媒体也相继报道:如1948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1月14日发布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1949年1月22日新华社报道关于民主人士声明支持八项和平条件等。
第八展室 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在西柏坡召开。全会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胜利和 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确定工作重心的转移;制 定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 基本政策;指出实现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 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 途径,并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告诫,为新中国 的建立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第九展室 描绘蓝图

(一)、筹划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西柏坡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确立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构建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制订新中国经济政策

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主要由以下五种经济成分构成:(一)国营经济;(二)合作社经济;(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四)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小商品经济和半自然经济。一般说来,前述五种经济成分,都应加以鼓励,使其发展。但在这种发展中,必须以发展国营经济为主体。

(三)、规划宣传文化教育事业

为着适应时局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央决定创办高级党校,名为马列学院……(一)任务为比较有系统地培养具有理论的党的领导干部和宣传干部。……(二)所收学生,须要参加过实际工作五年以上,在政治上、思想上有相当的思考能力,政治正派,文化程度要能写文章或相当于高中毕业以上的水平……(三)本校暂收学生五十人至八十人,将来再扩大之……

(四)、筹备新的政治协商会议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1948年5月5日,各民主党派拥护召开新政协致毛主席电。1949年1月22日,民主人士联合声明《我们对时局的意见》等。

(五)、赴京建国

1949年3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十展室 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岁月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组织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筹建新中国,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青青的西柏坡岭,蓝蓝的滹沱河水,简朴的农家小院,到处记载着革命先辈工作、生活的足迹。领袖们的音容笑貌,战友的欢歌笑语,将永远成为人们缅怀历史的美好回忆。
第十一展室 继往开来

继往开来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过了几十个春秋,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描绘的新中国的蓝图已经变成现实。他们建树的丰功伟业和铸就的西柏坡精神,将激励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而不懈奋斗。
结束语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

论西柏坡精神

一、西柏坡精神与中国梦的实现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革命胜利的动力源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阅读全文 >>

二、践行西柏坡精神 奋力实现“中国梦”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中孕育发展形成的,核心是“两个务必”,实质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永不骄傲、永不自满的进取精神,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党和人民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岁月中的升华,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阅读全文 >>

三、西柏坡精神的三大基础

西柏坡精神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树立的一座精神丰碑。西柏坡精神作为历史产物,已经定格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但是,我们又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回望这颗照耀我们前进的精神灯塔,从现实中把握我们党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全文 >>

四、论西柏坡精神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之作用

西柏坡精神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即我党执政前夕。西柏坡精神与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为我党提供新的理论思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西柏坡精神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弘扬西柏坡精神是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推动力,可以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理论动力。

阅读全文 >>

五、论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时代意义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为基本内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传统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本文科学地探析了新时期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赋予了时代特征,迫切需要更好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阅读全文 >>

六、西柏坡精神时代价值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孕育了一系列的革命精神,形成了推动革命事业胜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中国革命和胜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决定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实践和革命精神的本质和方向。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即将打碎和铲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机器、着眼于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凯歌中所创造的。

阅读全文 >>
大数据解读搜索更多
百家讲坛:王树增解读辽沈战役

主办:中国网络电视台    西柏坡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