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二六指示”的回忆

 翔山 2022-06-24 发布于山西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听取了国家卫生部工作汇报后,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指示卫生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为广大人民服务,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一无医二无药的困境,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

文章图片1

“六·二六”指示后,卫生部迅速行动,选取了湖北省麻城、江西省句容县、北京通县和湖南省湘阴县四个地方进行试点,总结了很多切实可行的经验。一方面促使卫生部逐步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重点放到农村;另一方面指示极大鼓舞了广大医务工作者投身农村建设的热情,激发了农村群众彻底改变疾病丛生的落后面貌的决心。1968年底,毛泽东对湖北省长阳县乐园人民公社举办合作医疗的经验作出批示,称赞“合作医疗好”。一时间,《人民日报》、《健康报》、《红旗》等多家报刊连续发表宣传合作医疗的报道,大办合作医疗的政治动员促成了1969年合作医疗的高潮,到1976年全国普及率达到90%以上。合作医疗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了满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的最高效益,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是发展中国家群体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并被作为“中国模式”在发展中国家推广。随后,中国医疗战线上的“赤脚医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靠“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服务乡民,构成那个年代一幅既温馨又生动的画面。

梅县专区1969年底,在丰顺县汤坑农械厂举办首批“赤脚医生培训班”(第一连 梅县、平远,第二连 大埔、蕉岭,第三连 兴宁、五华,第四连 丰顺),其中小胜、黄金公社学员在四连三班(我当年高中毕业,有幸参加了学习班)。授课主体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一医院承担,学习重点是新针疗法、新医疗法,大力推广中草药。培训班还组织学员参与临床见习,深入到北斗猴子岽桐梓洋等林区辨认、采集中草药。要求学员树立“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防重于治”的思想观念,掌握常见病的基本知识,积极推广使用中草药防病治病,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学习,学员们学会中草药的“四自”(自采,自种,自制,自用)技能;为了确保掌握新针疗法,要求必须亲身体验,当时提出的口号:“宁可自己身上试扎千针,绝不能在病人身上扎错一针”,反复体验不同穴位的“酸、麻、胀、痛”的扎针手法感应程度。

文章图片2

赤脚医生培训班结业后,小胜公社九个生产大队,先后办起了合作医疗站,配备“赤脚医生”。例如,荷坪李春树;小溪刘桂铭;硃坑杜天福,李少桓;三坑李华昌;丹竹陈济康;礤下李锦云,李国柱;中社邱曲平;大南李汉平,我有幸成为小胜大队合作医疗站的首任赤脚医生(1972年春交由李晓明接任)。小胜大队的医疗站具有地理优势,站址设在当年的信用社,距离小胜卫生院不足五十米,卫生院张教茂医师是我的带班指导医生,我跟班临床学习机会最有利,并经常得到本村前辈李秀山老中医师亲临医疗站坐诊,手把手传授中医诊疗把脉等要诀,让我受益匪浅。

赤脚医生从医疗技术而言,离精通医术,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当年的赤脚医生,成为了为农民提供初级医疗服务的主要力量,解决了农村百姓的许多疾苦。当时,要承担的任务确是非同小可的事情,要求赤脚医生必须是“多面手”的“全科医生”。

文章图片3

在指导医生辅导下,我们学会了常见病的诊断治疗、护理技能(包括注射、针灸等)。同时,还亲自采集、种植(穿心莲,板蓝根,紫苏等)、加工中草药等切身体验。

当时,小胜大队有21个生产队,配备了21位卫生员,其中,李晓明,李锦南,李思远等,协助我的工作,经常结伴进深山老林(杨公坑的冰山窝,中社丹竹的鹞子岽等),采集中草药(十大功劳,倒吊王,土杜仲等);卫生员定期集中培训交流,我率先垂范,尝试新针疗法和中草药辨认采集,还常到小胜中心小学,向师生们传授草药的辨认采集知识。

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很短的时间内,常见草药(地斩头、蛇舌草、田基黄等)堆满了医疗站二楼的药库,每个生产队都有“战备储药”。夏季来了,卫生员经常熬煮“解暑防病”草药茶,供大家饮用。

我感触最深的是,当年的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卫生员),的确是为广大乡民贴心服务,看病服药几乎不收费(除部分西药),合作医疗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了满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的最高效益,医患关系胜似亲人,白天黑夜,风雨无阻,随叫随到,对病患认真负责,关注回访。

文章图片4

记得当时田背队有位叫耳姐的妇女,当年近四十岁,因患“肝脓疡”,卧床不起,无法进食,生命垂危,病患本身苦不堪言,每天全靠输液维持生命。我们合作医疗站了解了这一情况后,主动配合家属,聘请张教茂、梁春茂医生与黄洞村刘医师等会诊,采用中医为主,中西结合,中草药配合原则救治。每天注射“盘尼西林油(青霉素油剂)”,坚持服用中药,并熬煮穿心莲、田基黄、蛇舌草等草药茶,帮她慢慢喂咽下去,我利用每天输液机会安抚开导,鼓励她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经一年多的耐心救治,奇迹出现,转危为安,逐步康复。后来,耳姐活到八十岁才离开人世。

几年的赤脚医生经历(从69年11月开始参加),让我对中国传统中医博大精深,有了切身感受。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注重统筹兼顾,综合调理诊治,疗效常出现可喜的奇迹。

中医的临床经验,通过面部看颜色,便可以有总体的了解。前人将其总结成歌诀,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今几十年过去了,仍然记得:

面部看颜色,青红赤白黑,不宜色灰暗,最要有光泽。

肺病两颧红,盗汗且潮湿;肾亏眼眶黑,腰疼时遗泄;

脾寒唇舌淡,腹满食不得;心热面红赤,渴烦大便结;

苍白气分衰,萎黄是贫血。

还有一个“五脏本脉歌”(也叫常脉歌),也是十分有用:

浮大而散心之常,肝脉来弦细又长,肺脉短濇脾缓大,沉迟带滑肾家乡……

还有治疗的“汤头歌诀”等等,都是前人诊断病痛总结出来的经典。正如毛主席曾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整理,提高。”

文章图片5

譬如,无论2003年的非典,还是近两年多来的新冠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指派老中医团队及时介入,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中药治疗的患者,均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充分展示传统中医在防疫抗疫,诊疗疑难杂症等具有独到之处与强大威力,功不可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