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定陈炯明有多艰难?孙中山每战亲临督师,为何差点再度丢失广州?

 where5 2023-04-01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陈炯明叛军被滇、桂、粤联军逐出广州后,撤退到东江、潮梅一带。

Image

陈炯明这时仍有兵力三四万人,加上1923年5月又收编了沈鸿英的主力李易标和东路讨贼军黄大伟部,共约6万人左右

此外,还有盘踞琼崖高雷的邓本殷、申葆藩等部,也是拥护陈炯明的。陈炯明本人则住在香港,遥控指挥,并进行各方面的政治活动。

这时,拥护孙中山的讨贼联军包括了粤、滇、桂、湘、赣、豫等军,总共不下十万人。

此外,还有以陈策为司令的江海防舰队,共有舰艇十余艘。还有少数飞机,因数量少,未编成队。

1、东江战事

陈炯明叛军在南北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孙中山的革命政权,进行了多次围攻,梦想卷土重来。为此,孙中山督师率各军,并亲赴东江前线,指挥讨伐陈炯明叛军。

1923年5月8日,陈炯明叛军乘桂军沈鸿英公开叛变之机,在惠州召开军事会议,推叶举为总指挥,分兵三路进攻广州,由练演雄部沿广九路进袭石龙;熊略由水路进发,杨坤如部绕出龙门、从化,直趋广州。

与此同时,原为东路讨贼军第一军军长黄大伟叛变,在香港投向陈炯明,纠合旧部与叶举协同行动(孙中山于5月10日下令通缉黄大伟);于1月15日在潮汕宣告独立脱离陈炯明,欢迎孙中山及许崇智回粤的洪兆麟,亦于此时再度叛变,在潮汕响应陈炯明进攻广州。

一时,平息沈鸿英叛乱的北江战事刚结束,东江前线又告急。

5月15日,陈炯明叛军攻占梅县;16日叛军攻占宝安;25日,叛军洪兆麟、尹骥、李云复等部攻占潮州、汕头。许崇智军向揭阳撤退。原肇军司令李耀汉乘沈鸿英叛乱和陈炯明进攻广州之机,兴兵作乱,攻陷恩平、开平等县城。经讨贼军反击,于5月18日收复恩平。

5月16日,孙中山亲赴东江前线巡视并慰劳各军,5月20日孙中山将西、北江两路军队调集石龙,任命程潜为东江讨贼总指挥,统率滇、粤、桂联军分路直捣叛军巢穴惠州,并下令通缉杨坤如、李耀汉等。

Image

5月23日,孙中山再赴东江前线巡视和慰劳各军。

由于讨贼军猛攻惠州,陈炯明为解惠州之危,令所部抄出后方,偷袭博罗,进窥石龙。

5月30日,孙中山亲赴石龙督战,并在石龙车站设置行营。

当晚召集前敌各军长官开军事会议。

孙中山亲自督队进攻博罗。

陈炯明叛军杨坤如部沿东江左岸,熊略部沿东江右岸而下,在广和圩与苏村之线,和讨贼军相遇,战斗激烈。

6月4日,滇、桂军克复博罗,叛军杨坤如部败回惠州城,桂军韦冠英师追击前进占领惠州城附近飞鹅岭高地。叛军熊略部退到博罗城郊东北面与滇军对峙。

6月6日,孙中山赴博罗视察,夜宿胡思舜营。6月7日,孙中山赴惠州前线视察,巡视北门阵地。慰问负伤之刘震寰,深夜2时返白沙堆。

6月8日,孙中山督师攻打惠州城,惠州为天险之地,三面环水(东临东江,西南环西湖),只有北面陆路可通,易守难攻。

因此有民谣形容惠州城为“铁链锁孤舟,浮鹅水上游,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

叛军杨坤如部以四个旅兵力守惠州府城和惠阳县城。讨贼军以滇军范石生师逼攻惠州西门,桂军刘震寰部由飞鹅岭攻惠州城,还出动飞机投掷炸弹,虽炸毁北部一些城墙,但未能攻下。

孙中山由博罗乘“竞新”轮赴惠州督师,步行上飞鹅岭,勉励将士。晚间返回石龙。

Image

6月9日,孙中山令讨贼军再次攻击惠州城。次日,在城外埋地雷爆炸城墙,但仍未能攻占。两次进攻惠州城均未能攻下,除了惠州地形险要,叛军坚守顽抗外,滇桂军攻城不力,缺乏勇猛冲锋的精神,也是重要原因。

2、激战惠州

正当东江战事激烈之时,退踞赣南的沈鸿英部在北洋军方本仁的支援下,于6月4日又分兵三路进犯韶关。6月16日,孙中山急调滇军乘粤汉路火车北上御敌。

6月18日,沈鸿英右翼谢文炳部攻占英德。6月21日,孙中山在东江前线与各将领商讨后决定,以许崇智部三个旅专攻惠州,滇军全部调北江增援。6月27日,孙中山移驻北江,亲自指挥讨伐沈鸿英的战斗。次日,讨贼军击败沈军谢文炳旅,克复英德城。

7月3日,讨贼军收复韶关,沈鸿英叛军向南雄、始兴退却。与此同时,孙中山命驻西江的粤军第一、三师进逼梧州,配合广西讨贼军黄绍竑部,收编梧州沈鸿英叛军残部黄炳勋、冯葆初等。

沈鸿英因正面受讨贼军滇军的攻击,北面又受讨贼军湘军的威胁,难以招架,由粤北退回桂东。

6月26日,陈炯明由香港到汕头,亲自指挥叛军同孙中山的革命政权相对抗。

7月中旬,陈炯明亲率叛军支援惠州,驻河源指挥。攻打惠州的刘震寰急电孙中山救援。孙中山于7月26日赴石龙督师,布置第二次围攻惠州。

以许崇智任中路指挥,驻博罗;杨希闵任右翼指挥,驻平湖;胡谦任左翼指挥,驻增城;刘震寰驻飞鹅岭一带,继续围攻惠州。并调陈济棠率领粤军第一师二旅邓演达团、廖培堃团进驻博罗。

Image

陈炯明得到直系军阀大批饷械的接济,全力进行反扑。8月25日,叛军叶举部熊略、陈修爵等5000余人袭击博罗,许崇智部不足3000人被围困于博罗城。适值连日大水,东江水涨,博罗地势低洼,洪水入侵,不能展开战斗。

且敌人已先占据城北高地,并向东西方面合围,许崇智率部坚守十来天,弹粮将尽。

孙中山急电令粤军第一师驻台山的第一旅旅长卓仁机率部星夜兼程开赴博罗增援,在外围威胁敌军。同时,张民达旅以全力攻平山,占领淡水,以分博罗之敌。

至9月10日,博罗守军乘机出击,敌人败退,遂解博罗之围。孙中山闻讯,即乘大南洋轮赴博罗,入城慰问守城部队,并与许崇智及有关将领商议制定追击敌军,攻取河源,以及围攻惠州的计划。

许崇智分兵三路追击逃敌,于10月3日攻克河源,从而截断了困守惠州之敌的水上交通。淡水、平湖方面的叛军,亦相继败退至海丰。刘震寰乘胜急攻惠州,仍不能下。

9月13日,孙中山赴惠州梅湖视察重炮阵地,并亲自发炮射击叛军。旋赴刘震寰部巡视,令其坚守,以待总攻。并到博罗召集滇、桂、粤各军将领会议,商议总攻惠州城计划。翌日返回广州。

9月19日,陈炯明叛军林虎、洪兆麟部撤离闽南,回援惠州。这时,陈炯明得到直系军阀吴佩孚、齐燮元大批饷械支援,由香港返回东江,策划全面反攻。

9月20日,孙中山亲赴惠州飞鹅岭阵地巡视,商定攻城计划,命程潜主持攻打惠州,并令飞机队助战。

是日发生一不幸事故,航空局长杨仙逸、长洲要塞司令苏从山、鱼雷局长谢铁良等因检查将鱼雷改装为地雷,准备用以攻城,不幸发生爆炸殉难。

孙中山闻讯,极为哀伤,为之坠泪,顿而恸日:“仙逸死矣!仙逸死矣!”

27日下令追赠杨仙逸、苏从山、谢铁良为陆军中将,着军政部从优议恤。

9月23日,讨贼军开始总攻惠州城,先在惠州城南门挖掘坑道,埋下地雷,然后配合炮攻(当时孙中山下令把长洲要塞的大口径大炮运至惠州梅湖炮兵阵地参加攻城),于是日拂晓进行爆破,城墙倒塌了20余丈,城上两连敌兵全部被消灭。

Image

但叛军仍顽固抗守,叛将扬坤如立令第一线部队兼负缺口防御任务,并令第二线部队火速增援。同时在缺口两旁布成交叉火网。

攻城滇、桂军前头部队三个连向塌城缺口冲进,受到敌人密集火网射击,死伤甚多,能生还者甚少,战况邀烈,可见一斑。于是,城墙虽破,卒未能攻下。

从此,叛军转入反攻,讨贼军节节败退,形势十分严峻。

3、叛军的反攻

10月22日,陈炯明叛军林虎部会同陈修爵师猛攻河源,并分兵向增城进袭石滩。讨贼军被迫撤退。次日,叛军攻占河源。

10月23日,叛军叶举部攻陷平山,滇军蒋光亮部溃退。

10月28日,叛军叶举部进陷平湖,沿广九路向石龙进逼。

与此同时,南路叛军邓本殷、吕春荣部占领化州、电白,进窥两阳。

10月30日,叛军林虎部进犯柏唐、泰美,为讨贼军张达民、李济琛、莫雄、朱培德、李福林各部击退。但未能扭转讨贼军被动的局面。

同日,海军“永翔”舰叛变,开赴汕头投降叛军。

10月31日,在叛军洪兆麟部和守惠州叛军杨坤如部的内外夹攻下,围攻惠州城的桂军刘震寰部退出飞鹅岭,围攻惠州之役失利。

11月3日,陈炯明叛军中路攻博罗,两翼在广九线及增城,与滇、桂军相对峙。

孙中山以飞鹅岭不守,恐博罗亦不守,牵动全局;又闻各军畏缩不进,乃于是日乘车赴石龙,李烈钧等随行,设行营于石龙。

随即召集胡思舜、卢思谛、范石生、蒋光亮等开军事会议,布置作战方案,决定:

以范石生部为主力,进行肃清广九铁路沿线之敌,以达平湖;以胡思舜部直趋博罗,与许崇智、刘履衰部联合,反击敌军。

11月4日,孙中山赴茶山、横沥一线督战。

上午9时,叛军钟景棠、熊略等部进犯茶山,范石生部迎战,约一时许,击退叛军,追至张坑,暂时挫叛军攻势。

Image

孙中山在茶山前线,向滇军官兵演说,鼓励官兵“以义讨贼”,“奋勇向前”。

11月5日,叛军林虎部占领龙门,威胁增城。陈策、李天德等部退却。孙中山急令朱培德、胡思舜部援增城。但胡思舜部迟迟不发,孙中山乃命罗翼群从水路赴苏村,东路一支队梁国一部赴博罗增援。

11月8日,博罗被叛军攻陷,联军滇、桂军狼狈溃退。

11月9日,孙中山得知前方败讯,即偕李烈钧、古应芬、赵宝贤等再次赴石龙督战,命令各军反攻,未能收效。

11月11日,叛军包围增城,孙中山将行营移设于石滩车站,再组织反攻。

11月12日,叛军洪兆麟、杨坤如部攻占石龙。守军刘震寰部纷纷向石滩退却。当时孙中山在石滩,以增城告急,急令范石生调李根源部来支援。

李部至石滩后,又接石龙告急电,较增城情况益急,改令李部返第一线。将达石龙桥时,正面作战部队已纷纷溃退。

当时讨贼军数路军队数以万计,拥过石龙石滩桥,争先恐后,如山崩水涌,秩序非常混乱,自相践踏和坠河而死者不可计数,损失惨重。

孙中山率卫士制止不住,不得已乘火车撤退。途中几经艰险,穿越枪林弹雨,始达广州。

孙中山于是日午后抵达广州,即派廖湘芸率部增援石滩,派杨延培沿铁路收容溃兵,并致电古应芬、李烈钧及前线将领,告以后方布置,勉励各将:

“事尚可为,望诸君奋斗,以收最后之成功”。

Image

同时又急电谭延闿“迅速率部星夜来援”。同时又电令谭延闿率部到琶江口下车,集中从化,向龙门之敌攻击前进。

4、广州保卫战

11月14日,孙中山在广州大元帅府召开军事会议。

鉴于东江之失利,孙中山特派滇军总司令杨希闵兼滇桂联军前敌总指挥,以统一指挥。杨希闵不思积极御敌,反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由,呈请孙中山预备10万元为奖金。

孙中山震怒,指示:

“增城、石滩现尚无大敌,而我兵无故退却,应负其责,当收复此线以赎罪,由该线再进始能邀赏。况此时省城震动,殷户已空,无从筹措”。

经李烈钧、杨庶堪疏解,请孙中山不必动怒,亦不予奖励。

11月15日,孙中山赴广州东北部之燕塘劳军。连日奔波,备极辛劳。

因战事迁延,财政日益困难。

11月17日,南路叛军为配合陈炯明的进攻,攻占罗定,威胁肇庆。

11月18日,陈炯明叛军分兵四路进攻广州。

孙中山为保卫广州,将北江滇军悉数调回。叛军洪兆麟猛攻广州东郊石牌、车陂;李易标部攻龙眼洞、瘦狗岭。广州危急。

市区已闻枪声,市面顿呈恐慌。孙中山亲自指挥各军奋勇杀敌。讨贼军各将领都亲上火线指挥。

Image

适豫军樊钟秀部奉孙中山命由韶关乘火车赶到,在黄沙车站下车,随即跑步到东山梅花村猛力向东郊瘦狗岭一带敌军反攻,将之击退。

永丰舰也由江面发炮助战。接着湘军谭延闿部亦赶到加入追击。经过两天激战,双方伤亡颇大。迨叛军林虎部进至龙眼洞时,洪兆麟、杨坤如部已被击溃,损失惨重,被迫撤退。广州转危为安。

此役史称为广州保卫战。

樊钟秀于1922年奉吴佩孚命,率部南征江西、广东时,与孙中山联络,拥护孙中山。1923年11月6日在江西大庾通电,就任孙中山委任的豫军讨贼军总司令,率部进驻广东北江,孙中山特下令予以嘉奖,略谓:

“豫军讨贼军总司令樊钟秀,精诚爱国,首义赣南;诸部将官士卒,俱能深明大义,戮力同心,据览敷陈,至堪嘉许。”

果然不负所望。

11月18日陈炯明叛军围攻广州时,樊钟秀奉孙中山命率部南下增援,勇猛奋战,将叛军击退,为保卫广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讨贼军于21日克复石滩,27日克复石龙,叛军退踞惠州。

至此,东江战事转入相持状态。

Image

讨贼军方面虽然增加了湘军和豫军,实力得到加强,但短时间内还不能打垮叛军,统一广东;叛军方面,在南北军阀(尤其是直系军阀)的支持下,疯狂反扑,妄图卷土重来,但始终不能得逞。

5、与陈炯明的“和解”

由于这时孙中山和陈炯明的对抗未分胜负,于是就出现了国民党中处于中间派的一些元老人物出来调解孙、陈“和解”的插曲。

1924年5月初,黄居素持吴敬恒长函,偕陈秋霖到汕头拜谒陈炯明。

吴函中恳请陈重与孙中山合作,不可再蹈太平天国领袖覆辙,彼此不相容忍,同归于尽。

提议合作办法:

以孙中山居首领地位,陈炯明则负实际戡乱开太平之责。表示不赞成陈所提倡的联省自治,指出欲联省自治,须省能自治,才能说联,不应联割据之省,而予以自治之名。如无大规模解决,侥幸的一隅自治,舆论将以割据目之,要陈炯明取消“模范起信”之计,应以20世纪之陈炯明,亲除16世纪之吴佩孚,建中国于世界。

5月13日,陈炯明亲笔复函吴敬恒,妄称“我本选造反出身,再造一回反,亦不算事,归斯受之而已”。仍坚持其联省自治的主张,声称此为“以毒攻毒”。表明其顽固态度。

6月25日,黄居素邀汪精卫、廖仲恺代表孙中山至香港与陈炯明的代表马育航、邓伯伟会谈。廖仲恺传达孙中山意见,坚持陈炯明具悔过书为唯一条件。马电陈请示。陈复电称难行,致会谈又无结果。

孙中山为什么愿意和陈炯明“和解”?

Image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孙中山为人宽宏大量,善于原谅人。

诚如上述为调解孙、陈对抗而失败的吴敬恒,后来他在回忆孙中山的《总理行谊》一文中,就不无感慨地说:

“总理(指孙中山)度量的宽宏,终归出于自然,后来又遇到陈炯明,竟凶性大发,几乎取了他的性命。固然讨伐是在国法,不可不行的。后来等到陈失败,要想重收覆水,也不过要他写张悔过书,就算了。可是陈炯明到底顽固,不肯书写,就也不曾有再用他的机会。”

这是真实客观的说法。

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孙中山当时准备北伐,想尽快结束广东战事。

6、陈炯明叛军被彻底打垮

1923年10月5日,直系军阀曹锟贿选为“总统”,当时东江战事正处在紧急时刻,但6日孙中山同某记者谈话中,就表示要“兴师北伐”,讨伐曹锟。

8日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发布《讨伐曹锟令》,并致电段祺瑞、张作霖、卢永祥倡共同讨曹。

1924年9月3日,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出兵进攻皖系浙江督军卢永祥,江浙战争爆发,并成为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奏。

9月4日,孙中山召开筹备北伐军事会议,与会有大本营各部长、各军总司令、省长、市长等。

决定参加北伐各军为:

豫军、赣军、桂军及北伐讨贼军全部,湘军大部、滇军一部,粤军张民达师、许济旅等。以湘军任左路,胡谦之北伐军第三军为右路,孙中山统率其余为中路。

并决定:(一)组织北伐筹备处;(二)大本营移设韶关;(三)广州设留守府。

派胡汉民代大元帅兼广东省长,廖仲恺为军需总监兼财政部长,谭延闿为北伐军总司令,李烈钧为前敌总指挥。

8万大军分三路同时入赣。至11日,抵达韶关北伐军已达4万人。

Image

9月5日,孙中山发布出师讨伐曹锟、吴佩孚通令;同时,为督师北伐发出告广东民众书。

9月13日,孙中山移大本营于韶关,亲自督师北伐。

同日,孙中山发出通令,饬东江叛军悔过自新。此令下后,滇、湘、桂军等左中右三路分别撤围惠州,退守石龙一带。

9月21日,杨希闵、谭延闿等领衔致电陈炯明等,促其援闽。略谓孙中山已令撤东江防务,移师北伐,望其能幡然悔悟,共定国是。

但陈炯明对孙中山的宽大和劝解,丝毫不加接受,顽固不化,反动到底,仍在“伺机窃发”。

10月10日,广州商团武装叛乱,陈炯明和商团头子、香港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伯互相勾结,阴谋里应外合,颠覆孙中山的革命政权。

在此之前,孙中山已获知陈炯明与陈廉伯勾结的内幕情况,特于9月23日致电许崇智、胡汉民、廖仲恺,着即查明广州商团暗通陈炯明等情况。

11月15日,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在汕头召开军事会议,自称“救粤军总司令”,扬言“即日反攻广州,务必倒孙政府而后已”。

11月30日,叛军先后攻陷宝安、东莞、石龙等地。

1925年1月7日,陈炯明叛军林虎部会同江西省北洋军阀方本仁部,分兵三路进犯广州。

但是,在滚滚向前的革命车轮面前,陈炯明终于被车轮碾得粉碎。

1925年2月和10月,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军举行了两次东征,彻底打垮了陈炯明叛军,并进行南征,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Image

当时孙中山已北上,卧病北京,在病榻上获悉东征军大捷的消息,十分欣慰。特于3月2日发布嘉奖东江前敌将士令;3月5日特派廖仲恺往东江慰劳前敌将士。

(正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