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吴焕先:赤胆忠心为工农,气壮山河志不移

来源:湖北党史网 作者:张俊国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3-05-17 14:51:24

吴焕先,湖北黄安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担任中共鄂豫陕省委副书记,5月代理书记。1935年8月,率部长征途中在甘肃泾川的泾水河畔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吴焕先,1907年7月28日出生于黄安县箭厂河四角曹门村(今属河南新县)。7岁时开始在四角曹门附近的朝阳寺读私垫,1920年到大湾村就读,1923年考进麻城县职业学校。在麻城教育局掌管领导权的共产党员王幼安的影响下,麻城职业学校是该县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吴焕先在这里接受了革命思想,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1924年放寒假回家过年时,他带回一张马克思的画像,贴在供桌上方。父亲看到后申斥说:“这是敬祖宗的地方,你怎么将这张像贴在这里?”他回答道:“他是革命的导师,照他的办法,就会创造出一个新社会来!”1925年,吴焕先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一个立志投身革命的青年。

1925年夏,吴焕先从麻城职业学校毕业回到家乡。这时,在武汉读书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戴克敏、戴季伦、曹学楷、陈定侯、郑位三等人趁暑假回到家乡黄安。他们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传播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思想,并准备发展一批优秀工农分子和革命知识分子入党。吴焕先和戴克敏、戴季伦是姑表兄弟,互相了解,志同道合,成了他们发展党员的首批培养对象。他们经过秘密串连后,以歇伏为名,带着干粮,到天台山开会,畅谈革命理想。吴焕先看到奇峰突兀、甚为壮观的天台山,心情非常激动,满怀豪情地写下“四望众山低,昂然独出奇,白云飞左右,独与占天齐”的诗篇,借歌颂天台山的雄伟气势抒发自己的革命理想。1925年冬,吴焕先由戴克敏、戴季伦介绍,在黄安的七里坪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上级党组织以读书的名义派他到武汉工人运动研究所学习,1926年夏季结业。同年秋,吴焕先同曹学楷、陈定侯、戴克敏等回到家乡箭河一带进行革命活动。

吴焕先回到四角曹门以后,剃光了头,身着破长衫,脚穿稻草鞋,深入贫苦农民之中,和他们促膝谈心,宣传革命道理,秘密串连发动,为在箭河一带建立、发展党的组织,成立农民协会,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有一天,吴焕先碰到正在田边望着谷子发愁的吴先恩,便凑拢去问:“今年谷子长得好吗?”

吴先恩回答道:“长得不错,一缴租就剩不多了。”

“你家要缴多少石?”

“要缴20石,把租一缴,就剩得不多了,一家9口怎么办啊?”

“不交租不行吗?”

“种地主的田怎能不交租!”

“能!世界上就有不交租的地方,他们把地主打倒了,就不交租了,谁种的田归谁。现在全国各地都在闹革命,分了地主的土地就不用交租了!”

……

吴焕先对其他贫苦农民和知识青年也进行了同样的宣传,他说:“我们穷人没有地种,没有房住,吃不饱,穿不暖,过着奴隶般的生活。我们要翻身得解放,必须组织起来。组织起来力量就大,没有组织起来的穷人就像一盘散沙;组织起来就像泥巴,捏成一块,打击敌人就有力量。”他的宣传,在四角曹门的广大贫苦农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经过吴焕先的串连、发动和培养,1926年秋,在四角曹门附近的头石河村,建立了箭河地区第一个党小组。随后,吴焕先又在四角曹门、郑家边等村发展十余人入党。到1927年春,箭河一带大部分村庄都有了共产党员,并在四角曹门建立了箭河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在党组织建立的同时,吴焕先还着手建立农民协会。1926年8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在四角曹门,吴焕先主持召开了箭河地区第一个农民协会成立大会,7个村庄100多名贫苦农民参加了大会。吴焕先在会上说:今天参会的都是穷苦人,都是信得过的人。我们没有地种,没有房住,没有衣穿,上无一片瓦,下无一垅地,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却吃不饱穿不暖,过着奴隶般的生活。现在我们要组织起来,建立农会,实行“耕者有其田”。接着,他以商量的口气说:今天大家看看,参加农民协会对不对?愿意参加的就参加,不愿意参加的不勉强。吴焕先讲罢,大家鼓掌称赞“讲得好”,并说,“焕先为咱穷人着想,跟着他我们放心。”当场有50余人报名参加农民协会。

四角曹门农民协会建立以后,吴焕先又到箭河地区的斗笠冲村,主持召开该村农协成立大会。会后,他又召集各村来参加大会的代表开小会,要求他们回去后,照这个村办农协的样子,把自己村的农协也建立起来。

到1927年春,箭河地区共建立97个村农协,会员达到3400余人。在村农协普遍建立的基础上,箭河地区农民协会在龙王山成立,吴焕先为负责人之一。在建立农民协会的同时,吴焕先等人还发动建立了妇女会、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

随着农民协会的建立,吴焕先等共产党人带领贫苦农民,发起抗捐、抗债、抗租、抗税、抗课的“五抗”运动,向地主阶级展开了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

1926年冬,恶霸地主方晓亭勾结光山县土匪来箭河地区报复,烧了吴焕先家的房屋,杀了吴焕先的父亲、大哥、大嫂、二哥、小弟5位亲人,受害群众不计其数。血的教训使吴焕先等共产党人认识到,要对付地主武装的进攻,必须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在吴焕先、吴先筹等领导下,箭河地区的四角曹门、郑家边和詹湾利用红枪会的旧形式,办起了革命的三堂红学。吴焕先为三堂红学的总负责人。他一方面向贫苦农民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在红学中发展党员,树立党在红学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另一方面又组织学员苦练红缨枪对刺本领,使三堂红学成为黄安县最早的一支农民革命武装。在三堂红学的影响下,周围七八个村子都轰轰烈烈地闹起革命来。

箭河地区是“鸡叫听两省,狗咬三县惊”的地方。这一闹,惊动了光山县桥南八保首户大地主陈日辉,他依仗手下的三十堂红枪会,声言要同箭河地区的三堂红学打仗。消息传来,吴焕先召集红学学员研究对策。有一个贫农说:“咱打脚鱼叉,叉他个王八蛋!”吴焕先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就请了10多个铁匠,在家门口架起20盘铁匠炉,动员群众有钱出钱,有铁捐铁,连夜赶制脚鱼叉、大刀武装群众,并组织参加红学的人赤背光膀刻苦地练武。休息时,他就给大家讲革命道理,教唱“打倒列强”等革命歌曲。有一次,吴焕先向红学学员讲:“我们办红学就是要团结起来和地主斗争。一根小竹子一折就断,捆成了扫帚,就百折不断。地主豪绅好比大树,一个人搬不倒,大家一齐搬,就可以把它搬倒。”在吴焕先的具体指导下,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融为一体,有力地推动了箭河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

1927年4月l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顿时,全国乌云密布,革命暂时转入低潮。4月中旬,为了防备各地地主武装的反扑,根据湖北省委关于允许成立脱产的农民自卫武装的指示和反击地主武装进攻的迫切需要,箭河地区三堂红学从学员中挑选了100多人,组成常备农民自卫军,吴焕先任总指挥,石生才任副总指挥,并在普济寺成立了箭河地区防务委员会。

5月初,光山县柴山堡大地主陈日辉率反动红枪会数千人向箭河进犯。箭河3000余名农民赤卫队员由吴焕先、石生才率领,在由麻城前来箭河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300名学生军和湖北省国民政府警卫营的援助下,兵分五路向侵犯箭河的地主武装反击。在木城寨至道士山一线,与敌激战7天7夜,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木城寨反击战的胜利。

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叛变革命后,黄安成了敌人“清剿”、血洗的重点,全县被通缉的共产党员就有92人之多。吴焕先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他和同志们一起,在箭河整顿了农民协会,继续坚持领导农民革命斗争。8月中旬,吴焕先、吴先筹率领箭河一带的农民自卫军数千人,配合麻城农民武装,埋伏在黄安、麻城、光山县的边界上,分三路伏击敌人,歼灭了妄图返回黄麻地区的反动豪绅武装,活捉了民团头子、大恶霸王庭芝,有力地打击了反革命气焰,坚定了黄麻人民对敌斗争的信心和决心。

1927年9月中旬,中共黄安县委在七里坪文昌宫召开会议,传达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宣读中共湖北省委拟定的暴动计划。时任县委委员、县委组织部长兼紫云区(即今新县箭河地区)区委书记的吴焕先出席了会议。听了传达之后,他欢欣鼓舞,信心倍增,坚决拥护“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暴动计划。

10月间,湖北省委派王志仁、吴光浩等人到黄安发动黄麻起义。他们到黄安后,成立了鄂东特委和鄂东革命委员会,改组了黄安县委,王志仁任县委书记,吴焕先仍担任县委组织部长。

为了贯彻湖北省委关于在黄麻地区发动大规模起义的决定,11月3日,中共鄂东特委在黄安七里坪文昌宫召开两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箭河地区出席会议的有吴焕先、石健民、吴立行等。会上传达了省委的指示精神,讨论制定了暴动计划。起义的部署和总目标是:以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和黄安的七里、紫云一带以及麻城的乘马、顺河等区的农民武装为骨干,趁驻扎黄安县城的敌人西去未归之机,一举攻克黄安城,摧垮反动政府,建立工农政权和工农革命军。会议还产生了暴动总指挥部,由吴光浩、曹学楷、刘文蔚、戴季英、吴焕先5人组成。随后,省委又派潘忠汝任总指挥。

会后,吴焕先等返回箭河,为参加武装暴动作了一系列准备工作。他一方面深入各村,广泛宣传党的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的方针;另一方面,根据特委指示,把以三堂红学为骨干的农民赤卫军,按团、营、连、排、班进行整编和训练。又架起12座烘炉,昼夜不停地赶制土枪、撅把枪、大刀、长矛等武器,进一步把农民武装起来。

11月13日,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开始了。吴焕先率领箭河赤卫军、三堂红学和农民赤卫队数千人参加起义。队伍出发前,吴焕先作了战斗动员,要求大家服从指挥,英勇作战。吴焕先率领的农民武装是攻城的主力,担负攻打北门的任务,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一举攻破北门,起义队伍像潮水般地涌向城里。吴焕先率部攻入北门后直捣县衙,活捉了反动县长黄守忠和许多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打开监狱释放了被捕群众。14日早晨,战斗胜利结束,古老的黄安获得了新生。18日,成立了黄安工农革命政府和工农革命军鄂东军。

黄麻起义的胜利,使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惊恐万状。12月5日,打败唐生智部队后占据武汉的桂系军阀,电请驻河南横川的国民党第十二军教导师长途奔袭黄安县城。因敌众我寡,解放21天的黄安城重陷敌手。黄安失守后,敌人到处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又笼罩了整个黄麻地区。

12月下旬,中共黄麻特委和工农革命军部分领导人在北乡木城寨举行会议,一致认为鄂东军不能总停留在七里、紫云等中心区域,要跳出包围圈,把敌人牵走,以便有效地保存力量和坚持斗争。会后,吴光浩等率鄂东军主力到敌人后方的黄陂木兰山一带进行游击战争。1928年1月1日,鄂东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焕先和少数鄂东军干部就地隐蔽。留在箭河地区坚持斗争的共产党员,在吴焕先、詹以贤、石生才的领导下,分别在段冲余岗、芦山、苦竹坳三处秘密召开党的会议。在段冲余岗的党员会议上,吴焕先号召大家“注意保存力量,坚持斗争,不当叛徒”;让大家化整为零,分散到天台山一带打游击,保护革命军人家属,保卫生产,给工农革命军筹给养。后来,敌人步步追逼,形势更加险恶。吴焕先带领几个赤卫队员,携带撅把枪、匕首等武器,在箭河一带的大山上坚持斗争。

敌人侵占箭河后,吴焕先成了他们通缉与捉拿的主要对象。敌人为了捉拿吴焕先,强令群众带路搜山。知道吴焕先隐蔽地点的带路群众,总是想方设法给吴焕先打招呼。有一次,眼看搜山的敌人就要到吴焕先隐藏的地方毛狗洞时,一个带路的群众突然大声地喊:“看你吴焕先还往哪里跑,今天非逮住你不可!”吴焕先听到喊声,马上就和战友转移了,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后来,敌人派重兵封锁交通要道,妄图把吴焕先他们饿死在山上。但箭河的群众总是采用各种办法给他们送饭,使敌人的阴谋无法得逞。面对敌人的疯狂搜捕,吴焕先仍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念。他在一个叫“死人沟”的山涧石壁上写了一首诗:

深山密林是我房,沙滩石板是我床,

不管敌人多凶残,坚决斗争不投降。

赤胆忠心为工农,气壮山河志不移,

何畏今日艰难苦,坚持斗争定胜利。

1928年4月初,盘踞在黄麻地区的国民党第十二军教导师与桂系第十八军发生冲突,撤回河南,鄂豫边界一带成为新军阀割据的空隙。在木兰山坚持斗争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乘机返回七里、箭河、乘马、泗店等地。留在原地坚持地下斗争的吴焕先、吴先筹等人立即领导广大农民配合工农革命军,向土豪劣绅、反动民团展开全面进攻,鄂豫边区的革命斗争又出现活跃局面。

5月下旬,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徐朋人、戴季英等负责人在黄安檀树岗清水塘举行会议,决定以光裕山、摩云山、木城寨为活动中心,开辟柴山堡地区,在鄂豫边界实行武装割据。为了实现鄂豫边界武装割据的战略计划,吴焕先作了大量工作。

7月鄂东特委尹家嘴会议后,吴焕先负责恢复和开辟箭河地区工作。担任区委书记职务的他根据特委指示,首先抓了箭河地区的党政建设。8月,他在黄谷畈发现党组织发展中存在成分不纯的问题,立即在杨家洼召开会议,清除阶级异己分子,吸收真正愿意革命的同志入党,纯洁、巩固了党的组织。1929年春夏,吴焕先又在箭河地区普遍建立区乡苏维埃。在油扎湾召开的第三乡苏维埃成立大会上,吴焕先讲话阐明建立苏维埃的重要意义,指出前进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还有住山洞的可能,号召大家提高警惕,迎接新的战斗任务,巩固胜利成果。

吴焕先还积极参加巩固根据地的军事斗争。柴山堡革命根据地开辟之后,河南光山县的反动势力为了阻止革命向北发展,指使白沙关北面的4家大地主拼凑起一支三四百人的地主武装,配合光山县反动民团,麋集在柴山堡西北的白沙关上,拦劫过往行人,四处烧杀、抢掠,甚至乘隙窜入柴山堡地区进行破坏活动。为了拔掉这个顽固的反动据点,在鄂东特委的领导下,吴焕先、吴先筹率领箭河农民和郭家河、柴山堡、柳林河等地的农民一起,在红十一军三十一师的配合下,于1929年7月1日一举攻占了白沙关。占领白沙关后,召开了万人大会,吴焕先、曹学楷、徐向前等出席了大会。会上宣布了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的各项政策,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

白沙关暴动的胜利,使柴山堡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从此,鄂豫边界出现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起点。

1929年7月中旬,吴焕先、徐朋人等在卡房东面的高山岗开会,根据柴山堡根据地已经确立和稳定的情况,决定调红三十一师三大队配合卡房农民消灭这一地区的大恶霸黄吉安、林用之,把根据地向卡房扩展。经过在卡房和黄冲两地的激烈战斗,拔掉了压在卡房人民头上的两块大石头。接着,吴焕先、曹学楷等在老叶湾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建立革命政权,实行“二五减租”。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翌年春,戴季英、陈学溯、吴焕先等在卡房的谭洼、车堂庙、牛冲和胡湾分别建立了3个乡苏维埃政权。吴焕先亲自主持在车堂庙召开由5个村组成的第一乡苏维埃成立大会。当时在庙门上贴着这样的对联:“推翻封建陈规振作精神来革命;按照苏俄新法解除痛苦为穷人。”这3个乡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使柴山堡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扩大。

1929年12月27日至29日,鄂豫边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光山南部细吴家召开,选举产生了鄂豫边革命委员会,曹学楷任主席,下设军事、外交、土地、财政、经济、文化、肃反7个委员会,吴焕先任土地委员会主席。在任职期间,吴焕先积极开展土地革命运动。这年冬天,他在箭河搞土改试点,在黄谷畈开办了土改训练班,具体讨论了如何贯彻鄂豫边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颁布的《土地政纲实施细则》,并执笔起草了贯彻《细则》的计划,推动了鄂豫边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大大巩固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

1930年3月20日,中共鄂豫皖边区党员代表大会在黄安箭厂河召开,宣布成立鄂豫皖边特委,郭述申任书记,吴焕先任委员。6月下旬,鄂豫皖边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光山县王家湾召开,成立了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甘元景任主席,吴焕先任苏维埃党团书记,此间还担任中共黄安县委书记。

1931年4月,中共中央派张国焘到鄂豫皖根据地。5月12日,张国焘在新集召开会议,宣布撤销中共鄂豫皖特委,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新的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所谓“改造”,开始在鄂豫皖贯彻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同年10月,红军进行整编,吴焕先担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委。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吴焕先担任红二十五军政委。不久,又调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

在此期间,吴焕先同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作过多次斗争。张国焘一到鄂豫皖,就主张“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并在新集召开强令贯彻他的土地分配政策的会议。吴焕先在会上说:“地主不分田,叫他们搞什么?”会后在箭河,他没有贯彻这一错误政策。张国焘为了把鄂豫皖党政军大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借“肃反”之机,把一大批坚持正确路线的领导人残酷地杀害了。吴焕先对此极为不满,他说:“哪有这么多反革命?”当张国焘杀害对创建鄂豫皖根据地功勋卓著的王秀松等领导人时,他坚决反对。由于吴焕先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抵制,也遭到张国焘的打击和迫害。后来,张国焘把他从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岗位上撤下来,降职调任鄂东北游击司令。

1932年6月,蒋介石向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张国焘先“左”后右的错误领导,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10月10日,鄂豫皖中央分局在河口以北的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部队行动方针,决定中共鄂豫皖省委率少量红军和地方武装坚持根据地斗争,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方面军总指挥部率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根据地到平汉线以西地区活动。

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形势极为严重。蒋介石除以10万兵力追击红军主力外,仍集中20万兵力继续对苏区进行反复“清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留在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处于分散斗争的状态。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为了加强对红军的统一领导,坚持根据地斗争,时任省委委员和鄂东北游击司令的吴焕先,向鄂豫皖省委建议迅速把分散的红军、游击队、伤病员集中起来,重建红二十五军。11月29日,鄂豫皖省委在檀树岗召开最高军事干部会议,接受吴焕先的建议,决定由吴焕先负责重建红二十五军,任命吴焕先为军长,徐海东为副军长,王平章为政委,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在很短的时间内,吴焕先就把军部、2个师、5个团和2个特务营组织起来。红二十五军的重建,初步结束了革命力量分散和混乱的局面,开始了一个保卫鄂豫皖根据地斗争的新时期。

1933年2月初,敌三十五师一〇四旅进占郭家河。根据省委指示,吴焕先率红二十五军从新集以南的野鸡楼出发,向敌人发起猛攻。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将敌全部歼灭,俘敌2000余名,缴获长短枪2000多支,取得红二十五军重建后的第一次大胜利。4月间,又在潘家河歼灭敌十三师的一个多团,在杨四寨附近歼敌200多名。这些接连不断的胜利,使蒋介石“彻底肃清”鄂豫红军的计划成了泡影,红二十五军也由7000人扩大到13000余人,军威大振。

军事上的胜利,使根据地局势开始好转。但时任鄂豫皖省委书记的沈泽民,却继续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在“夺回中心城镇”的思想指导下,于1933年4月1日决定夺回敌坚固设防的七里坪。在讨论这一决定时,吴焕先、徐海东认为:“我军兵力不足,给养困难,不能贸然行动。”但他们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战斗打响10天以后,由于敌人的封锁,后方粮食供应不上,战士只能以野菜、树叶充饥,而敌人靠飞机空运,粮食弹药源源不断。吴焕先当面向沈泽民提出撤出七里坪的意见,但得到的答复是:“一个月不行就再围一个月,非把敌人围垮不可。”尽管吴焕先、徐海东率部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结果,不仅七里坪没有夺回来,部队也受到严重损失。在这种情况下,省委才作出撤回的决定。到6月13日,七里坪战役宣告结束。

在七里坪战役前后,沈泽民继续大搞“肃反”扩大化,特别是在战斗过程中,弄得人心惶惶。吴焕先从实践中逐步看清了“肃反”扩大化的危害,进行了抵制和斗争。有一次突围时,他发现了—个被绳子捆绑的人,跟着部队从敌人包围圈中冲出来。当他得知这人是前几天“肃反”“肃”出来的“反革命”时,气愤地说:“哪有这样的反革命!”并亲自给那个同志解开了绳子。当时担任皖西北特委书记的郭述申因为反对轻信口供,反对杀害2个师的干部,被定为“右倾”,撤了职,后来又被定为“反革命”要处决。负责“肃反”的人让表态时,吴焕先坚决反对。他这种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保护了不少同志。

1933年7月,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红二十五军向皖西转移,因为敌人兵力强大,又重返鄂东北,在通过黄麻公路时遭敌阻击。省委和吴焕先率红七十五师大部和红七十四师一部共2000余人通过公路,徐海东所率后续部队被阻于路东,红二十五军被分割于鄂东北、皖西两地,斗争更加艰难,处境更为险恶。吴焕先率部转战于鄂豫边界之老君山、天台山一带,分散打游击。敌人以搜山、烧山、放毒、推行保甲制度等手段,妄图使红军与人民分开,把红军困死、饿死。吴焕先始终镇定自若,无所畏惧。他经常到战士中间,讲全国革命形势,讲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故事,鼓舞大家的斗志。

1934年1月,为了巩固和扩大天台山游击区,解决粮食问题,红二十五军决定向北在光山县凌云寺一带开辟工作。当红军在凌云寺以南之仰天窝活动时,突遭敌3个团的围攻。在敌众我寡和弹药奇缺的情况下,吴焕先亲临前线指挥部队英勇抗击,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在红二十五军突围至老君山以南和宣化店附近时,敌人又以4个团的兵力围攻过来。这时,红军弹药已经打光,只能用大刀、刺刀与敌人搏斗。接着敌人又放火烧山,红军陷于浓烟烈火之中。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吴焕先找来了指挥员,将突围方向、时间、集合地点作了安排。随后,他亲率一个排,一举抢占了洪家河北岸高地,吸引敌人主力,掩护部队突围。两个敌人抓住吴焕先的大衣领子,喊叫着:“缴枪!缴枪!”吴焕先用力一甩,一个敌人把他身上保存公款的钱袋子撕破了,白花花的银元撒落在地上,两个敌兵急忙去抢。警卫员廖辉也机智地扯开自己身上的钱袋子,见钱眼红的敌兵互相厮打起来,吴焕先乘机带领全排73名战士向山下冲去。第二天,突围部队全部在宣化店以东之黑狗寨集中。徐海东副军长率领的部分红军被阻于皖西以后,与皖西的红八十二师合编成立红二十八军,徐海东任军长,在皖西坚持斗争达半年之久。

1934年4月16日,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八军在商城东南的豹子岩会师。根据省委决定,两军合编为红二十五军,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军长。他们在省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今后红军和游击队的行动要“灵活、慎重,不要机械!”作战方针要从实际出发,“打不了不打,打不胜不打,要打就打歼灭战!”两军合编后,吴焕先向全军指战员讲话:我们从血的教训里提高了认识,找到了新的、有效的斗争方针,我们的前途还是大有希望的。他号召全军团结一致,打破敌人的“围剿”。

4月中旬,红二十五军到达沙窝以南的高山寨时,敌一〇九师一个团又两个营从沙窝出发向红军进攻。红军在吴焕先、徐海东的指挥下,占据有利地形,把敌人消耗到一定程度后,一个反击打出去,全歼敌两个营,缴获机枪77挺,取得了会师后的第一个大胜利。当红二十五军主力部队走到罗山县长岭岗附近时,发现敌东北军一一五师3个团毫无戒备地摆在一条山坡上,而且所处地形也十分不利。于是,吴焕先和徐海东命令红二四〇团团长带一个营攻敌人排哨,他俩分头各带两个营向敌人猛攻,集中火力打敌人前面一个团。战士们边冲锋边高声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的兄弟不要上老蒋的当!”“枪口对外!”……在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敌人纷纷缴械投降。此役,红军俘敌团长以下3000人,缴获机枪60多挺,取得了豹子岩会师后的第二次大胜利。

1934年9月,中共中央特派员程子华抵达鄂东北,传达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关于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的指示。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举行了笫14次常委会,决定鄂豫皖省委立即率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向西转移,去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会后,红二十五军进行整编,撤销师级建制,由军部直辖各团,程子华、徐海东任正、副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全军4个团2980余人。11月16日,省委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第二先遣队宣言》。同日,红二十五军从罗山何家冲出发,向西挺进,开始长征。

11月17日,红二十五军越过平汉铁路后,受到民团的阻击。吴焕先很注意斗争策略,为了避免冲突,以抗日先遣队的名义和敌人的地方武装谈判,要求借路通过,互不侵犯。经过耐心说服,谈判成功了。民团让开大路,甚至让红军从他们的寨中通过,大大缩短了行军时间,也避免了损失。

11月26日,当红二十五军进入河南伏牛山东麓方城独树镇附近时,寒潮突降,风雨交加,战士们衣着单薄,饥寒交迫,人疲马乏,举步艰难。正在这时,敌东北军一一五师和骑兵团已先行到达,封锁了公路,把红军四面包围起来。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吴焕先英勇果断,奋勇当先,举起大刀,振臂高呼:“共产党员跟我来!”战士们听到吴政委的呼声,顿时“冲呀!”“杀呀!”的呼喊声响彻云霄,勇猛地向敌人冲杀过去。经过全军指战员的英勇奋战,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突出了重围。之后,红二十五军又连续粉碎了敌人几十个团的围追堵截,长驱千余里,于12月初胜利进入了陕南。

红二十五军进入鄂豫陕边界后,每到一地就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在鄂陕、豫陕边界和华阴地区,很快建立了两个县、几十个乡的革命政权及一些地方武装,主力部队也有较大的发展。1935年4月中旬,省委在葛牌镇举行了扩大会议,改选了省委,吴焕先当选为新的鄂豫陕省委副书记。

4月20日,蒋介石调集30多个团的兵力,向鄂豫陕地区发动进攻,并限令他的军队在3个月内全歼红二十五军。5月9日,省委书记徐宝珊病逝,省委决定由吴焕先代理省委书记职务。在这紧急时刻,吴焕先肩负重任,沉着应战。他根据敌我力量对比,采取诱敌深入、先疲后打的作战方针,率领红军战士,每天以80里、100里、120里的速度机动,日夜与敌人周旋,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然后歼灭敌人。六七月间,连续取得了远程袭占荆紫关、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的重大胜利。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围剿”又破产了。

吴焕先非常关心中央红军和红二、四方面军的行踪。部队打出终南山以后,从缴获的敌人报纸和交通员带来的消息中,了解到红一、四方面军已在四川西部会师,即将北上。据此,吴焕先于7月15日在长安县丰峪口主持召开了省委会议,决定带领红二十五军继续长征,急速向甘肃方向挺进,牵制敌人,策应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并决定红二十五军北上陕甘地区,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会合,创建陕甘宁苏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会后,在吴焕先等的率领下,全军4000余人离开陕南向西挺进。

8月中旬,红二十五军进至甘肃的兴隆镇。这里是回民居住的地方,在到达之前,部队专门进行了民族政策的教育。吴焕先对全军指战员作了多次讲话,他说:“要争取革命成功,必须团结和发动各民族人民,反对大汉族主义。”并规定了宿营不住清真寺,保护回民经典,不在回民家吃大肉,不打回族土豪,不在回民面前说“猪”等等。部队到兴隆镇之后,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热情帮助群众干活、扫地。吴焕先首先拜访了清真寺,并赠送匾额和礼物。红军模范执行民族政策的行动,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感动了回民群众。当时就有几个青年参加红军,清真寺的阿訇也头顶礼品到军部作了回拜。部队在这里住了3天,临走时,全镇的男女老少齐集街头,街道两旁摆设香案供桌,敲锣打鼓,鸣放鞭炮,依依不舍地为红军送行。从此,“红军好”的赞扬声传遍了陇东高原。

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离开白水镇东进,冒雨来到泾川县西南渡河。部队刚过一半,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军部直属队和后卫二二三团被阻于泾河北岸,吴焕先因指挥部队过河也被隔在北岸。这时,敌二〇八团千余人趁着倾盆大雨由泾川方向突然袭来,企图把红军后卫部队压在河边背水作战。在此危急关头,吴焕先率军部交通队157人插向敌人腰部。他向战士们高声呼喊:“同志们,决不能让敌人逼近河边!压住敌人就是胜利!”战士们不顾泥泞路滑,一鼓作气地冲上前去,抢占了一个制高点,把敌人截成两段。不幸的是,就在这次激烈战斗中,敌人的一颗子弹打进了吴焕先的胸膛,他紧紧按住伤口,坚持指挥战斗,直到最后一息。战士们见吴政委中弹,个个怒火万丈,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与敌人拼刺肉搏,击毙了敌团长马开基,歼敌一千余人。

战斗结束后,全军指战员万分悲痛,战士们抬着吴焕先的遗体渡过泾河,徐海东亲自给他洗了身体,给他穿上他生前最爱穿的一件青呢大氅,当晚安葬在陇东高原。程子华、徐海东继续带领全军踏着吴焕先烈士尚未走完的征途,奔赴陕北。

(张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