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胡福明逝世
发布时间: 1672760714065 来源:浙江宣传 评论:0 发布时间: 1672760714065

2日早晨,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福明去世,享年87岁。他的逝世引发了中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他是40多年前中国那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主要作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曾经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一代人的思想,直到今天,依然是指引中国攻坚克难往前走的主流价值。

▲胡福明。南京《扬子晚报》

浙江宣传报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胡福明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是时代的产物,是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也是人民的呼声。”

改变了中国一代人的思想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彼时彼刻,中国再次徘徊在新的十字路口。中国发展的逻辑是什么?到底要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这些自近代以来就盘桓在中华民族心头上的问题,再次横亘在中国面前,亿万中国人都迫切希望找到答案。

1977年10月,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写了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文章,寄给《光明日报》。后来,不少人也参与研究修改这篇文章,几易其稿,最终于1978年5月11日,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题在《光明日报》头版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公开发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文章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

一时间,大江南北各种报纸上赫然醒目着同一个标题,无数人争相阅读同一篇文章,知识分子们开始书写同一个主题。理论界的这声巨响让沉默许久的中国大地爆发出阵阵轰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下历久弥新,这一历史文献以及围绕其所展开的争鸣,即使放到整个近代以来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上看,也堪称“思想改变世界”的经典范例。全文六千多字,激荡四十余年。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他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他强调,加强党的理论教育,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注重解答学员思想上的疙瘩,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防止空对空、两张皮。

实事求是精神从未过时

斯人已逝,文章千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蕴含的实事求是精神从未过时。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中国在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千奇百怪、花样万千的问题。怎么样冲破迷雾,怎么样应对挑战,怎么样开考破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了中国新的思考。

正如文中谈到,“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研究新事物、新问题,不断作出新的概括,把理论推向前进”。

文章也鲜明指出:“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

对于中国而言,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比如,近期,中国从保护公众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稳定的多重目标出发,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和病毒变异情况,不断动态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就是从实际出发、考虑全社会全局利益作出的实事求是的决策。

指引中国攻坚克难往前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现实命题。这句话曾经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一代人的思想,直到今天,依然是指引中国攻坚克难往前走的主流价值。

近期,浙江针对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陆续为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防疫包”,有网民评价浙江的这个“暖心之举”实则是“救命之举”。疫情当前,就需要大力抓好老人儿童防护、重症治疗、药品供应等方面工作,让纸面上的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让人民至上的理念得到真正体现。

此外,一些地方实施简单“一刀切”,导致群众求医问药困难重重,基层工作人员疲惫不堪却劳而无功,企业物流“断链”难以为继。这些事例都在警醒着中国,只有念好实事求是真经,才能站稳人民立场,让防疫工作更精准、民生工作更高效。

目前,疫情上升高峰正在到来,保健康、防重症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中国不少短板弱项要补,比如如何保障民众的就医用药,不出现大范围的医疗资源挤兑;如何做好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等。只有从问题导入,望闻问切,才能找准钥匙打开锁。

哲人陨落,幽思长存。重温不朽的篇章,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也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悼念。

责任编辑:李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