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艺术资讯 > 展览 >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来源:何香凝美术馆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特展近日在广东美术馆隆重开幕。20世纪前半期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女性画家。本次展览展出了民国前期12位重要女画家,包括何香凝、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周錬霞、顾飞、吴青霞、陆小曼、关紫兰、方君璧、杨荫芳和郁风的代表作品、书信及民国书刊、剪报、照片等文献,并通过12位女画家串联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兼容传统与现代、探索中西融合的艺术运动图景,以及女性艺术家如何回应女性角色转化、女性艺业与谋生、女性个体与时代、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女性问题”。20世纪中国女性艺术家群体在中国艺坛的成就与贡献,为多元文化时代下的艺术发展史留下了可供佐证的一页,也为当下女性美术尤其是女性书画艺术的发展,提供若干值得借鉴的经验。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何香凝(1878-1972),一生经历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作为政要人物、画家、社会活动家,其人生堪称20世纪中国现代进程的缩影。作为女性个体,何香凝历经留日、革命、弃职等与国家命运交互的个体经验;她在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维护妇女权益方面的努力;以及作为革命遗孀在弃职前后的思想变化等,体现了何香凝从“夫人”向以画为生、自足于社会的“女画家”的角色转型。

      何香凝个案涉及女性思想、女性角色转化、女性艺业与谋生等一系列“女性问题”,其人生运际也反映了女性个体与时代、社会的关系,成为我们探究20世纪中国艺术语境中“女性问题”的新视角。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何香凝与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的部分女同志合影

      1934年,沪上女画家自发创立中国女子书画会,成为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女性美术社团,标志着女画家主体意识的整体觉醒。1935年《妇女月报》记:“中国女子书画会,是由一般爱好艺术的妇女们组织而成。听说她们唯一的目的是研究书画,预备将来替艺术界放一道异彩。”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中国女子书画会 部分成员合影

      上海艺坛活跃着的女性国画家群体及从事现代艺术研究的女性洋画家们,均成长于中国女性运动的盛期,一面是传统国粹的承袭,另一面是跨文化的交流融合,还有一面是传统绘画的现代探索。民国女性画家群体也由此分三个类型:献身社会的革命女性;继承传统书画的新闺秀;致力西画研究的新女性。她们在结构类型、艺术主张、社会活动、女性创作等方面,为我们观察民国“女性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样本。我们也从其历史情境中,重新审思“女性”在现代艺术进程中的价值。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本次展览以12位女艺术家的艺术探索历程为主线,分三个编章展示民国女性艺术缘起于广州、发展于上海的叙事脉络,并以这12位女画家串联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兼容传统与现代、探索中西融合的艺术运动图景。

      第一编“国之觉醒 女性独立”,以何香凝为例展现20世纪初期我国最早以美术为革命服务的女性创作样态。
 
      何香凝”作为一个视窗,为观者进入20世纪之初察看现代女性思想的启蒙、东亚现代女性职业教育的发端、中日文化互动与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代表性的女性个案。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展览现场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何香凝《虎》26×30cm 1910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第二编“海纳百川 异彩纷呈”,包含“中国女子书画会社会活动”及“管领群芳 妙笔无双”“天涯行脚 平淡天真”“翠吟楼主 金阁国士”“百年锦鳞 辉映青霞”“不可不看的风景”,呈现中国女子书画会初创成员的艺术交游。
 
      中国女性艺术于1920年代普遍得到社会的认可,从事中西绘画研究的女画家频频亮相于大众刊物和流行画报。1934年中国女子书画会成立之时,妇女界刊物《妇女月报》及女性读者为主的《上海画报》《礼拜六》《良友》等流行刊物对该团体予以了关注,媒体报道络绎不绝。媒介对女性话题的大量传播,一方面得益于女性权益的提升及社交空间的拓展,一方面则是媒介为女性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一个空间。诗词、散文等绘画以外的女性书写是女画家们日常的思想交流。如顾飞《我与绘画》、陈小翠《画余随笔》、陆小曼《泰戈尔在我家》、方君璧《我的中国画改良观》等,透露出文艺女性的日常互动和社交。展览通过大量收集、梳理媒体刊发的书信、日记等文献,在女性的绘画与书写、艺术与日常之间构建了一个可“读”的视觉文本。
 
      冯文凤,出身优渥,承继家学,13岁对客书屏,16岁在香港开办女子艺术学校,自任校长和教授,移居上海后再办女子艺术学校。书法、水彩、图样设计等多个艺术科目由冯氏负责传教。多年从事艺术教育的经验令其得以担任中国女子书画会首任会长。

      李秋君(1899—1973),家境优渥,高祖李也亭是清末航运业大亨,父亲李薇庄是清末的官员和实业家,孙中山的密友。李家三兄妹李祖夔、李秋君、李祖韩都是上海艺坛名人,与张大千的关系极为密切。李秋君日常忙碌于画会会务及妇运工作,负责主持中国女子书画会会务、每年一届书画会展事的筹备、会员联络与会费收缴等。李秋君与何香凝的结识始于1930年代初寒之友社成员于右任的介绍,此后李秋君成了何香凝妇女事业的忠实追随者,协助何香凝操办妇女抗战慰劳会。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李秋君《向东海要鱼》 95×56.5cm  1959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陈小翠(1902—1968),浙江杭州人。父亲陈蝶仙既是实业家,又为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之一。兄长陈定山(小蝶)承父业之外,诗文书画亦承父之志,是上海《小说月报》《游戏杂志》《申报》副刊《自由谈》的主要撰稿人,有“江南才子”之称,也曾参加过“天马会”。母亲懒云夫人亦能吟咏。陈小翠天资聪慧,13岁即能吟诗,有诗作刊于《申报》;18岁著《天风集》;23岁就被聘为诗词教授。师从杨士猷、冯超然,擅长仕女画、花鸟画与书法,亦精于诗、词、曲、散文,著有《翠楼吟草》二十卷,有“全才女艺人”之称。1934年,陈小翠与冯文凤等人在沪上发起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并且承担了《女子书画会刊》的编辑宣传工作。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陈小翠《长鼓舞》70×38cm 1964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顾飞(1907—2008),为黄宾虹女弟子。据传说,顾飞与黄宾虹是邻居,她家的窗正对着黄宾虹的画桌。顾飞经常趴着窗户凝视黄宾虹作画,久而久之,学到其画风。黄宾虹看了她的画作后,主动收其为徒,也是画坛一趣闻。顾飞绘画缘起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平淡、天真的山水画创作理念承袭于黄宾虹,日常当中也饱含着对尊师的恭敬。浙江省博物馆藏黄宾虹晚年寄赠顾飞的《论画长札》,将自己对山水画的见解和品评悉数传授顾飞,是对她的认可和珍视。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顾飞《致黄宾虹的信件》 20.7×17.6cm  年代不详 浙江省博物馆藏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陈小翠(左)与顾飞(右)

      吴青霞(1910—2008),花卉、翎毛、山水、人物无不精妙,以职业画师自居,刘海粟称其为“常州女将军”,可媲美唐代大小李将军。1928年,自常州移居上海,开业授徒。吴青霞擅侍女、芦雁、鲤鱼等,尤以鲤鱼出色,有“鲤鱼吴”之誉。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吴青霞《鱼跃》135×68cm 1963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民国女画家不绝于国画创作这一面,诗词、歌赋、散文不逊于画艺。如陈小翠和周錬霞,一个以戏剧创作为主业,一个以诗词创作为主业,在各自的文学研究上成绩斐然。展览将此两位女作者置于同个展区,从文献的途径反映彼此诗歌酬唱及日常交谊。
 
     陆小曼(1903—1965),江苏常州人。父陆定,清末举人出身,留学日本担任北洋政府赋税司长,母吴曼华,擅画。少年时陆小曼随父母定居北京,就读北京法国圣心学堂,精通英、法两种语言。她热爱戏剧、绘画、诗词、文学、翻译,被奉为时代的偶像。“陆小曼”即是民国流行文化的偶像及符号,也是流播于大众消费文化中的女性形象。民国刊物为满足大众对名媛生活的想象和追捧,将其塑造为有别于日常的一道“风景”。
 
      1926年陆小曼与徐志摩定居上海。1926年至1930年间的《上海画报》刊发了陆小曼扮演青衣、老生、小生的多个扮相剧照。徐志摩逝世后,编辑出版徐志摩的书稿、日记成了陆小曼的日常寄托,因此有了《序志摩日记》等忆述文章和出版物。还有《泰戈尔在我家》《中秋杂感》等散文,均是陆小曼寄托怀想又不失风雅趣味的写作。坊间有关徐志摩传记中的小曼则是以任性、奢华、嗜烟和挥霍无度的负面形象出现,她闺秀画家的身份知道的人却反而少了。事实上,除了编辑出版的收入之外,画业也是陆小曼主要的生活来源。民国报刊上常有陆小曼的画展报道、山水作品和销售广告。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陆小曼《黄山清凉台》 116.5×54.5cm 1961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第三编“欧风东渐 度越古人”,以方君璧、关紫兰、杨荫芳、郁风为代表,以西画中用的艺术实践展现“民国女性艺术运动”丰富与多元。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关紫兰《瓶中繁星》 26×37 cm  年代不详 广东美术馆藏

      郁风与方君璧、杨荫芳、关紫兰等均是致力研究西画的女画家,她又与何香凝同属于“革命女画家”的一列。前者以“革命者”自诩,是抗战宣传的骁将,后者出身于革命,是以妇运和艺术为革命服务的领袖。1937年,郁风撰写的《记何香凝》是最早对何氏女性思想及其行动展开个人解读的文章,她代表着一代青年女性对何香凝倡导的女性解放与救国的认可,并追随“革命者”的独立精神,投身到“男人的行列”,离开家庭奔赴前线。郁风最出色的反映个人觉醒的两件自画像作品《风》(刊物剪报,1935年)及《朝阳》(京都国立博物馆藏,1935―1937年),精准地体现当时的女性思想和行动力。
 
      杨荫芳为方人定妻子,往返于广州和东京。作品呈现出她对现代艺术与本土文化符号结合的创新性。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杨荫芳《广州西关》 60×72.5 cm  1935年 广东美术馆藏

      展览持续展出至5月14日,期间将安排推出主题导览、五一节微寻宝专场活动及多媒体导览等公共教育系列活动。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展览现场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展 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展览现场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