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以笔为戎的革命人生

2021-07-07 16:59
来源: 团结报
作者:

 

柳亚子纪念馆赐福堂。

柳亚子纪念馆外景。

纪念馆内的柳亚子立像。

  2017年5月20日,柳亚子生平事迹研讨会暨民革前辈纪念场馆联谊会第六次年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举行。会议期间,民革中央分别在南社通讯处旧址和柳亚子纪念馆举行了民革党员教育基地和民革党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柳亚子纪念馆坐落在江南历史文化名镇——黎里古镇上。纪念馆原系清代乾隆时期工部尚书周元理的私邸,宅名“赐福堂”,又名“十福厅”。1922-1927年,柳亚子曾在此居住。

  两易其名创立南社

  1887年5月28日,柳亚子出生于江苏吴江的书香门第,年幼时便跟母亲学识字、读诗。1902年,16岁的柳亚子考取了秀才。受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影响,柳亚子的思想渐渐发生变化,先是倾向维新,后又趋于革命。柳亚子欣赏卢梭的“天赋人权”学说,将谱名“慰高”更改为“人权”,字“亚卢”,自命为“亚洲之卢梭”。“思想界中初革命,欲凭文字播风潮。共和民政标新谛,专制君威扫旧骄。误国千年仇吕政,传薪一脉拜卢骚。寒宵欲睡不成睡,起看吴儿百炼刀。”这首《岁暮述怀》,便是此时的柳亚子所作,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理想的追求,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爱国情。

  1903年,柳亚子在陈去病等人的介绍下加入中国教育会,并到上海爱国学社读书。在这里,柳亚子认识了蔡元培、章太炎、邹容等一批思想家、革命家。6月30日,上海发生《苏报》案,章太炎、邹容相继入狱,爱国学社瓦解。当时,柳亚子与许多革命者一样,认为革命只有“暴动”和“暗杀”两种方式,面对这种局势,柳亚子的心情十分低落。章太炎、邹容在狱中致函柳亚子,鼓励他继续写作。拿到信后,柳亚子热情倍增,他以五言古诗《放歌》痛斥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认为应该学习西方,用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此后,柳亚子在给陈去病的《清秘史》撰写序文时,自署“弃疾子”,以表达对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敬慕,此后便更名“弃疾”。

  1905年,柳亚子创办《复报》,担任主编。《复报》之名取自光复中华之意,柳亚子亲自撰文,亲自油印,自己挨家挨户的送,以期启迪民众、宣传革命。

  1906年,血气方刚的柳亚子,赴上海理化速成科班学习化学,意在制造炸弹实施暗杀,并结识了高天梅、朱少屏等人。在高、朱二人的介绍下,柳亚子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又经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成为“双料的革命党”。后因身体原因,柳亚子中止了理化速成科班的学业,经朱少屏介绍,进入健行公学当国文教员。健行公学实际上是同盟会江苏分会的外围组织,任教期间,柳亚子一方面以革命读物《黄帝魂》为教材,宣扬孙中山、章太炎等人的革命思想;另一方面,参与同盟会的活动,结识了很多革命党人和爱国志士。当时,与柳亚子共同主持《复报》工作的高天梅嫌“亚卢”的“卢”字笔画太多,于是在给柳亚子的赠答诗笺上常常写作“亚子”,笔画简省了,而且“子”也是对男子的美誉。高天梅又称“剑公”,“柳亚子”与“高剑公”亦有对称之意。于是,柳亚子也就渐渐将“亚子”应用起来。五四运动以后,提倡名号统一,柳亚子极为赞成,“柳亚子”三字就此通行于世。

  1908年1月,柳亚子与陈去病、高天梅等人聚于上海,相约结社。3月,将社名定为“南社”,取自汉代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寓含不向满清之意。由于其间的人事变动,直至1909年11月13日,南社的首次雅集在苏州虎丘召开,并就此宣告南社成立。来自上海、南京、松江、苏州等地的诗友共19人,其中14人为同盟会会员,足见南社革命气氛之浓厚。

  南社成立后,柳亚子积极发展南社组织,编印《南社丛刻》,紧密配合同盟会的武装斗争,扩大南社的影响。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烈火燃遍大江南北,柳亚子与南社社友纷纷奔走国是。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部分南社社员在政府中出任要职,柳亚子受邀担任骈文秘书。各省独立起义后,南北开展和议。柳亚子痛恨袁世凯的窃国阴谋,又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妥协深感愤懑,骈文秘书一职,担任了3天便辞去了,奔赴上海担任《天铎报》主笔,发表了大量文章,力主革命派继续北伐。

  1917年,南社内部因诗体问题产生嫌隙。当时弥漫诗坛的是尊宋的同光体,代表人物是清朝遗老郑孝胥、陈三立等人,他们通过赋诗表达对清朝的眷恋以及对革命的仇视。柳亚子则坚决反对同光体,进而反对亡国遗老。南社内部的论诗分歧最终导致南社的分裂。1918年,柳亚子心灰意冷,决定不再参加南社活动。1923年,南社活动完全停止。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国内传播。柳亚子身受感染,撰写了大量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宣扬新思潮、提倡新文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1923年5月,柳亚子与叶楚伧、胡朴安、邵力子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新南社,柳亚子担任社长。在《新南社成立布告》中,柳亚子称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作为社长,柳亚子积极发展组织,仅一年的时间,新南社成员就增加到213人,其中既有廖仲恺、何香凝等国民党重要人物,也有沈雁冰、叶天底等共产党员,可谓俊彦云集。

  1924年10月,江浙战争爆发,柳亚子为躲避战祸,住进上海租界,新南社事务停顿。面对战争的结局,柳亚子终于觉醒,著诗《空言》:“孔佛耶回付一嗤,空言淑世总非宜。能持主义融科学,独拜弥天马克思。”从此,柳亚子开始醉心于马克思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

  “中国的光明在延安”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国民党民主派联名通电,正告蒋介石:“弹压共产党则中国有发生内战之危险,今后必须绝对停止以武力攻击共产党,必须停止弹压共产党行动。”3月,国民党政府邀请柳亚子出席五届八中全会,柳亚子严词拒绝,并斥责国民党政府发动皖南事变的反共行径。4月2日,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以“反对国策罪”开除了柳亚子的国民党党籍。得知此事后,吴玉章、林伯渠等人从延安发来慰问电,柳亚子兴奋异常,备受鼓舞。抗战时期,柳亚子便对延安的共产党人能够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国共再次合作表示敬佩,认为共产党人“胸襟之广阔,意志之坚定,真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此后,柳亚子与延安的共产党人之间常有赠诗往来。“商山诸老欣能健,头白相期奠夏华”,便表达了他希望能够与共产党人一起团结合作,共同挽救民族危机。

  1941年12月,日军攻占香港,困留香港的柳亚子抱着必死的信念,留起长髯,以示抗日。后来,在八路军驻港办事处的全力营救下,柳亚子得以离开香港,隐蔽在广东海丰的山村里。周恩来对柳亚子转移一事非常关注,叮嘱各方。1942年6月,在共产党人的护送下,柳亚子安全抵达大后方桂林,与茅盾、夏衍、叶圣陶、田汉、欧阳予倩等人重逢,并结识了孟超、伍禾、司马文森、张锡昌等人。在桂期间,柳亚子继续为抗日救亡而创作,呼吁团结抗战,痛斥一切破坏抗战的反动谬论。

  1944年,豫湘桂战役后,桂林失守,柳亚子在周恩来的关切下,得以脱险,前往重庆。柳亚子在重庆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同一时期,柳亚子还与谭平山、陈铭枢、郭春涛等人发起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并在第一次全体大会上被推选为中央常务干事,担任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继续驳斥国民党政府及其政策。

  柳亚子在渝期间,适逢对日大反攻的前夜,国统区的民主运动大规模爆发。有人建议柳亚子宜凭借声望组建新的政治组织,柳亚子却拒绝说:“中国已有最进步的政治组织和最适当的领袖了。”

  1945年1月17日,柳亚子受邀参加《新华日报》创刊7周年纪念会,公开宣称“世界的光明在莫斯科,中国的光明在延安!”

  与毛主席的诗词唱和

  1949年3月28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北平,柳亚子写下一首七律《感事呈毛主席》:“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在这首诗中,柳亚子颂扬了毛泽东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同时也直率地表达了“夺席谈经”的自信和“无车弹铗”的失落,充满了落寞之情和归隐之意。

  毛泽东对柳亚子的这首诗记挂在心,在解放军攻克南京后,4月29日,毛泽东即回赠一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毛泽东以“饮茶粤海”“索句渝州”,分别追忆了1926年、1945年与柳亚子两次会面时的场景,继而以政治家的大度和老朋友的坦诚,写出肺腑之言,劝导柳亚子放弃归隐、提振精神、放眼未来,留在北平继续发挥才智,共同建设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柳亚子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民革第一届监察委员会主任,第二、三届中央常委;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鲍家树)

相关链接

01009011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2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