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日本軍隊登台日/乙未戰爭

220529

1894年,甲午戰爭清帝國戰敗,將台灣割讓予日本,台灣官紳為抗拒接收,建立了台灣民主國。日軍於5月29日從澳底登陸,在北台灣幾乎都不戰而勝,直到進軍南台灣與原住民區域才面臨到激烈的抵抗,各地抗日勢力風起雲湧至1902年。

這場台灣歷史上涉及範圍最廣、深入鄉村最深刻的戰役,被稱爲乙未戰爭(1895年5月29日-1895年10月21日)。

▌甲午戰爭:清帝國割讓台灣

1894年,清日之間爆發甲午戰爭,決定了東亞局勢的變遷。清帝國派遣大批增援部隊馳抵台灣,黑旗軍首領劉永福奉詔主持防務,更以台灣布政使司唐景崧接替邵友濂的巡撫職務。隔年,清帝國在朝鮮半島與東北戰況失利,擔心澎湖群島與台灣不保,意圖私下將台灣獻納給英國,以免落入日本手中。

然而,為避免引發國際紛爭,英國外相直接拒絕。法國政府風聞此事,隨即派遣兩艘船艦前往馬公,並呼籲當地清吏交出澎湖群島的指揮權。

1895年3月22日,日艦開抵澎湖,並於26日攻略澎湖群島,清日之間在日本本州西端的下關展開談判,最終兩國簽訂《馬關條約》,清帝國同意割讓遼東半島、台灣與澎湖群島,並大量賠款。

台灣島上頓時陷入無政府狀態,巡撫唐景崧隨即告知駐留島上的各國領事,軍隊已經失控,政府無法保護外僑,並呼籲列強介入調停。當時台灣社會部分官民組織代表團前往北京,向皇帝遞交陳情書,請求清帝國力保台灣,或獻納給英國政府管理。

▌台灣民主國:亞細亞的孤兒

清帝國割讓遼東半島,牽涉列強利益而被俄德法三國干涉歸還。此事激起南方大吏張之洞等人的希望,策動清帝國在台官吏演出「台灣民主國」戲碼,由曾駐法的陳季同協助仿照法國共和,獨立宣言、設立議院,甚至國旗一應俱有。

1895年5月20日,唐景崧讓公民議會宣告台灣獨立,並接任年號爲「永清」的台灣民主國大總統之職。

駐紮台北的台灣民主國軍隊,以清帝國招募而來的軍人為主(包括在廣東招募的廣勇、湖南的湘勇),搭配少數的台灣義勇所組成。

然而,台灣民主國僅是一種期待外國干涉的外交手段,並非真是出自台灣民眾的公意,期待的列強干涉也未曾發生,當時台灣真的成為「亞細亞的孤兒」。

▌日軍於澳底登陸

日本明治天皇任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3000名日軍,於1895年5月29日在台灣東北角的澳底登陸。駐守澳底與三貂嶺的清帝國千人守軍,竟未發一彈就立刻攜械逃亡。日軍3天後便開始進攻雞籠(現在的基隆),守軍隨即逃竄,導致台灣北部防線全面崩潰。

許多高喊誓死抗日的清帝國官員與商人,爭先恐後地逃回對岸,在日軍尙未進入台北城之前,據聞唐景崧已賄絡士兵偷偷搭船逃回廈門,百餘名台灣的知識份子乃以新政府之名,移駐台南,抗拒日軍的接收,並改以劉永福接任大總統之職。

此時,台北城爆發劫掠事件,超過2500人以上的難民湧入停泊淡水港的國營汽輪亞士輪號(the Arthur),岸上的官兵卻不讓汽輪出發,依當時駐淡水的海關稅務司美裔人士馬士(Hosea B.Morse,1855-1934)的理解,「引發此舉的因素如下,官兵認為清吏毫無理由可棄他們而去,他們尚未獲得軍餉,清吏怎可攜款登船,官兵懷疑船上的共和國文官身懷被侵吞的公款」。

就在危急之際,船上乘客派出代表,請託馬士進行協調,讓船隻順利啟航。淡水堡壘的指揮官要求馬士交出5000海關兩,以為贖金,交換船隻與船上乘客,同時他也要登船。馬士乃以手邊的茶葉稅4500海關兩交付,餘額則以私費補足,亞士輪號乃得以駛離。

▌日軍入台北城:台灣始政紀念日

失控的前清帝國殘兵,包含將領李文奎(原爲河北土匪,從淮軍渡台,居唐景崧麾下)在內,於台北城內劫掠燒殺的情況日益嚴重,城中仕紳見此情形決議自力救濟,並商請城内洋商邀請日軍入城維護秩序。

日軍在彙整各方情報之後,統帥北白川宮下令軍隊於1895年6月7日清晨進入台北城内。日軍進城期間並未遭受武力抵抗,僅花了十天時間就全面佔領台北城並恢復城內治安與秩序。日本政府隨後也將全面佔領台北城的這天(6月17日)訂爲「台灣始政紀念日」,開啟日本在台灣長達半世紀的統治。

▌日軍往南台灣推進

1895年10月,日軍開始往南台灣推進,從澎湖群島出發的一支部隊在台南以北40海浬處登岸;12日,3艘日本軍艦出現在打狗的堡壘前方;其餘的部隊則在名將乃木希典指揮下,登陸枋寮。此時劉永福的部隊已撤往台南安平,18日他竟喬裝成懷抱嬰兒的婦人逃往對岸廈門。

19日,乃木將軍率部隊行經今彰化縣南端的埤頭,並圍剿劉永福所留下的殘軍。而安平的英籍海關稅務司則順利說服了當地的民主國士兵放下武器,堆放於海關役所。

此時,台南地方士紳向滯留於該地的3名傳教士尋求協助,替他們向日方進行斡旋,因爲台南已進入無政府階段,民眾擔心不久之後台南會陷入燒殺劫掠的局面。

20日,英籍長老教會傳教士巴克禮(Thomas Barclay,1849-1935)與宋忠堅(Duncan Ferguson,1860-1923)陪同17名當地民眾前往郊外與日本軍隊會面。

當日軍得知劉永福已逃亡,以及台南人請求他們和平入城的來意之後,乃木將軍宣告軍隊將於清晨5點出發前進台南,屆時則請巴克禮與15名民眾走在部隊前方導引,並請人先打開城門。最後日軍順利進駐台南城,亦代表「乙未戰爭」塵埃落定。

#歷史上的今天 #5月29日
#乙未戰爭 #甲午戰爭
#台灣民主國 #日本
#馬關條約

📝編纂:林志鴻(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專員)

本篇發表於 歷史上的今天。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