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二战战场上摄影记者:摄下生死场的悲怆瞬间

2015年08月29日 10:59:11 来源: 人民日报

  白求恩大夫(摄影) 吴印咸

  父亲原名司徒传。沙飞,是父亲取“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里自由飞舞”之理想而取的笔名。1912年5月5日,父亲出生于广州潮音街。1936年,他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来受鲁迅思想影响,以及外国画报上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事件报道的启发,对社会、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坚定了当摄影记者、用照相机记录历史的理想。大量反映民众生活、富有爱国精神和人道主义的照片成为他早期珍贵的作品。

  全面抗战开始后,为了摄影,沙飞离开了家;为了救国,沙飞奔赴八路军的华北抗日前线,开始了在晋察冀13年的摄影生涯。这一时期,他将大部分精力从个人的实践转向了队伍的建设:他和战友们组织摄影展览;成立了人民军队的正式摄影机构——摄影科;用带徒弟的方式培养摄影爱好者,开办新闻摄影训练班;创建了《晋察冀画报》……解放区摄影由此发展起来。

  因为长期面对抗战中敌人的残酷暴行,父亲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1950年3月4日,父亲因在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期间枪杀一日本医生被处以死刑。那年,我4岁。

  我从小就知道父亲叫沙飞,但直到1965年夏天,我偷偷打开了家中一只从未见母亲打开过的旧木箱,才知道了自己父亲的生与死!第一次看到父亲的照片,发现自己长得那么像他!我感觉到血管里流淌着父亲的血!我把照片拿去照相馆翻拍,把文件都抄了下来。夜深人静之际,我常常把它们拿出来,看着,吻着,流着泪,这是我少女时代最大的秘密。

  我开始寻找沙飞。经过多年的寻找、探索、发现,父亲越来越清晰,我的感觉也逐渐有了变化。我面对的不仅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父亲,更是一个让我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一个人与一个时代;他的家族,他的心路历程;他的生与死、爱与恨、欢乐与痛苦、选择与抛弃、理智与疯狂;他的作品与人生。他们那一代人、那一段历史,都吸引并深深地打动着我。

  我觉得,父亲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完成他的使命——他留住了中华民族的一段历史,也深深地影响着后来者。父亲,用他自己的方式回报了祖国。

  抗战摄影组织及画报机构

  1938年

  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成立,一方面拍电影,一方面拍照片。几乎同时新四军军部摄影室成立。

  1939年

  晋察冀军区摄影科成立,随后,冀中军区、平西军区、晋绥军区、山东军区等相继成立摄影机构。

  1942年

  晋察冀画报社成立,组织领导整个军区的新闻摄影工作。

  1943年

  山东军区《山东画报》创刊,后改称《华东画报》。

  1944年

  山东军区《胶东画报》创刊。

  1945年

  《冀热辽画报》创刊,是继《晋察冀画报》之后的第二个大型新闻摄影画报,后来改为《东北画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张骄瀛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8179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