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我的祖父黄兴与武昌起义
2010年10月10日 10:10:10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武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同是辛亥年(1911年)。广州起义是年头,辛亥3月29日,武昌起义在年尾,1911年10月10日,相距有半年时光。武昌发难原定于壬子年3月29日,意在沿用广州起义的日子。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武汉这个蕴藏已久的火药库,终于提前爆破了。提前的原因是在1911年10月7日,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革命机关中制造炸药时起火、爆炸。俄巡捕房闻讯,派警察荷枪实弹赶来,团团包围,将所藏枪械、弹药、名册等重要文件全部搜去,交湖广总督衙门处理。

    黄兴

    湖广总督进行暴力镇压,四处搜捕可疑行人。革命党人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三人被捕,经刑讯后随即被枪决。翌日武昌宣布宵禁,挨户清查,又捕获革命党人张连辅、熊楚斌等十余人。汉口、武昌音信隔绝,革命党人集合应变,皆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乘机崛起,提前发难。”

    熊秉坤是工程第八营的总领队,率金兆龙、程定国等打响第一枪,攻占了楚望台,控制了清军储藏军火的军械库,号令反清起义。于是,闻讯会聚到楚望台的新军中革命党人有数百人。10月10日,革命党人开始炮轰总督衙门。熊秉坤、蔡济民、马明熙率兵围攻督署,英勇奋战,一往无前,守军闻风溃散。民军旗开得胜,占领了督署衙门,攻克武昌。

    此时黄兴和随行者林子超、宋教仁、李书城正在福州分别密访广州起义的蒙难烈士家属,以表达慰问之忱。忽闻武昌已发动起义,飞速回归上海,到上海时是10月24日。

    武昌革命军一鼓作气,势如破竹,于10月12日又攻占了汉阳和汉口。革命的声势震撼了全国,但全国各省准备响应的势力听不到孙中山、黄兴的声音,处变审慎,冷静观望,因为大家确认孙中山、黄兴才是领导革命的重要人物。于是,湖北军政府接连向上海发出电报,要求中部同盟会的领导者们来鄂,并敦促黄兴速来武昌。

    10月28日是武昌战局发展的转折点。第一,黄兴于该日由上海抵达了汉口。第二,冯国璋于该日下令反攻汉口,佯装败北,策应袁世凯复职成功。第三,清廷于该日下诏,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湖广总督。以上同一日的三件大事,对中国的前途发生了巨大的影响。黄兴与袁世凯的正面斗争正式展开。黄兴的作战,政治重于军事,致力于整合全国力量,推翻满清。

    10月28日黄兴抵达汉口,随行者有宋教仁、李书城、刘揆一、孔庚、居正等。他们突破清军长江水师封锁线,安全到达了江汉关,受到武汉各界的热烈欢迎。黎元洪率文武官员,至江汉关码头欢迎。在欢呼声中,黄兴被拥戴为民军总司令,民众自发特制一丈二尺“黄”字大旗三面,分别竖立于武汉三镇之黄鹤楼、龟山、新市场上空,迎风飘扬。黄兴偕李书城、宋教仁、吴兆麟、杨玺宾、张知本等亲临汉口前线视察,前线指挥官何锡藩率军民热烈欢迎。此时正是冯国璋佯装败北后撤之时。当黄兴等视察至刘家庙时,敌方主力已撤退,留在车站的武器堆积如山。因这日袁世凯在信阳设行署,就任湖广总督职,许多清军官员去信阳参加庆祝活动了。黄兴看到这是一个进攻的好机会,便指示战地何指挥官,于深夜率领两千人分别进攻刘家庙和磁口,以夺取敌人军火为目的。因敌人疏于防范,民军这一出击,缴获的战利品应有尽有。

    袁世凯闻讯震惊,于11月1日下令攻打汉口,限期收复汉口。黄兴根据局势的发展,下令民军转移阵地,退守汉阳;又命蒋翊武于大智门前线遍地埋设地雷。黄兴撤军汉阳后,以襄河为界,挖掘深壕,第一线用机枪把守,第二线建筑堡垒阵地,以守代攻,第三线在龟山兵工厂环山设立炮台20座,组成炮火网,居高临下,俯瞰汉口动静。黄兴设总司令部于西门外昭忠祠,留日士官生程潜、曾昭文等数十人和南京陆军小学学生蒋光鼐、陈铭枢、陈果夫等数十人连袂前来参战。黄兴亲自视察战地,对前线防卫工事,以及机枪阵地、炮台设置一一规划,构成火网防线。当时已近初冬,饥寒交迫,是民军的最大隐忧。黄兴希望武昌方面给予支援。然而,黎元洪却与袁世凯狼狈为奸,主张放弃汉阳。有史为证。

    在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曾聘任过许多日本顾问,其中有个山本千一,当时是汉口的副领事。黎元洪与袁克定的会晤,就是由他奔走策划的。先由信阳护卫袁克定,以日本侨民身份经过战地边缘抵达汉口,安置于日本昭和丸兵舰上。然后山本千一亲自接黎元洪,将黎化装成日本水兵,经徐家棚登上兵舰。黎、袁相见,欢腾拥抱。袁克定呈交其父袁世凯的亲笔函件。以下是袁克定与黎元洪的对话实录:

    袁:宋公德高望重,被拥戴为都督,是所以顺天应人,实至名归,可喜可贺。家父深感同庆,曾致电道贺。

    黎:此事是意外的不幸,人在家中坐,横祸突然来。暴力胁迫,无可抗拒,把我当个泥塑的菩萨来供奉。他们欺世盗名,瞒骗世人,假我的名,造谣惑众,新闻传播渲染,皆与事实大相径庭。

    袁:宋公位为都督,坐镇武昌,此乃名正言顺者也。家父深以为然,所希望于我公者,安危与共,国难同当,身在战地,心怀故国,百折而不回,万变不离宗。运筹明暗,双线交流,以收事半功倍之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掌握战局,控制粮运粮饷,拖延供应武器弹药枪械,使之有人无枪,有枪无弹,日不饱食,夜无睡眠,疲于奔命,呼救无援,以此配合南征反攻。家父预计调动十万兵力投入战场,于最短期内,恢复旧有风光秩序。汉口汉阳收复后,停止战火,我公仍然以都督地位坐镇武昌,以不变应万变,静候政情转型,彼此保持联络。

    黎:倾聆教益,茅塞顿开,请将愚诚转达令尊,一切听命,鞠躬尽瘁以赴。

    以上这段秘闻,在伪满洲国成立的那年,山本千一担任伪满洲国矿务司副司长时,他在满洲日报副刊上发表的文章《袁世凯与我》中披露。特予节录。

    黄兴得知武昌有断绝支援暗潮,决定派程潜、胡瑛、刘揆一返湘,在洞庭湖十县中,征集大批米粮,组织船队,运往汉阳,支援军食。在汉阳龟山西南边一所小学中设立炊事房,开20个大灶,征用民工,为5000人做饭、送饭,每日两餐。黄兴召集营长以上干部训话,他说:“汉口因不能守而撤退,汉阳既能战,又能守。作战的目的是争取胜利,胜利的成果以珍惜人力物力为原则。我们不能凭匹夫之勇,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我们退守汉阳,必须以守代攻,保持战斗力。我们是国民革命的先锋,期待全国的响应,共同奋斗!成功在望,胜利可期,盼望大家为国为民,为锦绣河山的再造,写下历史的新一页。”

    1911年11月2日,冯国璋向汉口疯狂进攻,但没遭遇抵抗,因民军在前一日已撤退至汉阳。但清军在大智门前线触发地雷,伤亡惨重。冯国璋报喜不报忧,宣布收复了汉口。11月5日,冯下令攻汉阳,集5000之众,强渡襄河。当清军过襄河时,展开了大规模的战斗,民军第一线以机关枪扫射,清军死伤枕藉。黄兴居高临下,鸟瞰全部作战情形。战斗进行两小时后,清军横尸河床,已失去作战能力。民军以守代攻,取得了一个大胜利。冯国璋轻举妄动,招致失败。民军虽胜,但黄兴仍要求部队严守阵地,不得追击。

    11月10日,黄兴下令派李书城带领精兵600余人,迂回向北,向孝感突击,与潜伏在刘家庙外围的民军会合,沿铁路北上,攻打信阳。这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攻击湖广总督行署,想生擒袁世凯。因当时通信设备缺乏,不知袁已于11月2日离信阳去了北京。民军纵火烧毁湖广总督行署后,又破坏了铁路与车厢,连夜返回汉阳基地。冯国璋得报,由汉口挥军北上,但民军已退,扑了一个空。

    这次战斗由参谋长李书城率领出征,机动神速,声势浩大。新闻传播加倍渲染,报导冯国璋在汉口争夺战中惨遭败北,黄兴已挥军北上,现已攻下信阳。北京甚至发布号外,因而影响颇大。其实这只是一种心理攻势,各省在欢欣鼓舞中声援革命,宣告独立。通电独立者,先后有山东省、四川省、湖南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云南省、贵州省和安徽省。大风起兮云飞扬,满清王朝摇摇欲坠。

    当时武汉三镇的形势是三分天下。

    武昌方面:黎元洪本性难移,对革命貌合神离,为争夺权力,重用孙武为都督府军事部长、吴兆麟为参谋部长,公开制造"拥黎贬黄"的把戏,处处使黄兴受到掣肘。

    汉口方面:冯国璋指挥的兵力有3万5千人,是袁世凯在小站练出来的精兵,配备新式武器,屯驻汉口,虎视汉阳。

    汉阳方面:黄兴统带的民军,号称1万5千人,实则不足6千人,有3千人来自起义新军,有作战经验。

    于是黄兴让谭人凤、刘揆一去湖南,请求湘军援鄂。湘军于11月19日抵达汉阳。第一协统王隆中,第二协统甘兴典,随后而来者有刘玉堂军,以及甘续熙的敢死队。援军兵强马壮,给汉阳前线鼓舞很大,对敌人也起到了吓阻作用。敌人的枪炮也渐渐稀疏。这时,汉阳的民军才真正有了1万5千人。

    11月22日,山西协统阎锡山响应武昌起义,宣告独立,取得山西全省军政大权。因山西接近北京,袁世凯感到震惊,立即下令段祺瑞回师北京。袁深虑南方革命势力北移,自忖局势严重,非军事所能克制,派刘承恩等南下,欲与革命党人停战议和。

    11月23日,庄蕴宽持张謇、章太炎的信,到汉阳求见黄兴。信中说:"今全国十八行省,已有十一省响应革命,大事已定,时移势迁。今日之事,非取决于战场上之胜负,更非取决于汉口、汉阳一城一隅之得失,顷刻万变,但无可置疑的,笔杆子取代枪杆子,一般行动的焦点,由战场走向会场。余可由庄兄面详,事不宜迟,盼切祷切!"于是黄兴让宋教仁前往上海,与张謇取得联络,准备组织江浙联军。

    当时江、浙两省革命形势有了很大发展,但没有统合的秩序。仅江苏就有四个都督,上海都督陈其美,苏州都督程德全,吴淞都督李燮和,镇江都督林述庆。宋教仁以十万火急的心情,催促黄兴去沪。

    11月25日,黄兴指派蒋翊武代理总司令之职,何锡藩副之。27日晚,黄兴和李书城等秘密潜往大冶,然后顺流而下,航往上海。临行前,黄兴对蒋翊武、何锡藩亲切慰勉,说:"时势推移,成功在望,惟望坚守阵地,以竟全功。本人此去上海,是扩大革命层面,谋求全国军政统一。你我时刻保持遥相呼应,认真联络。"

    11月26日,袁世凯下令,不惜任何牺牲,对汉阳发动总攻击,争取军事胜利,以达到以战逼和的目的,压制各省的独立。

    汉阳湘军第一协统王隆中,反对死守战壕,加之黄兴离去,便不服从蒋翊武指挥。当冯国璋挥军进攻汉阳时,王隆中反而从战壕跃起,分梯次向汉口反攻。第一梯队蜂涌渡河,遇冯军机枪扫射,死伤惨重。经过一昼夜激烈战斗,湘军沿长江西向撤退,从汀泗桥登岸,返回湖南。蒋翊武率两千民军渡江退守武昌。武汉三分天下,冯军已得其二。冯军准备乘胜于12月1日横渡长江,攻打武昌。袁世凯不以为然,说:"枪口不对自己人。"(指黎元洪),宣布停火。

    从10月10日起,至11月27日止,武汉的战争一共打了47天。黄兴统领民军在军粮不继,枪械无援,以少敌众的情况下,英勇奋战,坚持一月之久,而把影响扩大到全国,应该受到赞扬。

    冯自由评论说道:"黄兴率众渡江,坚守汉阳,与清军相持者一月。各省遂得乘机大举,先后响应……。清廷知大势已去,始派使南下议和,而革命之基础因之日固,卒以开创中华民国之新局。故克强之功,虽在坚守汉阳,而其能坚守汉阳,以促各省革命党之响应,则关系民国之兴亡尤巨。"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高国全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