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1958年金山执导的电影
中国大陆88 分钟1958年9月
收藏
0有用+1
0
《十三陵水库畅想曲》是由金山执导,吴雪姜祖麟邓止怡张逸生等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改编自田汉所著同名话剧,主要讲述了修建北京十三陵水库时发生的故事,并畅想了二十年后,在“十三陵水库共产主义公社”里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1]。该片于1958年9月在中国大陆上映。
类型
剧情、科幻
导演
中文名
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外文名
Ballad of the Ming Tombs Reservior
图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外文名
Ballad of the Ming Tombs Reservior
类    型
剧情、科幻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拍摄日期
1958年
拍摄地点
北京
导    演
金山
编    剧
金山
主    演
吴雪姜祖麟邓止怡张逸生梅熹
片    长
88 分钟
上映时间
1958年9月
对白语言
普通话
色    彩
黑白
imdb编码
tt5820664
在线播放平台
1905电影网爱奇艺

剧情简介

播报
编辑
北京十三陵一带的连年水灾给生活在那儿的农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全国解放后,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广大劳动人民团结一致,在1957年8月21日备悼拘开始十三陵水库修建工程。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首长都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加了水库的修建。首都文化界工地慰问团的众人在郭团长的带领下,来到水库的建设工地现场,听取了建设指挥部政委对水库建设情况的介绍,并对劳动模范进行了采访慰问。在慰问团中,老红军出身的著名作家陈培元同志主动请缨参悼叠桨台加劳动,但青年作家胡锦堂思想落后,怀疑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和干劲,对建设工作拖后腿。但政委和广大劳动者众志成城,抵御了这种落后思想的侵袭,组成“青年突击队”“老将军组”“妇女原子突击队”等互相竟赛,努力奋斗。在经过了160个昼夜不停的劳动,克服了狂风暴雨等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修成了十三陵水库。20年后,当年的慰问团的成员和建设者们又回到水库,这里已经变成五谷丰登、鸟语花香的人民公社 [1-2]汽凝放章狱榆多担院龙辨尝放民影。

演职员表

播报
编辑

演员表

吴雪 饰 陈培元
配音  -
姜祖麟 饰 郭团长
配音  -
邓止怡 饰 政委
配音  -
张逸生 饰 冯教授
配音  -
梅熹 饰 李豪
配音  -
田陇 饰 刘少逸
配音  -
于村 饰 胡锦堂
配音  -
胡辛安 饰 黄教授
配音  -
于黛琴 饰 小杨
配音  -
冯绍宗 饰 秦家宝
配音  -
张秀芳 饰 周静
配音  -
李章 饰 李世喜
配音  -
刘宪一 饰 侯俊生
配音  -
刘燕生 饰 孙桂芳
配音  -
高维启 饰 王炳生
配音  -
王荔 饰 孙母
配音  -

职员表

原著田汉
导演金山
编剧金山
摄影陈国梁
剪辑齐玉玲
美术设计张正宇
录音吕宪昌王泽民
展开
作曲
姚牧、张宝山、陈紫
美术助理
毛金刚
制片主任
何云、熊伟
演奏
新影乐团
指挥
冯光涛、郑冶
合唱
中央广播乐团
领唱
王葆珍
舞蹈
中央民族歌舞团
(以上参考资料 [2]

角色介绍

播报
编辑
陈培元
演员吴雪
配音-
老红军出身的著名作家。随首都文化界工地慰问团来到十三陵水库建设工地。在听了水库建设指挥部政委介绍水库的建设情况后,他主动请缨,被分配到工地上的老红军组参加修建水库的劳动。后随郭团长一道对水库建设工地的劳模进行采访和慰问。
郭团长
演员姜祖麟
配音-
首都文化界工地慰问团团长。率领首都文化届的人士来到十三陵水库建设工地现场,对水库建设的工作者进行了采访和慰问,并参与了水库的建设劳动。
政委
演员邓止怡
配音-
北京十三陵水库建设总指挥部的政委。带领水库建设者组成“青年突击队”“老将军组”“妇女原子突击队”等互相竟赛,不停劳动,克服一切困难建成了十三陵水库。
胡锦堂
演员于村
配音-
青年作家。随首都文化界工地慰问团来到水库建设工地,但却不是为了采访慰问群众和参与劳动,而是为了追求对象。但却因为脚踏两只船,被当场揭穿,只得狼狈离去。
(以上参考资料 [1-2]

音乐原声

播报
编辑
歌曲名称
作词
作曲
演唱形式
备注
《十三陵前摆战场》
姚牧
男女声合唱
插曲
《机器隆隆响》
田汉
姚牧
齐唱、合唱
《军民日夜忙》
姚牧
男声领唱、合唱
《推斗车》
田汉
姚牧
男声独唱
《窝窝头歌》
田汉
独唱、齐唱
《友谊水(一)》
田汉
姚牧
男女声对唱、齐唱
《日出金鸡叫》
田汉
姚牧
男女声对唱、齐唱
《加油干》
金山
姚牧
齐唱
《好好好》
金山
姚牧
男声独唱
《友谊水(二)》
田汉
姚牧
男女声对唱
《七姐妹打夯》
田汉
姚牧
女声领唱、齐唱
《群夯歌》
田汉
姚牧
齐唱
《少先队之歌》
金山
姚牧
童声合唱
《二十年后的水库颂歌》
田汉
独唱、齐唱
(以上参考资料 [3]

幕后制作

播报
编辑
1958年,北京十三陵水库的巨大工程在五个月内就建设完成,许多作家、诗人、美术家、音乐家等为十三陵水库工程创作了许多作品,作家田汉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同志们的直接催促和帮助下创作了话剧《十三陵水库畅想曲》,且“畅想曲”这个名字也是由青年艺术剧院的同志取的。导演金山在看了该话剧的演出后,将话剧改编为电影剧本,将其搬上银幕。为向新中国成立九周年献礼,该片拍摄仅用时37天 [4-5]

影片评价

播报
编辑

正面评价

该片的改编和导演处理是符合原作精神的,在形象和气氛方面,对于原作做了不少有益的补充。十三陵水库建设工程那样浩瀚壮阔的场面是不容易概括表现的,但编导通过一个文艺界慰问团的活动把工地整个场景和许多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从容地展现给观众,在匆忙中,这是极聪明的做法。同时,毛主席到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的镜头接得好,大大增强了该片的思想性和艺术的分量。该片中古往今来的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色调的运用,也颇具匠心。色调的变化不仅表明不同时代,更重要的是衔接毛主席来到十三陵水库那几个黑白纪录片的镜头。伟大的领袖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和广大人民一起劳动,是这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标志,编导在处理上给以强调和重视,是富有思想性的表现。此外,该片中叙述了一个堕落青年作家以及由他所引起的一些纠葛的故事,尽管只是片中的一个插曲,但他和成千成万的英雄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这些英雄人物的共产主义风格,有一定的烘托作用,使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更鲜明(《马少波文集》评) [7]
以该片为代表的大跃进时期电影有着因于内而符于外的稳定时代特征,它以现实境况为故事基底,通过对物质认知的重构,对劳动人民的歌颂在银幕上构建出了一个乌托邦场域,清晰的向观众展示着艰苦卓绝年代中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憧憬和积极向上的族群话语。虽然该片存在着创作方法的失调与激进,但对现实的解构方式却可以让观众透过历史去触摸特殊时代下的民族情感(《银幕内外》评) [6]

负面评价

在原作话剧中,畅想部分只占十三场中的一场,仅具尾声的功能,虽有虚夸之处,但上演后,并未引起人们多大的反感。但改编成该片后,将仅占原剧十三分之一的畅想部分,扩展为全片的三分之一。不仅如此,其扩充的那部分内容(畅想二十年后十三陵地区的变化)令许多人感到困惑。在该片中,幻想了二十年后的十三陵已成为一个天堂那样美丽的风景区,还有可以对讲的电视、有声传真书信等高科技设备,先进的技术已代替了体力劳动。总之,为生活在二十年后的人们勾画了一幅胜过天堂的人间极乐世界。若该片作为一部科幻片,那么创作者对未来杜会的种种畅想,即使再荒诞无稽也无可非议。但该片的类型定位并不是、也不可能是这种类型。显然编导意在通过艺术实践,证明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理论的正确性与创新性,结果却是弄巧成拙。畅想的不着边际与颇为沉重的写实风格混杂在一起,最终使该片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大杂烩。此外,在艺术表现上,虽然该片是一部以善于反映生活逼真性见长的电影,但舞台化的痕迹却很浓重(《新中国电影艺术史》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