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古代轻型火炮

明代火器
轻型火炮起自元代和明初的盏口铳与碗口铳,一直发展到清代的各种轻型火炮
中文名
古代轻型火炮
起始于
元代和明初
类    型
盏口铳与碗口铳
属    性
火器
所属国家

古代的轻型火炮

播报
编辑

盏口铳

虎蹲炮
盏口铳由酒盏形的铳口部、铳膛、药室和尾部构成。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门元代至顺三年(1332年)制造的盏口铳,铳身长353毫米、口径105毫米、重约7千克。铳口部较大,可安放较大的石制和铁制球形弹丸。铳膛呈直筒形,药室微鼓,开有火门,尾部两侧壁各有一个方孔,可横穿一轴,便于提运和将铳身安于架上发射。
盏口铳在当时大都为守备关隘之用。

碗口铳

碗口铳在构造上与盏口铳相似,元末明初时己用于作战。从考古实物中鉴定,最早的一门碗口铳制造于明洪武 五年(1372年)。碗门铳的一般长度为315-630毫米、口径为100-230毫米、重量为8-70千克。碗口铳大都装备水军战船和沿边沿海各要隘要塞的守备部队。

虎蹲炮

虎蹲炮是戚继光于明嘉靖年间在东南沿海剿捕倭寇时,组织部下研制成功的。全炮长2尺,重36斤,炮身上有五六道宽铁箍,口端有铁爪铁绊,可用铁钉固于地上,以减轻发射的后坐力。虎蹲炮多用于控守险要之地,一发能射出百枚小弹丸,是杀伤密集敌军的利器。由于炮身轻巧,便于机动,适合在山林水网地作战使用。戚继光在明隆庆二年(1568年)调到蓟镇练兵时,又用虎蹲炮装备骑兵营,成为很好的骑兵炮。

发射爆炸弹的火炮

播报
编辑
这类火炮大多创造于明嘉靖年间,主要制品有:毒火飞炮、铁棒雷飞炮、轰天霹雳猛火炮、火兽布地雷炮、八面旋风吐雾轰雷炮等七八种。这类炮装填有较多的发射药和一枚铁壳爆炸弹。爆炸弹内装有较多的毒性或强燃烧性火药,有火药线从弹壳通出,并与药室内的发射火药相连。发射时,点燃药室内的发射火药。随着发射火药的燃烧,从弹中通出火线被发射火药点着,将炮弹射出炮膛, 当炮弹射至敌阵后,弹中的火药线引着火药,将炮弹炸裂,即能毒杀和焚烧敌军人马,炮弹破片又可以杀伤敌人。

神机炮

神机炮是明初装备神机营的小型将军炮,到明末已退居为辅助性火炮。这类火炮的出土实物较多,山海关城头直至修改词条时间以前(2021年)还陈列着几门。其长度一般为600-900毫米、口径为55-85毫米,大多制造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前后。这些炮都是为战争的急需而制造的,多为关隘和守卫北京的明军所使用。清军一直延用到鸦片战争前。

清代的轻型火炮

清代通常把400斤以下的火炮列为轻型火炮,主要制品有龙炮、威远将军炮、回炮、神枢炮等。龙炮制造于清康熙年间,有三种规格,长4尺半至7尺,重80-370斤,弹重5两2钱至16两,多安于车上发射。威远将军炮制造于康熙末期,长3尺左右,重140-170斤,发射15-19两重的铅弹,是清军装备较多的一种火炮。回炮用生铁制造,长5尺,有7道箍,可架于鞍木上用骆驼驮载。神枢炮在构成和使用方法上与当时的神机炮相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