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說

白先勇作品集
優惠價
99
$8,888

白先勇作品集

書籍介紹

目前華文世界最完整的白先勇一生作品的匯集,包括小說、散文、史述、雜文、評論、劇本、演講、座談,以及華文世界對白先勇的研究及重要採訪,全集約二百萬字,五千一百頁。另有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第一百場演出的實況一套四片DVD:「牡丹一百」。

《白先勇作品集》十大典藏特色

1. 完整風華
文學大師白先勇歷年作品最完整的收錄。
全套12大冊,隨書附北京演出第一百場之《青春版牡丹亭—牡丹一百DVD》

2. 當代經典
從1960年代創作起始,白先勇的文學歷程,貼近臺灣與華人世界脈動,從個人生命延伸國族歷史,堪稱最具影響之當代文學典範。

3. 工程難得
集合爾雅、允晨、聯合文學、聯經、皇冠、迪志、遠流、印刻、現文等九家出版公司,以及白先勇先生的師友故舊的鼎力支持,編輯歷時一年餘。

4. 珍貴限量
限量印刷2,000套,每套皆有流水編碼,空前值得珍藏。

5. 層次豐富
白先勇的文學創作,涵蓋小說、散文、戲曲、評論,面向豐富而遼遠。結合現代主義的技巧,與寫實主義的精神,他善於刻畫時代變革,反映新舊價值,以中西文化衝擊下的角色人物,直取人生真味

6. 情摯動人
美人遲暮、英雄老去,人生即如王謝堂前燕子,蒼涼而無常。白先勇的文學世界,關懷弱勢,筆下悲憫有情,更在作品中建立道德體系,賦予人生尊嚴與優雅。

7. 驚艷美感
書法家董陽孜為每冊書名重新題字,氣勢磅礡,文學藝術美學呼應。

8. 設計細緻
書衣設計,為董陽孜書法集字燙珍珠白與燙黑,是承襲毛公鼎與散氏盤銘文的現代型式,象徵白先勇作品的經典性。書盒23公分 × 36公分,精緻典雅,適於收藏。

9. 舉世推崇
白先勇的作品,蓋半已英譯出版,更有韓、日、德、法、捷克、義大利等語文版本,影響無遠弗屆。關於「白先勇學」研究論述,為數千百,為兩岸三地與世界文壇重要座標。

10. 創新傳承
白先勇讓文學不只是文學。作品數度改編為舞台劇、電影、電視劇,充滿影像魅力,受到千萬觀眾熱烈迴響。近年白先勇致力「崑曲」推廣,以《青春版牡丹亭》啟動崑曲復興的契機。

白先勇作品集

白先勇作品集1   寂寞的十七歲
白先勇作品集2   臺北人
白先勇作品集3   孽子
白先勇作品集4   紐約客
白先勇作品集5   第六隻手指
白先勇作品集6   樹猶如此
白先勇作品集7   遊園驚夢
白先勇作品集8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及其他
白先勇作品集9   青春版牡丹亭

白先勇外集1  王謝堂前的燕子
白先勇外集2  現文因緣    
白先勇外集3  白先勇研究精選

附 「牡丹一百」DVD〈一套四片〉

《白先勇作品集》總目錄

寂寞的十七歲

出版緣起 全方位的白先勇  陳怡蓁
代序 全家福  白先勇
專訪白先勇  創造新的文化方向:三件大事一種精神  陳怡蓁
(歐陽子)
代序-─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說〈夏志清〉

金大奶奶
我們看菊花去
悶雷
月夢
玉卿嫂
黑虹
小陽春
青春
藏在褲袋裡的手
寂寞的十七歲
那晚的月光
芝加哥之死
上摩天樓去
香港—一九六○
安樂鄉的一日
火島之行

後記 驀然回首

臺北人

世紀性的文化鄉愁 (余秋雨)

永遠的尹雪艷
一把青
歲除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
思舊賦
梁父吟
孤戀花
花橋榮記
秋思
滿天裏亮晶晶的星星
遊園驚夢
冬夜
國葬

世界性的口語──《臺北人》英譯本序 〈喬志高 原著 黃碧端 譯〉
翻譯苦.翻譯樂-《臺北人》中英對照本的來龍去脈 〈白先勇〉

孽子

放逐
在我們的王國
安樂鄉
那些青春鳥的行旅
研悲情為金粉的歌劇 ──白先勇小說在歐洲〈尹玲〉

紐約客

代序-從國族立場到世界主義  〈劉俊〉

謫仙記
謫仙怨
夜曲
骨灰
Danny Boy
Tea for Two

後記
對時代及文化的控訴──論白先勇新作〈骨灰〉   胡菊人
跨越與救贖──論白先勇的〈Danny Boy〉        劉俊

第六隻手指

第一部 散文
第六隻手指
石頭城下的冥思
上海童年
少小離家老大回──我的尋根記
寫給阿青的一封信

第二部 史述
廣西精神──白崇禧的「新斯巴達」
徐州會戰 臺兒莊大捷──先父白崇禧將軍參加是役之經過始末
養虎貽患──父親的憾恨﹝一九四六年,國共第一次四平街會戰﹞
憂國之心──四平街之憾

第三部 雜文
流浪的中國人──台灣小說的放逐主題
文化外交刻不容緩──寫於中美斷交之後
知己知彼──論對美文化交流
蕉風椰雨的人間樂土──新加坡模式
文建、文教要合乎時代需要──欣聞文建會成立
孤臣孽子──中國大陸的苦難與作家之心聲
豈容青史盡成灰
中國人的夢──寫於「六、四」之後

第四部 演講
社會意識與小說藝術──五四以來中國小說的幾個問題
從文學發展比較海峽兩岸之異同
新大陸流放者之歌──美加中國作家
小說與電影
文學經典的保存與流傳
世紀末的文化觀察
附  中國需要一次新的五四運動──與小說家白先勇談中國文化的危機與出路﹝丁果訪談﹞
故事新說──我與台大的文學因緣及創作歷程
六○年代台灣文學:「現代」與「鄉土」
我的創作經驗

第五部 座談
與白先勇論小說藝術──胡菊人白先勇談話錄
文學的主題及其表現
中國文學的前途──港、臺留美與大陸來港的作家座談會

樹猶如此

第一部 師友 
樹猶如此
文學不死—─感懷姚一葦先生
花蓮風土人物誌──高全之的《王禎和的小說世界》
人的變奏—─談顧福生的畫
殉情於藝術的人—─素描顧福生
天天天藍-追憶與許芥昱、卓以玉幾次歡聚的情景
卓以玉的有情世界
天上人間
試妻—─青春美色原是一場夢
落葉賦—─為奚淞的畫﹝釋迦下山﹞而寫
走過光陰 歸於平淡──奚淞的禪畫
畫中有詩—─謝春德的藝術攝影
台北Pastoral—─為黃銘昌的田園畫而寫
冠禮
克難歲月—─隱地的「少年追想曲」
憂國之心──四平街之憾
人間重晚晴──李歐梵與李玉瑩的「傾城之戀」
攝影是他的詩:因美生情,以情入鏡──柯錫杰影像美學特輯
仁心仁術── 一個名醫《理想的國度》
懷念高克毅先生 

第二部 讀書
烏托邦的追尋與幻滅
一部悲愴沉痛的流亡曲—─讀「反修樓」談「北斗人」
被斲傷的脊樑—─讀翟志成「起來啊!中國人的脊樑」有感
人生如戲—─田納西威廉斯懺悔錄
恐懼與悲憫的淨化──《卡拉馬助夫兄弟們》
賈寶玉的俗緣:蔣玉函與花襲人──兼論《紅樓夢》的結局意義
世紀性的漂泊者──重讀《桑青與桃紅》
經典之作──推介夏志清教授的《中國古典小說》

第三部 書序與評論
秋霧中的迷惘—─《秋霧》序
鹿港神話—─《約伯的末裔》序-
崎嶇的心路—─《秋葉》序
談小說批評的標準—─讀唐吉松「歐陽子的《秋葉》有感」
望帝春心的哀歌—─讀杜國清的《心雲集》
我看高全之的《當代中國小說論評》
鰻仔與金魚族—─讀古蒙仁的小說
邊際人—─賴索
我看《東埔街》
秉燭夜遊—─簡介馬森的長篇小說《夜遊》
香港傳奇──讀施叔青「香港的故事」
棄婦吟──讀琦君《橘子紅了》有感
中國大陸的台灣文學研究──《台灣當代文學史》代序
邊陲人的自白
鄰舍的南瓜──評荊棘的小說
鳳凰花開──古蒙仁的寫作軌跡
知音何處──康芸薇心中的山山水水
歡樂臺北

第四部 關懷愛滋
醞釀中的風暴──愛滋(AIDS)在台灣的蔓延
世紀末最大的挑戰──愛滋病(AIDS)對人類的襲擊
山之子──一個愛滋感染者出死入生的心路歷程
瘟疫中見真情──保羅.莫奈的愛滋追思錄
防治愛滋──醫學治療vs.人文關懷

遊園驚夢  

第一部 「遊園驚夢」舞台劇劇本
「遊園驚夢」演員及工作人員表

第二部  「遊園驚夢」歷年演出全紀錄

1979香港
看自己小說上舞台﹝白先勇﹞ 

1982台北
將傳統融入現代──寫在「遊園驚夢」演出之前 ﹝白先勇﹞
遊園驚夢──小說與戲劇  ﹝白先勇﹞
舞台,我的故鄉  (盧燕)
一生的夢   (歸亞蕾)
非常的「遊園」.非常的「驚夢」──「遊園驚夢」舞台及燈光設計的心歷路程  (聶光炎)
關於「遊園驚夢」一劇(歐陽子)
人間有美 (林文月)
挑戰 (姚一葦)﹝ 有附錄 施叔青筆記﹞
驚夢三十年 (三毛)
「遊園驚夢」本事詞(張佛千)
「遊園驚夢」演員及工作人員表
「遊園驚夢」臺北演出影像誌

1983海外迴響
「海外驚夢」 (叢甦)
在紐約看「遊園驚夢」(劉大任)
白先勇的遊園驚夢──從小說創作到舞臺劇﹝金恆煒 柏克萊大學座談紀錄﹞
白先勇與『遊園驚夢』 (香港藝術節鄭樹森訪談紀錄) 

1988廣州.上海
三度驚夢〈白先勇〉
風霜行旅 (余秋雨)
遊園上海.驚夢廣州
上海復旦大學與知名劇坊人士談「遊園驚夢」﹝陸士清等﹞ 

2001華盛頓
四度驚夢 ﹝白先勇﹞ 

2002台北演出二十年回顧
台上台下 ﹝白先勇﹞
遊園驚夢二十年──懷念一起「遊園」、一同「驚夢」的朋友們 ﹝白先勇﹞ 

第三部 演講
紅樓夢對『遊園驚夢』的影響﹝威斯康辛大學紅學會議演講紀錄﹞
為逝去的美造像──談『遊園驚夢』的小說與演出﹝清華大學演講紀錄﹞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及其他

第一部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1984﹝電影﹞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主要人物表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劇本﹝編寫:白先勇、章君穀、孫正國﹞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攝製內幕(謝家孝)
遲來的采聲(張佛千.梁實秋)
「金大班」下片後的話題

第二部 玉卿嫂1984﹝電影﹞ 1997﹝電視劇﹞ 2006﹝電視劇﹞
玉卿嫂主要人物表
玉卿嫂 劇本﹝編寫  白先勇、孫正國﹞
玉卿嫂改編電影劇本的歷程與構思 (白先勇﹞
苦命玉卿嫂難產十四年(謝家孝)
附錄 又見玉卿嫂﹝黃以功﹞

第三部 孤戀花 1985﹝電影﹞ 2005﹝電視劇﹞ 2006﹝電影﹞
孤戀花主要人物表
孤戀花 劇本(編寫   白先勇、孫正國﹞
附錄 我寫孤戀花 ﹝白先勇﹞

第四部 最後的貴族 1989﹝電影﹞ 
最後的貴族 主要人物表
「最後的貴族 」劇本﹝編寫   白先勇、孫正國﹞
附錄 我與白先勇的電影緣﹝謝晉﹞

青春版牡丹亭

第一部 白先勇說崑曲
我的崑曲之旅──兼憶一九八七年在南京觀賞張繼青「三夢」
驚變──記上海崑劇團《長生殿》的演出
沉醉後的歡聚──白先勇與崑劇界人士談《長生殿》 (陸士清)
崑曲的魅力 演藝的絕活──與崑曲名旦華文漪對談〈姚白芳紀錄〉
認識崑曲在文化上的深層意義──白先勇訪「傳」字輩老藝人〈姚白芳紀錄〉
文曲星競芳菲 白先勇vs.張繼青對談〈鄭如珊紀錄〉
與崑曲結緣──白先勇V.S蔡正仁〈姚白芳紀錄〉
崑劇中的男歡女愛──白先勇在香港中大演講﹝節錄﹞
崑曲的普及教育﹝白先勇﹞
上崑三十﹝白先勇﹞

第二部 青春版《牡丹亭》
牡丹亭劇本  上中下本﹝編寫 白先勇、華瑋、張淑香、辛意雲﹞
牡丹亭上三生路──製作青春版的來龍去脈
牡丹亭還魂記
曲終人不散
姹紫嫣紅開遍──青春版《牡丹亭》八大名校(註)巡演盛況紀實
牡丹亭西遊記
牡丹一百──青春版《牡丹亭》百場演出感言
英倫牡丹開

第三部 附錄
白先勇與余秋雨論《牡丹亭》所涵蓋的文化美學 ﹝姚白芳紀錄﹞
一個是「美」、一個是「情」──白先勇訪談錄  ﹝潘星華﹞
中國和美國:全球化時代崑曲的發展 ﹝南京大學吳新雷v.s.白先勇﹞
姹紫嫣紅 青春再現.牡丹亭美國之行──白先勇青島海洋大學演講
古典美學與現代意識

王謝堂前的燕子

白先勇的小說世界──《臺北人》之主題探討

〈永遠的尹雪艷〉之語言與語調
〈一把青〉裏對比技巧的運用
〈歲除〉之賴鳴升與其「巨人自我意象」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之喜劇成分
〈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裏的隱喻與象徵
〈思舊賦〉裏的氣氛釀造
〈梁父吟〉影射含義的兩種解釋
〈孤戀花〉的幽深曖昧含義與作者的表現技巧
〈花橋榮記〉的寫實架構與主題意識
〈秋思〉的社會諷刺和象徵含義
〈滿天裏亮晶晶的星星〉之語言、語調與其他
〈遊園驚夢〉的寫作技巧和引申含義
〈冬夜〉之對比反諷運用與小說氣氛釀造
〈國葬〉的象徵性、悲悼性與神祕性

附錄 -從「臺北人」的缺失說起

現文因緣 

第一部 1991《現代文學》重刊紀念文集  
不信青春喚不回──寫在《現文因緣》出版之前 ﹝白先勇﹞
《現代文學》創立的時代背景及其精神風貌──寫在現代文學重刊之前〈白先勇〉
《現代文學》與我(姚一葦)
《現代文學》二、三事(何欣)
一時多少豪傑(余光中)
短暫的青春!永遠的文學?(柯慶明)
《現代文學》的努力和成就(夏志清)
現文憶舊(王文興)
《現代文學》與我(歐陽子)
我與《現代文學》(葉維廉)
「毀」與「譽」(戴天)
《現代文學》與我(杜國清)
二十七年前(王禎和)
二十八年一彈指(陳若曦)
當兵那一年(林懷民)
與文學結緣(奚淞)
酸甜苦辣(水晶)
絕無僅有的一點小緣(朱西寗)
清夢(李昂)
少年心路 (李黎)
那一段日子(荊棘)
〈豹〉變 (辛鬱)
憶──紀念《現代文學》創刊二十七載(蓉子)
我對《現代文學》的觀感 (羅門)
我輩的青春 (陳映真)
《現代文學》與我(鄭樹森)
驀然回首(三毛)
那些不毛的日子(施叔青)
魚香(劉大任)
念舊(張錯)
《現代文學》是雪地的陽光(鍾玲)
一G絃單音(楊牧)
我與《現文》(叢甦)

第二部 1980《現代文學》創刊二十週年紀念專文
弱冠之年──現代文學二十週年紀念〈白先勇〉
老兵誌感 (姚一葦)
喜悅、祝福、盼望(柏楊)
冠禮(林清玄筆記)
青春之獵(陳雨航)

第三部 1977《現代文學》復刊紀念專文
現代文學的回顧與前瞻〈白先勇〉
回憶《現代文學》創辦當年(歐陽子)

第四部 1976歐陽子編選《現代文學小說選集》專文
關於《現代文學》小說的編選(歐陽子)
給歐陽子的信(王文興)
一個里程碑(陳若曦)

附錄
明星咖啡館〈白先勇〉
回望文學年少─白先勇與現代文學創作〈李歐梵〉
白先勇、李歐梵對談台大外文系的那段日子──兼談我們的老師〈丘彥明 紀錄〉

白先勇研究精選

第一部 白先勇研究精選
情慾與流離──論白先勇小說的戲劇張力--柯慶明
蓮花池畔籲天錄--南方朔
白先勇小說的少年論述與台北想像──從〈台北人〉到〈孽子〉--梅家玲
時間、空間與主體性的建構:閱讀《孽子》的一個向度--江寶釵
白先勇(同志)的女人、怪胎、國族:一個家庭羅曼史的連接--朱偉誠
從家庭授勳到警局問訊──《孽子》中父系國/家的身體規訓地景--葉德宣

第二部 白先勇研究現況
近三十年大陸白先勇研究述評(一九七九~二○○八)--劉 俊
流離與生根:白先勇研究在台灣(一九六二~二○○八)--曾秀萍

第三部 白先勇訪談精選﹝1967---﹞
白先勇回家--林懷民
歸來的「台北人」──白先勇訪問記--夏祖麗
「同性戀,我想那是天生的!」──PLAYBOY雜誌香港專訪白先勇--蔡克健
文學創作的個人.家庭.歷史.傳統──訪白先勇--劉 俊
學習對美的尊重──在巴黎與白先勇一席談--張素真
文學的悲憫與溫情--周伯軍
從聖芭芭拉到舊金山──加州訪白先勇--何 華
白先勇談創作與生活--曾秀萍

附錄 白先勇年表

白先勇 作者

白先勇(1937~ ) 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曾用過鬱金、白黎、蕭雷…等筆名。廣西桂林人。臺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著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舞台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幼年居住於南寧、桂林,1944年逃難至重慶。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1949年遷居香港,1952年來台與父母團聚。1963年赴美留學、定居,1965年獲碩士學位,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任教中國語言文學,1994年退休。大學時以小說〈金大奶奶〉、〈入院〉(後更名為〈我們看菊花去〉)受夏濟安賞識,刊登於其主辦的《文學雜誌》。 1960年與王文興、歐陽子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引介西方文學與文藝理論,亦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與現代文學評論有所貢獻,更重為許多作家創作的園地,引領現代主義文學風潮,對臺灣當代文壇影響深遠。1971年《台北人》系列14個短篇結集出版,奠定白先勇的文壇地位。內容描寫1949年前後隨國府撤退來臺的外省族群生活,呈現其離鄉背井的愁苦與思鄉思人之情。〈永遠的尹雪豔〉、〈遊園驚夢〉、〈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花橋榮記〉為當中的名篇。歐陽子在《王謝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析與索隱》中指出「今昔之比」、「靈肉之爭」、「生死之謎」為《台北人》一貫的主題。1976年出版《寂寞的十七歲》收錄早期小說〈金大奶奶〉、〈玉卿嫂〉、〈月夢〉、〈青春〉、〈寂寞的十七歲〉、以及以海外華人為主角的「紐約客」系列〈謫仙記〉、〈謫仙怨〉等18篇作品 ,被夏志清譽為「當代短篇小說家中少見的奇才」。 唯一的長篇小說《孽子》於1983年出版,描寫1970年代台灣同性戀族群被家國拒斥的邊緣處境,反映其外在身體的流放與內在心理的壓抑,為臺灣男同志小說經典之作。另有以文革為背景的〈骨灰〉、〈夜曲〉、〈等〉和涉及愛滋題材的短篇小說〈Danny boy〉、〈Tea for Two〉,兩者皆屬「紐約客」系列,2007年結集出版。 白先勇善於刻畫時代變革、新舊價值交替與中西文化衝擊下的人物心理,富有歷史興衰與人世滄桑之感。在文化懷鄉之餘,亦對臺灣風土人情著墨甚多,不僅有現代主義的技巧,亦有寫實主義的精神,關懷弱勢,筆下悲憫有情,貼近臺灣與華人世界的脈動。融合中國傳統文學的語言質素與西方當代的文學技法,創造獨樹一格的文字藝術,也形塑了古今融合的美學典範。 散文代表作〈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追憶與三姐先明及摯愛王國祥的深刻情感。另撰述多篇文學評論。〈玉卿嫂〉、〈花橋榮記〉、〈遊園驚夢〉、〈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謫仙記〉、〈孤戀花〉、《孽子》等作曾改編為舞台劇、電視劇、電影上演。1997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圖書館成立「白先勇資料特藏室」,收錄作品的各國譯本、相關資料與手稿。 近年投入愛滋防治的公益活動和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巡迴兩岸、美國、歐洲,獲得廣大迴響。從「現代文學傳燈人」,成為「傳統戲曲傳教士」,目前正在撰寫父親白崇禧的傳記。 關於白先勇創作的研究,兩岸均不斷有學者投入,人數眾多,面向多元,形成白先勇文學經典化現象。


2008/08/19

BCT101A

天下文化

套書不分售

15x21cm

黑白

9789862162019

5000

1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