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旅進化新賣點!軌道觀光再出發

到嘉義搭阿里山小火車,體驗新一代「森林鐵道觀光」

到嘉義搭阿里山小火車,體驗新一代「森林鐵道觀光」
作者:高宜凡
攝影:高宜凡
日期:2021-01-15

「123,到台灣,台灣有個阿里山~」大家應該都聽過這首歌。2021年,我們將迎來第一個無法出國的春節,卻又擔心年假出遊時,被可怕的「報復性」旅遊人潮包圍。有沒有別具風味、又有地方特色的國內觀光遊程呢?今年,是時候重溫一下阿里山小火車的森林旅遊了。 

大清早,從嘉義市區的北門車站出發,搭上紅黃交錯的阿里山林業鐵路,約末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窗外景色從熱帶鳳梨田、檳榔樹,逐漸轉換為溫帶的竹林和針葉樹。

寒流來襲的這天,整個阿里山被細雨和雲霧纏繞,眼前盡是煙雨濛濛的浪漫景象,列車最終停靠在海拔超過1400公尺的奮起湖,在隨車導遊的解說下,讓人對這座山、沿途城鎮、還有這條鬼斧神工的軌道,都多了份感佩。

阿里山的茶園美景和雲海風光,可謂遠近馳名。圖/阿里山的茶園美景和雲海風光,可謂遠近馳名。

原來,我們小時候都去過的阿里山,竟然有這麼豐富的歷史典故。原來,搭火車來場「慢旅遊」,也可以這麼充滿趣味和深度!

新包裝!重新認識阿里山,感受百年林鐵歷史

人口不過2300萬的台灣,以往每年出國1700萬人次,數量直追1.2億人口的日本(出國僅1800萬人次)。但新冠肺炎不僅迫使各國封鎖邊境,更重擊觀光產業。讓業者和遊客開始回過頭來關注國內,刺激傳統國旅的進化。

這次《城市學》受邀參與的阿里山林鐵團,正是由業界龍頭雄獅集團發起的地方特色遊程,邀請旅客重新認識山林旅遊和軌道觀光。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早在交通部宣示2022年為「鐵道旅遊年」之前,雄獅就開始佈局鐵道觀光業務,去年接連拿下「鳴日號」及「藍皮解憂號」的觀光列車經營權,這次則是攜手農委會林務局的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推出一系列「阿里山林鐵」遊程

阿里山林鐵的建設工法和地理環境,相當獨樹一格。(圖片提供:雄獅)圖/阿里山林鐵的建設工法和地理環境,相當獨樹一格。(圖片提供:雄獅)

預計每週包下2列車廂,由導覽員在車上沿途解說,中途獨家停留鹿麻產車站及獨立山第三觀景平台,最後在「全台最高老街」奮起湖享用雙主餐便當,附贈精裝票卡和紀念證書,接著還要推賞櫻專車和復古檜木火車。 

事實上,阿里山不只有神木跟日出,還有世界聞名的高山鐵路。多年前,筆者在瑞士少女峰採訪時,列車上的工作人員聽到我們來自台灣,立刻說道:「我知道,你們的阿里山有很厲害的高山鐵路!」

林鐵處導覽員許源東解釋,1906年起建的阿里山林鐵具備:工法困難、高海拔、沿途植被及景象豐富等特色,再加上林業開發歷史,不僅是亞洲最高(最高至2274公尺)的登山鐵道,當年更讓山腳下的嘉義小鎮,因木業買賣一度擠身全台四大城市。

新賣點!把鐵道當主角,把乘客當「旅客」款待

「如果再晚個幾年,可能就沒有阿里山鐵路了!」許源東笑說,由於建設難度太高、且耗資甚鉅,日本政府隨後開發的宜蘭太平山和台中八仙山林場,都改用更經濟的「索道」來運輸木材;不再大興土木地興建「軌道」,讓這段林鐵成為嘉義特殊的地景文化。

此外,也為因採用最小的「窄軌」(762mm),無法跟台鐵系統(l067 mm)共通,讓這裡的軌道文化更加獨樹一格。

阿里山林鐵最高鋪設到超過海拔2200公尺。(資料來源:林務局林鐵及文資管理處)圖/阿里山林鐵最高鋪設到超過海拔2200公尺。(資料來源:林務局林鐵及文資管理處)

可是,許多人心裡或許會問:要去阿里山玩,開車不是更方便,為何要搭舊舊的火車?

因為,到處人擠人、打卡拍照的走馬看花,已經無法滿足台灣遊客的胃口了。

受疫情衝擊,過去多數業績仰賴出國旅遊的業者,如今都把焦點轉向國旅。只是,當消費者愈來愈挑剔,舊瓶也需灌注新酒。

「這場疫情,讓旅遊業回歸正常化!」雄獅旅遊總經理黃信川強調:「以後,我們要把『乘客』當成『旅客』來服務!」公司打算打破過往「一群人搭同一台車、住同一間旅館」的既定模式,重新加值遊程的內涵和體驗。

走馬看花式的傳統國旅產品,已難滿足消費者。圖/走馬看花式的傳統國旅產品,已難滿足消費者。

「以前搭火車只能看窗戶,以後會配隨車導遊一路解說,」 黃信川指出,目前雄獅派駐在嘉義、台南、花蓮的地方主管,就是以前的歐美線幹部群,都以國外高檔火車旅遊為參考,思考如何替台灣的鐵道觀光賦予更多主題和專屬服務。這次的隨車導遊、獨家停靠站、紀念車票和特製便當,就是新的嘗試。

其實早在2019年,雄獅就接過一團30多人的英國鐵道迷,「他們很專業,連我們的『糖鐵』都知道!」公司幫忙接洽相關單位,安排一下飛機先搭機捷、換乘高鐵和台鐵、最後坐林鐵上山、還到車庫觀賞蒸汽火車,一路體驗台灣各種軌道運輸。若非疫情阻撓,原本2020年還有這樣的外國團要來。

新潮流!為高齡社會做準備,搭「軌道」慢遊台灣

回顧歷史,自從政府禁伐、林業沒落,阿里山林鐵才開始轉型為日常運輸及觀光用途。

可惜,多年來歷經許多天災,從921大地震、莫拉克風災、到杜鵑颱風,產生多處崩塌和毀損,維護難度不斷提高。

如今,全長超過70公里的軌道,只剩嘉義到「十字路車站」(55公里處)能夠行駛。最近才啟動修復工程,寄望2023年全線通車。

「奮起湖車站」是阿里山鐵路的知名景點。圖/「奮起湖車站」是阿里山鐵路的知名景點。

在半山腰開無菜單部落料理餐廳的「山芙蓉茶葉」老闆武建剛,是少數搭過完整路線的當地鄒族人,年輕時還當過林鐵工班,希望阿里山火車恢復昔日榮景,帶動地方發展。

「鐵道不只是交通載具,而是有文化、內涵、跟地方記憶有連結的。」雄獅集團林務組協理張肇麟觀察,很少國家能做到「火車環島」,而台灣正具備這般難得條件。

蕞爾小島的台灣,不但有環繞全台、從山間到海岸的上千公里鐵路網,還有遍佈各地的200多處車站,讓遊客可以用最優雅的速度深入每個鄉鎮,仔細品味地方特色。

目前能通行的林鐵路線,最遠只到十字路車站。圖/目前能通行的林鐵路線,最遠只到十字路車站。

黃信川提醒,推廣軌道旅遊不僅是為增加賣點,也是未來高齡社會的必要之舉。

因為,對上了年紀的熟齡族來說,必須自己找路、注意安全、又不環保的自駕開車,不再是舒適的旅行模式。搭乘大眾運輸不但能以更緩慢的心態出遊,也可以享受更多服務。

在疫情籠罩的此刻,搭火車重新認識台灣,將是2021年不可錯過的新潮流。而走過百年歲月的阿里山林鐵,正是最好的起點。

搭火車、深入城鎮、慢遊台灣,將是2021年的旅遊新風尚。(圖片提供:雄獅)圖/搭火車、深入城鎮、慢遊台灣,將是2021年的旅遊新風尚。(圖片提供:雄獅)

關鍵字:旅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鐵南迴電氣化,「藍皮普快」再會啦!
阿里山森鐵「最後一哩路」動工!全線預計111年通車
日本地方鐵路的「自救」運動,靠這兩招能撐過疫情嗎?
日本最北的民營鐵路,「津輕鐵道」如何靠民眾和社區之力重生?
高宜凡

高宜凡

沈浸傳統產業、經營管理 丶環保、能源、氣候、CSR(企業社會責任)等路線超過10年,多次執行國際報導及越洋專題,採訪足跡遍及兩岸、日本、東南亞、德國、英國、法國、瑞士、丹麥、馬拉威等地,並於2009~2016年擔任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專案負責人,目前處於傳統平面雜誌和網路社群平台之間的迷離空間,尋求媒體數位轉型過程的一線曙光。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