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周标志着中国一段敏感政治记忆的开端,几近25年前,这里爆发了一场长达50天的民主抗议运动,一直持续到1989年6月4日。当时,普通民众借一位被认为是政治自由派的前领导人突然去世的时机,呼吁改革。
周一,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人们私下举杯共饮,纪念胡耀邦。胡耀邦曾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他至今仍象征着人们对政治改革的期冀。胡耀邦于1989年4月15日心脏病突发去世,他因政治上太过自由而被邓小平在两年前免职。在今年的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国社会面临的改革压力可能比抗议运动失败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当年的抗议在6月4日被军队镇压。
值得注意的是,某党报在昨天刊登了一篇极不寻常的评论文章,颂扬胡耀邦,而另一份党报则推荐阅读那篇评论,这些举动引起人们发问:通过允许媒体喉舌颂扬胡耀邦,政府是否终于示意其可能正在缓慢地形成改革的政治共识?
据中国新闻社报道,导游童丽红称,仅周一早上,就有约千名哀悼者在江西省共青城的胡耀邦墓前表达了他们的敬意。童丽红说,每年大约有30万人前来瞻仰胡耀邦精致的墓碑。
“胡耀邦是我很敬佩的人,”来自甘肃兰州的78岁哀悼者郭锡廉说,“他一生光明磊落,两袖清风,是我们的楷模。我自己会向他学习,也会叫我的子女向他学习。”
周瑞金在《解放日报》上呼吁中国向胡耀邦学习: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做一个真人、好人、善人。周瑞金曾担任中共首要喉舌报刊《人民日报》的副主编。周一晚间,《人民日报》把这篇文章列为“今日必读”。
这些说法来自党报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共产党的支持对任何改革的成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评论人士认为,这篇文章和《人民日报》的推荐是以习近平为首的新领导层中有人为改革而做出的部分努力,他们在向中国更自由派的团体表示意向,希望在改革问题上建立共识。
胡耀邦去世之后,他的姓名从中国官方媒体上消失了,直到2005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纪念他诞辰90周年的活动以表敬意。
《环球时报》的官方微博账户发表了一条短评,还配了摇曳的纪念烛光图像,短评称,“24年前的今天,他走了......”。接下来写道:“中国的出路是‘民主’和‘科学’四个字,我们为之奋斗了近70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在还需要继续努力。”然后,在其后标上“胡耀邦”的名字,以及他的生卒年月:1915.11.20-1989.4.15,似乎表示前面的话是他的意思。
《中国改革》杂志的前主编李卫东说,“中国政府和中国媒体一直在避免谈论胡耀邦这个话题,所以发表这篇文章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