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革爆发50周年这个特殊的时点,让许多的注意力重新聚焦那个山雨欲来的年代,而10年之后文革的收场,却没有得到同样多的关注。那是中国大震荡的一年,以毛泽东捍卫其革命路线开始,以他的逝世告终。
今天的人们大概了解那一年发生了些什么,然而40年前,中国民众和外国记者却无法确知,伴随着文革的终结,中国将会怎样。“1976年的中国”特辑透过《纽约时报》的视角,回望那段历史。
香港,2月7日——中国今日披露,周恩来总理1月8日逝世后,已任命华国锋担任代总理一职。华国锋此前担任副总理兼公安部长,相较而言名气不大。
香港的一些政治观察人士认为,此次任命是毛泽东的个人选择。
此间的政治分析人士与来自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信源均对此举感到惊讶。自周恩来一个月前逝世后,他们一直表示,相信第一副总理邓小平将接任总理一职。
[在华盛顿,政府内外的中国研究专家均对任命华国锋一事表示惊讶。]
《纽约时报》1976年2月8日刊登的本文配图。
《纽约时报》1976年2月8日刊登的本文配图。
顺带一提的任命
过去一年周恩来住院期间,邓小平一直代理总理事务。在1月15日周恩来的官方追悼仪式上,也是由邓小平致悼词。
任命华国锋一事以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电文的形式公开,其中称“国务院代总理华国锋”会见了一名委内瑞拉驻华使节。国务院即中国的内阁。
在回答路透社记者的提问时,外交部的一位发言人证实了这一任命。“华国锋同志担任代总理一职,”他表示。
或许只是暂时任命
华国锋成为代总理,并不一定意味着他就是最终确定的总理人选。总理的任命需要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首肯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批准。该委员会为中国集体领导制的执行机构。
政治分析人士称,目前情况尚不明朗。过去半年中,他们发觉华国锋的影响力日益增长,但仍无法判断其在领导集体中的准确地位。
华国锋曾任湖南省党委与政府的领导人,1975年1月提拔至周恩来领导的中央政府担任职务。
任命为公安部长的时候,华国锋被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的折衷人选。时至今日,一些分析人士始终强调,华国锋来自毛泽东的家乡湖南,可以看作是他本人的选择。
“这意味着周恩来为继任政府精心设计的方案已不复存在,”一名外交官表示。“从来没有人想过华国锋会接任。”
华国锋仅被任命为代总理,这其实也表明了中央政治局与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未协调好最终确认的接任人选。这或许是因为双方对于掌控此事的进程都还没有十足把握。
香港发行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引用了一个未具名的消息来源报道,任命华国锋是“毛主席的个人指示”。文中还称,“在全国人大确定人选之前”,华国锋将担任该职务。
在有党派分歧迹象的情况下任命华国锋为代总理,或许又是各方妥协的结果。
尽管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邓小平是最有望获得提拔的人选,但他的晋升之路似乎被与其政见相左的一派所阻拦。第二副总理张春桥的地位紧随其后,但他被视作党内激进派。如此一来,华国锋似乎成为了双方均可接受的人选。
邓小平曾有复出经历
八年前,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整肃。1973年4月,他恢复职位,引人注目地东山再起,最终代为病重的周总理处理政务。
今年1月15日为周恩来发表悼词后,邓小平再未出现在公众面前。
国外访客的接待工作由包括华国锋在内的另外11名副总理负责。直到一年前担任公安部长之后,华国锋才在全国舞台上显露头角。
周恩来一个月前逝世后,整个中国笼罩着肃穆的氛围,主要官员几乎都不再公开露面。鲜有迹象表明幕后或许发生了剧烈冲突。
领导人淡出公众视野,基本被外界认为是为了筹备会议,以填补因周恩来以及康生与董必武这两位党内高级领导人的逝世而空缺出的职位。
上周,北京媒体突然发表一连串文章,打破了沉默。关于教育问题的长达数月的辩论延伸至科学与技术领域。
昨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一篇文章,抨击文化大革命之后复出的官员。
文中采用令人联想到文革的措辞,指责曾在文革中遭到批判的当权派“不肯悔改”,“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
尽管文中没有提到具体的名字,但字里行间让人回想起文化大革命期间对邓小平的谴责用语:“党内第二号走资派”。
新一轮抨击的目标究竟是邓小平还是其他一些前任官员,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现年71岁的邓小平未被任命为代总理,这对他来说不是好征兆。
去年12月,美国前总统理查德·M·尼克松(Richard M. Nixon)的女儿朱莉·艾森豪威尔(Julie Eisenhower)与她的丈夫戴维·艾森豪威尔(David Eisenhower)访华,邓小平作为东道主接待了他们。本月晚些时候,尼克松受中国政府邀请将再度访华,届时邓小平的政治地位也将更加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