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大到北大,我品嚐了兩國首都圈的朝夕與喧嘩

從政大到北大,我品嚐了兩國首都圈的朝夕與喧嘩
(本文為作者採訪北京大學交換學生經驗,以第一人稱形式撰稿。受訪人:張修豪,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學生,曾赴中國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擔任交換學生,樂觀且喜歡與他人相處,最愛做的事情是觀察人。)之所以選擇去中國的原因其實有兩個,首先我是一個天生愛冒險的人,別人越不想做的事我就越想嘗試,當身邊好友們紛...

(本文為作者採訪北京大學交換學生經驗,以第一人稱形式撰稿。
受訪人:張修豪,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學生,
曾赴中國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擔任交換學生,樂觀且喜歡與他人相處,
最愛做的事情是觀察人。)

之所以選擇去中國的原因其實有兩個,首先我是一個天生愛冒險的人,別人越不想做的事我就越想嘗試,當身邊好友們紛紛選擇求學於歐美日韓的同時,我便想去中國試試。第二個原因,北京正是中國的首都,每天有著大量的資源湧入那座城市,環境或許還不錯,對於成長於臺北的我而言,物價上也相對親民。

至於選擇北京大學,其實是對該校的一種敬仰。我們不可否認,中國是這世上頗具影響力的泱泱大國,而北京大學又是中國的最高學府,裡頭必定蘊含著許多值得追求的知識。

留學過程中,我最喜歡的是北大自由民主的學風(我知道這聽起來非常不可思議),而在真正體驗這裡的環境後,我覺得北大人的思想是走在該國前方的,老師是、學生亦是。他們有股自豪的傲氣(同時也睥睨著隔壁那所實力相近的清華大學),敢質疑、敢為自己所堅信的所有理念而發聲(北大曾發生過學生刊物遭領導河蟹,學生因不滿便罷刊以表抗議)。

歷史悠久的北京大學,非常「有種」

我認為北大之所以如此「有種」,或許是因為北京大學成立於西元 1898 年,相較於 1949 年成立的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更長的歷史和經歷。當時北大成立時,創校的知識份子們並沒有立校訓,據說是想表達「尊重所有選擇」的信仰,而讀書人,的確就該要有兼容並蓄的風範。

我認為,悠久的歷史使北大有自己的氣概、品格,相較之下較難被如今共產極權主義下的「新中國」所撼動,而這也是我最喜歡它的一大原因。

北大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元,有著許多來自歐美及韓國的學生,我很喜歡這種多樣性的融合,和當地學生相處的那些日子也是令我最難忘的,記得我選修了一堂叫做「創新工程實踐」的課程,該課程的核心是在學期內完成一個專案,然後以工業設計配合商業模式,製作出一套對人類生活更美好的產品或服務。

我選修這堂課的用意,是為了跳脫自己商學院的框架,與不同背景的人齊同製作一個陌生領域的專案(這堂課還是以資工、資管背景的學生為主)。在這裡我所遇到的學生都蠻友善的,他們一聽我的華語發音,便知道我來自臺灣,他們也對正體字非常感興趣,而我也因為打排球的緣故加入了經濟學院代表隊,隊上有中國人也有臺灣人,大家私下的相處也不成問題,甚至多半是由臺灣留學生主導多場派對及酒會......很快的,我們便開始稱兄道弟,一起打球、一起玩耍、一起談笑風生。

我和中國學生不太談論兩國的政治議題,也沒遇過有中國人向我提及任何國籍認同的相關疑問,但很顯而易見的,在這裡你可以明顯感受到臺灣被默認為中國一省的那種奇妙氛圍。其實最令人不滿的,我國學生在國籍上雖被強制冠上中國臺灣,但事實上我們又被當作外國人看待,然而作為外國人的我們,不但未如其他國際學生被「禮遇」,反而相較於中國大陸或港澳地區的自家(中國籍)學生而言,待遇要差得多了。

在北京,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之所以或有這般體悟,正是因為見識了中國的大,記得初次抵達北京車站時,就深深地被那磅礡的氣勢所震撼了,它如同一個國際機場,有著二三十個閘口,但更可怕的是在如此寬大的地域裡竟然塞滿了人。這著實震驚了我,在北京生活一段時間後更發現,原來這裡還有好多個車站,而且每個都是那般地廣人稠。

「出國前,我看不起中國」

出國前,我的確很看不起中國,會造成這種印象的一大原因正是政治敵對,在國內我們所接收到關於中國的訊息多半是負面的,然而實際到了中國生活後,我覺得我對中國的認識也更多了,我不敢說我變得喜歡這個國家了,但我敢說我們原本對「它」的認識是不足的。每個國家都有它好的一面與壞的一面,在臺灣,我們鮮少提及關於中國的正面資訊,然而在實際踏入中國領土後我卻意外地接收到了,當然,那些荒誕無稽的負面新聞也確實存在,並且毫不客氣的天天上演著。
 
回國後,常常有人問我臺、中兩國的差別,我認為中國人(至少就菁英學生族群而言)比較自我,他們更在意自身的發展及利益層面,對於個人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但當我們將討論範圍從個人擴及到社會整體時,我們便會察覺到其中的冷漠。

我不敢說去了一趟交換留學後,心智變得特別成熟或對未來更有把握,但至少我在接觸了世界各地的旅人中,看見了各種可能性,然而這些見識或許是我待在臺灣境內、待在臺北的校園裡所無法觸及的。

或許有很多人質疑,交換的意義到底何在?花了一學期到國外放逐,這很可能阻礙到原本的生涯規劃,也可能錯失了求職的良機。但我認為,學生成長的空間可以很大、知識的吸收也相較迅速、時間成本也還不算太高,出社會後的我們或許得汲汲營營於一份溫飽,真的鮮少有機會再踏上異鄉、深入其中,不在這時出走,更待何時呢?
 
如果要我給未來想赴中留學的學弟妹一些想法,我建議多看、多聽、多想、多試。多方接觸但推遲判斷。這個泱泱大國裡有成千上萬個面向,你無法立即評斷每件事情的好與壞,你能做的是帶著更多的包容心去理解:去發現這個國家與你心中的想像,究竟有何不同。

《關聯閱讀》
是我們過得太舒適,還是他們太野蠻?──兩岸大學生創客營,與陸生的近距離接觸
那一天,我和北京男孩聊兩岸關係──放下敵意與成見,看見更遼闊的美景

《作品推薦》
「我支持妳」與「幫我代購」──十問十答,日本女孩眼中的臺灣
「我想透過插畫交流,讓全世界看見台南」──專訪胡乃琦,官田女孩行銷台南軟實力

 

執行編輯:Vincent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黃建賓 攝影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