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6月22日 星期六

    流言下真实的宋庆龄

    《 文摘报 》( 2019年06月22日   08 版)
    宋庆龄抱着穿朝鲜花裙的隋永清。

        孙中山去世时,宋庆龄只有三十二岁。由于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她与国民党右派产生了原则分歧。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国民党右派当政,宋庆龄的日子一直很不好过。特别伤害她的是,针对她个人生活的谣言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她与哪位左派人士有接触,都会被编出绯闻,散播到社会上。这些传言曾经给宋庆龄造成极大的困扰,但她是一个革命者,她无法像那些谣言制造者所期望的,与外界断绝一切交往,重门深锁,安心做一个旧时的寡妇。何况,即使她真的这样做了,只要她不放弃自己的政治观点,谣言也不会止息。

     

        珍视对孙中山的忠诚

     

        新中国成立时,宋庆龄已年近六旬,按理说已经没有什么再被制造绯闻的条件了。但一些人仍然把这种拙劣的方式作为政治斗争的手段,甚至完全置常识于不顾,继续编出许多谣言。

     

        为使自己的晚年生活不过于寂寞,宋庆龄收养了警卫秘书隋学芳的女儿隋永清。于是谣言随之而来。有些人绘声绘色地散布:宋庆龄又结婚了,甚至说隋永清就是她亲生的。隋永清出生时,宋庆龄已经六十四岁高龄,而这样的无稽之谈,居然也能传得沸沸扬扬。对此,宋庆龄唯一的办法就是置之不理,但还是有人会打上门来。

     

        1974年8月2日,有人找到隋永清,直接问她是不是宋庆龄的女儿。隋永清有父母,有弟妹,她当然完全知道事情的真相。回家后,宋庆龄看出她神色不自然,便追问原因。听到隋永清的讲述后,宋庆龄当时没有激烈的表示,但这件事对她的冲击很大。她可以面对无端的攻击诬蔑,可是对孩子的伤害是她无法承受的。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宋庆龄面瘫了。

     

        为了维护孙中山和她自己的声誉,宋庆龄在半个世纪的独身生活中谨言慎行。1927年,当第一次被谣言围困时,宋庆龄有些难以承受,她气得大病一场,卧床数日,全身起满了红疹。宋家人对此也很气愤。宋子文提出要起诉造谣的相关媒体,要求其赔偿名誉损失。

     

        然而,后续源源不断、接踵而至的谣言使宋庆龄懂得,这是政治斗争的手段,即使下作,但十分有效,她的对手是绝不会弃之不用的。

     

        1936年5月,她在上海住院切除阑尾,发现子宫上有一个小肿块。于是她决定,干脆通过手术同时摘除子宫。手术后,面对仍然不断涌现的谣言,宋庆龄内心坦然,但不屑与对手交锋。对这次子宫摘除手术,宋庆龄始终绝口不谈,连身边最亲近的人也没有听她提及过。这种处事态度,正是宋庆龄的一贯风格。(此间,她还在病榻上致信鲁迅,劝他早日就医。)

     

        进入晚年,谈及环绕自己的谣言,宋庆龄在给黎照寰的信中还写道:“我知道总是有人会诽谤我,甚至当着你的面。如果他们再这样做的话,你可以掴他们耳光!”

     

        通过字里行间,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位遭受多年无端攻击的女人,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刻骨的愤怒。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病逝。次日凌晨,北京医院对遗体进行了病理检查。

     

        6月2日,北京医院向中央做出《病理检查报告》。报告证实,宋庆龄致死的主要疾病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由于白血病细胞广泛转移到骨髓、淋巴及各脏器,引发广泛大量出血。报告同时记述了宋庆龄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其他疾病的情况。

     

        6月6日,北京医院又向中央做出了一个《病理检查补充报告》。内容是:“现将过去手术后此次病检所见补充报告如下:下腹部正中有一手术疤痕,盆腔内无子宫体(已切除),只残留子宫颈,两侧附件尚存,卵巢高度萎缩。兰(阑)尾也已切除。根据病历记载的以往病史,1936年曾进行兰(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子宫上有小肿块,故同时摘除了子宫体。以上病理检查所见与病史符合。”

     

        对孙中山的忠诚,宋庆龄无比珍视。

     

        看到保存下来的档案,不知那些制造和散布谣言的人,会不会从心底里生出一丝愧疚!

     

        收养隋氏姐妹

     

        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后,曾经孕育过一个新的生命。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宋庆龄在孙中山安全突围后,率领卫兵坚守了六个小时。由于弹药不济,她在卫队长和副官的保护下强行突围,导致流产。这对她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此后仅仅两年多,孙中山就匆匆告别了人世。

     

        宋庆龄十分喜欢孩子。她喜欢姐姐和弟弟们的孩子,喜欢表兄弟的孩子,喜欢同事、朋友的孩子,喜欢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她常常要求她的客人们:“下次一定要带孩子来,我喜欢孩子。”

     

        在宋庆龄身边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谁家生了孩子都要抱给她看。1957年12月,她的警卫秘书隋学芳添了一个女儿。隋学芳是东北人,1950年由部队安排到宋庆龄身边做警卫工作。隋学芳结婚后,为了工作方便,他的家就安在宋庆龄上海住宅的配楼上。按照惯例,隋学芳的小女儿被郑重其事地抱到宋庆龄面前。见到这个眉清目秀的小女孩,宋庆龄很喜欢。她伸手把孩子抱到怀里。小女孩一点儿也不紧张,对着她笑。正在高兴之际,宋庆龄突然觉得一阵温热,原来是孩子撒尿了!周围的人大吃一惊。大家都知道,宋庆龄是极讲卫生的人,尿在她身上那还了得?于是,几双手同时伸过来,要从宋庆龄的怀里把孩子抱走。没想到宋庆龄坚决不让别人插手,连声说:“别动!让她尿完,不然会坐下病的。”大家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无法无天的小家伙,把一辈子讲究干净的宋庆龄尿得痛快淋漓。

     

        谁都没料到,这一尿却激起了宋庆龄的怜爱之心。她提出希望收养这个女孩。隋学芳深知她的寂寞,于是就答应了宋庆龄的这个要求。

     

        宋庆龄经常会让隋学芳把女儿带来,她亲自带着孩子玩耍。1959年,隋学芳夫妇又生了一个女儿。一家人忙着照顾新生儿,永清就被宋庆龄接到身边。

     

        这个只有两岁多的小女孩从此走入了宋庆龄的生活。她应当怎样称呼宋庆龄呢?这是个难题。秘书等工作人员称呼宋庆龄“首长”,照顾生活起居的阿姨称呼她“太太”。哪个称呼都不适合隋永清的身份。当时咿呀学语的隋永清有时也鹦鹉学舌地叫宋庆龄“太太”,宋庆龄总是摇摇头,觉得欠妥。上海寓所餐厅的东墙上挂着宋庆龄母亲倪太夫人的油画像。宋庆龄经常指着画像告诉隋永清:“这是我的妈妈。”有一天准备吃饭时,阿姨李燕娥逗永清玩儿,问她墙上的画像是谁。永清原本想回答:“太太的妈妈。”结果情急之下出现口误,说成了:“妈妈太太!”大家都被她逗笑了。笑过以后,宋庆龄觉得这个叫法很有意思,就说:“以后就叫我妈妈太太吧!”从此,不仅永清在将近二十年中一直这样称呼她,同属一个辈份的孩子们,也学着这样称呼宋庆龄。

     

        那时,宋庆龄每年都要在上海和北京之间来来去去。由于不放心,她也常把永清带在身边。1961年8月,在致德国友人王安娜的信中,宋庆龄第一次提到这个被她收养的孩子:“隋同志现在已有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在这里,非常可爱,天生是个舞蹈家。只有三岁半就能自己跳舞,还挺有魅力。我们都被她迷住了。”

     

        一次,宋庆龄找出金日成首相赠送的一件朝鲜儿童的彩裙,隋永清穿在身上竟像是量身定做。她穿着这条彩裙,给访问宋庆龄的客人表演了朝鲜舞,赢得了满堂喝彩。宋庆龄越看越觉得永清可爱,便自己出钱,将永清身着朝鲜民族服装的照片印制成贺年片,签名送给朋友们。这样的做法,在当时那个时代真是独一无二。

     

        宋庆龄毫不掩饰她对隋永清的喜爱。她经常在给朋友的信中,称赞永清的聪明伶俐、活泼乖巧,称赞她出众的模仿才能和毫不怯场的交际本领。国内外友人来访时,永清也频频出场,向贵宾献花,为大家演节目、调节气氛,成为宋庆龄的一个小助手。

     

        隋学芳夫妇已经有了三个女儿。1963年9月,盼望已久的儿子终于出生了。欣喜若狂的隋学芳匆匆赶回上海。10月5日他为儿子办了满月,准备第二天返京。可就在当天,他突发脑溢血,经抢救脱险后,便偏瘫在床,不能再工作了。考虑到隋学芳工资不高,孩子又多,宋庆龄便主动负担起永清的生活费用。

     

        永清渐渐长大,宋庆龄担心她会产生优越感,缺少集体主义思想,便把孩子送到了自己创建和领导的中国福利会幼儿园。每到周末,宋庆龄就请工作人员直接把永清接到宋宅,与她朝夕相伴。

     

        1964年4月4日,宋庆龄在致黎照寰的信中写道:“隋同志去年探家时中风,现在处于半瘫痪状态,住在医院里,这确实令人很伤感。这个消息令我非常不开心,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看望他。我生怕我的情绪可能会影响他,引起他的苦恼,反而对他更加不好。我把他的两个孩子送去了幼儿园,那里对孩子的影响比他家里好。这两个孩子非常聪明。我回来的时候,到幼儿园去看过她们,发现她们对日常作息和环境都比较适应。”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为了宋庆龄的安全,中央请宋庆龄不要离开北京。由此,宋庆龄与永清的联系也中断了。

     

        1969年10月20日,宋庆龄“一回到上海,便叫人将永清接到淮海路住宅。几年没见面的永清身高已超过一米六,这使宋庆龄大吃一惊。由于生活并不宽裕,永清的衣服不合身。她勉强地穿着她母亲的鞋子,裤腿也显得很短。1970年1月,宋庆龄写信给廖梦醒:“我从没有见到过隋学芳,虽然他来过几次,因为我不能忍受目睹一个年轻人成了离不开双拐的残疾者。但我见到了他的孩子们,她们长得好快。永清已经比我高了,穿着男人尺码的鞋子。她的脚真见长,吓了我一跳!她说,她穿的是她母亲的鞋,但她母亲的裤子她不能穿了,太短,要不她也会穿上的!”宋庆龄心中不忍,便把熟悉的老裁缝请到家里来,为永清量体裁衣。

     

        1972年4月,在宋庆龄的请求下,永清由总政文工团招收为文艺兵,14日,乘车来京。

     

        1973年,宋庆龄又收养了隋学芳的二女儿隋永洁。宋庆龄把这两个女孩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关心和爱护。她分别给她们起了英文名字“约兰达”和“詹尼特”。当向别人介绍时,她明确地将其称之为“我的那两个被监护人”。

     

        这两个女孩,特别是隋永清,陪伴宋庆龄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隋氏姐妹给宋庆龄带来的乐趣是不言而喻的。对这一点,与宋庆龄结识多年的朋友们都十分理解。“文革”前,周恩来到后海北沿住宅来看望宋庆龄,会和永清姐妹玩耍,并满面笑容地牵着她们的小手在园子里散步。宋庆龄当然十分乐见这样的场景。她说:“你们看,总理也喜欢小孩儿啊!”朋友们在给宋庆龄的信中,一定会问一问隋家姐妹的情况,他们知道这会使宋庆龄高兴。

     

        宋庆龄一直关注少年儿童的教育。几十年来,她提出了很多很有指导意义的、极为正确的教育思想。但是,和许多从事教育研究或教育工作的人一样,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实践上,她是不成功的。宋庆龄多年的老朋友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曾写道:“像一个宠爱孙辈的老祖母一样,她过分溺爱这两个孩子,对她们几乎没有任何要求。”随着隋家姐妹一天天长大,她们和周围一些人的矛盾也渐渐加剧。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还不断传出“宋庆龄和她的秘书结婚了”“隋家姐妹是宋庆龄的孩子”等等谣言,企图借此败坏宋庆龄的声誉。朋友们看着着急,但也毫无办法。

     

        一次,一些老朋友到宋庆龄家聚会。趁着宋庆龄还没有下楼,便向宋庆龄信任的廖承志进言。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廖公,您是不是劝劝夫人别再管那两个孩子了。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引出了多大的麻烦。何苦呢?”听到这话,一向乐天的廖承志沉默了片刻。然后,他缓缓地说:“你们也要替夫人想想。在上海她还有两只猫。在这里她身边连猫都没有。”于是,大家不再做声,而人人心中都浮起一丝凄凉。

     

        带着对隋家姐妹的牵挂离开了人世

     

        正像廖承志所担心的,宋庆龄实在是太寂寞了。这寂寞是她将自己无保留地奉献给中国人民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当收养了隋氏姐妹后,她得到了一些补偿。然而,与这一点点补偿相伴而来的,是像一盆盆脏水一样泼来的恶毒的谣言。她一语不发地忍受了这一切。共同生活了十多年,隋永清已经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了她的精神依靠。1980年,隋永清结婚,一场热闹的婚礼后,宋庆龄的身边重又是一片虚空。年轻时她可以咬牙挺住。可是,这时的她已经八十七岁了!

     

        1981年初,隋永清到福建厦门去拍摄电影《海囚》。这时罹患癌症的老保姆李燕娥正住在北京,病情日益严重。宋庆龄忧心忡忡。2月5日正是农历大年初一,李燕娥病逝。宋庆龄为她处理了后事。这以后,宋庆龄的心境悲凉,身体也出现问题,断断续续地发烧。即使在这样的状态下,隋永清从福建的来信仍带给了她一些安慰。3月8日,她特意把永清的信转寄给沈粹缜,让她也能了解永清的近况。第二天早晨,宋庆龄自己下床拿东西,因虚弱摔倒。虽未骨折,但体温开始持续攀高,终致卧床不起。14日,她被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7日,工作人员奉命写信给隋永清,让她回北京。然而,这时拍摄十分紧张,永清离开会影响整体进度。4月15日,隋永清从福建打电话询问,得知宋庆龄病情严重,便即刻赶回北京。永洁准备担任导游和翻译的美国旅游团马上就要启程来中国(编者注:在宋庆龄朋友的帮助下,1979年5月永洁争取到了赴美留学的机会)。但是,宋庆龄病情的迅速恶化,还是迫使她提前回到了北京。

     

        5月20日,宋庆龄的病情有所好转。廖承志去探望时,她很清醒。两个人用英语交谈了二十分钟。其中,宋庆龄特地谈到了隋氏姐妹。她对廖承志说:“我是看着你长大的,你是看着她们长大的。隋学芳也是你的朋友。你要关照这两个孩子。”第二天,廖承志通知隋氏姐妹到他家,向她们转达了宋庆龄的意思。也就是在这一天,并不十分清醒的宋庆龄在午饭时,对保姆顾金凤说:“叫永清吃冰激凌?永洁在哪儿?找她来。”

     

        宋庆龄很担心隋永清日后的生活。所以,在生前她曾分几次将一些纯属自己个人的物件赠送给永清。她说:“将来你的日子过得好,这些就是纪念。有困难,可以用来换些钱。”

     

        1981年5月29日,带着对隋家姐妹的牵挂,宋庆龄离开了人世。

     

        (《宋庆龄往事(续编)》何大章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