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岛事件30周年纪念及其启示(组图)

8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参考消息

unread,
Dec 10, 2009, 7:36:35 PM12/10/09
to googroup, go2group
上面的几点,其实讨论的都是革命的一些技术细节。但是人类整个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自由、追求解放的历史,从这个角度看,这些细节的有和无并不重要,因为自由是挡不住的,它总有一天要到来。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by 阮一峰 on 12/9/09

1.

今天是“美丽岛事件”30周年的纪念日。

30年前的12月10日,一群要求实现民主政治的知识分子在台湾省的高雄发动游行,随后被捕。这个事件拉开了台湾政治变革的序幕,直接导致了民主进步党的成立。

在今天这样一个纪念日,我想写一些我对这个事件的想法。

2.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美丽岛事件”的经过。

1979年,台湾处于国民党政府的威权统治之下,许多党外的进步知识分子感到非常苦闷,要求开放党禁,实现民主政治。

6月,台北市议员黄信介决定要创办一本《美丽岛》杂志,作为宣传民主思想的喉舌。他是杂志的发行人(出资者),请来了施明德作为总经理,因此杂志社实际是由施明德来运作的。

(图一 黄信介的照片)

(图二 黄信介被捕后的照片)

施明德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读中学时就以推翻国民党统治为己任,18岁考入陆军炮兵学校,目的就是学习军事知识,为发动军事政变打基础。21岁,他在金门担任炮兵军官时被捕,罪名是策划台独活动。在严刑拷打中,牙齿全部脱落,他22岁开始就是满口假牙。后来,施明德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直到1977年刑满出狱。

(图三 施明德在七十年代的照片)

(图四 1980年3月18日,施明德出庭)

施明德加入杂志社后,就积极以《美丽岛》作为舆论阵地,开展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宣传活动。他说得很明白,《美丽岛》就是“没有党名的政党”,矛头直指台湾党禁、报禁和30年不改选的“万年国会”。

8月,《美丽岛》杂志创刊号问世,引起台湾岛内轰动,发行量一举达到10万份以上,创下了台湾杂志史的空前记录,成为了网罗台湾党外人士的中心。这引起了国民党政府高度关注。

(图五 《美丽岛》杂志的创刊号)

(图六 《美丽岛》杂志的发行通告)

9月8日,杂志社在台北市中泰宾馆举办盛大的创刊酒会,但是会场外突然来了一群“抗议”人士,以及随后赶来的大批“维持秩序”的警察,使得气氛变得很紧张。

(图七 创刊酒会的会场外,突然来了许多“抗议”群众)

(图八 许多警察在创刊酒会外“维持”秩序)

随后的三个月,这本杂志越来越像一个“没有党名的政党”,在全台开出了11个读者服务处,但是相继遭到不明人士的恐吓骚扰,黄信介家中也收到了恐吓信。党外人士与当局的矛盾不断激化,整个台湾的政治气氛已经慢慢到达了一个大爆发的临界点。

(图九 《美丽岛》杂志高雄服务处)

(图十 《美丽岛》杂志高雄服务处)

3.

11月30日,杂志社向当局申请于12月10日在高雄举办纪念“国际人权日”集会游行,不出意料地遭到拒绝。施明德决定不理会当局的态度,照常举行集会游行,并准备了一些木棍,以应付可能的镇压。他们还派出宣传车,沿街号召民众准时参加。

12月9日,国民党当局突然宣布,高雄市次日将举行“春元七号冬防演习”,禁止任何示威游行活动。这个决定很明显是针对《美丽岛》杂志的。

12月10日的白天,大批军警布署在高雄市的街道上,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入内。

晚上6时,《美丽岛》杂志服务处外,已经聚集了五、六百个民众。由于原定的集会地点被警察包围,施明德引导队伍转向另一个开阔地点进行集会。一路上,群众逐渐加入,手持火把、木棍开始游行,最后达到了数万人,人群高喊“打倒特务统治!”、“反对国民党专政!”等口号。

(图十一 游行队伍的照片)

(图十二 游行队伍的照片)

游行队伍遭到了警察的阻拦,双方爆发了严重的冲突。军警用催泪弹、电棍强行驱赶人群,群众还以石块和棍棒,两方都有流血。一直到次日凌晨2时30分,游行的队伍才散去,局势趋于平静。

(图十三 军警和游行群众发生激烈冲突)

当局事后宣布,当天共有183名军警负伤,群众受伤者无法统计,整个事件中无人死亡。这是二二八事件以后,台湾三十多年来最大的暴力冲突。

4.

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当局决定严厉镇压。

12月12日,蒋经国亲自慰问在事件中受伤的警察。随后,政府宣布查封《美丽岛》杂志社和各地的服务处,逮捕所谓的“首谋分子”。

(图十四 《美丽岛》杂志社被查封)

1980年2月20日,黄信介、施明德、林义雄、姚嘉文、陈菊、吕秀莲、张俊宏、林弘宣等八人,遭军事检察官以叛乱罪提起公诉,其余三十七人则被移送一般司法机关侦办。

(图十五 黄信介被押解入法庭)

1980年4月18日,警备总部军事法庭判决施明德无期徒刑,黄信介14年徒刑,其余姚嘉文、张宏俊、林义雄、林弘宣、吕秀莲、陈菊等六人12年有期徒刑,另有一些人士1至3年的有期徒刑。

(图十六 “美丽岛”案件法庭宣判)

有文章称,蒋经国起初有意杀掉一批人,但是被捕的党外人士得到了来自海外铺天盖地的声援后,他发出“不能有死刑”的指示。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国民党政府新上任的“新闻局长”,是37岁的政治新星宋楚瑜,他是那一届“内阁”中最年轻的“阁员”。在他一手操纵下,政府开动了一切宣传机器,宣称《美丽岛》杂志社表面上是杂志,实际上是一个阴谋组织,有计划的、有预谋的进行“叛乱”活动,鼓吹暴力。《美丽岛》杂志的领导者都为匪首及阴谋分子,而群众都为非理性暴民,整个事件中警察则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美国的《新闻周刊》和美联社发表报道,指出台湾官方媒体在撒谎,“美丽岛事件”本质上是一次对政治反对派的镇压。宋楚瑜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强硬的语气驳斥《新闻周刊》和美联社记者的报道,并宣布取消其在台湾的采访权。

(图十七 1980年3月20日晚,台湾“新闻局长”宋楚瑜对美联社的“不实”报导提出抗议,宣布取消美联社在台湾的采访权。)

另一方面,当年29岁的马英九正在哈佛大学攻读法律博士,他在其担任主编的《波士顿通讯》上抨击美丽岛事件受刑人,将这个事件称为“丑剧”、“逆流”。他写道:“依事实来看,政府凭着证据逮捕美丽岛事件肇事的首恶份子,完全是合乎法律的行为。我们希望治安当局对证据确凿的暴徒,本勿枉勿纵的原则,一律依法办理。”他还痛批参与“美丽岛事件”的台湾民主人士为叛乱集团,抨击为美丽岛案被告求情的余英时与陈若曦,同时建议政府该严格管制言论,台湾不该有美式言论自由。

5.

“美丽岛事件”使得台湾民主运动陷入了最低点,党外势力的骨干基本郎铛入狱,党外运动元气大伤,被迫转入低潮。但是,谷底也是攀爬的起点,绝望之中也孕育着希望。虽然民主运动遭到重创,但是这个事件使得党外人士第一次有了一个团结的核心,并且培养了一大批日后的骨干,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人民。

整个审判过程备受国际瞩目,得到了广泛的报道。每一个被告都在镜头前提出了许多无可回避的政治问题,这使得大众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切身处境、政治制度的真谛,以及台湾社会的未来,为变革打下了群众基础。几年之后,当党外人士重新集结、卷土重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凝聚了更大的政治力量,并且怀着更坚毅的决心,最终将台湾的民主化推向了不可逆转的道路。

1980年底,台湾恢复选举“中央民意代表”,美丽岛事件受刑人家属有多人参选,其中姚嘉文之妻周清玉、张俊宏之妻许荣淑、黄信介之弟黄天福都以高票分别当选“立法委员”及“国大代表”。

1986年,民主进步党宣布成立。

1987年,台湾解除了长达38年的戒严令,同年开放党禁报禁。

1990年,李登辉上台后,开始对“美丽岛事件”政治犯颁布特赦令。但是,施明德却撕毁特赦令,坚持要求无条件释放,李登辉不得不宣布当年判决无效。此时,施明德的绝食时间已经长达四年零七个月,接受了狱方3040次强迫插胃管灌食。

2006年,美丽岛主犯之一陈菊回到高雄市,当选为市长。当年事发地的捷运车站,被改名为“美丽岛站”。

(图十八 《美丽岛》杂志社的旧址,现在是一家眼镜店)

6.

“美丽岛事件”对台湾民主起到这样大的推动作用,我认为不是偶然的,它的经验教训可以归结为这样几点:

首先,政治制度出现了巨大的危机,是事件爆发的前提条件。1979年,美国与台湾断交,与大陆建交,这对台湾造成了空前的冲击,一时间人心惶惶,民众对台湾的地位和未来感到迷茫,台湾的政治制度客观上需要变革,扩大统治基础,而社会上普遍的人心压抑也需要一个发泄口。这是“美丽岛事件”发生的前提。所以说时机很重要,如果政治制度很稳固,这个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或者说反对派根本无力动员群众。

其次,统治集团内部要有人支持政治变革。当时的国民党内部,其实有很多人支持或同情党外人士,比如桃园县长许信良就因公开参与党外人士活动而被免职。

再次,媒体宣传不可少,或者说革命要有舆论准备。《美丽岛》杂志本身能够创办出来,就是有一定言论生存空间的表现。后来,整个审判过程被广泛报道,更是唤醒群众支持的关键。试想如果所有言论都被控制,对国民党威权统治的质问得不到曝光,那么《美丽岛》终究也不过只是“一小撮”知识分子在书斋里的牢骚话罢了。

第四,必须要有国际环境的配合。美国的压力对“美丽岛事件”就非常重要,如果不是美国干涉,审判过程就会变成和以前一样的秘密审判。

第五,必须要有一个领导核心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施明德一个人单打独斗,根本没有效果,只有当他以杂志社为工具,团结其他党外人士,并且能够发动群众的时候,他才具备了动摇政权的力量。

最后,革命运动的成果往往都会被别人窃取。就像“辛亥革命”的成果被黎元洪、袁世凯、段祺瑞窃取,“美丽岛事件”在政治上的最大受益者,其实也不是黄信介、施明德,而是陈水扁、谢长廷、苏贞昌、张俊雄等辩护律师。当年30岁的陈水扁是一个成功的海商法律师,与党外运动并无关系,当别人请他为黄信介辩护时,他犹豫再三,事后还向黄信介的家人收了20万元的巨额辩护费。后来,他以此作为政治资本,逐渐控制了民进党,而真正的元老施明德、许信良、林义雄等人都因为他的排挤,先后退出民进党或被除名。

(图十九 “美丽岛”案件的十五人辩护团,前排左二是苏贞昌,前排左四为谢长廷,后排左三为陈水扁)

7.

上面的几点,其实讨论的都是革命的一些技术细节。但是人类整个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自由、追求解放的历史,从这个角度看,这些细节的有和无并不重要,因为自由是挡不住的,它总有一天要到来。

(完)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sxcgp吕约瑟

unread,
Dec 10, 2009, 9:01:45 PM12/10/09
to go2g...@googlegroups.com

中国党禁何时突破。
2009/12/11 参考消息 <go2g...@gmail.com>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
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asker=wangwang&shop_nick=llvxiaoguang我的淘宝店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zhaixinrangcgp社会仿生学
http://lvxiaoguang.meet8.com
http://blog.eastmoney.com/lvliangyu
<iframe frameborder="0" marginheight="0" marginwidth="0" border="0" id="alimamaifrm" name="alimamaifrm" scrolling="no" height="142px" width="192px" style="width:192px;height:142px" src="http://a.alimama.cn/cpscode.php?pid=mm_12688411_0_0&w=192&h=142&uid=10153946&m=41&t=1000&bgc=FFFFFF&bdc=E6E6E6&tc=0000FF&sc=1046"></iframe>

<iframe frameborder="0" marginheight="0" marginwidth="0" border="0" id="alimamaifrm" name="alimamaifrm" scrolling="no" height="142px" width="192px" style="width:192px;height:142px" src="http://a.alimama.cn/cpscode.php?pid=mm_12688411_0_0&w=192&h=142&uid=10944025&m=41&t=1000&bgc=FFFFFF&bdc=E6E6E6&tc=0000FF&sc=23"></iframe>

参考消息

unread,
Dec 10, 2009, 9:07:40 PM12/10/09
to go2g...@googlegroups.com
2012匪共垮台

2009/12/11 sxcgp吕约瑟 <zhaixin...@gmail.com>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喜欢推特?请翻墙跟@elaoda,鹅推荐推特中文圈!

参考消息

unread,
Mar 17, 2010, 3:26:40 AM3/17/10
to googroup, go2group
血染的“美丽岛”
作者:张华
来源:时代周报
来源日期:2010-3-11
本站发布时间:2010-3-16 12:19:36
阅读量:501次

  30年前,宝岛台湾发生了一场在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这一事件虽并未如 “二二八事件”一样造成大规模的群众死伤,但其影响力却毫不逊色。它不仅直接开启了台湾的“民主化”进程,并最终改变了台湾的政治格局,而且造就了一大批至今仍然活跃的政治人物。

  所谓的“党外”,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台湾岛内不属于国民党,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以争取民主、自由为目标的政治组织或个人。1949年逃台以后,国民党当局颁布“戒严令”,继续实施“战时戡乱临时条款”,在台湾进行专制独裁统治。根据“戒严令”,民众失去了“中华民国宪法”所赋予的言论、集会、结社、游行、选举及出版等自由,军事法庭有权审判非军人的犯罪行为。而所谓的“临时条款”从1949年施行直至1987年废止,所谓的“临时”长达近38年,创下近代以来最长的戒严纪录。

  风起云涌的“党外”运动

  岛内的“党外”运动基本上是循选举和办杂志两条路径进行。参加选举可以进入体制内部,占有行政或立法资源,为杂志的发行保驾护航;而创办杂志则可以教育启迪民众,散播民主、自由思想,为选举鼓噪声势。选举和办杂志并行不悖,相互呼应,协力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

  打响第一枪的是《自由中国》杂志和中国民主党。1949年11月20日,在国民党当局的支持下,跟随国民党赴台的自由派知识分子雷震、胡适、杭立武和王士杰等人创办《自由中国》,批判岛内的现实性问题,其目光逐渐转向岛内的民主、自由话题,甚至批判蒋介石的连选连任和“万年国会”,由此导致其与国民党当局决裂。

  1950年,国民党当局颁布“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翌年成立台湾省临时议会,各县市长也由选举产生。1957年,在《自由中国》杂志的号召下,“党外”势力成立“民主人士联谊会”,并开始以此为名进行串联,希望通过参加选举进入到体制内部。1960年5月18日,为因应议员和县市长选举,新党的筹组进入紧锣密鼓阶段,李万居、雷震、高玉树等人被推举为中国民主党发言人。而《自由中国》等杂志也相继发表社论,为该党的成立鼓噪声势。当时正处在戒严体制下,这批知识分子“冷暖不自知”,终于突破国民党当局忍耐的极限。1960年9月4日,中国民主党秘书长雷震等人被以叛乱罪拘捕,而《自由中国》亦遭停刊,岛内的第一次“党外”运动以失败告终。

  此后,《文星》、《大学》、《台湾政论》以此接过 “党外”杂志的接力棒,继续宣扬民主、自由思想。

  由于“反攻大陆”已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民党当局为了增强其在台统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开始修正“临时条款”,开放部分增额委员代表选举,以求获得岛内民众的支持。1966年3月的第一届“国大”第四次会议第三次修正“临时条款”,决定在“台湾地区”增选或补选依选举产生中央公职人员。后来影响较大的黄信介、余登发等人便在此次选举中获胜,成为“党外”运动的核心。1977年底的地方公职选举中,“党外”人士获得4席县市长、21席省议员、8席台北市议员、146席县市议员、21席乡镇市长,取得前所未有的骄人战绩。

  至此,“党外”势力已发展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反对力量,而其与国民党当局的正面交锋也渐次展开。

  “断交”引发连锁反应

  正当选战进入白热化之际,1978年12月16日美国政府突然告知台湾当局,称即将终止与“中华民国政府的外交关系”。这个事件在台湾政坛引发强烈的反应,蒋经国随即行使“临时条款”所赋予的紧急权力,宣布即日起停止一切选举活动。断交事件影响深远,2007年,时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吕秀莲的公开抱怨称,如果不是“断交”就不会有美丽岛事件,也不会连自己的母亲去世都不能奔丧。

  “党外”人士坚决反对停止选举的决定,许信良、余登发等人在12月25日发表《“党外”人士国是声明》,要求恢复选举。1979年1月21日,余登发父子获叛乱罪遭逮捕。为营救余登发父子,施明德组织了一个60人的“人权保护委员会”,由首席律师姚嘉文担任余登发的辩护律师,委员会也与国际特赦组织取得联系,争取内外合力迫使台湾当局释放余登发父子。

  1979年上半年起,国民党当局和“党外”势力之间逐渐形成剑拔弩张之势。就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党外”势力再次决定筹办杂志,用舆论来抨击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979年5月,以黄信介为发行人,许信良为社长,黄天福、吕秀莲为副社长,张俊宏为总编辑的《美丽岛》杂志问世。据吕秀莲回忆,该杂志的名称颇有来历。最初是以黄信介提议的“圣国”为名申请,但是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驳回。后有人提议用“美岛”,但是怕被误称为“倒霉”而作罢。后来周清玉想起连横在《台湾通史》中有“婆娑之洋,美丽之岛”一语,经与会者商议,所以决定以“美丽岛”为名再次提出申请并获准。

  此间,还有一段关于黄信介拒绝出任发行人的小插曲。当时姚嘉文和陈菊编印了一本《“党外”文选》,将台湾“党外”人士所发表的文章编辑成册,但是或由于疏漏之故,并未将“党外老大”黄信介的文章摘录到里面,因此导致黄信介怫然不悦,认为“这些少年郎眼里根本没有我”,因此拒绝出任发行人。但是,后来姚嘉文、陈菊等人亲赴黄处请罪,姚嘉文和林义雄并拟妥一份切结书(表示切实负责的保证书。编者注) ,称所有法律、政治事务归他们两人负责,黄信介虽为发行人但不承担任何法律政治责任。后来,黄信介才勉强同意出任发行人。

  《美丽岛》杂志以社委的形式组成,在实质上具有政党的雏型。施明德后来在监狱表示,创办《美丽岛》的目的是“要形成没有党名的政党,主张实行‘国会’全面改选与地方首长改选”。《美丽岛》杂志在全台各大城市设立分社及服务处,每在一地成立服务处,便在该地展开群众聚会。而《美丽岛》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到1979年11月发行量已经超过8万册。

  世界人权日之夜

  为纪念世界人权日(12月10日) ,《美丽岛》杂志高雄市服务处申请1979年12月10日在扶轮公园举行游行,但未获批准。为了反制“党外”势力的游行示威,国民党当局12月9日宣布举行冬令宵禁演习,并以优势警力包围《美丽岛》杂志高雄市服务处。《美丽岛》的义工姚国建和邱胜雄却突破警方包围,驾驶两辆宣传车至高雄市街头散发传单,后在鼓山分局附近被警察逮捕。《美丽岛》杂志立即动员群众前往警局要人,后在“立委”黄信介的交涉之下,警总最终释放二人。“鼓山事件”引起全岛关注,一些原本并未计划参加游行的“党外”人士纷纷前往高雄,同时也给了国民党当局一个“一窝全端”“党外”势力的机会。

  12月10日,台检、警、调等单位全面动员,占据高雄市各主干道路口,并封锁扶轮公园。晚6时,由于黄信介忙于与南部警备司令常持琇交涉,并未准时出现在集会现场,施明德随即自封总指挥,姚嘉文担任副总指挥,指挥游行队伍高呼“打倒特务统治”、“反对国民党专政”等口号,以三辆宣传车开道,几千民众持木棍、火把开始游行。抵达大圆环后,民众熄灭火把、席地而坐,由王拓主持,黄信介首先发表演讲。但很快整个大圆环就被镇暴部队、宪兵、警察包围,黄信介同总指挥施明德与姚嘉文出面与警方谈判,要求警方允许他们在原定地点集会,同时让警察到现场维护秩序,但谈判请示未果。

  晚8时半,镇暴车上冒出几缕白烟,民众以为镇暴警察开始喷射催泪气体,现场开始出现骚动,民众由大圆环移向中正四路,并与宪警爆发冲突。当民众冲破第一道封锁线后,施明德要求群众撤回服务处,但现场已经完全失控,群众继续冲撞高雄警察总局。后来民众退回服务处,替代施明德指挥的张俊宏见现场气氛稍息,站上宣传车要求迅速解散,但众人仍留在现场倾听吕秀莲演讲。晚10时左右,为避免事态的扩展,台当局决定开始镇暴,一方面向人群释放催泪瓦斯,装甲车及警队同时逼近游行队伍,在场民众则以石块及棍棒还击,双方发生更大规模冲突,直至半夜冲突才逐渐消弭。据事后统计,冲突双方计有200余人受伤,其中宪警180余人,民众并无重大伤亡。

  蒋经国指示“不能有死刑”

  12月11日,台“国安局”和警备总司令召开会议,决议大举逮捕 “党外”人士。12月13日清晨6时,军警宪特同步展开全岛大逮捕,吕秀莲成为第一个被拘捕的对象,随后陈菊、林义雄、姚嘉文等人陆续被逮捕,但参加过武装叛乱的施明德却侥幸逃脱。14日,警总经“立法院”同意,逮捕“立委”黄信介。此后一段时间,追捕施明德成为全岛最大新闻,台当局先是开出悬赏奖金50万,后提高为250万。施明德虽在牧师高俊明、林文珍等人的帮助下四处躲藏,并请牙医师张温鹰为其整容,但仍在1980年1月9日落网。次日,警备总部称共逮捕152名涉案人员。

  2月20日,“警总军法处”以叛乱罪起诉黄信介、施明德、张俊宏、姚嘉文、林义雄、陈菊、吕秀莲、林弘宣等8人,其他30多人则在一般法庭审理,释放另外的91人。在张德铭、陈继盛等人的努力下,“党外”人士聘请律师组成一个15人的辩护团,包括江鹏坚、尤清、谢长廷、陈水扁、张俊雄、苏贞昌等人。3月18日起,军事法庭进行了长达9天的审讯。为了缓解外界的非议,当局不仅准许被捕者同家属通信,派国民党官员接见被捕家属代表,而且全程开放审讯过程,因此使审判瞬间传遍台湾,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海内外舆论的压力下,蒋经国产生了动摇,并发出“不能有死刑”的指示。1980年4月18日,“军事法庭”宣布判决结果:施明德处无期徒刑,黄信介处有期徒刑14年,姚嘉文、张宏俊、林义雄、林弘宣、吕秀莲、陈菊等处12年有期徒刑。后黄信介改判10年,其余6人为8年。此外,尚有30余名人士被控以公然聚众施暴,其中一部分被处以1—3年的有期徒刑。但从1984年起,这批人被陆续假释出狱。李登辉执政以后,最后一位仍在监执行的美丽岛受刑人施明德也被释放。

  这次由《美丽岛》杂志成员直接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争取民主自由为名的大规模群众运动被称为“美丽岛事件”,因地点发生在台湾高雄市,故又称“高雄事件”。作为“二二八事件”之后的又一次反抗国民党当局专制独裁统治的群众运动,美丽岛事件对台湾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这之后的十余年间,国民党当局逐步开启了“民主化”进程,解除实施长达38年的“戒严令”,解除党禁、报禁,实施 “国会”全面改选;而台湾的“党外”势力也在1986年组建台湾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反对党—民进党,并与国民党在岛内政坛进行殊死的较量,并出人意料地在2000年上台执政;当年参加美丽岛运动的“党外”人士或隐居或仙逝,唯有吕秀莲、陈菊、姚嘉文等人仍活跃于岛内政坛;而当年的辩护律师则在此后全面夺取“党外”运动的领导权,并在吸完美丽岛事件的最后一滴乳汁后也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2009/12/11 参考消息 <go2group>

参考消息

unread,
Jun 15, 2010, 6:49:43 AM6/15/10
to googroup, go2group
美丽岛事件始末

赵 诚

2010年第6期 炎黄春秋杂志1954


  1950年代,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之后,先有吴国桢向蒋介石进言,实行“政党政治”,为蒋不容,1953年出走美国,次年与蒋反目,指责其独裁专制。后有雷震1960年反对蒋介石违宪第三次连任“总统”,并在其主持的半月刊《自由中国》发表《敬向蒋总统作一最后的忠告》、《我们为什么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反对党》等七篇文章,主张反对党参与选举,制衡执政党。9月雷震被捕,以“包庇匪谍、煽动叛乱”罪名判刑10年,《自由中国》被取缔。在高压下,本土知识分子对国民党当局更加失望,萌发台独意识。1964年彭明敏等发表《台湾自救宣言》,次年以“叛乱罪”判刑8年。  1970年代,台湾经济高速增长。1978年人均国民所得1400美元,城市人口占到41.9%。基尼系数从1953年的0.558降到1980年0.303,中产阶级占全民总数51%。经济的改善,文化精神需求提高,各阶层的参政意识也开始发展。1975年8月,《台湾政论》创刊,“立法委员”黄信介任发行人,康宁祥任社长,张俊宏任总编辑。他们表示要继承《自由中国》的传统,“搭起民间言论的发言台”,但同年12月被当局叫停。  1977年11月19日,台湾举行台湾省议员、台北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长五项地方公职选举,民众参选热情很高,国民党外的民间力量取得了30%的席位,其中以“中坜事件”最有名。  在桃园县长的竞选中,国民党籍省议员许信良,未得到本党支持,便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击败了当局推出的国民党籍候选人欧宪瑜。事后许信良被国民党开除党籍。投票当天,桃园县中坜市国民小学投票站国民党籍监选主任涉嫌舞弊,被当场抓住。警察立即把监选主任保护起来。此举激起民愤,民众到警察局要求对选票舞弊进行处理。警方推诿,进一步激怒民众,约两万民众烧毁了60辆警用摩托车、8辆警车,并焚烧了警察局,警员撤退,军队到场。蒋经国下令军队克制,不准开枪,未有流血。民众看到许信良得票已领先8万张,怒气渐消,逐渐散去。这件事史称“中坜事件”。   1947年“2•28事件”后,本土人民视政治为畏途。“中坜事件”表明本土人民已从阴影中走了出来,新一代台湾人克服了恐惧。蒋经国也看到民间的心理变化,表明“在以后提名候选人时,要注意考察学历高,让劣迹少、名声好的党员出场,同时注意修正竞选方式,以增加取胜的根本条件和改善国民党的参选形象。”并允许在1978年底的“中央民意代表增额选举”中,各种力量竞争,释放出愿意和民间“沟通”的善意。    “中坜事件”后,反对派更为活跃。1978年底举行“中央民意代表增额选举”,民间反对派统一在全岛各选区布局,推举康宁祥、张春男、黄天福、姚嘉文、吕秀莲等人为候选人。1978年11月24日“党外人士助选团”正式注册成立,康宁祥为主席,黄信介、余登发为总联络人,施明德为执行秘书长兼总发言人。他们举办各种座谈会、记者招待会,还公布了党外人士《十二项共同政见》:“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选、省市长直接民选、军队国家化、司法独立化、思想学术超然化、禁止党派党工控制学校、言论出版自由化、参政自由化、旅行自由化;解除“戒严令”;大赦政治犯、反对对出狱政治犯及其家族的法律、经济和社会歧视。  当年12月16日美国与台湾断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同时宣布1979年1月1日建交。对台湾当局形成极大心理冲击。蒋经国以“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为据,发出“三项紧急处分事项”,宣布延期选举。12月22日,警备总司令汪敬煦宣布“中华民国”进入非常时期,禁止一切集会游行,停止选举。但是,此举遭到“党外人士”一致反对。他们发表《社会人士对延期选举的声明》、《国是声明》,进行抗议。  1979年1月21日,台湾当局以“知匪不报,为匪宣传”的罪名,逮捕“助选团”总联络人之一,前高雄县长余登发和他的儿子。桃园县长许信良第二天带领20多人,到余氏家乡高雄桥头乡游行抗议。这是台湾岛内戒严几十年来,第一次民间组织的公开游行。史称“桥头事件”。游行违反戒严法,4月20日,“监察院”通过“弹劾案”免去许信良桃园县长职务。  1979年5月,黄信介申请创办的政论性杂志《美丽岛》,刊名来自一首台湾歌曲。6月2日,杂志社在台北正式成立。黄信介为发行人,许信良为社长,吕秀莲、黄天福为副社长,施明德为总经理,林义雄,姚嘉文为发行管理人,张俊宏为总编辑。8月《美丽岛》发刊,文章针砭时弊,得到许多青年支持。到11月,发行量已经激增到8万份。杂志社在全台设立11个分社,吸收青年支持者参加,集会、演说,举行火把游行。与国民党当局在思想上发生正面碰撞(全文5800字) ...[ 以上文字节选自炎黄春秋杂志,阅读全文请订阅本杂志.]

2009/12/11 参考消息 <go2g...@gmail.com>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喜欢推特?请翻墙跟@elaoda,鹅推特推荐用中文!

Kasia Hu

unread,
Jun 16, 2010, 1:11:02 AM6/16/10
to go2g...@googlegroups.com
Taiwan people have won their freedom.

2010/6/15 参考消息 <go2g...@gmail.com>

--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