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二要主义”阎锡山当上了“山西王”的秘诀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三不二要主义”阎锡山当上了“山西王”的秘诀

1911年12月初,南北议和已经开始,袁世凯违约进攻山西民军。大军压境,阎锡山分析敌我双方力量,觉得难制胜,遂致函袁世凯称,如果袁能“协同军民,颠覆帝制,然后敷政共和,与民更始”,则拥袁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同意联盟,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

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阎锡山被任命为参议。由于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恨之入骨,阎锡山为了讨好袁世凯,遂于1913年宣布脱离国民党,继而又根据袁世凯的命令,饬令山西“各县知事将国民党分设机关一律解散”,放任袁世凯派到山西的爪牙肆意打击、迫害以至杀害同盟会员,不置一词。

1915年,袁世凯阴谋称帝,阎锡山首先向筹安会提供经费银币两万元,接着又连电劝进,夸袁世凯“以大有为之才,乘大有为之势,毅然以救国救民自任,无所用其谦让”。袁世凯阅后喜不自胜,批复“颇有见地”,随后封阎锡山为一等侯。

袁世凯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成立护国军,发布讨袁檄文。袁世凯节节败退,不久死亡。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统治局面并未改变,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阎锡山又依附于段祺瑞,在重大问题上唯段马首是瞻。

1916年7月,阎锡山改任山西督军,一面排挤打击异己,使省长孙发绪和沈铭昌难以处事,相继离职;一面贿请内务总长汤化龙为其说话,称段祺瑞为师,遂得于1917年9月兼任省长。从此,山西的军政大权集于阎锡山一身。

段祺瑞重新执政后,拒绝恢复被袁世凯废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下令讨伐段祺瑞。阎锡山站在段祺瑞的一边,电促冯国璋等抗击护法军,并派晋军第一混成旅长商震率部赴湘参战,结果全军覆没。

拥袁称帝与反对护法的相继失败,迫使阎锡山接受教训,奉行“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后来他概括为“保境安民”,要求“与邻省联络,使能不为我患,或竟邻疆乐与合作,进而为我用,代我御侮”。此后,他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与此同时,他以兴利除弊为施政大要,发表“六政宣言”,成立“六政考核处”,致力于经济和政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山西各方面的发展。在阎锡山的大力整治下,即便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山西暂时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有所发展的局面,邻省的灾民大量拥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山西还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

美国《时代周刊》将他选为了封面人物,并盛赞他为“和平军阀”,说:“作为山西的‘模范督军’,阎锡山实际上处在一个独立王国之中。尽管当时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阎锡山为一千一百万人带来了繁荣,在中国,他们最富裕,因而他便显得出类拔萃。”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