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的外国军官,一生都为甲午战争辩护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北洋水师的外国军官,一生都为甲午战争辩护

光绪六年(1880年)七月二十一日,李鸿章上奏朝廷,在天津建立一所现代化的水师学堂,这是为建立北洋舰队所做的一项准备工作。因为恭亲王奕䜣的鼎力支持,李鸿章很快就得到了允准。李鸿章任命吴赞诚督办水师学堂,具体负责办学事宜。1881年水师学堂校舍落成,校址就在天津卫城东三里天津机器局。

光绪十四年(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在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一个名叫菲里奥·诺顿·马吉芬的24岁美国人来华,在美国副领事派曲克的推荐下,通过船舶驾驶、枪炮使用、导航、航海天文学、代数、几何学、球面三角学、二次曲线以及积分等项目考试,成为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水师学堂的外籍教习,一教就是9年。

马吉芬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华盛顿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诺顿·马吉芬曾是美国内战时期的一名上校。1884年马吉芬在美国海军学院临毕业时,美国国会突然出台一个法案,只有当军舰上缺员了,才能有新兵替补,而这一年只有12个名额。马吉芬考试成绩不是前12名,因此他在得到1000美元安置费后回家。

待业的马吉芬听说大清国为了迎战法国,将在福州开办水师,热爱海军事业,渴望有一天能回到美国海军任职的他,希望在中国海军的经历能为他重返美国海军提供帮助。为此,他搭了四个月的轮船,曲线就业,不远万里投奔大清海军。

在水师学堂任教期间,马吉芬的年薪1800美元,负责传授领航和航海天文学知识,同时还要训练陆军和炮兵的学员教他们如何筑防,为北洋水师的组建提供了很多帮助。甲午海战中有很多军官都是他的学生。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况之惨烈至今仍催人泪下,同时也是人类海战史上第一次现代化军舰之间的海战。马吉芬被任命为7430吨的“镇远”战列舰的帮带 (相当于副舰长)也参加了这场海战。

开战前,马吉芬已经34岁正打算回美国的家乡休假,当得知中日将有一场战争时,他给父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中国和日本马上就要开仗了, 我们很可能就此永别, 但我必须留在岗位上。在中国服役的10年里, 他们始终以仁慈对我,如果这个时候遗弃他们,将是多么可耻。”

“镇远”战舰是大清海军于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订购及建造的露炮塔铁甲舰—定远级铁甲舰之姊妹舰,当时有东亚第一坚舰之称。海战中“镇远”舰12英寸炮命中日本舰艇“浪速”,但随后情况急转直下遭到3艘日本战舰合围。日舰发来的重炮打中前甲板,管带林泰曾被震得当场昏死,多处负伤几近双目失明的马吉芬接替林泰曾继续指挥战斗。随着“济远”和“广甲”弃战而逃,“超勇”、“扬威”沉没搁浅,邓世昌“致远”号惨烈炸沉,丁汝昌旗舰“定远”号也在日舰合围下燃起熊熊烈火。

黄海大东沟海战结束后,鉴于马吉芬的英勇,大清朝授予他顶带花翎和三等一级宝星勋章。

战后,光绪皇帝命令李鸿章将北洋水师剩余的定远、镇远、靖远、来远、济远、平远六舰参与保卫旅顺,并寻找机会与日本舰队进行第二次决战,被在海战中经历精神重创的丁汝昌拒绝,带领水师退保威海卫。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山东半岛荣成登陆,丁汝昌被迫向日军投降后服鸦片自杀。

甲午战争结束后,马吉芬回到美国,他写了一些亲历黄海海战的回忆文章,并为北洋海军的行动辩解。他曾写道:“水师提督丁汝昌是那些为国捐躯的人们的代表,他是一位勇敢的战士和真正的绅士。他被自己的同胞背叛,和优势的敌人奋战,在大势已去时,尽自己最后的职责来保全部下的生命。……在那个午夜,当他服下毒药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他的心中想必是充满了苦涩吧。”

战争遗留的伤痛一直困扰马吉芬,他的头部受到重创,非常痛苦。美国社会舆论和当时的西方舆论一样,分辨不太清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委,只看到了最后的结果,因此马吉芬在美国报刊上撰文并各处演讲,将他所亲见亲历的北洋海军的战斗情况介绍给大众,但被舆论当作了疯子、狂人,认为是他头部的战伤使得他精神错乱。

1897年2月11日,终身未婚的马吉芬在纽约的医院自杀,这一天正是北洋海军水师提督丁汝昌两年前自杀的日子。马吉芬穿着一身北洋海军军服,盛殓在铺盖着黄龙旗的棺柩中下葬,墓碑正面上方刻着交叉着的大清黄龙旗和美国国旗,刻着:“以此纪念一位深爱着自己祖国、却把生命奉献给另一面国旗的勇士。”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