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镇江保卫战

杨志江
2021-06-11 15:16 来自江苏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英国在广东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倚仗“舰坚炮利”,把战争扩大到长江流域。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初五,英政府全权代表璞鼎查会同侵华英军总司令兼海军司令巴尔克、陆军司令卧乌古,率领舰队驶离香港,计划沿海北上,后沿长江西进,夺取江宁(今南京市),迫使清政府乞降求和,签订一项满足其侵略要求的条约。清廷腐败,“诸险要皆无防”“诸港汊荻洲皆无伏”,但英军在镇江却遇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

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1842年6月16日)晚,英舰队到达吴淞口外,扬言北上京(北京)津(天津),实则准备溯江西犯。二十八日,璞鼎查、巴尔克、卧乌古率领11艘军舰、9艘轮船、4艘运兵船和48艘运输船,装载火炮724门,陆军1万余人,驶入吴淞口,溯长江西犯。舰船组成先锋舰队和5个纵队,另留2艘军舰于吴淞口,用以封锁长江,保证后路安全。

六月初三(7月10日),英舰队驶至江阴,其侵略意图已暴露无遗。但在江南的清军扬威将军奕经、两江总督牛鉴等,一心求和。牛鉴亲临镇江,动员当地绅商出白银12万两作“赎城费”,企图贿买英军不攻镇江。

京口副都统海龄主战,作了一些作战准备。初三(10日),海龄令副将孝顺式、参将陈庆祥、游击李登等塞断江口小港,并从四乡征集大批粮草,以备战时之用。

镇江形势紧张后,陆续从外地调来两支部队协防,一是四川提督、参赞大臣齐慎所率的江西汉兵千余人,二是湖北提督刘允孝所率的湖北汉兵千余人,分别扎营于城外阳彭山、银山一带。

初六(13日),英舰队驶至三江营江面,伯罗多号、复仇神号驶至圌山附近江面,窥探江防情况。圌山关炮台哨长钱长贵指挥炮火拦阻,击中一艘英舰后舱。英舰被迫退回三江营。

初七(14日),英舰队派出摩底士底号等9艘舰船环攻圌山关,炮火掩护水兵登岸爬山。守军炮火反击,给敌以重创。仪征盐民铁血抗英团首领李元带领船队闻声赶到圌山,率盐民登上炮台,与守军共同作战,同英军刺刀拚杀。但因孤军奋战,后无援军,直到弹药用尽,被迫撤离圌山,退往镇江。英军攻占圌山关后将炮台摧毁。

初八(15日),英舰司塔林号、轮船弗莱吉森号驶抵焦山与象山之间的水道中进行侦察。焦山守军云骑尉巴札尔即令开炮,实施炮火封锁,英舰船开炮还击,并派兵登山。巴札尔指挥守军利用树丛、山凹、石堆隐蔽,诱敌深入,以短兵火力狙击敌人。但因守军只有100人,寡不敌众,除2人泅渡至南岸回城报信外,余均牺牲。

此时,海龄闭城,令旗兵加固城墙,近卫营封锁各个街道要口,搜查过往行人;并亲自在北门城楼相机指挥调度。初十(17日),英舰布郎底号等9艘舰船封锁瓜洲运河口,将700余只沙船扣留在瓜洲和六圩,阻断漕运。海龄调回驻守象山东码头炮台的400名青州兵驻守四城门。

十二日(19日),英舰队旗舰皋华丽号碇泊城外江面,舰船齐集于北固山至金山一线江面。十三日(20日),巴尔克和卧乌古登金山寺,看到坚固的城墙上没有士兵守卫,只有城西南的山坡上新建3座军营,认为清军主力可能已经撤至城外,进攻镇江不会遇到什么抵抗,便决定攻城。参战陆军6915人,编为第1、第2、第3旅和炮兵旅。第1旅由陆军少将萨勒顿指挥,有军官83人、士兵2235人;第2旅由陆军少将叔得指挥,有军官60人、士兵1772人;第3旅由陆军少将巴特雷指挥,有军官68人、士兵2087人;炮兵旅由陆军中校蒙哥马利指挥,有军官32人,士兵570人。配合陆军作战的海军,有15艘战舰、5艘带桅帆巡洋舰、5艘平底船,海员3000人,其中有2000人可以上岸作战。

当时,镇江清军只有城内旗兵1583人、城外汉兵2700人,且兵器多系大刀长矛,明显处于劣势。

十四日(21日)晨,英军开始进攻。

英军第1旅在炮兵旅配合下,为分割城内外清军,分为两个纵队,直指西南山坡上的清军兵营。一个纵队向右移动,主攻右翼阵地;一个纵队兜击清军,切断退路,并炮火突击。齐慎率部仓皇列阵,密集队伍,用火炮、抬枪、火绳枪还击,又派兵冲锋,但因兵器落后,无法抵御英军的进攻;刘允孝率部来援,开炮射击,经过几小时激战,清军不支。齐慎、刘允孝率部退往新丰镇(今丹徒县辛丰)。

英军第3旅登岸后,进攻西门受挫,城门久攻不下。所属第18、第49团的部分兵力,沿城墙搜索推进。旗兵沉着应战,顽强抗击。英军以小轮船、驳船、平底船组成小分队,增援进攻西门,被守军击退,弃船3只逃回皋华丽号旗舰。英军继续进攻,守军在佐领贵庆指挥下,由内外城楼交叉炮火,重迭射击,但因火力不足,仍阻挡不住大批英军的登城。守城旗兵用长矛、大刀与敌人搏斗。从南侧登城的英军用短枪射击守军,突破口逐步扩大。旗兵先用弓箭杀伤敌人,箭射光了便用石头、酒坛、水缸、木椽子、铁栓、砖头砸向敌人,大部分牺牲。贵庆带领不到100名旗兵,退入沿街民房,与英军激烈巷战。中午,英军爆破分队携带3个火药包,各装火药160磅,在炮火掩护下将瓮城门炸开。此时,由北门冲向西门的英军已将内城门打开,于是大队英军由西门蜂拥而入。

英军第2旅于北固山一带登岸,迅速占领甘露寺。所属第55团将大炮及火箭筒安放于后峰高地,第2、第6团梯次配置在中峰龙埂上。双桅汽轮奥克兰号和皇家炮兵同时开炮、发射火箭,集中轰击十三门(今烈士陵园后高地),英军直抵城下。清军骁骑校祥云率旗兵分守各个洞口,冒着英军炮火攀梯登城。守兵誓死抵抗,同登上城墙的英军肉搏厮杀。祥云指挥旗兵一部分在洞口截击敌人,一部分在洞门的纵深处机动,诱敌入洞,将其击毙。有的旗兵把敌人推下城去,有的扭住敌人一起跳下城墙。此时,仪征盐民铁血抗英团四五百名盐民组成的敢死队,在程四娘率领下,从谏壁赶到北固山,直扑中峰,从进攻十三门的英军背后发起突袭。英军急忙调来放在后峰的预备队增援。经过激战,盐民团突围撤退。上午10时许,北门被打开,大队英军冲入城内,向西门方向进攻。

清军副都统海龄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奔波于北门、西门指挥作战。城破后,又指挥清军巷战。城内清军继续英勇抵抗,浴血奋战。旗营和都统署(今体育场至大市口一带)先后被英军占领。许多旗兵宁死不屈,有的杀死自己的妻儿,然后与敌人白刃格斗,直至牺牲。旗兵家属纷纷自杀,无一降敌逃跑。海龄督战到最后时刻,看到孤军无援,大势已去,便在自己的屋内举火自焚(一说海龄自缢身亡),连同他的妻子和一个孙子一齐殉难。英军占领镇江后,大肆奸淫焚掠,无日不火,无市不空,无家不破,繁华的镇江城成了瓦砾场。

二十七日(8月2日),英军舰队直逼江宁。镇江由第2旅驻守,炮兵第98、第25团的一部兵力协助防守,扎营于金山、北固山,并将十三门下的城墙炸开,与北固山营盘直接通连,山上安设大炮,随时可以轰城。各要道口埋设地雷,防止清军反攻和群众袭击。九月初一(10月4日),英军舰队全部撤离镇江。

镇江保卫战是清军在鸦片战争中打得最为英勇悲壮的一战。英军在这次战斗中投入的兵力,是鸦片战争开战以来最多的一次,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重大的,共伤亡官兵185人。弗·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中指出:英军“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气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此文根据《镇江市军事志》整理)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