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刺杀大清摄政王,这么大的谋大逆之罪为何安然无事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汪精卫刺杀大清摄政王,这么大的谋大逆之罪为何安然无事

清末,革命党人在多次发动起义,屡次失败。为此,革命党人开始对前途丧失信心,再加上“暗杀主义”的盛行,于是采取与敌人硬拼的办法发泄悲愤的情绪。

1909年3月,清廷宣布预备君主立宪。为了打击保皇派,汪精卫约请在日本的喻培伦、黄复生、黎仲实、陈璧君、罗世勋等人由香港潜入北京,谋刺清摄政王载沣。孙中山、黄兴、胡汉民等人多次劝阻无效,但汪精卫一意孤行,自行其是。

9月,黄复生与但懋辛赴北京,经营暗杀机关。12月,汪精卫和陈璧君、黎仲实等由香港前往北京,在琉璃厂火神庙夹道组织秘密机关,开设照相馆为掩护,又在东北园租赁一屋作为活动场所。

第一次刺杀,选择的暗杀对象是庆亲王奕劻,但因其戒备森严,未能得手。

第二次刺杀,选择的暗杀对象是从欧洲考察海军归国的载洵、载涛。原计划2月底载洵、载涛从欧洲回来后,一出北京火车站前门车站抛出炸弹。但没想到的是,他们携带盛炸药的铁壶在东站等待时发现,载洵与载涛为了响应清政府当时的廉政运动,出门不前呼后拥,不清道,不摆架子,不设保卫。火车到站后,人流涌动,现场戴红顶花翎的人太多,汪精卫等人无法分清谁是载洵与载涛,计划失败。

第三次刺杀,选择的的暗杀对象是摄政王载沣。1908年光绪帝、慈禧太后驾崩之后,载沣成为清政府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1910年2月21日,汪精卫在北京后海北岸的银锭桥埋设炸弹,再敷设电线。电线太短不够。第二天添购电线,晚12时下桥。喻培伦发现有人蹲在桥上观察,告诉汪精卫躲避。黄复生见三人持灯笼下桥寻觅,“良久乃出”,认为秘密暴露,匆匆赶回东北园,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议喻培伦赴东京购买炸药,黎仲实、陈璧君赴南洋筹款,汪精卫和黄复生留守北京,等炸药到后再谋进行。

但不幸的是,当黄复生和喻培伦在1910年4月2日埋炸药的时候,被清廷的侦探发觉了。他们二人虽然顺利逃离了现场,但藏有炸药的铁箱则被清廷起获。清廷起获炸药之后,做了一番研究,发现装炸药的铁箱制造比较粗糙,像是临时在本地制造的。

当时清廷因为此案满城风雨,传出各种流言,普遍认为是公族之间倾轧斗争所致,有说溥伦想篡位,有说是庆亲王奕劻与肃亲王善耆有矛盾,想中伤善耆,因为炸药的纸上写有“伦敦”字样,也有说是载洵、载涛从英国带回的。清廷如临大敌,出动了所有密探,密布于客栈、餐厅、酒楼、茶馆、妓院、剧场等,力求尽快破案。

于是经过一番侦查,找到了鸿泰永铁铺。将东家抓来一问,招出铁箱是守真照相馆所订做。于是顺藤摸瓜,4月16日找到了守真照相馆,将正在照相馆内的汪精卫、黄复生和照相馆的一个职员罗世勋逮捕。

在审理汪精卫的过程中,清廷举棋不定。包括摄政王载沣、法部尚书廷杰、大学士那桐、学部侍郎宝熙在内的官僚主张判处死刑。期间,革命党人也千方百计设法营救。时任大清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对汪精卫的人品、才学产生敬重,外加清廷担心如杀汪,可能会导致革命党更加暴力,经过善耆对摄政王的斡旋下,载沣同意其意见,改判终身监禁。

清政府也没有株连他人,审讯时汪精卫不用下跪,饮食得体,可以将日常衣物送入狱中穿戴,并一人一室,行动自由。汪“终日披卷吟诵,颇觉安逸”。善耆经常到狱中向汪嘘寒问暖软硬兼施,并赠以图史百余帙,试图使汪变更革命决心,曾为此将他带到法场对他进行逼迫。善耆常在狱中与汪谈论天下大事,讨论诗歌。贝子溥伦也曾到监狱探望,改善了他在狱中的生活条件。

自此之后,汪精卫对善耆十分感激,而其精神状态也发生重大改变,诗词风格由高亢激昂逐渐趋于低沉消极,有“豆萁何苦更相煎”的诗句,视革命党人与清廷的斗争为“煮豆燃萁”(兄弟阋墙)。肃亲王善耆在大连病逝后,汪曾前往慰吊,并对张学良说:“我当年被捕,是肃亲王审的。要杀我,肃亲王可以杀,肃亲王没杀我。但肃亲王就跟我讲啊,说:‘你们这革命呀,当然啦,你们是有原因的,看我们清朝太坏了。唉!假如你们成功啊,我看你们也不能强过我们什么的。’”

武昌起义之后,1911年10月30日,清宣统帝“下诏罪己”,11月6日,汪精卫等人被释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