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归还旅顺,1955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苏联归还旅顺,1955

本篇接《百年恩怨:命途多舛的军港》。

图片摄于1946年3月的沈阳。当时苏联人管辖下获准营业的商铺必须悬挂斯大林画像。

自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开始,国民政府与苏联撕破了脸。

南京政府鼓动张学良打了一仗规模不小的中东路战争,中苏双方互相驱逐外交官,兵戎相见(《中苏大战:激进的少帅》)。

同一时期,斯大林把蒋经国扣在莫斯科当质子(《蒋经国的“质子岁月”》),直到1937年抗战前夕才一释前嫌。

因为这种意识形态对抗与强烈的不信任感,使得苏联对国民政府处处留一手。

除了旅顺大连和中东铁路的问题外,像外蒙古、新疆三区政府等,都是斯大林埋下的伏笔。

换言之,假如新中国没有一边倒向苏联(或者国民党夺得天下),从东北一直到新疆,整个中国北方都会笼罩在苏联的红色阴影下。

宛如另一个北宋。

刘少奇访问莫斯科,1949年6月

1949年解放战争的胜利将二十年代以来的中苏关系扭了一个180度大弯。

苏联对中国的态度从防范转向拉拢。

除了已经生米煮成熟饭的外蒙古,其他诸如新疆、旅大地方行政等事务,苏联都表现的很爽快。

交涉到最后,唯一实质性影响双边关系的问题只剩下中东铁路与旅顺。

中东路与旅顺驻军的问题非常复杂。

一方面,这是莫斯科自沙俄时期开始的特殊利益,是沙俄海军和苏联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出海口。

另一方面,很多苏军将领把中东路与旅顺视作1945年出兵中国东北的“战利品”,鲜血换来的酬劳,白纸黑字写入了《雅尔塔协议》。

还有更现实的一点——新中国当时根本没有海军。

站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角度,旅顺确有必要布置强大的海上力量来与驻扎日本的美国海军周旋。

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这一时期斯大林在旅顺问题上的立场可以概括如下:

“(雅尔塔协议)哪怕改一款,都可能给美国和英国提出修改条约中涉及千岛群岛、南库页岛等条款的法律借口。”

“(对于旅顺港驻军和中长铁路问题)寻求一种变通的办法,在形式上保留苏联驻军旅顺的权利,但按照中国政府建议,撤出那里的苏联军队。”

上面第二条斯大林是有小九九的——他知道中国并没有海军可以驻防旅顺,短期内还得依靠苏联。

毛泽东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画面,1949年12月

在《访苏,1949》的首脑会谈中,斯大林表里不一的提议毛泽东没有接受。

与实际现状相比,中方更加看重“大义的名分”。

换言之,毛泽东也认为现阶段依靠中国自己的海军力量无法保障北方海疆安全,苏联驻军旅顺对整体局面是有利的。

但大义上的条约必须重签,苏联需明确宣布将从旅顺撤军,具体执行情况两边可以再商量。

为什么这么看重名分呢?

因为新中国是以“不承认一切旧时代不平等条约”为出发点起家立国的。

如果美国英国都撤了,单单留下一个苏联,新政府该怎么向国民解释呢?

用毛泽东的话说:

“苏军的撤出可以给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相互关系方面以重大帮助。所有人都将看到,蒋介石做不到的事,共产党做到了。”

1949年12月~1950年2月访问莫斯科期间,中苏双方在“废旧约签新约”的问题上僵持了很久。

期间恰逢斯大林七十大寿,苏联方面用羡煞旁人的超高规格款待毛泽东,但后者仍难掩失望之情,神态十分凝重。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清楚,作为一代枭雄的斯大林抱定了要拿下中国的决心,以不惜掀翻雅尔塔协议桌子的姿态废除1945年与国民政府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重签《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其中,新条约里的“互助”两字是周恩来构思的,为了更好体现两国间平等地位。

条约附属文件《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规定,苏军撤出旅大的过渡时间为三年,即1952年年末。

常言道:三年之后又三年,计划不如变化快。

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将中国推向了热战第一线。

从台湾海峡到渤海湾,都直接面对着来自美国的海空威胁。

此般形势下,中方不得不请求苏联延长在旅顺口的驻军,以协助保卫北部海疆安全。

斯大林非常鸡贼,他知道这是中国人有求于苏联的时候,于是在撤军期限到来前的1952年4月复电中国称:

“我们一直认为苏军尽快撤退出旅顺口符合您的愿望,不过您3月28日电报提出的问题(指延缓撤军)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您坚持这一点,则我们同意满足您的要求。但这里必须注意,这种违约应合理地向外界提出论据,以免得出印象是苏联做出这样的决定来束缚您。”

简而言之,斯大林希望延缓旅顺驻军的要求由中方明确提出,并以正式文本的形式固定下来。

这便有了1952年9月的《关于延长共同使用中国旅顺口海军基地期限的换文》。

不同于1950年的协定,上述换文没有明确约束撤军时间,以“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以及苏联与日本签署和平条约”为期限。

而实际上大家都清楚,二战后的对日缔结和约问题十分复杂;当时美国单方面主导了整个缔约过程,新中国完全被排除在外。

按照《旧金山和约》造成的现状,中国收回旅顺将受到严峻挑战,遥遥无期。

日本首相吉田茂签署《旧金山和约》,1951年9月8日。《旧金山和约》是解决战败国日本领土及国际地位问题的重要文件,不过新中国并未受邀出席,故中国政府自始至终不承认该和约。

回顾历史,人事变动往往是形势变动的先兆。

随着《斯大林去世》和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签署,东北亚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之前两大阵营剑拔弩张的态势有所改观。

1954年9月底,尚未完全掌权的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来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庆典,并进行国事访问。

此番赫鲁晓夫携带了“超级大礼包”,其中一个便是主动归还旅顺。

尽管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罗夫等人强烈反对归还旅顺基地,但赫鲁晓夫仍坚持己见。

他表示,没有这些实际内容,苏联派如此高级的代表团去北京参加庆典将变得毫无意义。

伏罗希罗夫是名义上的苏联国家元首和立法首脑,重要文件必须有他的画诺,因此赫鲁晓夫费了好大的劲才使伏帅勉强签了字。(《伏帅访华》)

收拾好“超级礼包”的赫鲁晓夫如期踏上北京之旅,大获成功。

毛泽东欢迎赫鲁晓夫率领的苏联代表团来华参加新中国成立五周年纪念活动,1954年9月29日

1954年10月12日,中苏双方在北京发表《关于旅顺口海军根据地问题的联合公报》。

公报指出:

“苏联军队的撤退和旅顺口海军根据地的设备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应于一九五五年五月三十一日前完成”。

归还的时间谈妥后,又牵扯到基地设备装备等细节问题。

从1945年开始,苏联不仅接收了大量日本人留下的基地设施,还自带了不少先进装备(1955年撤离时海陆空三军总兵力达12万人,巅峰期有30万驻军)——这些对新中国来说弥足珍贵。

如果苏联一股脑打包带走,只留下一个空白的基地,那收回旅顺的实际效果将大打折扣。

于是周恩来向苏方试探性询问,希望苏军撤出时将基地设备和岸基炮兵等武器全部留下。

赫鲁晓夫很大方,他表示所有的基地设备都可以无偿移交中国,只是重武器装备需要中方支付一部分费用意思意思(按最低价格出售),否则他也很难向苏联国内交代。

最终,双方其乐融融的进行了交接工作——

解放军方面选择性有偿接收的苏军武器装备包括:

各类飞机406架、各类舰船58艘、火炮1305门、坦克自行火炮357辆、汽车1684辆、雷达35部。

无偿接收的基地设备包括:

营房150余万平方米(不包括地方代为接收的商业企业)、机场9个、修理厂修理所116个、仓库59座、医院9所。

注:各种来源的统计略有误差,此处数据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不仅如此,苏军还组织人员专门帮助解放军官兵熟悉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待全部培训完成后才履行签字接收手续。

1955年彭德怀、宋庆龄慰问驻旅顺苏联军队。这是苏军撤离之前我方组织的一次“送别面子工程”。

旅顺撤军事件的圆满解决于中国国内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看到了与苏联“实实在在的友谊”。

1955年4月6日,从这一天的零时起,旅大地区一切防务正式交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负责。

这是从清朝末年以来旅大地区首次由中国军队驻防,一晃已是半个多世纪。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