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独当帝都800年,全因他设计的好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2019-11-23 12:31


现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经濒临灭绝,甚至比大熊猫还濒危,老北京文化的传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赵振华老师(网名:一把驳克枪),研究北京文化多年,年初以来赵老师坚持每周六晚上八点到九点,在“旧京图说”读者群中,为网友讲北京文化。
今天,“旧京图说”为您整理的是“老北京的都城”之一。

主讲人: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

元朝在北京建都之后,元世祖忽必烈改燕京(今北京)叫元大都,当时的老百姓也管它叫都城,也叫大城。明永乐大帝朱棣把北平改叫北京,把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之后,北京城也叫做京城。明嘉靖年间建外城之后,才有内外城之分,但在没建外城之前,内城则不称之为内城。因此,历史上自元大都至明嘉靖之间的北京城、都城、大城都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内城。

 
元大都的都城自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动工;1271年建完都城的城墙城门;1274年建完主体工程;历经约20年。1285年元大都建成,自此形成了中国新一代的帝都。整个元大都都城的设计、施工由刘秉忠负责,并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首肯。因此,元大都这座举世无双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产生,既离不开刘秉忠,忽必烈作为元朝最高的统治者也功不可没。

 

刘秉忠
 
 刘秉忠,邢州人士,今河北邢台人,1215年出生,家世显赫,世代为官,他从小博览群书,17岁时候当上了邢台节度使府的令史。在邢台节度使府工作了一年左右时,刘秉忠认为自己的才华无法得以施展,所以选择隐退以待时而起。隐居至家附近的的武安山两年后,为了免于繁杂家务事的烦扰,离开武安山云游至云中(今山西大同)南堂寺出家做了和尚。

南堂寺的方丈以及各位长老,都是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好和尚。看刘秉忠年纪轻轻的不足20岁这么有学问、好读书,于是不仅接受了刘秉忠,同时允许他可以不和其他和尚一样参禅念经打坐,而是研习他自己的知识。所以,刘秉忠在南堂寺一待就是好几年,直至1242年,刘秉忠27岁的时候,遇到了来自京城云游至此的大庆寿寺方丈海云禅师,这就是刘秉忠辞官归隐待时机而出的重要转折点。

这位海云禅师大有来头,他是北京城大庆寿寺的方丈,当时的海云禅师在整个中国北方的佛学界,都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巨大的影响力。他不但道德高深,而且知识渊博,非常之智慧。成吉思汗当皇上的时候,他曾给成吉思汗提过很好的建议,而成吉思汗则采纳了他的建议。因此,海云禅师就得到了当时元朝蒙古统治者的信任和尊崇。


1880年前后,西长安街六部口西庆寿寺双塔(东向),远处可见西长安街牌楼和宝月楼对面的回回营清真寺大门上的邦克楼(唤礼楼)。

双塔庆寿寺

海云禅师自成吉思汗十七年(1222年)之后的20年间,去过了数不清的地方,去过了数不清的寺院,在有些寺院他不是看看就走,讲讲就走,还呆几年做了寺院的方丈主持。这一点,与刘秉忠云游就有一些区别,刘秉忠是物色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地方,而海云禅师云游是去传法授戒。

正因为海云禅师的威望和影响力,作为当时还是一位蒙古王爷的忽必烈就请人寻找海云禅师,希望他回京为自己指点治国方略,为自己当皇帝做准备。海云禅师在收到忽必烈的邀请后,动身回京。至1242年海云禅师在回京的途中路过云中,听许多僧人说起南堂寺的一位小师傅名叫刘秉忠,学识渊博、勤恳好学、聪慧机敏,因此来到南堂寺见到了刘秉忠,并与刘秉忠促膝长谈。经过深入的了解,海云禅师发现刘秉忠不但有真才实学,甚至他的水平还要高出自己,于是海云禅师就邀请刘秉忠同他一道进京面见忽必烈,并对刘秉忠说,忽必烈未来就是皇上,凭你的才华,将来定能辅佐忽必烈成为一代贤主。刘秉忠心想,隐居多年的心愿不就是要为国效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吗?于是就答应了海云禅师邀请,随同他一起进了京城。

到了燕京(后忽必烈将燕京改为元大都)之后,忽必烈先是单独召见了海云禅师,来请教治国方略,海云禅师也向忽必烈提了很好的建议,说您得招贤纳士,得广求天下的能人。向天下贤人咨询,请教古今治国兴邦之高见。然后,海云禅师就郑重其事地向忽必烈举荐了已经是自己弟子的刘秉忠。

忽必烈

由于海云禅师郑重其事地向忽必烈举荐刘秉忠,于是忽必烈同意见一见刘秉忠。当忽必烈初见刘秉忠,见其也就二十多岁,能有多大学问呢?心中就没报太大期望。但是,通过和刘秉忠深入聊天,忽必烈才发现刘秉忠太了不起了,对各类书籍无所不读,读之无所不通,通知无所不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阴阳、律历,占卜,儒释道等等,无论哪个方面、哪个话题,他都能说出与众不同的高见。

刘秉忠可谓是对于天下大事了如指掌,同时还曾经钻研过易经,熟读了宋朝邵雍写的《经世书》。对国家的管理很有见地。忽必烈一看心中大悦,于是对刘秉忠说,你就别走了,留在我身边供职,我随时与你沟通垂询。就这样,刘秉忠就在忽必烈的府上开始供职了。

虽然忽必烈对刘秉忠毕恭毕敬,可是忽必烈府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官员和幕僚,这些官员幕僚觉得刘秉忠年纪轻轻也没有当过几年官,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布衣幕僚”。这个绰号虽略带嘲讽的意味,但刘秉忠并不在意。忽必烈留刘秉忠在身边时间越久,越发觉得他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时也越来越觉得刘秉忠值得倚重。(请听下回分解)

 

主讲 | 赵振华(一把驳克枪)

文字整理 | 叶文思

录音整理 | 马玉明

编辑 | 黄加佳


编辑:黄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