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光與影 Gao Xingjian : Light & Shadow

Page 1


Light & Shadow Gao Xingjian

光與影 - 2010高行健繪畫新作展




Light & Shadow


目錄 CONTENTS

世紀交替的美學恆流: 高行健2010年繪畫新作展【光與影】序言

7

亞洲藝術中心負責人 李敦朗(Thomas Lee) 巴黎克羅德‧貝爾納畫廊:2007年【高行健新作展】序言

9

弗朗索瓦‧夏邦(Francois Chapon) 繆詠華 譯 世界的盡頭

10

貝亞特‧賴芬帥德(Beate Reifenscheid) 邱靖絨 譯 Artwork 2009-2010

21

Artwork 2004

47

Artwork 2005

55

Artwork 2006

73

Artwork 2007

91

Artwork 2008

111

高行健簡介 Profile of Gao Xingjian

116

高行健近年活動集錦 Gao Xingjing's Recent Activities Review

118

作品索引Index

130


6

《Asian Art News》Volume 17 Number 6, November/December 2007, 收錄高行健形象廣告


Light & Shadow

世紀交替的美學恆流 高行健2010年繪畫新作展【光與影】序言

亞洲藝術中心負責人 李敦朗

高行健,華人世界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甫於倫敦歡度七十大壽。其達觀的人生體悟萌生出獨特的哲學,而多元的藝 術背景、豐富的人文歷練,也醞釀出作品的奧義及哲理,因而每次的創作總是帶給觀眾不同的體悟與社會啟發。 高行健的畫作以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形式傳達當代思潮,開創出當代水墨的新藝術形式,將水墨技法和美學特質與西方抽象 形式融合,黑白的基調,自然地勾繪出光影的幻動,推動情緒與感知的起伏,啟發深層的省思。其光影表現,暈染出靜思 的時空,筆觸技法灑脫流暢,猶如音樂於大氣流動的韻律,而留白的美學,讓觀眾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廣博柔美的畫面 也塑造出禪意的浩瀚恢弘,對映人形的渺小以及沉靜的氛圍,綴出淡淡的滄桑感,切實地反映出人生的現實寫照。 在過去作品中,高行健的畫作表現時間與空間的流動感、靜與動的張力,而今年在亞洲藝術中心舉辦的2010年新作展【光 與影】,部份也嘗試以水墨於畫布上作畫,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特殊質感,以更強烈的光影對比來編織畫面中的意識。千禧 年已過了第一個十年,整個社會現象和意識形態的急速轉變,全球化時代的資訊交流,撮合高行健哲理的認知與世代變遷 之相會所產生的火花,藉由純淨色調的純綷處理,敘述著當代跡象與事故的潛移默化。 無論是文字、墨色、戲劇或電影,高行健在創作中淋漓盡致地表達對生命與藝術最真摯的觀想,而如此超越國域境界的語 態,也備受世界各國藝術機構所推崇禮遇。亞洲藝術中心與高行健擁有多年的合作關係,每次的合作都像老朋友的相聚, 互相分享人生哲理與藝術的感召。最後,我謹代表亞洲藝術中心,感謝高行健在每次的展覽中,散發他對創作的熱情、分 享他藝術的生命,為觀眾帶來不同的感動。

2010年3月26日

7


8

《Asian Art News》Volume 19 Number 6, November/December 2009, 收錄高行健形象廣告


Light & Shadow

巴黎克羅德‧貝爾納畫廊:2007年「高行健新作展」序言

弗朗索瓦‧夏邦(Francois Chapon)/作;繆詠華/譯

行健兄鈞鑒: 我很想久久沉浸於你「世界末日」畫展的獨特圖畫中,並在你為其所配的文字啟示下聚精會神地細細加以品味。 此一學習吸收的時光對我來說尤為重要:通過對你言談的質疑和再版你的作品,我似乎聽到和看見一種新語言正在形成。 它回應了這樣一種期盼:儘管藝術如人們斷言的那樣將會枯竭,但藝術始終在你我貪婪嘗新的思想中延續著。這種期盼不 僅止於要擺脫現實中的約定成俗(那些我們在第一時間就會想起的俗套),而是要將普通論據賦予新意。 你的造型創作之所以能如此自由揮灑,是因為你受到曾經歷過的心靈洗禮啟發,這點我們在你的書中都見識到了。這些初 期試鍊為你卓越的文學作品做好了準備,並讓你的繪畫獨樹一格,令其與任一流派、任一既有技法迥然不同。科布倫茲路 德維希美術館出版的畫冊中的傳統中國水墨和中國繪畫方式,就讓我們能更靈敏地自由觸及未知世界(莫非這就是你畫筆 下遭到黑色深淵吞噬的世界末日,我們這個宇宙的終結?) 多虧了透過剖析此一偉大藝術所獲得的這份簡樸無華,你得以突破人類空間的規則,不囿於時間計算的限制,並在人類意 識中尚未成型的影子裡發現了調節宇宙運動及其反映的和諧之聲。 我敬佩你從不墨守各種信條、定義、教義及祕訣等成規,這使你像是蹬出決定性的一記腳跟那樣,從既得知識的沼澤中躍 出,朝著原始本質的淨區攀登。這個淨區在你身上既非完全抽象,亦非全然具體,也非各自分離。你幫助它顯出自然狀 態;而該狀態是與人類生命的每一衝動回應緊密相連的。

弗朗索瓦‧夏邦(Francois Chapon)上 2007年10月2日 (本文作者為法國雅克‧杜塞文學圖書館榮譽館長,策展人和藝術評論家) 原文刊載於:2008年5月第283期聯合文學雜誌,p.30。

9


Light & Shadow

世界的盡頭

貝亞特‧賴芬帥德(Beate Reifenscheid)/作;邱靖絨/譯

10

一、要去思索世界終端的意涵,思維上就得進入一個無人能定義的領域,那裡沒有可參考的經驗值,或任何確切的理解與 認知存在。這樣的一個人,能夠在他的思想中動身前往該處,必定已經過長途跋涉,而其若要成功抵達,也必然唯有在他 能將一切喜悅、一切困頓與筋疲力竭度過之後:他必須經歷、看見並克服生命的高峰與幽谷。這條路給予了一種見證,證 實其為一段漫長、充斥某種極度艱困於其中的旅途,藉由穿越在鏡中的自身所有,即一切人類視其周身為世界的感知歷 程。在此處,是一個終站,甚至大概可用滿是折磨、自我認知的終站形容,是生命的概括、存在的結語,同時也是向「非 存有」(Nicht-Sein)的提問,詢問在塵世的存有之外,存在在虛無主義中缺席的可能。 這樣的「世界盡頭」是對邊陲範疇的一種抵達,標示著在仍生存者與深淵,與死亡,與虛無――或是將一直不斷進入此境 域的種種事物之間,一條劃分疆界的臨界線,而這條分野線比任何一邊界經驗更為絕對,且這央求一種內在的戰勝,一種 可超越此界,進入一個可將已先被預知的智識學問擺脫之領域,同時不斷反身覺察正通往此邊境的那個自身。而這樣的形 象極可能被特徵化,被視為一個預知者,視為一個在想像中迸生而出、不明確的具象來描繪。當此窗門已被大揭與洞開之 際,挑動起龐然猛暴的巨獸在寤寐沉睡中的理智,――否則就隱藏未現――,他們至多只膽敢於夢魘中以稀有古怪的面貌 與形體作嚇阻與推撞,是奇想世界裡的惡念、惡形、幻象,以及如世界末日降臨場景的化身;知道只有理智能再度將一切 抑制下來,然而靈魂卻持續不停地撼動著,無法再歸返於平靜之中。 這種跨越,在理智與想像之間的門檻過界,極容易迅速以該場幕作為比擬,以開啟「自身存在之外」(Ausser-sich Sein)的可 能,從已知與預知者,同時滲入到未知、到想像之外另一端萌發的境域:它使疆界不再,概念上亦無法被理解、攫擒,且 只能在「非可想像的」(Non-Imaginativen)最終結果的領域發生;同時它也使那些可能被稱為在思維上全然往此範疇推進之事 物的荒謬性,更加清晰可辨。而這意指著,思維自身之先亡,而其過度歷程卻已然在觀察與審視之中。 二、繪畫直接傳達意識與想像力:這也意指其採用某種形式,發掘出不僅是對已意識到、可操控駕馭的形體,還包括事實 上可能未被意識到、從純粹情感上出發的面向,且轉化為具形象化的形式。與語言不同的是,繪畫能將幾乎不受限制的各 種可能性,不斷進行翻新、表現,將可能還不被熟知的形式種類之變化,整體通盤重新做全新、實驗性的展現,因此可能 也就無需去改變(文義之)意涵與指涉的層面;唯一針對其嶄新的發展、演變與揭露表現,所需要的是解讀的技巧與方式。因


Light & Shadow

此,就算這不是直接、一點也並非自發性地去進行「揭示」(ermitteln),繪畫在其整體領域屬性具有的殊異性,仍提供許多 直接而立即的理解之片刻,不僅是情感上、還有理智上的接收理解策略 (Receptionsstrategien) ――意使閱讀模式有新的體認 與認知。有些圖像――人們曾經見過的――,總一再出乎意料地在靈魂的雙眼之前不斷浮現,如果特定的概念、想法,可 招引而出與其本意有某種程度相應合的片刻。繪畫因此有絕大一部分是更為立即直接、直截了當、更迅速的訴諸理解與感 受。――在「語言」範疇而論,語言以及其語意結構、詞源意義以及文化語境上等,可能在理解上會一直不斷被當作要去 克服的阻礙。而語言是一抽象的體系架構,如有意想要使它們可被理解的話,就必須嚴格遵循其形式規則;要去學習一種 語言,就必須去認識它的文法、句構與詞彙。當語言發展延伸了,且超越過它的自身,走向視覺的圖像,這是被傾聽與閱 讀的大腦召喚而來的;然而這也可能是相當筋疲力竭的事,因為語言總是需要一個變異的層面,大體來說是需要在此層面 之上被理解。而語言文字也可能將整個敘述故事舖展發揮,並於時間線上或前或後跳躍,一如在非現實、想像的世界中一 樣,也能在真實狀況中主導;而且它對氣味、聲音、顏色的召喚,一如其傳達人類或者生命本體的思想之刻。語言是有誘 惑力的媒介,幾乎可將一切取而代之:但這並非指它可取代繪畫,或者音樂。 正值諾貝爾文學獎授獎之際,高行健在二○○○年十二月七日的演說中強調:「語言乃是人類文明上最上乘的結晶,它如 此精微,如此難以把握,如此透徹,又如此無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把人這感知的主體同對世界的認識聯繫起來。」[1] 三、高行健是在眾多世界之中的流亡者:他是一個非自願、同時又是自願的流亡者,非得永遠離開他廣大且文化富足的家 鄉:中國。新的思想在文化大革命的旗幟中並不受歡迎,且被認為是可疑與反革命的。儘管國家在「大改造」,高行健的 意志在農村環境的影響與粗重的農村勞動中,仍沒有受到禁錮,因為這些圖像不斷在他腦海中,並且伴隨著無法扼抑的渴 求、熱望;在這藉由語言與其他人進行個人溝通也已不再可能的時光,要想克難度過,唯有將他個人的思想藉著語言文 字,於寂靜與隱密中,貫徹不懈地記錄下來。而當下也有許多其他圖像產生,那是出於細微且伴隨著巨大客觀事實、同時 也是充滿強烈個人意志的詩文,其乘載著語言組織,連結著具有文學性的西方文化,連結著巨幅長篇小說,同時也有中國 文化與智識學問的注入與滲透:包括其神話、傳說、智慧與歷史;書寫被作為一種能倖存下來的一種策略。而書寫也是對 於所丟失、消失的一切,展開的一種追尋。

11


Light & Shadow

高行健在一個受保護、知識分子階層的活躍家庭中成長,尤其因為母親的關係,他很早就被引導到通往演員、文學與藝術的 世界。然而,政治生活卻旋即開始迅速主導著他的家庭並徹底將之摧毀;母親亦必須順從黨的召喚,一如高行健在他的長篇 小說《一個人的聖經》所描述的,「她被改造思想」成為理所當然,她以僅僅三十八歲的芳齡便過世了:「當時她不僅是淹 死在河邊,同時也是淹死在國家農場。」[2] 12

他青年時期生命中的轉捩點,即是他親身經歷了家族的衰敗:「他這一大家人不是病死便是淹死的,自殺的,發瘋的……」[3] 這個家族,他簡明扼要地提到:「太溫和太脆弱,這時代不宜生存,注定後繼無人。」[4]然而要去察覺出這點也並不費力, 家族遺留下的比起大幅受到政治環境影響的,相較之下要少得多;那是家族裡對彼此之間的相互撕裂與折磨所造成的,而單 一個體的命運於廣闊想像力與層層敘述的覆蓋之中,亦有十分鮮明的描繪與呈現,同時,中國整個民族的社會與政治情況也 於此可見。 高行健一直不斷藉相應情節中(沒有名字的)人物指出其蒼白的記憶與消失的圖像,而這樣的角色具有顯明的自傳特點。深具 意義的是,他的小說明確以記憶逐漸減弱的各種現象,以及消逝畫面的回想作為開端,標示出其所有人物的象徵力量,以及 一道既是想像中的、對他來說也是相當真實的分界線,在陳舊與嶄新的生活之間――即他所告別的中國與法國的新生活兩者 之間:「他並不是不記得他還有過另一種生活,像家中一些還沒燒掉發黃的老照片,想來令人有點憂傷,但太遙遠了恍如隔 世,也確實永遠消失了。」[5] 然而高行健最初的願望是要當一個畫家,讓自己到北京受完學院教育、完成學業,但是他之後首次基礎奠定――儘管違背家 族的意思――卻是在南京學習的。就他來說,一直不斷接觸的是繪畫,最先指的是古典油畫,他希望自己能於此努力不懈, 並且可得到評價、論斷。尤其在他的國家進行「改造」之下,於他而言,攝影能使畫面固定――亦格外能將源自於現實的狀 況呈現,而繪畫在某種程度上,可取而代之。直到一九七九年,他才首度前往歐洲旅行、抵達義大利與法國,歷史繪畫的美 感與力道開啟他的雙眼,也讓他對於繼續著手油畫,萌生放棄之念;接著,他轉向水墨畫,這是最古典的,也是所有中國式 表達可能性之基礎,同時這也標示著流亡者在不同世界夾縫之間的一個廣大面向。一九八○年代末,他藉著回歸中國水墨 畫,表達個人對家鄉的道別,而他當時也成為了一位尋求庇護的流亡者;他首先到德國,之後是到法國,不僅是因他可於語


Light & Shadow

13


Light & Shadow

14

言上運用無礙,此地也全然備妥等待著他,並成為他的家鄉,而巴黎也就成為他新生活開展的中心。而他針對著名的「如天 堂般和平之地」――天安門,就在紫禁城大門前,一九八九年發生的政治事件,當和平示威遊行的學生在此被政治當權者、 被其尊敬的中國軍隊所屠殺,他不僅表達個體上的抗議,也是基於人道邏輯上的抗議。在繪畫上以及生活中心(中國與他在 文學上可信賴的法國)兩端的流亡與擺盪之間,高行健尋找到一個更明確、更具有決定性的立足點;不僅中國將他正式撤銷 學籍,而他本身也有意宣告,一九八九年之後,他便打算不再回到中國了。 四、對於中國繪畫技法,宣紙與中國水墨,這些需要藉無以比擬的軟毛毛筆表達的,也是高行健自年幼聽從母親對書寫練習 的建議而習得。[6]寫字與繪畫,在中國文化中確實有其真正相同的素材與身體運用的處境。這不只經由漢字字形、中國文字 的充滿、填入,還須經年學習,因為每個文字本身皆得如一幅畫――一個圖案――般去理解,而語言也因此特別由視覺(抽 象的)圖像產生。傳統水墨畫中,將書寫作為互補或者美學的併陳來整合呈現。寫字與寫景順著單一整體的一致性,如此情 形,至多只有在西方傳統的中世紀方有與書寫連結的展現。水墨畫以其相同的放鬆以及高超精湛的技藝來發展,早已立基 於其繪畫材料用具之中;而在流動的水墨中,非得要在一種更加明確的審視、關注之下,有時也需要匆促運筆以及於不預期 中飛快揮毫停落於宣紙上;而猶豫是不被允許的,也會造成錯誤留下,而每個處置不當與重新運筆的痕跡,也都會在畫面上 被發現。精湛技藝與傑作表現得先於概念上植根,先在腦海中構思,作為思維上穎慧搭築的架構,再迅速不間斷地落筆於脆 弱的宣紙上揮展。對於高行健這位語言與繪畫上的大師來說,繪畫則有將語言激烈撤回的意指。在處理上他從不將兩者表達 方式混淆,他作畫時往往花上持續數週、不間斷的時間,經常伴隨他的是一種全然特別的樂曲,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傾 聽:「繪畫使高行健從『語言』暫時撤離,探索另一座靈山。他決定抑制、收回語言的使用,也不加諸書法、文字或者符號 在他的繪畫語言之中。『挪開所有的概念,召回你的靈魂,畫禪以及所有其他可以語言表達的,皆拋諸腦後。』」[7] 而無法以估量而聲明的是,高行健不僅在書寫上也在他的水墨畫上全然忠於自己,他在兩種「語言」上找到一種總能互補、 甚至可選擇性的用兩者中任一指涉媒介表達的方式,這一點就他本身而言也已臻於成熟了;這兩種方式也使他能夠將繪畫方 面的個人語彙,還有個人生命中的內省等成功表現。然而在作品無比豐富滿溢的呈現中,不僅傳達包括政治悲劇導致的故土 經驗、各種經歷,他也意圖於中西文化之間架設橋樑,且能指向個體的多變命運。對於高行健以及對於中國而言,高行健的 水墨畫已不只是水墨,於形式語言上更走上另一條不尋常的道路;然而他的語言文字卻仍停駐在他記憶、經驗與反思之中,


Light & Shadow

緊扣著他個人在家鄉的生活經歷,而此源頭不可避免地不斷返指向中國,儘管是蒼白的圖像,在這失落靈魂的國度:《靈 山》(首次出版於台北,1990年)之中;接著他在之後法國的流亡生涯,將他對於失去的、斷絕關係的家鄉記憶,寫就了《一 個人的聖經》(首版於台北,1998年);這部作品以在中國的記憶為開端,以動身前往一個新的國度――法國作為結束,整部 小說最後的一個詞即為――被視為具有象徵意義的――「巴黎」。 如同中國青年經由母親可輕易學習其不可計數的文字符號,對於高行健來說,他開始以毛筆繪於宣紙上的畫作,亦有如此 開端;但是這並非是指圖像經由轉化產生:語言文字並沒有預先為任一的圖像所準備,也並非經由轉化而來。高行健在超 過三、四十年以上的繪畫歷程,仍不斷有新的拓展。這些繪畫產生迥然不同且獨具個人風格的表達魔力,並且緊繫著小說 與繪畫中的情節人物,對於這些角色憂傷抑鬱、孤獨寂寥、與不斷增加與攀升的「空曠化」的基調,具有雙重的意義;而 此不僅與他形式上的簡化有關,有時畫面讓人物只顯現極少的姿態,亦有來自禪宗、精神與形式上的「空」,以達到一種 絕對之境,一個宣示「世界末日」的範疇,無論是否挾帶著恐懼於其中。 五、高行健同時也被當作是一位魔法師與神祕家;當他以中間色調作為他的繪畫語言運用之時,畫面看來不與塵世產生任 何關聯,純粹是出自於最內在的,也是出於內省,並且再加以革新、顯現而存在。一如所有傑出大師,在他來說,他也將 輪廓之構成與手跡筆痕這些一般被當作個體練達與渴望、欲求表現的,幾乎全都視為無關緊要,取而代之的則是各種於焉 開啟的面貌,揭露了所有邊陲化的空間、穹宇風景,而看來全然荒無人煙的景緻上,任何植被與生命也似乎都已消失了蹤 跡。如此揮發、散逸人間的時刻落於宣紙的墨與水之間,彼此在瞬間產生相互迸發的、眾多而豐沛的激盪與觸動,這是由 其自身所湧生而出的展現,當然亦有於意識上、已知的支配與轉折,彷彿它們是在命運之手中被操縱與召喚,而唯有如此 的開展前行,再也沒有其他可能了。高行健選擇一個幾乎傾向於不定形(Formlosigkeit)的形式,探究視覺化上全然抽象的 可能性,不使其成為真正的具象,在根本意義上也不意圖去「標示什麼」;取而代之的是,他運用其感召的潛能,召喚而 出在靈魂中如潛意識裡的圖像,那也是存在於我們、在人類之中任一者的靈魂將會被尋覓與發現的景象。他公開提醒著, 靈魂最原始的語言,與一種「共感」(commen sense),皆是可以克服任一語言障礙而被理解的。高行健本身就在其與繪畫有 關的研究評論中,表達關於這種內在圖像的擷取:「看見促使我們有所取捨地繪畫,我選擇我樂於表達的從事繪畫,當我 繪畫時,我必須感到箇中樂趣才能持續下去,這些從我筆下躍出的影像也同樣是我的視象,是繪者的。即便繪者繪的是自

15


Light & Shadow

然之主體,影像從他的手中湧現而出時,已不再是真正的客體了,他們已經是自主觀視象躍出的替代物。」[8]

16

在此,他以「主觀視象」(Subjektive Vision)為標示的,仍致力使其成為「真實」而存在("real" zu sein)――畢竟這是視象與現 實都無法隔絕於外的;就他而言,這樣的表現亦可更加表明與證實,其仍處在被視為現實的領域之中,也顯得較為具體: 這亦唯有繪畫才能如此達成。一如氣味無法在繪畫中接續,音樂也同樣無法,它們大概僅能成為思想與視象中的暗指;然 而卻有一位必然且最為直接的使者,可以將我們之中所居存世界的圖像與所知傳達:即是指,那可將內在圖像毫不矯飾地 繼續轉化變形、成為表面可見圖像的使者,即是繪畫。高行健不僅對於這種敏感的傳達層面的察知極具意識,亦以富有創 造性的運用與轉換表達:「因為這種心象,即使有時有色彩,也瞬息變幻很難確定,而通常是灰暗的,不甚分明,用水墨 來表現更為接近,這也是我祇用墨色,不用色彩的一個緣故。」[9] 他的水墨畫離單色畫也有相當大的距離:因為高行健運用黑、灰、白全然不同的各種細緻的變化,而得到眾多不同的開 展,而在此方面,對畫面、色彩而言也發掘到一個全新、豐富的寶庫,顏色並不會因此被丟失。它們起著脫離、遠離現實 的作用,不但受影響甚鉅,同時又貼近著,並且抱持著對自由開曠之境的距離;但又可內視且潛入這一個個舖展於眼前的 世界。而新的觀點亦於焉生成,彷彿其能輕易飛翔,越過這世界,攀上至穹宇的高點,或俯下至顯微鏡中的世界,唯有在 試管的庇護之中方能被窺見。這是充滿陰影與抑鬱之地,一如任一可和平撤退、凝神沉思的地方――在黑―白之間,在已 知意識上也存在著某種量尺,對於生活的真實性有不可跨越的距離,這是一種人為闢造的時刻,儘管它也得杜絕各種「變 成庸俗」之險境,同時又能連結著古典的黑白攝影;高行健不只在「大改造」時期對攝影這樣一種媒介投以極大的關注, 在他新近從事的創作中,攝影對於作為電影導演的他,一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六、這樣巨大、創造出的磅礡景象,在觀看者的眼前展開;而如此表達揭露的方式也展現在其畫作命名中,情況亦不算 罕見,諸如「永恆」(L'Eternel)、「誕生」(La Naissance)、「夜行」(Le Vol de nuit)、「想往」(L'Esperance)、「野性的世界」 (L'Univers sauvage)、「空」(Le Vide)、「氣息」(Le Souffle)等,並且可深刻將存有上賦予的意義內涵闡明,指出在他自身之 外,總有更寬廣的存在。因此高行健的圖像語言並非被視為對其自身之指涉,而是對於現實世界的智識(或至少是一種預 想上)的隱射,而如是般的畫中現實,不僅是意指在這些圖像呈現以外的真實世界,甚至大多是,在真實世界之外的世


Light & Shadow

界,亦同樣被安置其中。基本上而言,這一點也非全新或未曾有過,畢竟在不同時期的藝術家總是會不斷創作出新的作 品,關乎於想像、視象、預知或者神祕的流傳等過去也曾出現過:其囊括著廣大的歷史,聖經的書寫,如人類史上具有象 徵意義的寓言故事,這些西方核心,也都被藝術家們著手表現於其作品中。鮑許(Hieronymus Bosch) (譯注:15世紀荷蘭畫家) 的「慾望花園」(Luste der Garten,約1500年),將個人觀點作為象徵性的解釋傳達,同時也成為當時的社會教材,杜勒(Albert Durer)的版畫出自四個「世界末日的騎士」(Apokalyptischen Reitern, 1498),哥雅(Francisco de Goya)的「理智入睡、催生怪獸」 (El sueno de la razon produce monstrous, 1797-98),或者但丁(Dante Alighieris)的《神曲》(Gottliche Komodie, 1307-1321),作品中的天 堂與地獄,也都在閱讀者觀看的眼中開展著。當人們觀看高行健晚近系列時,可發現迄至今日,在他的作品中仍展示出不 被知悉的、形式上的意義指涉,以及可於現實上抵達的成果,讓觀者藉著殘忍、戰慄人心的、被創造出的視象,感受到面 臨天堂與地獄之間的邊陲地帶、極神祕的圖像、戰爭,以及人類的不幸災難,這些皆多次反覆而不斷地被引入人類與世界 的相關表達之中。他的視象已經不再是最初的沉思之地――其中有渺小、被視為孤寂的人類、備受觀注的人形,以狹長的 直線條出現;而此時,業已變為恐怖場景,讓人思及歷經核戰、已成廢墟的景象,也讓人想起,當人類已成為失去本質、 一如怪物般的突變客體,而空洞的空間也會從虛無裡走來,且又將沉入另一種虛無之中。 有感於此,讓人想及但丁《神曲》中〈地獄〉之第三篇,它這麼述說著: 通過我,走入痛苦之城, 通過我,走入永恆深淵, 通過我,走入迷失人群。 [10] 旋即,於但丁筆下的這個「我」――以第一人稱敘述的詩人,尋找著、也通過、穿越著由煉獄通往天堂之路,並且因此得 到救贖。 高行健的系列作品如同一個終點,宛如一部最後、最終的戲劇呈現:同時這也是他近期以來,不只是來自繪畫上、同樣也 來自文學上的創造場幕而做的總結。他的成就還在於他開啟了極端與殘酷無情的深淵,而這在他過去的繪畫作品中並未曾 顯現。因此他使得不只是他自身,還有觀畫者,皆可以感受全然的「邊陲化」與「空曠化」――於深深墜落之前;而如此 的下墜在他看來也不會有雙重地基來支撐的。在此,高行健使每一地點都成為一種暗指,試圖清晰的解釋、闡明,不論這

17


Light & Shadow

些地點場域在西方文化中是作為天國或者地獄之地:他皆以最糟惡的夢靨與驚恐來面對;在空曠化的景致上,瀕死的自然 景象如幽靈般出現,並將其上的生命吹拂殆盡,而畫面人物有著過退隱生活的面孔。同時在某些譬喻的圖像幻影中,也揭 開了其於精神逃亡中的庇護之地,這也可能存於禪宗裡的靜與空的過度之中。出於這種聚焦凝神的狀態,亦可能會突然有 神祕經驗進駐,比如「開悟」(Satori)或者「見性」(Kensho);特別是「開悟」,不僅作為最原初的、整體穹宇的歷練,或者 矛盾對立――尤其是主客體區分上的消解,而被理解。高行健繼續也再度打開「看見」(Sehen)的大門以及一扇窗,以抵達 一個全新、尚未被定型化的世界;世界盡頭的邊界地帶,對他而言不僅可能成立,且還賦予了思維上正向、對即將抵達的 彼岸一些尚無法清晰辨得的觀點,或者更進一步來說,這還是指所有在思維上的彼岸。抑或者,高行健的繪畫作品已全然 道出睿智的佛陀本意,這也與佛陀最初的教誨、傳授息息相關: 18

教外別傳,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菩提達摩四句偈詩 [11]

本文作者貝亞特‧賴芬帥德 (Beate Reifenscheid) 為德國科布倫茲市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 (邱靖絨 / 輔仁大學德國語文學系碩士,曾赴德短期進修,喜歡文字創作,目前從事出版。) 原文刊載於:2008年5月第283期聯合文學雜誌,第二篇 世界的盡頭 p.32 - 410

注:[1] 高行健:〈文學的理由――得獎演說〉,請見《一個人的聖經》附錄,聯經,頁466,2006。(譯注:本文 引文書目資料,已有中文版者改以中文版標明,以便讀者查詢。) [2]請見《一個人的聖經》,頁4。(譯注:參見中 文版:「而她母親的死,卻令他震驚,淹死在農場邊的河裡」。) [3]同上,頁4。[4]同上,頁2。[5]同上,頁1。[6]同 上,頁4。[7]Chong Wing Hong, "Epigraph: A fundamental element traverses Gao Xingjian's creative thoughts-language," in: Ausst.Kat. Experience, siehe Anm. 1, S. 19. [8]Gao Xingjian, "Return to Painting,"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2002, S. 25, zitert in: Ausst.-Kat. Experience, siehe Anm. 1, S. 70. [9]Gao Xingjian, "Thougts on Painting," in: Ink Paintings by Gao Xingjian, New Jersey, 2002, S. 12-13. [10]Dante Alighieri, Die gottliche komodie, 德文版譯自:Dante Alighieri, La Divina Commedia, Biblioteca Culturale Economica, Nr. 2, settima Ristampa, Mailand 1952, S. 24. [11]菩提達摩為中國禪宗始祖。


Light & Shadow

19


Light & Shadow

20


Light & Shadow

Light & Shadow Gao Xingjian | Artworks 2009-2010

21


Light & Shadow

22

氣蘊萬千 The Sky and the Air 2010,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28.5 x 182 cm


Light & Shadow

23


Light & Shadow

24

夢幻 The Dream 2010,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6.5 x 68.5 cm


Light & Shadow

25

女人行 Women's Journey 2010,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9 x 56 cm


Light & Shadow

26

初冬 Early Winter 2010,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5 x 53.5 cm


Light & Shadow

27


Light & Shadow

28

沉思 Meditation 2010,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3 x 56.5 cm


Light & Shadow

29

聽泉 Hearing the Spring 2010,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44 x 46.8 cm


Light & Shadow

30

瞬間 Instant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114 x 162 cm


Light & Shadow


Light & Shadow

32

奇景 Miracle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130 x 162 cm


Light & Shadow

33


Light & Shadow

34

月夜 In the Moonlight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130 x 194 cm



Light & Shadow

36


Light & Shadow

37

(左)聽風 Listen To The Wind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146 x 114 cm 線的含義 The Direction of Lines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100 x 100 cm


Light & Shadow

38

影子 The Shadow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73 x 54 cm


Light & Shadow

39


Light & Shadow

40

荒原 Desert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81 x 65 cm


Light & Shadow

41


Light & Shadow

42

雪天 Winter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54 x 65 cm


Light & Shadow

43

坐忘 The Lapse of Memory 2008,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100 x 100 cm


Light & Shadow

44

門後之門 Double Door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81 x 65 cm


Light & Shadow

45

雲山深處 Deep in the Mountain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65 x 92 cm


Light & Shadow

46


Light & Shadow

Gao Xingjian | Artworks 2004

47


Light & Shadow

48

老者 Elderly 2004,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14.5 x 106 cm


Light & Shadow

49


Light & Shadow

50

白夜 White Night 2004,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43.5 x 37 cm


Light & Shadow

51

山居 Living in the Mountain 2004,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47.6 x 48.5 cm


Light & Shadow

52

晨 Morning 2004,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2.5 x 43 cm


Light & Shadow

53

雪意 The Idea of Snow 2004,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07 x 95.5 cm


Light & Shadow

54


Light & Shadow

Gao Xingjian | Artworks 2005

55


Light & Shadow

56

叩問 Make Inquiries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0 x 57.3 cm


Light & Shadow

57


Light & Shadow

58

夢中家園 Dream Home 2005,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79.3 x 70.8 cm


Light & Shadow

59

門後之光 Light Behind the Door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5.5 x 61.2 cm


Light & Shadow

60

夢鄉 Dreamland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4 x 184 cm (右)初冬 Early Winter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25.5 x 76 cm


61


Light & Shadow

62

遐想 Reverie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42.5 x 48 cm


Light & Shadow

63

印象 Impression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73.2 x 60 cm


Light & Shadow

64

隆冬 Midwinter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75.2 x 58.3 cm (右)深秋 Late Autumn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25.5 x 76 cm


65


Light & Shadow

66

想往 Hope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13 x 94.5 cm


Light & Shadow

67


Light & Shadow

68

雨中 In the Rain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87 x 86 cm


Light & Shadow

69

白夜 White Night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7.5 x 77.5 cm


Light & Shadow

70

夜深沉 The Falling Night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01.2 x 93.3 cm (右)心象 Insight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3.8 x 52.4 cm


Light & Shadow

71


Light & Shadow

72


Light & Shadow

Gao Xingjian | Artworks 2006

73


74


75


Light & Shadow

76


Light & Shadow

77

啟示錄 Revelation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7 x 181.5 cm


Light & Shadow

78

雪天 Winter 2009, 水墨紙本 Ink on canvas, 54 x 65 cm


Light & Shadow

79

霜林 Frost Forest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7.5 x 58 cm


Light & Shadow

80

水鄉 Waterland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6 x 35.5 cm


Light & Shadow

81


Light & Shadow

82

明月 Moon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2 x 61.5 cm


Light & Shadow

83

內視 Endoscopic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00.5 x 97 cm


Light & Shadow

84

困惑 Confusion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42 x 127.5 cm


Light & Shadow

85


Light & Shadow

86

洪水 Flood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0 x 75.5 cm


Light & Shadow

87

時間流 Time Stream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2 x 77 cm


Light & Shadow

88

原上 Plateau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81 x 87.5 cm


Light & Shadow

89

夢境 Dream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3.5 x 54 cm


Light & Shadow

90


Light & Shadow

Gao Xingjian | Artworks 2007

91



Light & Shadow

93

佇望 Standing Still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7 x 180 cm


Light & Shadow

94

顯示 Display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0 x 84.5 cm


Light & Shadow

95


Light & Shadow

96

夜色 Night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49.5 x 40.5 cm


Light & Shadow

97


Light & Shadow

98

雲生處 The Source of Cloud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4 x 52.5 cm


Light & Shadow

99

水光 Shimmering Water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5 x 55.5 cm


Light & Shadow

100

倩影 The Beautiful Image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3 x 50.5 cm


Light & Shadow

101


Light & Shadow

102

水色天光 Sky and Water in Unison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7.5 x 87 cm


Light & Shadow

103

清晨 Dawn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3 x 57 cm


Light & Shadow

104

門後 Behind the Door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7.5 x 87 cm


Light & Shadow

105


Light & Shadow

106

風雲 Wind and Clouds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8.5 x 75 cm page : 107 棲息處 Rest Place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82.5 x 75 cm


Light & Shadow

107


Light & Shadow

108

悟 Enlightenment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9.5 x 124 cm


Light & Shadow

109

水月 Water and Moon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0 x 96 cm


Light & Shadow

110


Light & Shadow

Gao Xingjian | Artworks 2008

111


Light & Shadow

112

天地 Sky and Earth 2008,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49 x 144.5 cm


Light & Shadow

113


Light & Shadow

114

日暈 Corona 2008,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44 x 190 cm



Light & Shadow

116


Light & Shadow

高行健 Gao Xingjian 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作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作家,相繼獲得意大利費羅尼亞文學獎,法國藝 術與文學騎士勛章、法國榮譽騎士勛章、美國終身成就學院金盤獎、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雄獅獎,意大利米 蘭藝術節特別致敬獎。此外,臺灣大學、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法國馬賽-普羅旺斯大學和比利時布魯 塞爾自由大學分別授予他榮譽博士。他的小說已譯成三十六種語言,劇作也在五大洲各國不斷上演,備受贊 賞,已成為世界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高行健不僅是小說家、劇作家、戲劇與電影導演,也是著名的畫家,在歐洲、北美和亞洲許多重要的美術館 和畫廊已舉辦過七十多次個展。他的繪畫獨具一格,在具象與抽象之間,把沉思、想像和詩意融匯在水墨之 中,呈現出幽深的內心世界,令人遐想,為當代繪畫找到了一種新鮮的繪畫語言。

(左圖中)2010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在高行健七十壽辰舉辦的《高行健創作思想研討會》的海報

117


Light & Shadow

展覽 EXHIBITIONS

2000

個展 1985

1987 1988 1989

118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1999

北京,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柏林,柏林市立貝塔寧藝術中心 維也納,阿爾特士密德藝術中心 法國,裹爾市文化局 法國,瓦特羅士市美術館 瑞典,斯特哥爾摩,東方博物館 瑞典,馬爾摩,克拉珀如斯畫廊 法國,馬賽,中國之光文化中心 法國,郎布耶,當代藝術畫廊 法國,麥茨,藍圈當代藝術畫廊 法國,馬賽,中國文化中心 法國,布爾日,文化之家 法國,裹爾索戈,紅雀塔畫廊 德國,亞森,法國畫廊 法國,麥茨,藍圈當代藝術畫廊 波蘭,波茨蘭,國家劇院 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 盧森堡,正義宮 法國,麥茨,藍圈當代藝術畫廊 法國,裹爾索戈,紅雀塔畫廊 香港,藝倡畫廊 紐約,士麥爾藝術中心畫廊 法國,裹爾索戈,紅雀塔畫廊 法國,藍圈當代藝術畫廊 法國,卡昂,四藝術家畫廊 香港,藝倡畫廊 法國,卡西斯,春季書展 法國,裹爾索戈,紅雀塔畫廊 法國,波爾多,夥伴街畫廊 法國,巴約納,國立劇場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台北,亞洲藝術中心 法國,藍圈當代藝術畫廊 瑞典,斯特哥爾摩,瑞典學院 圖書館 德國,巴頓巴頓,富郎克巴熱斯 畫廊 德國,佛萊堡,莫拉特藝術 研究所 法國,阿維農,主教宮 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西班牙,馬德里,索菲亞皇后國 立藝術博物館 比利時,蒙斯市立美術館 法國,普羅旺斯,壁毯博物館 法國,馬賽,老慈善院藝術 博物館 法國,巴黎,克羅德貝爾納畫廊 西班牙,巴塞羅納,當代文化中心 新加坡美術館 德國,巴頓巴頓,富朗克巴熱斯 畫廊 新加坡,iPRECIATION畫廊 德國,柏林,法國學院 瑞士,伯爾尼國立美術館 德國,科布倫茲,盧德維克博物館 美國,聖母大學,斯尼特博物館 新加坡,iPRECIATION畫廊 台北,亞洲藝術中心 法國,巴黎,克羅德貝爾納畫廊 德國,卡爾斯魯爾,ZKM博物館 香港,藝倡畫廊 西班牙,巴塞羅納,讀者圈基金會 西班牙,巴塞羅納,桑塔畫廊 西班牙,拉裏奧,烏爾特博物館 葡萄牙,桑特拉現代藝術館 法國,愛爾斯坦,烏爾特博物館 比利時,布魯塞爾,巴斯田藝術 畫廊

2009 2010

比利時,利耶日,現代與當代 藝術館 台北,亞洲藝術中心

參展 1989 1990 1991

1998 2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巴黎,大皇宮,具象批評派年展 巴黎,大皇宮,具象批評派年展 巴黎,大皇宮,具象批評派年展 莫斯科,特列亞科夫畫廊,法國具 象批評派畫展 聖彼得堡,藝術家協會,法國具象 批評派畫展 倫敦,庫德豪斯畫廊 巴黎,盧浮宮,國際古董雙年展 巴黎,盧浮宮,巴黎藝術展 巴黎,當代藝術國際博覽會 巴黎,當代藝術國際博覽會 巴黎,盧浮宮,巴黎藝術展 布魯塞爾,當代藝術博覽會 蘇黎世,藝術博覽會 蘇黎世,藝術博覽會


Light & Shadow

創作 PORTFOLIO

2000 2000 2008 2010

另一種美學 文學的理由 論創作 高行健論戲劇

電影 小說 1985 1988 1990 1999

有只鴿子叫紅唇兒 (中篇小說集) 給我老爺買魚竿 (短篇小說集) 靈山 一個人的聖經

劇作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1 1992 1993 1995 1997 2003 2007

絕對信號 車站 現代摺子戲 (躲雨、模仿者、喀巴 拉山口、行路難) 獨白 野人 彼岸 冥城 聲聲慢變奏 逃亡 山海經傳 生死界 對話與反詰 夜游神 周末四重奏 八月雪 叩問死亡 夜間行歌

論著 1981 1987 1996

現代小說技巧初探 對一種現代戲劇的追求 沒有主義

2006 2008

側影或影子 洪荒之後

畫冊 高行健冰墨作品 (臺北市立美術館,1995) 墨趣 (法國,裹查梅爾出版社,1996) 墨與光 (法國,裏查梅爾出版社,1998) 水墨速寫 (法國,裏查梅爾出版社,2000) 另一種美學 (臺灣,聯經出版公司,2001) 另一種美學 (法國,富拉馬麗榮出版社,2001) 另一種美學 (意大利,日卓黎出版社,2001) 回到繪畫 (美國,哈普科林斯出版社,2002) 高行健水墨畫1983―1993 (德國,莫拉特藝術研究所,2000) 墨與光―高行健近作展 (臺灣,文建會,2001) 高行健 (臺灣,亞洲藝術中心,2001) 高行健畫作 (西班牙,索菲亞皇后國立美術館,2002) 高行健 (臺灣,國立交通大學,亞洲藝術中心,2002) 高行健1983―1993

(意大利,特利耶斯特,托爾班德納畫廊) 逍遙如鳥 (法國,索伊出版社,2003) 高行健墨趣 (法國,哈贊出版社,2003) 高行健,無字無符號 (法國,普羅旺斯,壁毯博物館,2003) 高行健水墨1983―1993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哈杰蒂美術館2003) 高行健水墨畫 (法國,巴黎,克羅德貝爾納畫廊,2004) 高行健―觀看的內在 (臺灣,亞洲藝術中心,2005) 高行健水墨 (德國,巴頓巴頓,富朗克巴熱斯畫廊,2005) 高行健―無我之境,有我之境 (新加坡美術館,2005) 高行健 (新加坡iPERCITION畫廊,2007) 高行健畫作 (法國,巴黎,克羅德貝爾納畫廊,2007) 高行健―世界末日 (德國,克爾博出版社,2007) 高行健在具象與抽象之間 (美國,斯尼特美術館,2007) 逍遙如鳥―高行健的電影藝術 (法國,宮杜爾出版社,2007) 高行健新作2007―2008 (香港,藝倡畫廊,2008) 高行健―洪荒之後 (西班牙,烏爾特博物館) 高行健―洪荒之後 (葡萄牙,桑特拉現代美術館) 高行健畫作 (比利時,布魯塞爾,巴斯田藝術畫廊) 光與影―高行健2010繪畫新作展 (台北,亞洲藝術中心畫廊,2010)

119


Light & Shadow

Snite Museum of Art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U.S.A.

Gao Xingjian Between Figurative and Abstract Recent Paintings by Gao Xingjian

120

2007 美國,聖母大學,斯尼特博物館舉辦高行健新作展《在抽象與具象之間》


Light & Shadow

121

2008 台北,亞洲藝術中心,《墨深.境遠》2008年高行健新作展 左上:亞洲藝術中心負責人李敦朗、現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藝術家高行健、現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教授 左下:《墨深.境遠》展覽現場 右上:《墨深.境遠》展覽現場 右下:高行健獨照


Light & Shadow

MUSEO WÜRTH LA RIOJA Entrada Libre

Gao Xingjian Despues del Diluvio

2008,西班牙,拉里奧日,烏爾特博物館舉辦高行健大型畫展《洪荒之後》


Light & Shadow

Ludwig Museum in Deutschherrenhaus Koblenz, Germany

Gao Xingjian La fin du monde 2008,德國,科布倫斯,路德維克博物館舉辦高行健的大型畫展《世界末日》

March 28 - May 27, 2007


Light & Shadow

意大利二

八年米蘭藝術節

(高行健獲頒獎狀中文翻譯) 124

今年七月高行健應邀義大利,作為嘉賓參加了盛大的米蘭藝術節,該藝術節每年一度,從六月底到七月中旬,是一個文學 音樂電影綜合性的國際藝術節,有上百位各國著名的作家、詩人、音樂家和電影導演應邀參加盛會。今年應邀的諾貝爾獎 文學獎得主還有尼日利亞作家索因卡(Wole Soyinka)和聖盧西亞詩人沃爾科特(Derek Walcott),以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 國作家維塞爾(Elie Wiesel)。高行健2001年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就已經應邀出席過,這次再度邀請,由高行健本人朗誦了 他的法文詩《逍遙如鳥》,并專場放映了他的影片《側影或影子》,觀眾反應十分熱烈,該藝術節為表彰他全方位的藝術 成就,向他致敬,特別頒發給他獎狀。 米蘭藝術節給高行健的特別致敬獎的頌詞如下: 「對於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靈山》、《一個人的聖經》和《給我老爺買魚竿》這些真正傑作的作者高行健來說, 全能的藝術家才是唯一確切的稱謂。他既在自我內心的深處探幽,又在他的故鄉曠漠無垠的自然中跋涉,他豐富多重的想 像,跨越東、西方文化,成了我們這『後革命』時代現實的標志。他不僅是一位作家,也是詩人、文學批評家、劇作家、 畫家和導演,正是米蘭藝術節理想的嘉賓。他作品豐富細緻的表現力和語言的感染力,以及他的學識,恰恰是我們藝術節 一直熱切追求和堅持的主要目標。高行健最近還投入電影創作,在他精彩的影片《側影與影子》中,透過一個個如夢的畫 面,可以看到他創作的漫長旅程。米蘭藝術節今天要向這位真正純粹的思想探索的先行者致敬,并期望他對藝術創作的執 著和創造力持續不斷讓全世界的自由精神為之感動。這也是一個大寫的無限的藝術之理想。」

2008,意大利米蘭國際藝術節頒發的特別致敬獎獎狀(意大利文與法文)


Light & Shadow

125

J. Bastien Art Gallery Brussels, Belgium

Gao Xingjian Creation Principles

2009,布魯塞爾,巴斯田藝術畫廊舉辦高行健個展


Light & Shadow

126

2009,比利時,利耶日現代與當代藝術館舉辦高行健大型新作展


Light & Shadow

127

2009,葡萄牙,桑特拉現代藝術館舉辦高行健大型畫展《洪荒之後》


Light & Shadow

128

法國現代藝術博物館之友協會的成員參觀高行健在巴黎的畫室.


Light & Shadow

129

法國,埃爾斯坦,烏爾特博物館舉辦高行健和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君特格拉斯雙人展


Light & Shadow

作品索引 INDEX

p.22

氣蘊萬千 The Sky and the Air 2010,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28.5 x 182 cm

p.44

雲山深處 Deep in the Mountain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65 x 92 cm

p.24

夢幻 The Dream 2010,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6.5 x 68.5 cm

p.45

門後之門 Double Door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81 x 65 cm

p.25

女人行 Women’s Journey 2010,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9 x 56 cm

p.48

老者 Elderly 2004,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14.5 x 106 cm

p.26

初冬 Early Winter 2010,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5 x 53 cm

p.50

白夜 White Night 2004,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43.5 x 37 cm

p.28

沉思 Meditation 2010,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3 x 56.5 cm

p.51

山居 Living in the Mountain 2004,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47.6 x 48.5 cm

p.29

聽泉 Hearing the Spring 2010,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44 x 46.8 cm

p.52

晨 Morning 2004,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2.5 x 43 cm

p.30

瞬間 Instant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114 x 162 cm

p.53

雪意 The Idea of Snow 2004,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07 x 95.5 cm

p.32

奇景 Miracle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130 x 162 cm

p.56

叩問 Make Inquiries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0 x 57.3 cm

p.34

月夜 In the Moonlight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130 x 194 cm

p.58

夢中家園 Dream Home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79.3 x 70.8 cm

p.36

聽風 Listen To The Wind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146 x 114 cm

p.59

門後之光 Light Behind the Door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5.5 x 61.2 cm

p.37

線的含義 The Direction of lines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100 x 100 cm

p.60

夢鄉 Dreamland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4 x 184 cm

p.38

影子 The Shadow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73 x 54 cm

p.61

初冬 Early Winter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25.5 x 76 cm

p.40

荒原 Desert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81 x 65 cm

p.62

遐想 Reverie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42.5 x 48 cm

p.42

雪天 Winter 2009,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54 x 65 cm

p.63

印象 Impression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73.2 x 60 cm

p.43

坐忘 The Lapse of Memory 2008, 水墨布本 Ink on canvas, 100 x 100 cm

p.64

隆冬 Midwinter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75.2 x 58.3 cm

130


Light & Shadow

p.65

深秋 Late Autumn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25.5 x 76 cm

p.88

原上 Plateau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81 x 87.5 cm

p.112

天地 Sky and Earth 2008,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49 x 144.5 cm

p.66

想往 Hope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13 x 94.5 cm

p.89

夢境 Dream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3.5 x 54 cm

p.114

日暈 Corona 2008,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44 x 190 cm

p.68

雨中 In the Rain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87 x 86 cm

p.93

佇望 Standing Still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7 x 180 cm

p.69

白夜 White Night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7.5 x 77.5 cm

p.94

顯示 Display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0 x 84.5 cm

p.70

夜深沉 The Falling Night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01.2 x 93.3 cm

p.96

夜色 Night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49.5 x 40.5 cm

p.71

心象 Insight 2005,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3.8 x 52.4 cm

p.98

雲生處 The Source of Cloud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4 x 52.5 cm

p.77

啟示錄 Revelation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7 x 181.5 cm

p.99

水光 Shimmering Water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5 x 55.5 cm

p.78

雪天 Winter 2009,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4 x 65 cm

p.100

倩影 The Beautiful Image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3 x 50.5 cm

p.79

霜林 Frost Forest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7.5 x 58 cm

p.102

水色天光 Sky and Water in Unison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7.5 x 87 cm

p.80

水鄉 Waterland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6 x 35.5 cm

p.103

清晨 Dawn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3 x 57 cm

p.82

明月 Moon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2 x 61.5 cm

p.104

門後 Behind the Door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7.5 x 87 cm

p.83

內視 Endoscopic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00.5 x 97 cm

p.106

風雲 Wind and Clouds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8.5 x 75 cm

p.84

困惑 Confusion 2006, 水墨 Ink on paper, 142 x 127.5 cm

p.107

棲息處 Rest Place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82.5 x 75 cm

p.86

洪水 Flood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0 x 75.5 cm

p.108

悟 Enlightenment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9.5 x 124 cm

p.87

時間流 Time Stream 200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2 x 77 cm

p.109

水月 Water and Moon 2007,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0 x 96 cm

131


亞洲藝術中心 Asia Art Center 10659 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177號 No.177, Sec.2, Jainguo S. Rd., Da-an District, Taipei 10659 Tel +886 2 2754 1366 Fax +886 2 2754 9435 100015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 (大山子798藝術區) Dashanzi 798 Art District, No.2 Jinxianqiao R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5 Tel +86 10 5978 9709 Fax +86 10 5978 9708 網址 www.asiaartcenter.org 信箱 service@asiaartcenter.org ---------------------------------------------------------------------------------------------------------------------------------------------------------------------------------------------------------------------------------------------------------------------------------------------------------------------------------------------------------------

【光與影】-2010高行健繪畫新作展 Light and Shadow – 2010 New Paintings by Gao Xingjian 2010.04.16 – 2010.05.09 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 / Asia Art Center (Taipei) 出版者 亞洲藝術中心有限公司 / Publisher Asia Art Center Co., Ltd. 發行人 李敦朗 / Distributor Thomas Lee 總策劃 李宜勳 / Director Steven Lee 美術設計 王妍之 / Designer Ingrid Wang 文字編輯 鄭詠倩 王文宏 / Editors Erin Cheng Ernest Wang 百崴文化印刷有限公司 / Printed by P. W. Design and Production 出版日 4.2010 / Published Date April 2010 ISBN 978–986–84060–9-4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