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真好 琦君的綺麗世界

Page 1

下雨天,真好 E作業 延伸閱讀


認識作者—琦君

作者琦君 本名潘希真,乳名小春。 浙江省永嘉縣瞿溪鄉人,出生於1917年。


她一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四歲 那年生母也去世了,生母彌留的時候,把 一兒一女託孤給伯母,琦君此後就由伯父 伯母撫養長大。 幾十年來,琦君散文中感動了無數讀 者的爸爸、媽媽,其實是她的伯父、伯母 。


她的父親潘國綱,民國初年在浙江、福建 一帶擔任師長,潘老先生本身允文允武,家教 也十分嚴厲,琦君小時候要背詩、背詞、背古 文,背不出來往往要挨打。


一直到晚年,她還記得,有一次,先總 統蔣公蔣介石先生到家裡來,孩子不能出去 見客,她就躲在門縫裡偷看,看著那派威嚴 ,恨不得跑出去跟當然還很年輕的蔣先生握 手。想到家裡規矩那麼多,琦君心裡有氣, 想著要把這些都記下來。


初中時代,琦君就讀教會學校,學校重 視英文,她也喜歡英文,當時她在心裡盤算 ,將來我要用英文來寫童年往事,寫得全世 界的人都知道我有多受罪!為了這個奇特的 ,出一口氣的理由,讓一個十歲剛出頭的淘 氣女孩,後來成為當代文壇深具影響力的作 家。


琦君大學就讀於杭州之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1943年大學畢業後回到故鄉,在永嘉縣的中 學教書,1949年渡海來台,當時身上只有一張 大學文憑和七塊銀元。


在台灣,她先後擔任過高等法院書記官、 司法行政部科長和大學兼任教授,1969年退休 ,1977年赴美國居住,2004年又回到台灣,定 居在台北市近郊的淡水。


琦君童年時代雖然對嚴厲的家教十分不適 應,長大以後,吃苦的童年,卻成為琦君最甘 醇雋永的回憶,她也真的提筆寫下童年的種種, 由於天性純真樸質,琦君得以用孩子純淨靈慧 的眼光看人看事,讓中國傳統社會中那種樸實 敦厚、細膩柔和的情韻,藉著她的散文,溫暖 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心。


因此,有學者認為:琦君的童年是她自己 的,也是鋪陳給廣大讀者的。她的散文作品多 半是懷舊的童年往事,煙愁、琴心、紅紗燈、 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峰等都是名著 ,她的作品多次選入大、中、小學課本,曾經 獲得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新聞局 優良著作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等重要獎 項,是當代最受歡迎的散文作家之一。















•本名:潘希真(原名珍,後為脫俗,改 珍為真) •小名:春英 •筆名:琦君(筆名的由來) •由琦君老師-龍沐勛丶夏承燾之間的通 信而來 •『希珍』→『稀世之珍琦』


•1917年7月24日出生 於浙江永嘉(今溫州 瞿溪)。 •父親—潘鑑宗 •母親—葉夢蘭 •哥哥—潘長春


• 5歲時葉巨雄先生為琦君啟蒙教師。 • 7歲讀《詩經》,背唐詩。 • 8歲讀《孟子》,迷上香菸片背後的忠 孝節義的故事,開始接觸小說《西遊 記》、《三國演義》。 • 9歲讀《論語》、《左傳》、唐宋古文, 並學作文章。 • 10歲念古文,也看《西廂記》、《聊齋 誌異》、《七俠五義》、《兒女英雄 傳》、《紅樓夢》等小說。


•1928年遷居杭州。 •14歲念洋學堂,仍愛好古書,《紅樓夢》 閱讀多次,還看四史,背古文、唐詩、 宋詞,念《莊子》。 •大學時代,琦君讀了許多西洋名著。


•1941年之江大學畢業後,任教上海匯中 女中。 •1943年應邀在永嘉中學(今溫州二中) 執教,次年離開溫州。 •1945年任教之江大學兼浙江高院圖書管 理員。


•1949年離開大陸,到了臺灣,先後分別 在台灣高院司法行政部與大學執教工作。 (水晶宮趣聞軼事) •1983 年隨丈夫李唐基僑居美國紐約。 •2004年6月回到臺灣,定居淡水。


琦君曾獲多次文學獎 •1964 年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創作獎。 •1970 年〈紅紗燈〉獲中山文藝散文獎。 •1985 年〈琦君寄小讀者〉獲台灣第十一 屆文藝獎。 •另還獲得金鼎獎、國家文藝獎等獎項。


歡樂童年 •聽母親講故事 •漂小木船 •和長工玩 •和父親賞雨看花 •聽唱鼓兒詞


鄉愁 •杭州求學(法國梧桐樹、西湖)。 •1949年的一個風雨之夜離開大陸。


•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 •http://www2.ncl.edu.tw/ •當代文學史料影像系統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