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解放战争中,傅作义手上总共有多少万兵力?为何不全力一战

史源史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948年底平津战役时,傅作义在华北有多少兵力,为何没做太大抵抗就服软了呢?有人说傅作义在平津战役时并非不抵抗,相反他还是拼命挣扎了一阵子的,他的两位好兄弟郭景云和陈长捷,一个为他而死,一个城破被俘就是明证,傅是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才选择了走起义的道路。其实不然,上面所讲的情况虽然是客观的,但是郭景云在新保安是被我军华北兵团重兵包围,类似于74师当年在孟良崮的意思,虽然35军是傅的起家部队十分能打,但是以少敌众的结果往往是注定的;而陈长捷部13万人就不是精兵,况且陈在天津的防御战术本就有误,更兼我军装备最好的东野30余万人围攻,覆灭也是没有疑问的事。仅仅凭这两点就说傅作义已经竭力抵抗,实在是讲不通的,我们来看看1948年底傅作义手上有多少部队,战斗力究竟如何。

1948年11月战役爆发前,傅作义手上总共拥有国民党部队约52万人。52万人是什么概念呢?我军四大野战军在1948年,仅有东野人数能够超过傅作义部队,排第二位的华野当时也不到50万人,直到打完淮海战役之后才通过俘获及改编国军士兵,达到了60万人以上的规模。而辽沈战役爆发之前的东北国军,人数总计约50万人,卫立煌可调动的东北国军甚至都没有傅作义在华北的兵力多。也就是说,傅作义手中握有规模庞大的暴兵,相当于当时一个欧洲二流强国全国的兵力,在北方是一股极大的势力。而在平津战役中损失掉35军的2万多精锐和天津陈长捷部之后,傅的兵力仍然有高达37万之众,仅仅在北平一座城市,就有25万守军。如此形势下的起义,怎能说傅作义已经拼到山穷水尽,迫于无奈才走的这条路呢?

其实,傅作义没做过多抵抗就选择放弃,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傅作义的出身和众多在解放战争后期被俘或阵亡的国军中将、上将们完全不同。傅作义是晋绥军出身,严格说是个北方的新军阀,而并非什么国民党中央军,更不是黄埔系之类的死忠将领。傅作义在华北的部队虽多,但是真正能归他控制的却有限,有22万人左右。而这其中的精锐35军如前文所述,已经在新保安城被我军全歼,这样来看,傅作义部的人数和战斗力不能成正比。华北的30万国军中央军,也远远不是五大王牌那样的主力部队,国军真正的主力美械部队基本都在辽沈和徐蚌战场。即便如此,这30万中央军也不怎么听傅作义的话,这也是为什么以李文为首的中央军将领在得知傅作义决定起义后,纷纷乘飞机逃离北平的原因。当然,飞走的只是这些将军,华北的士兵他们是带不走的。

其次,有部队才有生存的本钱。傅作义是聪明人,深知把北平打得战火纷飞,唯一的结果就是自己死得壮烈一些,或者被俘的时候能够显得英勇一些,对于整个北方的战局其实是没有改观作用的。而拼死抵抗只能增加自己的罪名,将来还要背上毁坏古都的责任,并且被俘之后不知将面临何种待遇。相反,如果能带着几十万大军起义,将整个华北完整的交给解放军,这样非但他自己没有了罪过,反而成了有功之人,显得深明大义。所以傅作义决定保留手上的30几万部队,不再继续抵抗,而是完整地把北平和士兵交给解放军,换来了对自己有利的前途。另外,傅作义的决定还受到了诸多亲友的影响。最直接的是他的女儿傅冬菊。这位我方地下党员一直在傅的身边做思想工作,女儿的亲情毕竟是有极大影响力的。而除了傅冬菊外,与我军关系甚笃的卫立煌将军,在东北战败后也拜访过傅作义,劝他弃暗投明,早日起义。连傅作义的老师也多次找到傅作义进行规劝,这样的攻势可谓强大。傅毕竟是爱国将领,抗战时也曾立下赫赫战功,从全局考量之下,他最终做出了起义的决定。

发布于:天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