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改革先锋”胡福明去世,享年87岁!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1-02 15:04

    每经编辑 毕陆名

    据扬子晚报2023年1月2日消息,记者获悉,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福明今晨6:40去世。

    胡福明,1935年7月生,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2001年退休。荣获“江苏社科名家”称号。

    胡福明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据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官网介绍,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胡福明教授作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与改革先锋奖章。胡福明教授以共产党员的巨大勇气和知识分子的强烈担当,勇开思想先河,勇立时代潮头,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作为文章主要起草人,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理论界炸响一声“春雷”。在邓小平同志支持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拉开了解放思想的序幕,对于重新确立起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回溯到40多年前的1978年5月11日,一篇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刊登在《光明日报》上,由此引发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同年开启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作者就是当时在南京大学任教的哲学教师胡福明。

    为何写这篇“石破天惊”的文章?2018年8月,胡福明教授在《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时回答了上述问题(有删减,附全文每经专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时代产物)。

    胡福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可愚 摄

    贫农的孩子走上哲学研究道路

    NB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篇石破天惊的理论文章。而在写作这篇文章之前,您又是如何走上哲学和理论研究这条道路的?

    胡福明:我是无锡人,1935年阴历6月19日出生,是一个来自贫困农民家庭的孩子。那时,家里有三亩田,还种了一亩半租田。全家8口人,孩童时期正经历8年抗战。每年春天来临时,家里青黄不接,只能靠野菜拌着一点米糠过日子,到了夏天就主要靠吃南瓜充饥。小时候在豆油灯下看书,连煤油灯也买不起。

    1941年的时候,我开始上小学,成绩很好,后来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但是没有钱上中学。这个时候,我们附近的镇上办了一个初中班。我的父亲看我身体不好,希望我能做一个小学教师,就让我去初中班读书,半年学费一石米。

    就这样读了一年,第二年就交不起学费了。后来,镇上一个小学教师对我说,我的学费从他的薪资里扣,我就这样继续读了书。后来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位地下党员。

    1949年4月,无锡迎来了解放。我也参加了革命,到9月份我入了团。后来,当地私立中学改成公立中学,从二年级开始我享受到了补助。读完了初中。1951年夏天,初中毕业,可是没钱上高中。到了1952年春节前,我和几个同学到无锡市里去办事,有同学劝我去考无锡师范,报考了之后真的就考取了。那时在师范学校读书有一个好处:不要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都是公费的。伙食非常好,早上也有米饭、油条烧饼,晚上还有电灯看书。我感到非常高兴,是从来没有的好日子,因此我读书非常用功,还当了班长。

    到了1955年初,师范春季班毕业了,我也入了党。当年组织上分配我到南京的江苏省总工会工作,具体来说是总工会的工会干部学校。在那里,我还是白天工作、晚上读书。

    那段时间,我没有去过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只去过一次雨花台,还是清明的时候带学员凭吊烈士的时候去的。那时的学校里的舞会、电影我从没有参加,每天晚上几乎都在读书,因为我觉得我的知识还不够。

    到了1955年的五六月份,当时国家发了一个通知:要求机关里具有高中文化的青年干部报考大学,因为国家正进入经济建设的新时期,要培养人才。我看到这个通知,也做起了大学梦。

    我就向学校的领导提出希望报考大学。校长和书记都同意,说“你是个读书的料,很喜欢读书,可以去”。于是我就在南京报名了,并且参加了考试。在填写的三个志愿里,我填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

    到了8月下旬,我收到了北大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因为是第一志愿录取,我很高兴。校领导很快同意了,批准我去。我的同事和同学们知道我家里很困难,主动提出我去上学后,每个月寄钱给我家里补贴。让我很感动。所以我说我是党组织一手培养出来的,这是真心话。

    到了北京,经过组织上考察、同学们评议,我拿到了全额助学金。那时候北大中文系下面有两个专业:一个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个是新闻专业,我在新闻专业读书。新闻专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接触社会上的广大群众和各方面的人士,可以做调查研究。

    而读了新闻专业之后,我发现我还想要学哲学。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观察社会、观察人的科学方法。当好新闻记者,要把握时代的特征,正确了解形势,了解人民的心声。因此,我开始认真读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还去听哲学系的课,包括列宁哲学笔记、黑格尔哲学等,当时模模糊糊还不太懂。

    1959年夏天,我从北京大学毕业了。系领导找我谈话说:你喜欢读书,还喜欢读哲学。现在中央下了指示要培养理论干部,在人民大学办了哲学研究班,我们觉得你可以去这个研究班。当时我们都服从组织分配,所以就去了。一共读了三年的研究班。研究班毕业后,我来到了南京大学工作,主要任务是教哲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时代的要求产生

    NBD:到了1978年,您为何会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产生的全过程是怎样的?

    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是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这是非常明确的。

    我认为,中国面临历史的伟大转折,旧的理论和指导思想需要否定,要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为知识分子,我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我觉得可以在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在思想理论方面做一点工作。当时,我在南京大学的学报上连续发表了几篇文章。

    再接下来,我就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就从这里延伸出了主题。那么怎么样阐述这个观点呢?当时我分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普遍原则,在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等领域,以及路线方针政策上都适用,都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原则。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才是真理,凡是经过实践检验不正确的,都不是真理,都应该否定和被修正。

    第二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不是正确的,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才是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范畴,但是这种说法当时会被“扣帽子”。于是我就换一种说法,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伟大的导师,都自觉运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原理,来修改发展自己的理论,因此其理论符合实际。

    第三部分就是批判“天才论”、“顶峰论”,实际上是要反对“两个凡是”。

    那时到了1977年7月,学校开始放假了,我就全身心投入开始写这篇文章。我记得到了8月份,看到当时党代会的报告,还是坚持过去的观点,我觉得我的文章应该马上发出去。

    我想到了《光明日报》记者王强华。之前,也就是那年5月,江苏理论界在省委党校开了一个理论讨论会。在会上,我发言说,“唯生产力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休会时,有个同志给我介绍了王强华同志。王强华对我说:“北京有同志持有与你相似的观点”,“你给我们报纸写稿吧”。这就是约稿,并没有出题目。

    因此,我在写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后,就想到了王强华。

    文章寄出去后,好久没有来信。到了1978年1月下旬,《光明日报》终于来信了,寄来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几份大样,还有王强华给我的一封信。信上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说什么,我们知道,要用,请你做些修改。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杨西光同志最后讲了修改意见。

    五一节前,我回到南京,接着给学生补课。一天早晨,我和妻子在厨房里做早饭,听到中央人民电台播出《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高兴,文章从酝酿到发表已经一年多了。

    因此,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础,而在修改过程中又融入了集体智慧。至于标题上加的“唯一”二字是何人所加,现在查了原件,弄明白是杨西光、马沛文、王强华三人改稿时所加。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扬子晚报、南京大学官网、每经网

    封面图片来源:资料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益生股份:接受华创证券等机构调研

    下一篇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火了,有地区出厂价300多元被炒至上千元,它是万能救命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