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初心】兰州战役 解放西北的关键一战

2021-06-10 10:18
甘肃

当年解放军第十九兵团部队由兰州东门进入市区的情景。(翻拍图) 本组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中共党员向进入兰州城的解放军献花。(翻拍图)

兰州战役纪念馆展出的反映当年兰州民众支援解放兰州部队的油画。(翻拍图)

参加解放兰州战役的解放军战士穿戴过的衣物等。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解放大西北的关键一战——兰州战役】(采制:王梓潼 郝婉君)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仆后继,艰苦奋斗,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今天我们缅怀先烈的方式,惟有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和安宁,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4个兵团12个军多面布控,拉开了解放兰州、解决西北问题的战略大决战。经试攻阶段总结经验教训,1949年8月25日,兰州战役总攻打响。窦家山、古城岭、营盘岭、沈家岭、狗娃山……英雄的队伍前仆后继,将红旗插上一座座山头。8月26日,我军攻占兰州西关,抢占黄河铁桥,肃清城内守军,兰州解放。

兰州战役,是西北解放史上敌我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斗之激烈、付出代价之惨重的空前绝后的一次大兵团城市攻坚战。

今年3月,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甘肃新媒体集团“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小组循着先烈的足迹,追寻红色印记,踏访兰州战役纪念馆和当年战场遗址,仍可感受到深深的震撼。

奏响西进序曲

“兰州,北临黄河,东、西、南三面环山,抗战时期就构筑了国防工事,国民党守军称其为‘不可攻破的铁城’……”随着讲解员王丽娟娓娓道来,看着两旁展板上的一张张老照片、陈列柜中的一件件老物品,兰州战役缘起、布控、决战的历史场景生动再现。

早在日本正式投降前的1945年5月,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和平建国、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8月,应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举行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达成了《双十协定》。之后不久,国民党政府撕毁了该协议,向解放区发起进攻,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

开战仅一年时间,国民党军便由攻转守。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以解放军总部的名义,向全国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8年下半年起,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随着辽沈、平津、淮海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要员分别向台湾、广州、重庆方向撤退,蒋介石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盘踞西北的胡、马集团和西南的白崇禧集团身上。

1949年6月,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作战策略确定后,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西北的辽阔土地上,展开了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大决战。

金戈铁马,战西北。7月中旬,扶眉战役正式打响,渭河两岸,一时硝烟弥漫。此役我军一举歼敌4.4万余人,取得西北战场空前大胜利,彻底改变了西北战场上的敌我力量对比。自此,解放军浩浩荡荡进入西北,所向披靡。

1949年8月中旬,国民党政府在广州召开西北联防会议,由行政院长阎锡山主持,马步芳、马鸿逵及胡宗南出席,会上拟制了兰州决战计划,企图吸引第一野战军主力于兰州城下,再三路夹击,挫败第一野战军于兰州外围。

1949年8月4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遵照毛泽东及中央军委指示,向部队发布进军兰州歼灭“青马”的作战命令。

8月16日,第一野战军三路大军兵临兰州,8月21日展开试攻,8月25日发起总攻,兰州战役大获全胜,但也打得非常艰辛。

浴血南山之巅

第一野战军作出兰州战役的总体部署。以第二兵团之三个军和第十九兵团之两个军,分两路包围和进攻兰州;以第一兵团加第十八兵团之第六十二军,突破敌右翼向青海老窝迂回,迎头拦阻和歼灭从兰州逃窜之敌,尔后西渡黄河,直取西宁;以第十九兵团之第六十四军,在固原一带佯动,准备阻击援兰之“宁马”;以第十八兵团主力及第七军等三个军,沿川陕公路前进,以钳制胡宗南集团。

决战兰州,决战兰州!血与火、生与死的重重考验和最后较量,于1949年8月25日、26日,在沈家岭、营盘岭、窦家山及部分城区迅猛展开。经浴血攻坚和激烈巷战,第一野战军以伤亡8700余人的代价,歼灭敌最精锐的八十二军3个师等2.7万余人……

险峻大山,铸就功勋、见证奇迹——

8月25日上午10时许,窦家山总攻开始。其间,我军不断调整战斗部署,多次打退敌人反扑,战士们持续战斗7个多小时。下午5时许,63军占领了窦家山全部阵地,砸开了兰州“东大门”。

古城岭是兰州东南马家山的最高峰,65军顺山脊线一路向上仰攻。敌人疯狂挥舞大刀从漫山遍野冲下来,跟我占领外壕的部队展开激战,我军再打上去,来回拉锯二十多次,阵地前的石头都被染成殷红色,最终攻克。

营盘岭是皋兰山主峰,也是兰州战役中最高的阵地。拿下营盘岭,就意味着拿下了解放兰州的制高点。国民党守军在此布防极为严密,钢筋水泥碉堡密布,各种深沟、战壕连成一片,壕沟底部尖桩如林,壕沟边缘埋有大量地雷,还有许多地道纵横交错,整套防御工事仿佛“密不透风”,敌军叫嚣:“营盘岭是牢不可破的铁阵”。但在这里,经过6军奋勇拼杀,兰州的“南大门”终于被打开。

沈家岭,被称为“兰州锁钥”,夺下这里,便能直捣西关。沈家岭战斗于凌晨打响,4军恶战于此。敌我双方鏖战十几个小时,伤亡都不小,我军30团政委李锡贵、31团团长王学礼、32团副团长马克忠3名团级干部壮烈牺牲。战后,参战老兵李振朝说:“沈家岭的山峰,都被打矮了两米。”

终究,敌人口中“不可攻破的铁城”破了!有着钢铁般意志的第一野战军将士浴血奋战、与之死“磕”到底。山头高扬的红旗经炮火洗礼,愈加鲜艳,这是革命战士坚定信仰的外在体现,也是对敌人叫嚣狂言的无惧与不屑。

当全媒体采访小组来到沈家岭、营盘岭战役遗址采访时,正是傍晚时分,乘车沿山路曲折而行,两旁坡路陡峭,全是两米多高的土壁,难以想象,战斗中将士们是怎样迎着敌方炮火一路进攻上去。在沈家岭战役遗址,三道防线的简介牌牢牢立在沙土地里,详细介绍了我军在此与马家军殊死搏斗,浴血奋战十多个小时的壮烈事迹;在营盘岭战役遗址,一座钢筋混凝土碉堡尚完整留存,可以看到两个方形的机枪射孔,正对着前方沟壑。准备下山时,凛冽寒风将那组营盘岭英雄雕塑手中的红旗,高高吹起。

军民同心迎接解放

攻下一个个山头,拿下一块块阵地,并非最终的目标,抢占黄河铁桥、截断守军退路,攻入兰州城区、歼灭“青马”主力,这是解放兰州的关键。

经过8月25日一天激战,眼看兰州不保,敌军计划于当日黄昏夜幕降临之际,全线秘密撤退,通过黄河铁桥西逃青海。

而我军,岂能任敌逃窜?彭德怀立即命令第2兵团迅速以火力封锁黄河铁桥和黄河北岸公路。桥面上挤满了企图西逃的敌兵,骑兵步兵成堆拥挤、马车汽车争相夺路,随着一辆运载弹药的汽车在桥上爆炸,整个黄河铁桥烧成了一条“火龙”。

8月26日凌晨,我3军已攻占了兰州西关,6军等其他部队也相继攻入城内。7时,我军占领城内主要据点,9时许夺取飞机场,11时攻占白塔山。至中午,兰州城内的敌人被完全消灭,兰州获得彻底解放。

“兰州人民解放了!”

“这一下太阳出来了!”

“过年了,过年了!兰州人民见晴天了!”

8月26日这一天,兰州人民热切地盼望着解放军快快打下兰州、解放兰州,他们期盼着,旭日东升、曙光再现。之后的解放军入城仪式上,工人、市民、商人、学生等手持小旗簇拥在队伍旁侧载歌载舞。

兰州战役,彻底打垮了马家军赖以统治西北的基础,加速了大西北解放的步伐——正如毛泽东预测的那样:往后占领甘、宁、青、新四省,基本上只是走路和接管问题。

但回头再看这场大捷之战,着眼细微处,满是震撼与感动。将士们冲在前,舍生忘死,人民群众跟在后,拥军支前。采访中,我们听闻许多小故事,鲜活的英雄群像深印脑海,小小的切口,足以管窥兰州战役展现出的伟大革命精神。

王立功是步兵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二营六连的排长。当年不过19岁的他,就已身着戎装投身到解放兰州的战斗中。不幸的是,一颗子弹从他的左眼穿进头颅,经战友抢救,他才得以幸存。到了晚年,王立功的大脑严重萎缩,对日常事务经常遗忘,但当有人问他,“你打过仗没?”他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打过!”“在哪儿打的?”“沈家岭!”

还有曹德荣,一个牺牲后遗体都无法找全的英雄。他是第六军十七师的一名指导员。8月25日凌晨,我军开始攻打营盘岭。但是,峭壁挡住了先头部队去路,爆破组轮番爆破3次,均未成功,战斗每胶着一分钟,都会对我军造成不小的伤亡。曹德荣毫不犹豫地抱起三个炸药包,冲向峭壁,再高高托起炸药包、决然拉开导火索……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只找到了他的一只手,手指上拴了许多手榴弹和炸药包的拉火环。

胡兴国从小生活在榆中县,1949年8月的一天,放羊的胡兴国恰巧发现马家军在古城岭上埋地雷。后来,他自告奋勇为65军冲锋连当向导,带着部队避开雷区行进,还拿着解放军的一把战刀,和解放军一道与敌拼杀三个昼夜。

除了胡兴国,还有许多兰州群众自发拥军支前,他们是解放军最为牢固的“大后方”。据统计,在兰州战役和随后的解放军进军青海、宁夏期间,仅榆中县就为解放军筹集粮食2250万公斤,动员支前民工3.5万人,出动支前牲畜1.7万头,支前大车1500多辆(次)……

一野战史记载,兰州攻坚战是西北解放战史上攻坚战中最大的一次。工事之坚固,敌人之顽强,地形之对敌有利均为空前未有。另一方面,我兵力之大,炮火之强,也是空前未有,其胜利作用与意义也特别重大。

生命、选择、理想、信念、精神——再度走进这段历史,回望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我们真正懂得了经常写到、经常用到的这几个词的深刻内涵。血肉洗礼,兰州战役才赢得胜局,才换来今日河山大好。而我们生长、生活在最好的时代,更应秉承先烈革命精神,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懈拼搏与奋斗。(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 东 叶 海 刘 健 施秀萍 苏家英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维琴)

历史回音

兰州战役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传承

李永强

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在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领导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甘肃兰州同西北国民党军进行的一场决战性战役。

可以说,兰州战役的胜利,彻底消灭了西北国民党反动军队,打破了国民党政府依靠西北、西南反动军阀负隅顽抗的企图;打开了解放甘、宁、青、新四省的门户和枢纽,加快了西北地区各族群众解放的进程。

此刻,再度回望兰州战役,我感触颇深。

我想,唯有英雄的队伍,才能打出这般大捷之战!参加兰州战役的部队共有3个兵团5个军,其中4个军的前身为中央红军,1个军的前身为陕北红军,担任主攻任务的4个师全部为红军师、主力师。这些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缔造的人民军队,一脉传承红军精神,在残酷的战斗中展现出强大的革命力量。

在攻克兰州的战斗中,第一野战军指战员万众一心,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以王学礼、李锡贵、曹德荣、杨顺文、李应邦、周万顺等为代表的英雄人物身上,表现出了高度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战后,第一野战军授予担任沈家岭主攻任务的4军11师31团“勇猛顽强”荣誉称号、授予30团“长攻善守”荣誉称号,授予担任营盘岭主攻任务的6军17师50团“英勇顽强夺取皋兰山”荣誉称号。在国庆70周年阅兵中,这三面战旗代表兰州战役入选百面战旗方阵,在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在我看来,兰州战役是一座红色精神宝库,对兰州战役了解越深,越能感受到革命先辈为了民族解放复兴抱定的那种坚定不屈的理想信念,越能感受到共产党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越能感受到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勇于献身的拼命精神。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党我军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将激励我们在新的百年征程中谱写新的荣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回望兰州战役,应当缅怀那些为了兰州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铭记他们的历史功勋、追溯他们的光辉足迹,将兰州战役精神传承、发扬、光大,为把兰州这座英雄的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而不懈努力!(作者系兰州战役纪念馆副馆长)

记者手记

英雄荣光永不灭

去往兰州战役纪念馆采访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兰州战役纪念馆馆长方居军向我们介绍,中央军委表彰卫国戍边英雄官兵后,不少群众自发前来兰州市烈士陵园悼念陈红军烈士,截至当天,就已接待了近2万人次。

一束束鲜花在英雄烈士的墓碑前倾尽无声赞言,随人潮再走进兰州战役纪念馆,走近那个时代的英雄群像,王学礼、李锡贵、曹德荣、徐怀义、李应邦、王立功……震撼、感激、感动!英雄荣光永不灭,英雄精神在传承。

上到营盘岭和沈家岭制高点,兰州城区一目了然,战役遗址的碉堡,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异常坚固。实难想象,当时解放军战士怎样一步步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攻打上去。住在沈家岭村年逾八十的李厚功,回忆起兰州战役,眼里噙满泪水,“我看到过打仗的情形,解放军是一次一次往山上冲啊,当时山上哪有梯田,比现在陡峭多了。”

人们总在通过各种方式缅怀英雄,赓续英雄精神,亲历者选择铭记,后来者选择传承。这是因为,他们无私忘我,是为了更多的“我们”,他们的精神,足以激励我们在奋斗之途不断汲取前行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不断探寻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看今朝,山河日新、国力日强。但无论我们走得多快、走得多远,来时的路无法忘却;行过历史曲折处、惊心动魄间,英雄精神始终无法被时光冲淡。循着英雄的步伐,我们一路勇毅前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原标题:《【探寻初心】兰州战役 解放西北的关键一战》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