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记者如何看彭德怀?

2020-07-08 18:30
北京

原创 柴斌 东方红啦
长征时期的彭德怀

彭德怀是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他穿元帅礼服时,威严是他;但当他穿着布军衣,系紧风纪扣,扎起绑腿,用和善的大眼望着人时,生动活泼的也是他。

彭德怀在外国记者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呢?1936年后,多位外国记者克服困难来到陕甘宁边区以及各根据地,对当时国外并不了解的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进行观察采访。在那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哈里森·福尔曼等人用他们的笔和眼睛记录了彭德怀的另一面。

“魁伟爱笑的人”

彭德怀

健康与爱笑,是许多外国记者见到彭德怀的第一印象。他与大多数严肃缄默、喜怒不形于色的高级将领不同,在这些外国记者的著作中,彭德怀是一个是有着厚嘴唇、“大嘴巴”、身材魁伟、性格开朗健谈的人。

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冲破封锁来到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在四个月的时间里,他观察记录了多位共产党干部,其中就有红一方面军领导人彭德怀。

当时,彭德怀刚率领所部红军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承受着国民党巨大的军事压力。“我原来以为他(彭德怀)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结果我发现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只是肚子不好。这是在长征途中有一个星期硬着头皮吃没有煮过的麦粒和野草,又吃带有毒性的食物和几天颗粒不进的结果。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彭德怀健康的体魄和豁达的性格颠覆了斯诺之前对他的设想。

他爽朗爱笑,“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的作风使我很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的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

同时,他的生动与有趣也让人印象深刻。1937年,埃德加·斯诺的妻子、美国著名女记者海伦·福斯特来到延安,见到了彭德怀。“我觉得这位作为红军第一号战将的湖南人,是所有共产党员中最有趣、最动人的一个。”

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当时埃德加·斯诺刚好和他在一起,要爬上一座非常险峻的山。“冲到山顶上去!”彭德怀突然朝上气不接下气的部下和埃德加·斯诺喊道,喊完便像兔子一样跃出去,赶在所有人之前冲上了山顶。还有一次,在埃德加·斯诺和他骑马的时候,彭德怀又这么呼喊着,向他们发起挑战。

史沫特莱在自己的文集回忆她初次见到彭德怀时的场景。“整个八路军里就只有这么一个长着大嘴巴的人,他要是笑起来两边的嘴角都能扯到耳朵根。此人就是我刚才说过会成为亚洲未来最伟大的军事领袖的彭德怀。”

“彭德怀无疑是一个坚强的战士,但在他坚硬的外表下面,却有一颗温暖的心。你能感觉到,他以一种独特的令人感动的方式真诚地热爱着他的军人。”他会和部下比赛爬山、和参谋部的医生比赛吃瓜,他身边会经常有三三两两的孩子围着,而他会向孩子们讲一些政治问题和他们个人问题。在看演出时,他会将自己的棉衣披在旁边的小号手身上,避免让小号手受凉。

“红军第一号战将”

彭德怀在中共“七大”讲话,介绍了华北敌后抗日的情况和华北根据地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即使没有亲眼见过彭德怀本人,在土地革命和长征中的优秀战绩也令许多外国记者知晓这位“红军第一号战将”。

他善于运用游击战术创造战机歼灭敌人,有着自己的“红色游击战术的原则”。他认定“游击战要成功,需要这些基本条件:无畏、迅速、计划周密、机动、保密、行动神出鬼没和坚决果断。缺一项,游击队就不能取胜。如果在战斗开始时,他们没有决断,战斗就要拖延时日。他们必须迅速,否则敌人就能得到增援。他们必须机动灵活,否则就会失掉运动的有利条件。”

“没有几个人能将这位老指挥员拉到自己身边,他对政治与对军事一样,都是十分了解和精明的。”海伦·福斯特在了解彭德怀的军事和政治思想之后肯定。

在外国记者眼里,彭德怀作为八路军的副总指挥时,不仅拥有与日军作战并取胜的军事能力,还有保障根据地的经济稳定和对前线支持的指挥力。

为了维持八路军的供给和根据地的经济稳定,彭德怀从开源、节流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实施精兵简政,于1938年制订了全军统一供给标准;另一方面提倡厉行节约,以身作则,践行节俭朴素。他成立冀南银行、建立根据地关税制度、实施根据地对外统制贸易和对内贸易自由等贸易战方式,使根据地经济状况保持长期稳定。

1944年,英国记者冈瑟·斯坦因来到延安,在五个月的采访调查中,看到彭德怀所做的努力,感受到:“他不仅被认为是一个最好的司令员,而且又是建立强大的游击战经济制度的先驱者……他在华北战区协助制定的经济、财政和贸易政策,对推动和发展延安本土边区的现行政策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949年9月彭德怀在兰州主持召开了西北地区高干会议,号召全体干部战士,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再接再厉,为了全部解放大西北,更勇猛地胜利前进

千锤百炼的作战中,彭德怀凝练出了以人民战争为核心的军事思想,“在我们求解放的斗争中,我们应该依赖人民庞大的潜力。我们应该组织他们、教育他们与武装他们、领导他们打游击战。”他强调,“战术很重要,但是如果人民的大多数不支持我们,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不过是人民打击压迫者的拳头!”

高昂的革命斗志和坚定革命信念成为了彭德怀的魅力所在,他对革命取得胜利有着毫不动摇的信心,使得率领的部队士气高昂。

哈里森·福尔曼体会到了:“这种知识与信念是一种要远溯到早期内战时代的经验的结晶,那时他和他的配备十分不堪的革命信从者,一同加入到毛泽东、朱德、贺龙及其他领袖的手下去,这些人曾十年立定脚跟,对抗着以压倒优势的兵力与武器向共产党身上围剿的蒋介石及国民党。那是政治信仰,及党的教育工作,支持他们做出那可惊的长征。”

“离开彭德怀的司令部的时候,我表示了对红军前途的担心。彭将军用手击着桌子,像喊口号似地说:‘您不用为红军担心,红军不可战胜的!’”海伦·福斯特离开延安前,彭德怀给她送行。他们谈到了抗日战争的战术及战略问题,海伦·福斯特回忆道:“关于作战,彭司令员已经胸有成竹了。”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不仅是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更在展示他以忠勇书写的光辉一生。

1928年4月,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坚守井冈山,开辟湘鄂赣边区,一打长沙,五次反“围剿”,长征开路,陕甘立马,百团大战,鏖战西北,抗美援朝。此中豪气与壮志感染了每一个见过彭德怀的人,“彭德怀必将成为中国最伟大的民族领袖之一”这是海伦·福斯特对彭德怀的赞赏,更是对他能力和人格的钦佩。

参考文献:

[1](美)福曼著.北行漫记[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02.

[2](美)斯诺著.西行漫记[M]. 三联书店,1979.

[3](英)贝特兰著.华北前线[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07.

[4](美)冈瑟·斯坦著.红色中国的挑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2.

[5](美)韦尔斯著.红色中国内幕上[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6.12.

[6]陈文炳,苗素群,孟胜德译.史沫特莱文集 4 中国在反击 中国人的命运[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5.

图片来源:人民网

作者:柴斌,南开大学近现代史专业

责编:宋莹

网编:侯洁英

监制:方丹敏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