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君子”之一李公朴:新中国一日不建立起来,就绝不剃须

2020-08-02 18:22
北京

原创 颜云溪 东方红啦

李公朴是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与中国民主同盟早期的领导人,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定的民主战士。

胡须是李公朴一生革命的标志,他常说:“等把日寇赶出中国,把中国建成和平民主的新中国,那时我才剃胡子。”

李公朴(1902年11月26日-1946年7月12日),谱名永祥,字晋祥,号朴如,出生于江苏淮安,原籍江苏省武进县湖塘桥

坚定报国之志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加快了蚕食中国的步伐,社会抗日救国的呼声越发高涨。可国民党却始终把家国大义放在党派私利之后,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残暴镇压抗日民主救亡运动,成为社会大潮的逆行者。

1935年2月14日,蒋介石在对日本《朝日新闻》记者的谈话中说到:“中国人民不但无排日之行为与思想,且亦无排日之必要。”12月9日,“一二·九”爱国运动爆发,国民党警察手执木棍抽打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甚至还用大刀劈砍,残暴镇压爱国学生运动。

这让李公朴进一步认识到国民党对抗日行动的不作为,他给《读书生活》写了一篇短评《慰问北平受伤的同学们》,他激昂地说:“我们的血也同样的在沸腾了。国难第一线上的中国学生的姿态,是光荣的。我们对于北平学生大众‘再接再厉’的斗争精神,敬致斗争的敬礼。”

当时,由于骑马时不慎摔伤手臂,李公朴不得不住院静养,但他以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抗日决心——蓄起了胡须,并坚定地告诉守在病床旁的妻子张曼筠:“独立民主的新中国一日不建立起来,我就绝不剃须!”

从此,胡须便一直跟随着李公朴的革命生涯,成了他不懈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和平的标志。

坚持救国无罪

1936年5月,有感于国难深重,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沈钧儒、中国征信所董事长章乃器等人带头组建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下面简称救国会),呼吁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一致对外。李公朴时为废止内战大同盟的常务委员,又因其擅长组织宣传工作,当选为救国会执行委员。

11月绥远抗战爆发,捷报频至令国人抗日情绪高涨,加之日商的残酷压榨,上海的部分日商纱厂工人先后发动了大罢工。救国会随即发表《援助日商纱厂工人罢工工人书》支持工人们的行动,掀起了上海支援绥东抗战和日商工人罢工的热潮。

1936年11月23日凌晨,在日方的催促下,国民党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了以李公朴为首的七位救国会主要领导,羁押在江苏省高等法院,史称“七君子事件”。

李公朴始终认为爱国是每一个良知尚存的中国人都应该做的事,在狱中,无论国民党怎么威逼利诱,他始终坚持救国无罪,毫不动摇。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由于张学良对蒋介石提出的八项主张中有一条是立即释放七君子,所以国民党立即借题发挥,以“勾结军人,谋为轨外行动”加强了对七君子的看守,断绝了他们与外界的一切往来。

监狱内外的形势陡然严峻起来,李公朴意识到形势紧张,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说:“为国捐躯也算是我死得其所,所以假使国民党真要处决我,我也绝不畏缩,更不会向其投降以求保命,在行刑的时候我要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从容就义。”

12月26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了五届三中全会,蒋介石明确表示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国民党没有理由继续羁押七君子。

为挽回国民党的威信,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叶楚伧曾厚颜地要七君子“顾及到党部的威信”,许诺七君子若写下悔过书,“中央同人颇愿与倾心互谈,一扫过去隔阂,而于其出国之时,归国之时,均可于此时日中重开坦白光明之前途,于公于私,均为有益。”

李公朴的回答是:“关于本案,我们始终自信无罪……我们决不会做违反过去立场及丧失人格的事!”在法庭上与审判官面对面的公开斗争中,李公朴更是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没有‘过’,用不着‘悔’。”

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迫于抗日形势发展的压力,国民党不得不释放了七君子。

入狱两年多,李公朴从未剃须,日渐茂密的胡须见证了他对救国无罪信念的坚持。

1937年7月31日“七君子”出狱,右起: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沈钧儒、章乃器、史良、王造时

为民主和平献身

出狱后,李公朴一直为抗日而四处奔波,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迎来抗战胜利。

然而他清醒地意识到民主和平尚未到来。9月2日,西南联大新诗社为“胜利团结与民主而歌”举办诗歌朗诵会。在会上,闻一多问李公朴中国抗战已经胜利了,他为什么还不剃胡须,李公朴半是调笑半是认真地说:“一多,你的胡子剃得太早了。”“现在内战危机,十分严重,斗争形势,更为复杂,所以还不到我剃掉胡须的时候。”

李公朴对当时中国形势的估判是正确的。1946年6月底,全面内战一触即发。29日,国民党不顾人们群众渴望民主和平的愿望,集中军队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

看到中国陷入内战的泥沼之中,作为民盟领导人之一的李公朴倍感痛心,决定带头联合各界人士在昆明发起《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以期阻止内战。这深深刺痛了国民党的神经,李公朴成为国民党“逮捕、暗杀民盟负责人的名单”中首先要杀掉的人。

李公朴居住的北门书屋周围开始出现了许多探头缩脑的特务,后来书屋还被人从门缝里塞进包着子弹的恐吓信。妻子和朋友们都劝他早点离开昆明,到欢迎他的解放区去,李公朴却将生死置之度外,照常为民主和平的事业奔波。他还是那句老话:“我前脚踏出门去,后脚就不准备再跨回来。我们搞民主运动的,要随时准备死,我已经准备好了。”

1946年7月11日晚,云南昆明南屏,在国民党特务的暗算下,李公朴中枪倒地,次日,为民主和平事业奋斗一生的李公朴永远地离开了。

7月13日,毛泽东、朱德致电李公朴家属表示哀悼,电文中说:“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是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全国人民必将以先生之死为警钟,奋起救国,即以自救。”

参考文献:

[1]张泽孙.民主斗士李公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0.

[2]李公朴研究会编.李公朴文集(上)[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09.

[3]周天度,孙彩霞.李公朴传[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2.08.

[4]方仲伯编.李公朴纪念文集[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06.

[5]王健.李公朴1946-1996[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6.06.

作者:颜云溪,西南大学含弘学院2019级吴宓班本科生

指导老师:刘志英,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林苗苗

网编:宋莹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