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150多年前上海设立的这所新式学校,你听说过吗?
新湖南 • 文化观澜
2020-09-05 18:58:49

1863年3月28日,上海同文馆正式成立,1867年更名为“上海广方言馆”。上海广方言馆是上海地方政府官办的最早的新式学校,在创立时间上仅次于京师同文馆,是上海近代教育的重要开端。

办学之缘起

洋务运动之初,国内官员绅士中通习外国语言文字的人很少。中外大臣会商事务,或凭外国人翻译,难保无所偏袒;或雇佣中国“通事”(译员),往来传话。论起“通事”一行,在上海获利最厚,“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

但当时上海懂外语的人不外乎两种。一是来自广东、宁波的商人子弟,另一类则是在英法等国设立的义学中读过书的本地儿童。然而,这些人虽然略通外语,但所知范围仅限于货名价目和简单的日常交流,若是涉外要务则万不能托付。因此,洋务派认为培养自己的翻译官以承办洋务是当务之急。同时,翻译外文书籍也需要译才,在西方科技书当时仅译出十之一二。如果将这些书籍都译出来,“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于中自强之道似有裨助。”

在此情况下,1863年3月28日,上海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正式开设。校址初设于上海城内旧学宫内。

同治上海县城图。图中标记处为上海城内旧学宫,广方言馆初设旧址即在此处。

师资和学制

1870年,上海广方言馆迁入江南机器制造局西南角,最初建有房屋八座七十四间,楼上二十四间为翻译馆,楼下及平房五十间为广方言馆。同年翻译馆与广方言馆合并。

1884年上海县城乡租界图局部,此片为江南制造总局,图中可见其西南角为广方言馆。

广方言馆刚开始仅设英文一馆,后加设法文馆、算学馆。1891年,又添天文馆。馆内设监督1人,由上海道兼任;总办1人,由制造局总办兼任;监院1人。初设总教习1人;中学分教习4人;英文、算学、天文、法文馆各设教习若干人。

广方言馆生员定额40人,最多时80人,由上海道进行面试,择优录取。招生条件为14岁以下资质聪颖的儿童,学习时限为3年。除此之外,还专设10个保送生名额——凡馆内工作人员和地方绅士,年龄30岁以内,本人自愿而又有人保送者,可以入馆学习。学生入学后一律住馆就读,伙食费与住宿费均由公款开支。

广方言馆的生员分上、下二班(后改称正、附科),初进馆者先入下班,课程包括学、代数学、对数学、几何学、重学、天文、地理、绘图及外国语言文字。广方言馆会对生员进行甄别考试,择其优者进入上班,选择一门专业。据《民国上海县续志》记载,上班专业有七门:

一,辨察地产,分炼各金,以备制造之材料;

二,选用各金材料,或铸或打,以成机器;

三,制造或铁或木各种;

四,拟定各汽机图样,或司机各事;

五,行海理法;

六,水陆攻战;

七,外国语言、文字、风俗、国政。

进入上班学习的学生仍然要兼习下班,以求温故知新。学生在学习期间还会进行译书练习,江南制造局出版的中译西书中,有不少是广方言馆学生翻译的。

纪律与章程

广方言馆对学生有严格纪律约束。每生每月回家不得超过3日,全年病事假不得超过100日,逾期者辞退。学生起居动作,由分教习诫导,出入由司事稽查。

1863年6月,广方言馆出台试办章程,其中规定,学生肄业3年期满,能领会西语,一手翻译洋文全书,且文理亦斐然成章者,教习会上报上海道,由上海道送通商大臣督抚衙门接受考察。考察合格者可作为“附生”参与乡试,也可在通商督抚衙门及海关监督充任翻译官,承办洋务。其中语言出众者,可由通商督抚专折上奏,保送进京。除通过考试授以官职外,有的会还被推荐到北京同文馆深造。

每名学生都有读书、行事日记各一本,逐日登记。行事日记随时检查,定期综合考核,酌量赏罚。读书日记则抒写学习心得或有疑处,随时送阅,订正发还。1894年又规定:“学生如有吸洋烟嫖赌酗酒者,立即革除。其争闹懒惰不遵规矩者,由委员戒责,再犯者开除。”

馆中供奉孔子像,每月初一、十五两日,由教习率学生在像前拈香行礼,不许托故不到。教习按月校考学生课程,除此之外,每逢端午、中秋、年节,学生们还要听候海关道宪和制造局总办的联合考评,“甄别中西各学,评定甲乙”。若三次皆列末名,毫无长进者,将会被退学。而对于资性聪颖、学业猛进的优等生,则会酌加奖学金以资鼓励。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滋兰兮树慧

1881年,广方言馆与江南制造局炮队营裁并;1895年,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的机器、化学两馆并入上海广方言馆;1905年,总督周馥认为各省已设学堂兼习外国文字,而工商各业尚无进步,遂奏请将上海广方言馆改为工业学堂。

上海广方言馆历时42年,由一开始培育外语人才,变为培养多方面的科技人才的综合学校,培养出第一代精通西文和西学的中国学生。1872年8月11日,选派的第一批30名留美学童,绝大多数就来自上海广方言馆。可以说上海广方言馆开中国官派留学生之先河。

中国第一批公派留美学生

广方言馆先后培养学生10期,约560余名,培养的人才遍布国内外,在外交、教育、科技、军事事务中均担任任职,其中包括中国第一代外交官。

时人评价上海广方言馆:“一馆之中,极勋位于首辅,展奇才于秘府,遍使节于环球,振古以来所未有若斯之盛也”。

责编:官铭

来源: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