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著名爱国人士,相差17岁却成一生挚友,这些珍贵手迹带你走近他们

图片
黄炎培,字任之,上海浦东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图片
黄炎培
胡厥文,上海嘉定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杰出实业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图片
胡厥文(左)在上海,右为陆俨少。(摄于1981年)
在黄炎培先生诞辰145周年到来之际,由宝山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主办的“老友会·黄炎培胡厥文手迹文献展”今日在宝山图书馆开幕,通过书信、文稿、书法作品、照片等珍贵史料展现两位爱国人士在生命不同阶段的人生体悟、艺术风采和浓浓家国情怀。
图片
展览开幕
策展人唐吉慧表示,黄炎培与胡厥文二人虽然相差17岁,却出于共同的信念与信仰,有着许多交往,成为一生挚友。二人将毕生致力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经济振兴与社会进步事业,为近代中国实业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是本次展览取名“老友会”的原因所在。
展览共展出两人手迹与文献原件五十余幅,时间跨度长达65年,其中最早一件《黄炎培致姜文熙书信》写于1922年10月11日,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部分展品也展现了两人与宝山的交往。一件为1928年黄炎培题字后赠送给吴邦珍的《辽东草附并门草》诗集。吴邦珍为上海宝山人,清末拔贡,曾任宝山县立高等小学校(今宝山实验小学)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等职。《辽东草》《并门草》为黄炎培最早出版的两部诗集,他曾自述:“我天性爱好旅行,其中十之二三被迫逃亡,其余七八,自动地考察游览,任何动机,耳所听到,目所见到,心所感想到,大都写入诗里。”《辽东草》为1927年5月至11月黄炎培被迫逃亡途中再辽东所作。
图片
诗集
另一件为1945年后由黄炎培题字的冯国华《积极除奸与长期抗战》手稿原件。冯国华为宝山籍教育家,更是著名抗日英烈,“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走上抗日救国道路,1938年10月壮烈牺牲。黄炎培在手稿上题,“殉国者之遗著,叙关于汉奸事实甚详确。”
唐吉慧介绍,黄炎培与袁希涛、张嘉璈、张君劢等宝山籍著名人士都有着深厚的交谊,他也在1912年与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吴淞创办了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今上海海洋大学),1932年为宝山题写了“高境庙纪念村”牌坊……而胡厥文与宝山籍著名学者潘光旦是表亲,胡厥文的夫人是潘光旦的表姐,如此与宝山更添了一份“亲情”。
图片
诗集
展览为观众打开了一扇窗口,细细研究,方可知文献背后深意。此次展出的黄炎培签赠章士钊《苞桑集》诗集,背后就有一段故事。1938年1月,黄炎培与友人自桂林去梧州,泛舟西江之上,填了一阕《西江月》:“三月淞波化碧,十年京阙生烟。国魂叫起向南天,万众戎衣相见。早识功名尘土,何劳跋涉山川。担当家国匹夫肩,系住苞桑一线。”唐吉慧说,苞桑一词出自《周易》“其亡其亡,系于苞桑”。“黄炎培用这两个字寓意中华民族虽遭受苦难,却仍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蓬勃的生机。”
欣赏胡厥文所书《前赤壁赋》和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时,人们也许会对其落款的“再髯”和“无髯”感到好奇。髯即胡须,关于胡厥文为何留须又为何而剃,研究者也曾撰文,讲述一位爱国者蓄须明志十余载,为国事奔走呼号、舍身忘我的感人故事。 
图片
胡厥文书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