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

武昌起義,或作武昌起事,是1911年10月10日(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清朝新軍等力量在中國武漢武昌發動的兵變,旨在推翻清朝統治,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1909年二次倒孫風潮後,同盟會處於分裂狀態,有些革命黨人不滿孫中山壹直在南方發動起義並屢次失敗;湖北革命黨人(共進會和文學社)決定把行動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壹次武裝起義。在清廷將部分湖北新軍調往四川平定保路運動之際,留守湖北之新軍中的革命黨人遂計劃在1911年10月16日發動革命。但10月9日事迹敗露,導致革命黨人彭楚藩、劉複基、楊宏勝遭處死,新軍中的黨人害怕被追究,躁動不安,10月10日晚間黨人金兆龍、程定國因為偶發事件槍擊排長陶啓聖,釀成變故,熊秉坤、蔡濟民、吳醒漢等革命黨領導人於是先發製人,齊集猛攻湖廣督署,湖廣總督瑞澂出逃後督署陷落,至12日攻陷武漢三鎮,成立鄂軍都督府。

武昌起義的成功,使中國各地陸續響應革命黨人推翻清朝的訴求,最終結束中國長達兩千年的帝製政體,建立中國史上第壹個共和國,即中華民國,是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重要裏程碑意義。

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幹擾,成功創辦新式學校。隨後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對教育進行了壹系列改革,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製,廢除科舉製,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停止以後,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正是教育方式的這壹根本性轉變,為後來風起雲湧的辛亥革命和國家建設培養造就了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寶貴人才。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激進革命主張被更多志士仁人認同。1900年7月,譚嗣同的摯友唐才常組織自立軍,擬在長江沿岸武漢等五地同時發動勤王起義。事敗,唐才常等12位起義領導人在漢口被捕,在武昌紫陽湖畔被斬首。

辛亥武昌起義前夕,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持續不斷,革命黨人不斷發動武裝起義。1906年,清廷抛出“預備立憲”,其實質卻是加強了皇族的權力,廣大立憲派對此極為不滿;1908年光緒皇帝與慈喜太後相繼去世,年僅3歲的宣統皇帝溥儀繼位,其父載沣成為攝政王。

由於會黨組織形式落後,特別是成員缺乏革命意識和組織紀律,所以常“壹哄而起”,然後“壹哄而散”;孫等人總結經驗,得知“革命起義,不可專恃會黨。今宜采取入虎穴得虎子之法,取得新軍,始可成事”;從1908年起,孫開始注重運動新軍。1911年8月,“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在上海成立。武昌起義前夕,湖北革命團體壹同集結在文學社(湖北新軍革命團體)與共進會旗幟下,文學社多招募自駐紮武昌之新軍軍官和士兵,共進會則是同盟會異議組織地方分支。武昌起義是湖北新軍中受到孫與民主主義思想影響的士兵和下級軍官發動,湖北文學社和共進社領導人大都是中國同盟會會員。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內閣名單中滿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漢族有四名。被稱為“皇族內閣”。立憲派對此大失所望,有少數人參加了革命黨。為取得外國的支持,以維護其統治,同年5月清廷將廣東、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辦的粵漢、川漢鐵路收為國有,然後再賣給外國,又未能解決如何補償民間損失,遂掀起了全國大規模的人民反抗運動——保路運動,並成立“保路同志會”,其中四川最為激烈。

1911年9月7日,四川成都發生保路風潮成都血案,激起騷亂。清廷為撲滅保路風潮,派出渝漢鐵路督辦、欽差大臣端方率領部分湖北新軍入川,協助四川清軍鎮壓。湖廣地區(湖北湖南)革命黨人見清軍在湖北防禦力量減弱,開始策動在武昌和長沙伺機起事。9月14日,共進會和文學社在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譚人鳳、居正等人的推動下聯合,建立了統壹的起義領導機關。9月24日在武昌胭脂巷11號召開聯席會議,決定10月6日(農歷八月十五日,野史傳說朱元璋、劉伯溫在中秋節起義,俗語“八月十五殺鞑子”)湖廣兩行省同時發難,發動起義。湖北方面初步決定劉仲文為總理,蔣翊武為軍事總指揮,孫武為軍務部長。湖南方面由湖南人焦達峰負責。

就在革命黨人9月24日聯席會議當天,駐紮在南湖的八鎮炮標三營有幾個士兵退伍,炮標士兵孟華臣(共進會代表)備了酒菜,飲酒猜拳,為之送行。值日的劉排長過來幹涉,雙方發生爭執。管帶趕來傳孟華臣等跪下,重責軍棍。士兵搶了軍械,將營部砸爛,管帶倉皇逃竄。孟華臣等從軍械房拖出兩尊大炮,可惜沒有彈藥。前來鎮壓的騎兵趕到,兵變士兵四下逃竄。

革命黨人的活動被湖北當局察覺,開始加強警戒,湖廣總督瑞澂宣布八月十五不放假,全城戒嚴,官兵皆不能離營外出,嚴禁以各種名義“會餐”,軍營中秋聯歡會,提前壹天舉行。戒嚴時期除值勤士兵可允攜帶少量子彈以外,所有彈藥壹律收繳,集中保管。另外,9月28日湖南共進會領導人焦達峰函告武昌起義指揮部,湖南准備未足,請展期10天。因此,起義日期推遲到10月16日。

10月9日早上,共進會領導人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寶善裏配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俄國巡捕聞聲而至,搜去革命黨人名冊、起義文告、旗幟和印信等,拘捕劉同、李淑卿等6人,隨即引渡湖北當局。劉公、孫武逃入漢口法租界。湖廣總督瑞澂下令關閉四城,四處搜捕革命黨人。文學社領導起義軍事總指揮蔣翊武為免起義計劃受到破壞,決定立即於10月9日晚12時發動起義,以南湖炮隊炮聲為號。但武昌城內戒備森嚴,負責向南湖炮隊傳達命令的鄧玉麟因途中艱辛,直到深夜12點過後才趕到南湖炮隊,此時士兵們都已經入睡,無法動員,營代表徐萬年只好臨時決定推遲起義。由於劉同招供,武昌小朝街85號(第八鎮30標排長張廷輔家空房)文學社總部暴露,當日晚彭楚藩、劉複基在85號被捕,蔣翊武逃脫,楊宏勝在運送彈藥的路上被捕,另外還有張廷輔、陳宏诰、牟鴻勳等30餘人被捕,10月9日起義計劃落空。10月10日晨瑞澂下令,彭劉楊三人在督署東轅門被斬首。

10月10日白天,清軍警大肆搜捕新軍中的革命黨人,下令新軍官兵壹概不得出營,並勸谕黨人自首。

彭楚藩、劉複基、楊洪勝三烈士的鮮血,澆劇了革命烈火,革命黨人矢志報仇,決心拼死壹戰。10月10日傍晚6點左右,駐守武昌城北門外塘角的第21混成協炮11營辎重隊士兵李鵬升,點燃草料庫,舉火為號,發動起義,臨近的工程隊也點火響應,起義士兵向武昌城內楚望台軍械庫進發。

10月10日晚七時許,陸軍第八鎮工程第八營後隊二排哨長(即今日排長)陶啓聖查夜,發現多人不在營中,又看見棚正目(即今日班長)金兆龍、士兵程定國正抱著步槍、且取出壹盒子彈,仰臥睡覺,就掌掴金兆龍,厲聲問道:“爾謀反耶?”金兆龍頂嘴大罵道:“反!反!即反矣!”金兆龍還擊,並和陶啓聖扭打,陶啓聖武藝較高,占上風,將金兆龍壓製,程定國過來幫忙,以槍托舉槍將陶啓聖擊傷,待陶倒地,背後開槍打中陶啓聖,前隊隊官黃坤榮、司務長張文濤、八營代理管帶阮榮聞聲趕來試圖以槍彈鎮壓,相繼被程定國擊斃。軍營大亂。這時第八營正目(班長)共進會總代表熊秉坤立即鳴笛集合,正式宣布起義,向楚望台進發。

武昌城內的第八鎮第十五協29標的蔡濟民和30標的吳醒漢亦率領部分起義士兵沖出營門,趕往楚望台。陸軍測繪學堂全部學生赤手空拳,奔向楚望台。守庫的第八鎮工程第八營左隊士兵起而響應。爾後,武昌城內外各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眾起義,並趕向楚望台。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經過熊秉坤勸說,第八營左隊隊官吳兆麟接受起義士兵推舉,任革命軍臨時總指揮。

10月10日晚上10點30分,起義軍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旁邊的陸軍第八鎮司令部。並命已入城之炮兵第八標在中和門及蛇山占領發射陣地,向督署進行轟炸。起初,起義軍沒有壹個強有力的指揮,加上兵力不夠,進攻受挫。晚12點後,起義軍再次發起進攻,並突破敵人防線,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為標志,蛇山與中和門附近的炮兵向光處發炮轟擊。

10月10日夜,正在保定軍咨府軍官學校學習的辛亥革命元老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六弟何貫中(同盟會員),第壹時間得知起義發生的情況,立即將同寢室的李濟深等同學組織起來,潛出校外,將清軍南下的唯壹大動脈漕河鐵橋炸毀。漕河鐵橋被炸,清軍南下鎮壓起義運動的行程被耽擱,這不僅極大地支援了湖北武昌起義軍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其更大的意義在於,這為革命黨人在全國範圍內舉事贏得了充裕的時間。

起義軍攻總督轅門,湖廣總督瑞澂師爺張梅生建議死守,而瑞澂的漢人小妾廖克玉,同情革命黨,死勸瑞澂離府,去長江上的楚豫號兵輪上指揮鎮壓。瑞澂壹離轅門,反而指揮失靈,清軍大亂。辛亥革命之後,廖克玉受到宋教仁的接見,被稱為“民國西施”。

第八鎮統製張彪仍舊在鎮司令部頑抗。起義軍經過反複的進攻,終於在天亮前占領了鎮司令部。湖北軍隊提督張彪在水師統領陳得龍帶兵保護下由文昌門退出武昌。

10月11日淩晨1時30分,整個武昌在起義軍的掌控之中。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10月11日晚,駐防漢陽兵工廠等處的士兵祝製六、胡玉珍率眾起義,占領漢陽。10月12日漢口光複。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

10月12日,起義軍發布了《宣布滿清政府罪狀檄》、《布告全國電》、《電告漢族同胞之為滿洲將士者》、《布告海內人士電》、《致滿清政府電》等,在這些文告中揭露了清政府鎮壓人民,行同虎狼,厘金雜稅,搜括民膏等八大罪狀。起義軍宣布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廢除清朝宣統年號,改用黃帝紀元,宣統三年改為黃帝紀元4609年。軍政府建立參謀部、軍務部、政事部、外交部。以谘議局大樓為辦公地,以十八星旗為軍旗。為維護和發展工商業,軍政府還發布了安民和免稅等公告,抨擊清朝苛政,豁免惡稅。宣布除鹽、酒、煙、糖、土膏各稅捐外,所有統捐局卡壹律永遠裁撒;除海關外,所有稅關,壹律永遠裁撤。

起義爆發時,黎元洪任新軍21混成協統領,在武漢地區清軍中地位僅次於最高領導人張彪。早在起義前,革命黨人內部便有推舉黎元洪為都督的建議。10月11日晨,革命黨的蔡濟民、王文錦等在黃陂壹帶找到黎元洪的時候,他正在其參謀劉文吉宅內隱匿不出。

黎元洪在起義前後的立場是不贊成革命的。被推舉為都督後,他仍十分猶豫,提出都督當為剛出獄的革命黨人劉仲文或胡瑛擔任。此語壹出,壹時起義軍內部謠言四起,甚至謠傳黎元洪絕食自殺。直到黎元洪為了製止起義軍方面的顧忠偉殘殺滿人的行為而傳出壹道口谕,稱:“勿得濫殺旗人,革命黨是文明的,顧某如此胡鬧,是野蠻行為,餘不取也!”關於黎絕食自殺的傳聞才告平息。此後,在都督府召開的壹次會議上,由於黎元洪態度消極,朱樹烈以舉刀自殺相逼,黎元洪方才鄭重表示:‘朱君樹烈,今夜舉動,是義勇,不是粗暴,言論是正大,不是噪安,元洪極端贊成,極端欽佩’。並在會議席上表示:‘凡經元洪劃諾判行者,決心負責辦理,完成革命大業,從此次會議起,嗣後不但與諸君同生,並與諸君共死,如食其言,元洪非我漢族黃帝子孫也!’

武昌起義產生了中國歷史上第壹部具有近代意義的憲法草案《鄂州約法》。11月初,宋教仁、居正、劉仲文、孫武等商議,認為僅有政府組織法還不夠,尚需有壹個根本法類型的法規。眾人推宋教仁起草。宋教仁早年喜愛研習法律,曾入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研究各國憲法和政治製度,因而他為鄂軍政府草擬的約法(定名為《中華民國鄂州臨時約法》,簡稱《鄂州約法》),是壹個三權分立的法律,共7章60條。規定“鄂州政府以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務委員與議會、法司構成之”。行政權由“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務委員”行使,立法權屬“議會”,司法權則歸“法司”。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采用三權分立原則的政權根本法。它首次正式規定人民依法享有民主權利,享有“自由保有財產”和“自由營業”的權利。

另,端方率湖北新軍第八鎮第十六協第三十壹標及三十二標壹部入川鎮壓四川起義,至四川資州,11月27日新軍嘩變,端方為軍官劉怡鳳所殺。

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震驚了清廷,清廷迅速作出反應。10月12日,清廷撤銷瑞澂的職務,命他戴罪立功,暫時署理湖廣總督;同時清廷下令停止永平(今河北盧龍)秋操,令陸軍大臣蔭昌迅速趕赴湖北,所有湖北各軍及赴援軍隊均任其節製;然後清廷令海軍提督薩鎮冰率領海軍和長江水師,迅速開往武漢江面提供炮火支援。14日,清廷編組壹,二、三軍,以隨蔭昌赴湖北的陸軍第四鎮及混成第三協、十壹協為第壹軍,蔭昌為軍統(也稱總統);以陸軍第五鎮為第二軍,馮國璋為軍統;以禁衛軍和陸軍第壹鎮為第三軍,載濤為軍統。各路清軍紛紛迅速向漢口附近集結。

面對這壹形勢,湖北軍政府於10月15日決定首先掃蕩漢口敵軍,然後向北推進,以阻止清軍南下。從10月18日出戰漢口,到11月27日漢陽失陷,前後戰鬥42天,史稱陽夏戰爭或陽夏保衛戰或漢口、漢陽保衛戰(漢口舊稱夏口,陽、夏分指漢陽和漢口)。

10月30日,馮國璋親抵漢口,眼見革命軍頑強抵抗,下令先縱火焚燒街道,再派兵占領城市。於是北洋軍連日縱火,“鋪戶所存洋油,北軍悉數取出,沿路用以縱火。全鎮火頭無數,有出而撲救者,北軍辄以手槍恫喝之。”十裏商街“煙焰蔽天,化為灰燼。”革命軍不得已,渡過漢水、退守漢陽,漢口隨之陷落。

11月17日,馮國璋下令李純進攻漢陽。至24日,美娘山、鍋底山、扁擔山先後失守,革命軍犧牲不下三百人。26日晨,北洋軍用重炮轟擊磨子山、扁擔山,革命黨人劉玉堂犧牲。同日,北洋軍奪取湯家山,渡過襄河占領黑山。27日拂曉,北洋軍攻占梅子山,另派壹隊攻占龜山,革命軍傷亡殆盡。當天下午,漢陽終告陷落。當革命軍和平民乘船撤離時,北洋軍更向江中開炮,“由江中撈出之死屍陳列堤上,不計其數,內有未死而呻吟者,有婦人抱子、母死而子蘇,啜泣索乳者。血濺江邊,死者相枕藉。”“甚至車夫舟子,皆相視對泣。”

總計武漢三鎮之役,革命軍的犧牲人數,據張難先記載:“辛亥武漢光複,殉國有姓名可紀者只三十二人。無姓名而確記數字者,四千二百八十餘人。死傷渾列者,為二千三百七十餘人。受傷專列者,為壹千七百三十五人。武昌倉卒發動,無明確記載,以衛生隊殓埋之紀載考之,為數亦複不少。漢口初九至十二日渾戰四晝夜,漢陽十月初六、初七渾戰兩晝夜,均無紀載。合傷兵不治而死之數,約計總在萬人以上。”當時有壹湖南長沙致各報館的電報憤言:“馮國璋、王遇甲甘為滿奴嗾使,為神人所共憤,天地所不容。現已派暗殺黨百餘人,非殲其全族不止。湖廣公達。”聲稱要對滿人的走卒施以刺殺報複。

在這41天之中,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浙江、貴州、江蘇、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等省,先後獨立。關內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肅、河南、直隸、山東四省仍然效忠清廷。故陽夏保衛戰對於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重大的意義。

漢陽失陷後,黃興退到武昌,湖北軍政府即召開軍事會議,黎元洪主持。黃興認為漢口和漢陽已失,武昌難以固守,主張率領鄂湘兩軍轉移攻取金陵。黃興的主張被多數人反對,參謀範騰霄說:“漢陽既已不守,武昌又擬放棄,試問還有什麽能力可以攻取金陵,如果湘鄂兩軍尚可用,則武昌當然可守。”這壹席話使大家熱烈鼓掌,故最後會議決定繼續死守。會議結束後,黃興偕李書誠、湯化龍、胡瑞霖、陳登山和黃中垲等乘船東去。

10月22日,焦達峰與陳作新率湖南新軍最先響應武昌起義,攻占長沙,次日建立湖南軍政府,被推舉為都督。因此,湖南省成為最早脫離清政府統治的省份。此後兩個月內,湖南與陝西、廣東等省,共計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10月28日,湖南軍政府派出“援鄂軍”從長沙出發支援武昌。10月30日,清政府以宣統帝名義下罪己诏,並開放黨禁,赦免黨人。11月1日,清政府令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清軍占領漢口。11月27日,清軍占領漢陽。

武昌起義後,各國駐漢口領事起初對革命政權頗為敵視,以“義和團”視之,德國領事甚至主張向武昌民軍開炮,此事為法國領事羅氏(Ulysse-Raphael Reau)所阻。因羅氏與孫中山熟識,“適劉仲文草壹布告,署臨時大總統孫文之名”,羅氏在會議上聲稱“武昌布告,臨時大總統為孫文。孫文,我之老友也。其人所言,主張共和政體,甚有規模,安可以義和團目之?”各國駐漢口領事團遂嚴守中立,並頒布中立文告。

12月1日,蔣翊武、吳兆麟與袁世凱軍簽訂停戰協議。12月2日,蘇浙聯軍攻克南京城。12月12日,起義的十四省代表齊集南京開會。12月17日,各省代表會改舉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同日荊州府光複。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建國。南北議和亦被袁世凱中斷。但不久,臨時政府即與袁世凱達成妥協。2月12日,清帝溥儀正式頒布退位诏書,清朝滅亡。

為紀念武昌起義創建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政府以該事件的發生日期-10月10日為國慶日(雙十節),每逢國慶時均有壹定規模,如煙火、閱兵、遊行等慶祝活動。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