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台東東河「都蘭國」在山海間堆砌的理想國度,過一段美式生活

位於台東東河的「都蘭國」不是戲謔的地名代稱,而是一個「地方」堆砌認同與自信的國度。以家園為根、部落為後盾,建立一個對內與對外的橋樑,在山海裡做自己文化的主人,讓旅人們願意為了體驗不同的生活、獨特的風土,遠道而來。

入境台東東河「都蘭國」在山海間堆砌的理想國度,過一段美式生活

都蘭是家、是部落,也是我們的理想國度。

都蘭國,不再是一種戲謔的地名代稱,而是一個「地方」肯定性體認的開始,堆砌認同、堆砌自信,堆砌自成一格的國度。

「icuwa ko lalan?」(路在哪裡?)在阿美族部落年祭儀式裡,需要不斷大聲詢問這句話,這樣的部落哲學,時刻叮嚀著我們:要依循前人的文化智慧,一起找出未來的路。

文化動員的部落祭典,鏈結著都蘭傳統文化、身份認同以及族人的群體性。(攝影:林奇翰)

部落文化就在生活裡

我們是都蘭部落創建的地域平台,位在台東的山海交界之地,以部落為主體創造一個媒介來產生話語權,不再由他人轉述我們的生活、歷史,作為自身文化的說書人,親述自己的故事,分享族群的文化傳統與技藝,確保文化的真實性與多元性。

都蘭部落創建的地域平台,作為部落永續觀光、青年諮詢的接口。

運用這個當代的轉譯方式,以展售據點、商品研發、青年培力、文化實踐等行動,除了持續維護地方紋理之外,所得盈餘也作為部落的支持系統,挹注在公共事務、祭典舉辦、文化活動等,強化部落自治的獨立自主性。

廣告

 

藉由傳統組織融匯出適應當代的部落創生。(製表:鄭宜豪)

在都蘭國入境大廳,串聯二十餘家在地職人,展售工藝商品,如苧麻編織品、月桃帽、毛球吊飾等兩百多項,亦藉由影像採訪、工藝策展、網路上架等形式,將傳統價值重新對外輸出,也能預約DIY體驗,如敲製樹皮包、十字繡香包、釀製傳統酒等,可以藉此初探自然媒材的傳統智慧。(延伸閱讀:生活在名為都蘭的國度 跟著阿美族青年遊部落,打開五感享受東海岸的藍

都蘭國入境大廳是一座部落的形象載體,將各式在地元素匯聚於此。(攝影:林奇翰)

每週一在戶外的茅草屋下,也有長輩慣習採集栽種的野菜,以及青年下海漁獵的漁獲,傳遞與分享都蘭阿美族的飲食文化。

我們善用現地場域的資源,田調在地文化研發都蘭國自有品牌商品:傳統地名掛布、民族植物茶包(樹豆焙茶與月桃紅茶),以及貼合地方的文創商品,如耆老名言酒杯、石頭人明信片、海廢再生運動眼鏡等。

過去作為造紙用途的尤加利林地,我們採集尤加利葉,萃取精油,與在地店家、台東大學合作,製成尤加利手工皂、酒精噴霧、洗衣精、洗碗精,在疫情干擾的今日,尤加利精油的殺菌特性,開拓了銷售契機。

廣告

共創屬於都蘭的理想國

入境大廳是引領人們走進都蘭不同地景的入口,因應深厚的文化底蘊,開發出接地氣的遊程劇本,包括:國境導覽(部落沿革、文化與口傳故事)、後山走起遊程(阿美族野菜食農文化、使用自然媒材的工藝文化)、海邊生活遊程(阿美族潮間帶採集文化),用美式生活發展沉浸式體驗。

都蘭國團隊發揮創意,創造以野菜文化、在地食材為主題的農夫餐。

另一方面,我們以阿美族mipaliw互助換工之精神,透過《mipaliw共創都蘭計畫》號召大家共同挖掘都蘭生活想像的可能,提出在地共好提案,篩選出符合「部落權益」、「文化思維」、「友善社區」的行動,吸引跨族群來參與營造工作,讓地方有更多的對話與交流,並用經費、協作支持的力量,使之付諸實現,包括東海岸社群貨幣發行(Mi幣)、星空環境保存(都蘭星空fo'is)、協助創立力瑪書店和蘭曲餐酒館、古謠新作發表、影像藝術工作坊、長者足療服務等。(延伸閱讀:一次只接待一組訪客 入住書店和藝術家的家,在台東東河都蘭村悠閒過日子

廣告

東海岸社群貨幣「Mi幣」是在地人力整合的串聯機制,促進交流、換工、換物。(攝影:蕭仲廷)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世界都在求新求變,但在這個國度裡,我們有專屬的共同信念,那是從遙遠時代守護下來的價值,尊敬傳統、崇尚文化,在日新月異的當代,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

都蘭,源自傳統地名’Etolan,意指石頭堆砌的地方,過去部落常以砌石為界,營造自己的家園。現在,我們努力汲取文化的養分,以家園為根,有部落作為後盾,在石堆中打造我們的理想國度。

BOX

都蘭國

以前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國,我們有如同總統規格的傳統領袖,也有像是行政院的策動組,運用阿美族年齡階層的組織特性,由上而下策動青年執行部落事務。2020年開始形塑地方品牌「都蘭國’Etolan Style」,以部落文化主體性發展創生事業。

*本文作者:鄭宜豪,摘錄自微笑季刊:2022秋季號《重返美山村》,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光點

廣告

都蘭國
地址:台東縣東河鄉29鄰224號
電話:08-9531864
官網:都蘭|都蘭國
FB:都蘭國’Etolan Style

 

責任編輯:于尚白
核稿編輯:林君翰

微笑季刊:2022秋季號《重返美山村》

住在山裡,靠山就得吃山。
水蜜桃與梨子如何撐起整座山頭?
循著原住民的古老智慧,貼著土地旅行。
再看看年輕人重返山林,打下自己一片的江山。

過去人與山林的關係,從極度消耗到極端保護,
卻造成部落的人口不得不往都市移動,林業資源也無法永續利用。
如今觀念以經營取代封閉,有理想的人們帶來新的契機,
人們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里山村應該是什麼模樣?
讓我們重返里山村,這裡有賴以維生的產業、自成一格的在地生活,
換個角度眺望山頭,回家的路,不遠。

收藏:天下網路書店博客來書店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
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