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甲午海战中的北洋沉船致远舰找到了!

刊登于 2015-10-03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被击沉的致远舰。英国国家航海博物馆图片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被击沉的致远舰。

2014年,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起的第3个甲午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中心在辽宁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了一艘神秘的沉没战舰,并将其命名为“丹东一号”。近日,随着这艘沉船上的大批文物陆续被打捞出水,它的身份之谜也逐渐被揭开——由清朝北洋水师将领邓世昌率领、在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沉没的“致远舰”。

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水下考古队此前已经在“丹东一号”上打捞起各种武器弹药等上百件文物,虽然可以确定为甲午海战沉没战舰,但始终未能确认其具体身份。然而,考古队将最新打捞上来的瓷盘碎片进行拼接之后,盘子中央显示出篆体的“致远”二字,这被认为是确认致远舰的“铁证”。

致远舰和靖远舰这两艘姊妹舰是由英国公司设计建造的,配备的全套餐具也都是特别定制。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这组餐具,是出自致远舰的姊妹舰靖远舰,在盘子中央部位标明船名‘靖远’。

“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队领队周春水解释“铁证”

甲午海战中,清北洋水师舰队全军覆没,其中邓世昌所率的致远舰在弹药用尽后意图冲向日军战舰,但被炮弹炸沉。参与本次考古工作的甲午战争史专家陈悦称,致远舰是能体现北洋海军风貌的一艘战舰,其文物也将是中国唯一的北洋海军出水文物。

陈悦认为,应该以发现致远舰为契机,建立系统的甲午海战纪念馆。目前,山东刘公岛上有一座“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官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陈悦认为,刘公岛馆内所陈列的主要是济远舰文物,但济远舰在甲午战争被俘后,在日本海军服役了一段时间,因此济远遗物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日本军舰的遗物。

据水下考古队领队周春水介绍,虽然已有百余件文物出水,但目前还没有正式进入文物大规模提取阶段,需要等到船体打捞工作计划出台后再着手进行。现阶段而言,出水文物都是在抽沙过程中从泥沙中剥离出来,考古队并未对散落在海水中的大块船体甲片进行捞取。

军事博物馆研究员、海军史专家许华也认为,打捞起来的致远舰残骸足以支撑起一座博物馆。但他同时表示,即使将来致远舰能够被打捞起来,保养和维护费也将是天文数字。

7
致远舰自邓世昌以下246名官兵仅7人获救,邓世昌落水后拒绝救援,与爱犬一同殉职。

声音

这样直接写明“致远”两个字的证据在“丹东一号”的考古进展中还是首次,这等于提供了致远舰确切的直接证据。

“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队领队周春水

目前出水的文物大部分还要进行后期的细致清理才能识别更多的信息,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有关致远舰的信息也会越来越丰富……此前在打捞济远舰时候发现,有的舱门的密封性好,水都没有进去,里面的东西,包括纸和围巾还是干的,期待致远舰上也会有此发现。

甲午战争史专家陈悦

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打捞出一艘大型爱国主义教育舰艇。

中国网友

致远级巡洋舰

指清朝北洋水师在1886年向外定购的致远和靖远两艘巡洋舰。二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所建,每艘造价二十八万五千英镑(约84.5万两白银)。致远及靖远属防护巡洋舰,装有钢制“穹甲”(水平装甲),故又称穹甲快船。致远级排水量2300吨,航速达18.5节,是北洋水师主力战舰中速度最高的。致远、靖远及同时在德国订购的经远、来远在1887年底完工加入北洋水师后,清政府便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停止北洋水师采购新武器。结果在1894年爆发的中日黄海海战中,致远及靖远已是北洋水师最为“新式”的舰只。海战中由邓世昌为管带的致远奋战五小时后弹药用尽,船只重创。邓世昌下令冲向日舰,意图用冲角撞沉日舰,最后由于被炮弹击中引起爆炸而未能成功。叶祖珪为管带的靖远在黄海海战中受创,经修复后与余舰退守威海。最后靖远在威海为日本鱼雷所击中后自沉。(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华西都市报人民网文汇报观察者网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