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赵孟頫游“元大都”,集齐故宫等22家收藏单位珍宝

随气势雄浑、穿城而入的元代仪仗俑群,感受大都城的壮阔空间;水上行舟,身临其境运河的清波千里和大都的繁忙贸易;乘一艘满载运河两岸物产的货船,包括存世稀少的元青花在内的各类元代瓷器奔赴大都……“大都:元代北京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城市”系列特展将于5月18日开展,勾勒大都建制风貌、展现大都运河风物、想象大都百态风情。不妨跟随记者一起探馆,先睹为快。
图片
复现“大汗之城”,
集齐22家收藏单位珍宝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是古人对理想都城的描述,也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公元13世纪下半叶,忽必烈在金中都的东北营建了一座规模巨大的新城——大都。这座蕴含着中国都城理想模式的“大汗之城”,全国的物资经由大运河等经济命脉荟萃于此,不仅带来了元大都城内的繁华富庶,也为元大都文化攀上新的高峰奠定基础。
公元 1368 年,朱元璋麾下的徐达率领明军攻克元大都,由此揭开北京城发展史上一个新的篇章。明清的北京城,正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不断改建、扩建而来的,并一直影响着今天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关于元大都的历史记忆,除了卷帙浩繁的传世文献,还有零星的考古发现,可惜的是,元大都的实物遗存并不多。为了再现最真实的大都风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汇集近70件元大都遗址出土文物,打造一次元大都文物最集中的特展。这也是继“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城”之后,“运河城市”系列展览推出的又一重磅展览。
图片
本次展览通过“大汗之城”“河润大都”“九州风雅”三个部分来展示元大都的缔造、运河对大都的供给、大都的文化艺术等内容。其汇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22家收藏单位259件(组)元代精品文物,一级文物33件、二级文物55件、三级文物86件。其中元青花15件,还有一批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内府收藏、文房用品、瓷器等。
采访中,据学术策展人王子奇和徐小虎介绍,历经两年多时间,策展背后经历不少挑战,光大小协调会就开了近百个。
图片
瓷器组团亮相,
光元青花就有15件
有哪些珍宝?嵌螺钿广寒宫图漆器残片,这是目前出土的唯一一件元代螺钿漆器。虽为残片,但刻工精细,所有画面都以螺钿表现,色泽变化极为丰富。因出土碎片中有“广”字残迹,所以一般认为所描绘的是广寒宫场景。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平脱薄螺钿器物,证明元代已出现薄螺钿镶嵌工艺,展现了漆器工艺在元代的发展及盛行。
图片
嵌螺钿广寒宫图漆器残片 首都博物馆藏
断壁残垣中,遥想当年。来自元大都遗址的汉白玉麒麟石雕构件、龙凤石雕栏板、金刚杵石雕栏板让人能够遥想元代宫殿的气势恢宏,汉白玉麒麟石雕构件主题纹饰为灵芝、麒麟,姿态生动, 虽然残缺,仍能显示出元代雕刻工艺的高超水平。来自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一对角石本来是放置在古建筑台基转角处,既可保护台基,又有震慑、装饰和标志等级作用,常常是卧狮或母狮携幼狮造型。
图片
地狮角石 首都博物馆藏
图片
“内府”款梅瓶 首都博物馆藏
瓷器组团展示,更是一大亮点。元大都考古发现,出土的瓷器(包括瓷片)中,以白地黑花的磁州窑系的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 40%,此次展出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凤纹罐、白地黑花龙凤纹扁壶、白地黑花荷叶形盖罐、白地黑花赭彩凤纹罐等珍贵瓷器。一件“内府”款梅瓶尤其珍贵。其肩部书酱彩楷书“内府”二字,相当罕见。瓷器书“内府”款,多见于元代及明初梅瓶,应为宫廷内府所烧造,遗存甚少。
图片
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 首都博物馆藏
图片
天蓝釉贴花兽面纹连座双耳瓶 首都博物馆藏
众所周知,元青花是青花瓷器中最为珍贵的,全世界现存的元青花瓷器数量不过300件左右,出现在此次展览上的元青花瓷器就有15件之多。其实,元代除了景德镇的青花,还有龙泉窑、磁州窑、钧窑等所产风格不一、品质上乘的各色瓷器。钧窑瓷器突破青釉的传统色调,烧出深浅不一的蓝色,较深的为天蓝色,较浅淡的为天青色,更浅淡的为月白色,并以高温铜红釉作为装饰。蓝釉与铜红釉错综掩映,深受人们的喜爱。
图片
青花月映梅纹高足杯 河北博物院藏
图片
青花花卉纹盏托 首都博物馆藏
元代陶瓷器的造型和纹样设计,时代特点十分强烈。在造型设计上,各种器皿形体以宽、大、厚、重而著称,胎骨厚重,粗犷有力。这些器皿的设计,体现了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和奔放豪爽的性格,也显示了它与当时伊斯兰文明的密切关系。
图片
青花莲池鸳鸯纹盘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白地黑花凤纹罐 首都博物馆藏
图片
青花云龙纹瓷罐 镇江博物馆藏
元代奢侈品够壕,
防风沙用眼罩还有专用镜架
元代精巧的百工、各种文化现象的折射,则通过漆器、金银器、纺织品组团化展示。元代使用黄金的风气之盛,旷古未有。统治集团的帐幕、宫室、衣饰、器用无不用金,甚至以金做大酒瓮、以银为马槽。来到中国游历的马可·波罗惊叹于忽必烈金银酒具之众多与奢华,说“非亲见者未能信也”。风气不胫而走,民间的金银器也极其风靡。
元朝是中国纺织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棉纺织业已经相当发达,改变了传统以麻布为衣着原料的习惯。适应蒙古贵族审美需要得以发展的织金等纺织技术,将元朝高级的纺织品装饰得别具特色、富丽堂皇。本次展览展出了12件隆化鸽子洞窖藏精品织物,以及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的织金锦。
图片
其中,白色马尾环编凤戏莲纹护眼罩、棕色马尾环编方棋纹护眼罩颇为吸睛,用马尾巴毛作为编织材料,据说是骑马时戴在眼部的防风沙之物,是当时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图片
银镜架 苏州博物馆藏
眼镜居然还有专门的镜架?苏州博物馆藏“明星文物”也“旅居”于此。这件银镜架出土于苏州市盘门外吴门桥东南元末吴王张士诚之父母合葬墓,现藏苏州博物馆。镜架用纯银制成,整个镜架由前后两个支架构成,能随意放立折合,将银奁内银镜放在上面。银镜架构思巧妙,造型精美华丽,既有云游于天际的龙,飞舞于花间的凤,又有戏嬉的喜鹊,活泼多姿。
图片
随赵孟頫北上游大都,
观朱元璋写手谕
一进展厅,“壮阔的大都”以高清投影的形式介绍元大都的建筑形制、特点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直观帮助观众了解元大都的恢弘壮阔以及大都建设者的智慧;“沉船遗宝”通过视频呈现菏泽古沉船的来龙去脉,展览中还展出7件沉船出土的遗物;“运河上的赵孟頫”多媒体互动墙,以Mapping投影为技术手段具象呈现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记录的沿运河北上大都的经过,触摸交互了解所经之处的运河风光;利用投影技术,诠释《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南壁》壁画二维动画效果……一系列数字展项,让展览更有趣、更生动。
在后人眼中,赵孟頫是“风流儒雅,冠绝一时”的文化巨擘。经举荐进入大元皇帝忽必烈视野,成为少数获得出仕机会的江南文士之一。经历元代前期的各种风云变幻,成了元代中期官位最高的文学侍从官僚之一,是时人乃至后世眼中元代最著名的书法家、画家、鉴赏家。
图片
赵孟頫《自写小像》页 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是此次展览的“灵魂人物”,带观众游览其中。隔着700年的岁月迷雾,与这位元代文化和艺术的典范人物对话。静观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的《自写小像》,其自画像有着皇室贵胄的雍容和从容,江南文人的典雅和飘逸。据介绍,这件藏品备受呵护,不仅被置于最昂贵的展柜中,而且北京故宮博物院对文物有着极为严格的保护性规定。其中之一就是“一级品”出库后都会有休眠期。所以,与“赵孟頫”在此一别,至少3年。
图片
清拓《快雪堂帖》卷五兰亭十三跋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拓《快雪堂帖》卷五兰亭十三跋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拓《快雪堂帖》卷五兰亭十三跋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拓《快雪堂帖》卷五兰亭十三跋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清拓《快雪堂帖》卷五“兰亭十三跋”,也是此次展览的“明星文物”。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九月五日,赵孟頫北上大都,途中乞得独孤长老五字已损本《定武兰亭》,携以入都。一路上,他时常展阅,至十月七日先后题跋共十三段,故称“兰亭十三跋”。兰亭十三跋并赵孟頫临写书迹,皆被收入《快雪堂帖》。十三跋后遭火焚,残本现藏日本,全貌只能从《快雪堂帖》中得见。展览中可见赵孟頫、鲜于枢、任仁发等名家名作,集中展示见证元代文化艺术发展丹青余韵,播诸丘壑文采风流。
数字展项还选取赵孟頫接获北上诏令、南浔北得兰亭序舟中写跋、舟中展卷、济州急登船、虎陂等待放闸、抵达大都6处场景制作MG动画,点击展柜上的机械按钮,地图上点位高亮显示,随赵孟頫北上大都,开启一段有趣的旅程。
“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图壁画”创作于元泰定元年(1324),绘出舞台形象,共演员、司乐等十一人。二维动画表现了一幅曲终人未散的场景。一名丑角演员感慨观众热情,即兴发挥,表演一小段滑稽的口技,引得观众哈哈大笑,令人沉浸式感受元代戏曲的魅力。
展览收官处,国家一级文物“朱元璋手谕”通过投影,动态化展现谕文的书写过程。投影中堆满卷轴的案几上,一幅卷轴徐徐打开,手谕的毛笔字迹以书写的形式逐渐呈现在卷轴上,字体起笔于楷渐止于行楷,风格无拘无束,体现草莽出身朱元璋豪放不羁的性格。
这件展品将自8月1日开始展出,展期仅一个月,为意犹未尽的观众们带来一个“精彩未完待续”的尾巴。展览中还设计了敲章打卡处,印章内容选取“钞版”“八思巴文铜印”“展标”等,尽可把展览带回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