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也產石油!曾經的「亞洲第一」就在苗栗出磺坑

2024/04/0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苗栗出磺坑(筆者攝影)

苗栗出磺坑(筆者攝影)

台灣也產過石油?這是千真萬確的,甚至還是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口油井。

最近在刊物上讀到了這段歷史故事後,才發現原來深藏於苗栗公館小山區中還留有這一段黑金歷史與地景,趁著今年最後一次的連假來到苗栗公館出磺坑走走看看。


始於逃亡記的出磺坑開採史

光從「出磺坑」這個老地名就能看出,這裡與能源開採息息相關。出磺坑位於苗栗公館鄉南部、後龍溪南側,地名的來源看到兩種不同的說法:一是早期在此的居民以採樟煉樟腦油為主業,途經此地時總會聞到濃濃的硫磺味,因此這裡早稱硫磺窟,後來改名出磺坑:二是此地居民發現後龍溪畔岩石縫裡時常冒出一種黑黃色的液體,大家不知道這是石油而誤以為是硫磺,所以稱此處為「出磺坑」。

咸豐末年,粵人邱苟,通事也,勾引生番殺人,官捕之急,遁入山。至貓裏溪上流,見水面有油,味殊惡。時乏燭,燃之絕光。竊喜,以告吳某。某以百金有之,而不知用。苟復有寶順洋行,歲得銀千餘兩。遂互爭權,集眾械鬥,久不息。九年二月,淡水同知逮苟治罪。又以外商無在內地開礦之權,封之。及沈葆楨巡臺,聞其事。光緒四年,聘美國工師二人勘驗,以後壟油脈最旺,乃購機器取之。其始多鹽水,堀至百數十丈,達油脈,滾滾而出,日得十五擔。久之工師與有司不洽,竟辭去,遂廢。光緒十三年,巡撫劉銘傳乃設煤油局,委棟軍統領林朝棟兼辦,而出產未多,入不敷出。十七年,巡撫邵友濂撤之。聞礦學家謂臺灣油脈甚長,自苗栗而至安屬之噍吧哖,蜿蜒千里,如能取之,足以供用而有餘。又臺多火山,間有瓦斯,質若炭,光勝於煤,其用尤宏。

根據《台灣通史‧榷賣志》記載,1861年名為邱茍人因殺人案而被官府通緝,邱茍逃到官兵無力管轄之出磺坑一帶躲藏,還發現後龍溪河水上的浮油可以作為燈油使用,邱茍就挖掘了一丈深的油井販售,開啟台灣開採原油的濫觴,也是亞洲第一座、全世界第二座的油井,只比美國晚了兩年。想想很有趣,台灣其實還滿跟得上國際的,真的從沒想過台灣還有段開採石油的歷史。

開採油井設備

開採油井設備

出磺坑油井先後經過英國人、清政府、日本政府與中油之手,數十年以來出磺坑共鑽探了近百餘口井,如今雖然持續運作,所有原油其實幾乎已採盡,僅剩天然氣還在開採中,中油為了紀錄台灣鈾礦發源地的歷史,在1981年於出磺坑建立了油礦開發陳列館,詳細記錄了當時開採的歷史、方法,周邊的開採工具大多也還留著,是個值得走踏學習的地方。


出磺坑怎麼去?行程怎麼安排?

  • 導航到「苗栗出礦坑礦業歷史現場」,這裡設有停車場
  • 建議先從油礦開發陳列館欣賞起,理解在地歷史(免門票)
  • 油礦開發陳列館對面的出磺坑福利社是個購買飲食補給品的好地方
  • 這一代還有宿舍區可以逛逛,可惜當天因為整修無法參觀,一旁則設有公廁
  • 出磺坑福利社旁邊是引人注目的地軌纜車,往上走則能出磺坑北寮舊辦公室、醫務室與井架展示區
  • 從井架展示區可以通往「古油井步道」,走訪18號、93號、29號油井的遺跡,最後到達「紀念碑廣場」
  • 另一條古道「出磺坑古道(出雲古道)」則從當地信仰中心出磺坑城隍廟出發,最終抵達法雲禪寺,可以一覽大湖鄉景色;這條古道由於是早期陸軍步兵訓練常走的山路,因此村民又稱之為「陸軍步道」。
  • 整趟走完可以玩至少半天
  • 不過當地沒有餐廳,建議到附近的汶水、大湖或是公館用餐
苗栗出磺坑景點地圖(筆者自製)

苗栗出磺坑景點地圖(筆者自製)


曾經唯一對外聯繫、如今深埋快速道路底下的出磺坑吊橋

如果不趕時間,很推薦走台6線抵達出礦坑。

隨著72號快速道路開發,台6線越來越少人車,不過真正的好風景都在這了——出磺坑還有個別名:「小太魯閣」。出磺坑坐落在後龍溪的中位河階上,隨著後龍溪的侵蝕橫切,在兩岸形成類似峽谷的地景,其中一個景觀「牛鬥峽谷」就是後龍溪切穿八角崠山脈所形成,清時期的《苗栗縣誌》將此景列為苗栗八景之一,而早期出磺坑對外聯絡的唯一吊橋,就座落於此處。

出磺坑吊橋南側隱沒在72快速道路底下,一旁還有為了開通道路而開鑿出來的山洞,真的符合小太魯閣的美名,集結早期對外交通的吊橋、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山洞,以及當代為了快速交通而建立的快速道路,三位一體,站立其中頗有穿越時空的詩意。

出磺坑吊橋就位於72快速道路底下,一旁的岩石山洞頗有太魯閣之感。

出磺坑吊橋就位於72快速道路底下,一旁的岩石山洞頗有太魯閣之感。

出礦坑吊橋建於1927年,歷經兩次翻修,之後則被一旁的國光橋取代。


工業化腳步帶來的快速起飛——地軌纜車與「小香港」美名

來到出礦坑開採區,這裡的舊時建築、油井和採礦設備大多保留完整,人煙相對其他觀光區相對稀少許多,令我大感意外,畢竟打著「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油井名號,應該極具觀光或教育潛力才對,唯一的解釋大概是交通建設比較少一些,加上山坡地地形難以負載過多人潮,所以也沒有太多相關規劃吧。

出磺坑的產出量歷經兩次高峰,一個是日本政府時期架設了各種工業化與現代化機具,第二則是1959年中油自美國購入2台大型深井鑽機並發現大量天然氣。

1895年馬關條約台灣畫給日本後,出磺坑即被日本軍方指定為「海軍預備油田」,後來為了戰爭需要,1927年搭建了出磺坑吊橋、地軌纜車,另外還有員工宿舍、廠房與井架等設備,技術設備、開鑽油井數量和原油產量都是飛越式突破,其中出磺坑40號井更刷了日本時代出磺坑石油開採紀錄,1927年最高年產量達到14.3萬桶原油。也因為這些設備導入,出磺坑從一個山中小村落變成入夜後仍然燈火通明的熱鬧城鎮,當時更獲得「小香港」美名。

1959年,中油從美國買了2台具備鑽深4,500公尺能力的大型深井鑽機,106號井於1962年鑽達3,561.6公尺,為出磺坑的第一口深井,持續投入探勘後也找到了新的儲油層,更鑽獲大量天然氣,出磺坑從此轉型為天然氣礦場,並以鋪設輸氣管線方式供應竹苗地區民生使用,還造就苗栗陶瓷業、玻璃業、肥料業、石化業發展,對當地產業及經濟起飛有重大貢獻。

不過油井終有枯竭時,台灣並非產油盛地,1990年代開始越來越仰賴外地的石油與天然氣,苗栗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使用也不再從出磺坑拿取,如今逐漸沒落。

緩步爬上地軌纜車、仰望油井井架,這些故事也不過就是百年內的事情,很難想像當時小香港的盛況,僅能從老照片中追憶,不過路上時時可見「嚴禁煙火」的標語,為的就是提防油井大量噴發時釀成大災,這些字句又印證了這裡曾真實發生的熱鬧。在各項設備與建築仍保持完好的情況下,我想是滿有機會變成一個很好的教育場所的。

街景上都能看到「嚴禁煙火」警語。

街景上都能看到「嚴禁煙火」警語。


116會員
96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