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Q先森
历史观察者
农民运动讲习所,革命历史的承载
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在旧址复原上,对保持历史原貌是很注意的。 曾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复原工作在尊重史实上是不够到位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名义是以国民党的名义进行的,在国民党的序列之下。因此要复原1926年第六届农讲所的旧址不能脱离这个时代大背景。

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有很多个名片,他是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还是一名文采斐然的诗人,可是大家可否知道,他还曾经做过农民们的老师?

请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现状

一.国民大革命下的农讲所

1924年,国共两党看到了军阀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在我国盘根错节的形势,认识到了若不联手,中国的革命前景只会更加昏暗的现实。

因此,国共党分别作出了重要的决定——共产党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所有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而国民党在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在双方精诚一致的信念下,第一次国共合作促成了。1926年,两党决定对北方的封建势力发动北伐战争,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击了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军阀势力,同时也对帝国主义造成了沉痛打击和震慑。

为适应当时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到国民革命中去。毛泽东与彭湃、阮啸仙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广州兴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

毛泽东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规定了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开学宣言》中指出:“不号召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实行农村革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基础不能铲除。”

“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以,“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使命,是要训练一般能领导农村革命的人才出来。

毛泽东等人不辞劳苦,深入到民众一线中去,号召广大农民群众推翻封建势力,将农民同志们发动起来,积极参与到了农讲所的学习中去。

农门运动讲习所正门

二.还原历史,实事求是

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在旧址复原上,对保持历史原貌是很注意的。

曾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复原工作在尊重史实上是不够到位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名义是以国民党的名义进行的,在国民党的序列之下。因此要复原1926年第六届农讲所的旧址不能脱离这个时代大背景。

可是那时在复原工作上,复原工作者在纪念馆前面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像,却把孙中山总理像挂在了纪念馆后面。

这是不符合史实的。因此自从1978年后,党内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指导下,对史实进行了仔细严谨的查证,又专门查访了当年参加过农讲所的老学员们,对当年讲习所内的细节进行了一一的确定。

经确认,复原工作者们发现之前的设置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的,因此对人像的位置做了调整,将孙中山总理像放在了讲台墙上,又将马、列、恩三位大拿的像在墙壁上由北向南依次列开。

除此之外,孙中山总理的遗嘱和国民党的党旗国旗,均依照当年的原样陈放在了相应的位置。

这种实事求是、以历史原貌为中心的复原思路,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连当年参加的老学员和考究的史学工作者都对复原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肯定和认可。这种“以事实说话”的精神,也是这个纪念馆背后所蕴含的重要价值。

其次,同样是在1978的12月前,该管在陈列上对当年“国共合作”的历史事实有些敏感,认为党与阶级的敌人共同合作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因此陈设上对此事实大量回避,在陈列上只言毛泽东、彭湃、阮啸仙,却不言国共合作的大背景。

这样确实也是有失偏颇的。在看待历史时,我们需要把握两个点:

辩证看待,争取每个角度和面向都能够仔细地观察到;

分析轻重上的作用,使得重点得以明晰。

我们能看出,辩证看待是比较轻重的基础——看不到不同的角度,怎么对这些角度做比较呢?

而实际上,当年此讲习所虽然是在国民党的名义下举办的,但主讲者是毛泽东、彭湃、阮啸仙等。将国共合作的大背景略而不谈的做法,便没有将更多角度纳入进来审视,不同角度的比较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这么做,既忽略了国民党在国民大革命中客观上做出的贡献,也无法客观合理地将当时我党发动农民反帝反封的主导作用对比出来,其实是不太合适的。

该馆布展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陈列》,既宣传了农讲所是在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精诚合作共同开办的史实,又宣传了共产党人在开办农讲所中的主导作用。

既宣传了毛泽东、彭湃、阮啸仙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主持各届农讲所工作的贡献,又宣传了孙中山,廖仲恺等国民党领袖对创办农讲所工作的重视。

这种辩证看待过往历史的看法,便得到了更多的人的尊重,便不仅仅是一个歌功颂德式的失焦历史,而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璀璨成果,因此便吸引了大量的人过来参观,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2300多万人次。

在还原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农讲所旧址复原陈列”中呈现了农讲所时期党的文件、农讲所课程表、教员和学员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和衣物等。

这些作为可移动文物的展品,也丰富了国民大革命时期农讲所的内涵,用各种各样的细节细腻生动地向大家展示了当年农讲所教员的风貌:如打满补丁的睡衣和破旧的草鞋,展现出领导人不搞特殊、艰苦朴素的高尚作风。

毛泽东朴素简单的办公室

简朴布置的办公桌与整齐划一的床铺,反映出教员与学员同甘共苦、勤力同心的精神。作为党领导农民运动历史的见证者,农讲所现已成为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媒介。

农讲所:毛泽东等革命同志的教务部

农讲所纪念馆的展览中,还特别对教员的伟岸事迹做了细致的宣传:如第一届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第六届教员彭湃,虽然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却毅然放弃了自己优裕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参加到农民革命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地主子弟的架子,甘与农民同志们共患难,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

把萧楚女是第六届农讲所的专任教员﹐为所长毛泽东提供了很多帮助。为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她可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呕心沥血,带病讲课和辅导学员。这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直至英勇献身的精神,深深令参观者动容不已。

因此,农讲所纪念馆的意义是深远的,它将百年前的历史风貌保存下来,为后世民众还原了那携带着艰苦奋斗精神的历史原貌,为后世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参考资料:

[1]黄志坚.第一国共合作时期的广州农民运动[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7):90-97

[2].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J].历史研究,1977(10):26-36

[3]谈蕴哲.从农民运动讲习所到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跨越九十四载的红色传承[J].文化月刊,2020(12):112-113

原创|2022-07-28 10:00:52
阅读6158 26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Q先森
历史观察者
Q先森
历史观察者 百科特约作者
1205
篇文章
粉丝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