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文化阵地
文化阵地;专业生产文化作品。
蒋光慈最后一部小说《田野的风》,思想和艺术代表了作者最大成就

《田野的风》,原著名为:《咆哮了的土地》,是蒋光慈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标志蒋光慈思想上和艺术上日臻成熟的代表作。完稿于1930年11月,曾在《拓荒者》连载,1932年湖风书局出版单行本时易名为《田野的风》。

《田野的风》的思想成就:①以1927年前后蓬勃开展的湖南农民运动为背景,描写了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农会,同封建地主阶级展开尖锐斗争,最后发展成为武装斗争,并奔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集中地反映了农村革命斗争的深入,反映了大革命运动对农村的巨大影响,从一个侧面,再现了时代风貌;②较成功地塑造了两个革命者形象,一是矿工出身的工人阶级代表人物张进德,一是地主家庭出身、受到革命锻炼的知识分子李杰。张进德,久经磨难,有敏锐的政治目光,有斗争才干,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他带着改造社会的 宏愿,从矿山回到家乡农村组织农会,领导农民同地主豪绅阶级开展斗争,头脑清楚,机智果断,坚强勇敢,有胆有识,受到农民敬重与热爱。体现了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天然联系,体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农民斗争中的决定作用。他对何月素的爱情,基本上真实可信,因为他在生死与共的斗争中爱上了年轻、热情、活波的女学生何月素,并没有不合理之处,不能完全视为小资产阶级情调的表现。作品写他在实际斗争中逐渐成熟、老练的过程,尤其是善于领导和团结农民、善于团结知识分子李杰一道工作的精神,是真实的,成功的,体现出作者创作思想的发展与成熟。李杰是个彻底背叛了剥削阶级家庭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他继张进德回乡后也来到这里投入农民斗争的洪流。他追求革命,背叛家庭,斗争中改造思想的内心矛盾及其克服的逐渐成长过程,和最后为革命献身的精神,真实可信地体现了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知识分子应走的正确道路,也具有较为普遍的思想意义。

《田野的风》作品的艺术成就:①描写人物,注意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层次的揭示,注意了人物心理活动的刻划。改变了过去热衷于渲泄式的呐喊状态。②注意了生活实感的客观描写,加强了人物和生活事件的理性分析,大大增强了感人的力量。

总之《田野的风》小说虽对农民运动中的“左”的倾向和一些痞子习气、流寇作风等缺乏应有的强烈批判的缺点,但是,《田野的风》作为蒋光慈的代表作,艺术成就上有很大突破,有过去主观、空洞的感情渲泄到客观细致的描写、刻画,生活的现实感非常强烈,长篇结构,独具巨心、合乎情理。其思想艺术成就是主要的、成功的。

作者简介:蒋光慈,(1901年一1931年)又名蒋光赤。字号侠僧,安微金寨人。1917年入芜湖省立第五中学。五四运动后,主编校刊《自由花》。《田野的风》又名《咆哮的土地》是蒋光慈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作者  这犟老头有故事|2019-12-31 16:40:33
阅读1151 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转载本文时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百科TA说)及本页链接地址。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百度百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文化阵地
文化阵地;专业生产文化作品。
文化阵地
文化阵地;专业生产文化作品。 百科特约作者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