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勇哥读史
给你好看的历史
张之洞雕像为何出现在武汉大学校园?他是武汉大学创始人
数据显示,在1907年张之洞离任湖广总督时,湖北拥有1512所各类新式学堂、56671名在校学生,在全国各省位居前茅。

走进坐落在珞珈山的武汉大学校园,我们会看到许多近现代名人的雕像。这些雕像成了校园的风景线,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段历史。其中,在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北侧,有一座晚清名臣张之洞的雕像。

张之洞与武汉大学有什么关系呢?

张之洞生于1837年9月2日,字孝达,号香涛,由于做过多年总督,被尊称为“香帅”。张之洞27岁考中探花,45岁出任山西巡抚,47岁担任两广总督,53岁署理湖广总督。此后一直到1907年,张之洞除了几次短暂署理两江总督外,其余绝大多数时间都主政湖广。

张之洞是一名“学霸”,受益于教育事业。他父亲张锳当年在贵州担任兴义府知府时,捐出养廉银修建书院和府试院,兴办义学,又在每天夜里派衙役到城内游走,给挑灯夜读的读书人添加灯油,从而产生了一个词语“加油”。在父亲的影响下,张之洞在担任封疆大吏时,非常注重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

当然,张之洞所在的时代,正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教育事业上,传统的科举考试制度日薄西山,日益衰落;新式学堂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张之洞在兴办洋务运动时,逐渐意识到新式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在湖北兴建了大量新式学堂。

1893年11月29日 ,张之洞向光绪皇帝呈上一份奏折《设立自强学堂片》,请求在武昌设立一所新式学堂——自强学堂:“湖北地处上游,南北要冲,汉口宜昌均为通商口岸,洋务日繁,动关大局,造就人才,似不可缓,亟应及时创设学堂。”为什么叫自强学堂?张之洞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而“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因而将“自强”两个字作为学堂的名字。

23岁的光绪皇帝,脑子比较开通,能够接受比较新潮的思想观念,很快就批准了张之洞的奏折:“该衙知道了,钦此。”

于是,当年张之洞就在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办起了自强学堂。从时间上来看,自强学堂设立的日期远远早于京师大学堂(1898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

张之洞开办自强学堂的目的,是为了给洋务运动培养一批精通外语的外交人才,因此开设之初,设立了4门学科,分别是方言、算学、格致、商务,每门学科招生20人。这里的方言,指的是外语。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之洞被调到江宁(南京),署理了近两年两江总督。1896年3月,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不久,张之洞对自强学堂进行了调整,停止了格致、商务两门学科,将算学一门学科移归到两湖书院,将方言一门学科扩大为英文、法文、德文、俄文、东文(日语)5门。在张之洞看来,外文是西学的阶梯,只要精通了外文,以后自行诵译探讨格致和商务。

1896年,随着汉阳铁厂的兴建,张之洞又意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在自强学堂里开设了化学,并增设了译书局,承担翻译商务经济书籍的职责。

1901年1月29日,清廷推行新政,倡导各地兴办新式学堂。张之洞顺势而为,将自强学堂改名为方言学堂,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招收学生,英文、法文、德文、俄文、东文这5门学科每科招收30名学生,共计150名学生。

此外,张之洞还在方言学堂开设了新的课程,共计有人伦道德、经学、中国文学、外语、地理、历史、算术、博物、物理化学、教育、理财、公法、交涉、绘图、体操、兵操等十几门。

1911年,受经费紧张和武昌起义的影响,方言学堂一度停办。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在以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9月,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建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国立武汉大学更名为武汉大学,一直至今。

张之洞在湖北不光是兴建了武汉大学的前身——自强学堂,还创办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以及湖北武备学堂。此外,张之洞还兴办了湖北师范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女子师范学堂等。数据显示,在1907年张之洞离任湖广总督时,湖北拥有1512所各类新式学堂、56671名在校学生,在全国各省位居前茅。

在张之洞的倡导下,湖北的新式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湖北乃至于全国的发展造就了大量人才。

原创|2020-08-19 12:00:49
阅读9238 51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勇哥读史
给你好看的历史
勇哥读史
给你好看的历史 百科特约作者
4119
篇文章
粉丝
全部内容